心理训练在高校排球教学中的意义及应用
2021-01-08范子乐
■ 范子乐
(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义乌 322000)
排球作为高校重要体育项目,长期以来,教师将教学的重心倾向于排球知识、排球技能的训练,以及排球竞技活动,忽视了队员心理素质教育。在排球竞技中,技战术训练固然重要,但对于心理意志力的较量,成为排球运动获胜的关键点。队员一旦出现心理障碍或不良情绪,直接影响技战术的有效发挥,进而丧失排球竞技主动权。因此,应立足高校排球教学,梳理影响队员心理素质的主要因素,探讨心理训练的重要性及意义。
一、高校排球教学中心理训练的重要性
排球运动是高校体育重要课程之一,教师在排球教学中,过于重视排球运动技能和策略的学习,特别是排球运动技巧、方法的训练往往占主地位,而忽视了队员心理训练,使得队员心理素质与排球竞技水平不相称,反而制约了排球教学质量的提升[1]。心理训练是排球运动的重要基本条件,通过心理训练可改善队员的心理品质,增强队员情绪调控能力,使其以更加积极的心态来面对排球运动。
(一)心理训练助力队员良好心理品质的获得
在排球运动中,既要发挥每个队员的优势,还要兼顾团队合力的凝聚,而心理训练将提升队员良好心理品质作为目标,注重心理学知识的学习、心理不良情绪的调控,让队员在排球运动中减少负面不良心理的干扰,掌握缓解自我心理压力、调适自我心态、增强运动意志力的基本能力。通过心理训练,队员能够增强团队合作意识,具备优良的竞技心态,为打赢排球比赛创造心理条件。
(二)心理训练强调队员自我情绪的快速调适
排球运动中,难免会出现失误,对于队员自身,因失误而产生不良的情绪波动,不仅影响自己技战术能力的发挥,还将给团队合力带来不良影响。这就需要队员自己能够快速对自我心理情绪进行调控,提高专注力、自信心,减少紧张或不良情绪。心理训练,将情绪调适作为重点,教给队员能够正确认识自己的不良情绪,能够以积极的心态来改善情绪。从心理调控方法上,让队员做好自我情绪的主人,以客观、理智的心态,积极应对和改变自我不良情绪,确保自我与团队成员能够保持紧密、积极的协作状态。
(三)心理训练帮助自我消解运动疲劳
排球运动中,队员的体能消耗很大。排球教学,要重视学生身体素能的培养,利用积极的心理训练,来帮助队员自我释压、自我减压、自我放松。排球运动,不能有个人激进情绪,在排球运动中因体能消耗过大,导致队员产生强烈的运动疲劳感。如果队员不会自我释放压力,疲劳感会加剧不良情绪的产生,反而干扰排球运动。因此,调适自我精神状态,通过专门的心理训练来消解运动疲劳,才能更好地激活队员的运动潜能,确保运动成绩的实现。
(四)心理训练提升队员运动技能水平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确保队员发挥运动技能的基本条件,心态崩溃了,所有的排球技战术方法、技巧都无济于事。围绕排球教学,教师要将心理训练与排球运动进行互融,注重队员提升心理素质,使其能够学习和掌握必要的运动心理学知识,运用心理学方法,来调适自我心理状态,确保队员各项生理素质处于最佳状态。如在排球竞技中,处于领先得分状态下,队员不能过于兴奋,而是要保持平和心态;处于劣势比分状态下,队员不能过于急躁,更不能焦虑,而是要沉着、冷静,寻找突破契机,发挥应有的排球水平。心理训练,为队员发挥自身的运动技能,促进队员取得排球竞技目标奠定基础。
二、高校排球教学中心理训练的现实意义
在排球运动中融入心理训练,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心理稳定性,使其能够以积极、乐观、平和的心态,充分发挥自我的技战术水平。心理训练对于排球教学,其现实意义更大。大学阶段正是心理素质成长的重要期,通过行之有效的心理训练,从体能锻炼、心理指导等方面,让大学生获得身心健康,提高心理承受力和抗压力,面对困难不放弃,遭遇困境不气馁。
(一)借助于心理训练,增强学生心理承受力
在高校大学生群体中,很多学生怕吃苦、缺乏应有的生活历练,在面对挫折时,心理表现为脆弱,很容易陷入消极状态,丧失信心和动力。排球运动,让学生以排球技战术能力来比拼成绩,有时分值占优势,有时分值落后,对学生而言,需要具备良好的心理承受力来面对分值竞争的压力。同时,很多学生自我意识过强,缺乏应有的合作态度,在与人交流中,一遇到挫折,极易产生不良情绪,甚至极端想法。排球运动,让学生参与排球竞技体验活动,将心理训练融入到排球教学中,通过必要的心理指导,来增强大学生的抗挫力,提高大学生的心理认知水平,帮助大学生主动调控自我情绪,使其临危不惧、遇险不乱,以强大的心理素质来面对考验。
(二)借助于心理训练,增强学生学习主动性
排球具有较强的竞技性特征,在平时的训练中为了提升学生的排球技战术能力,在训练内容及训练方法上,学生会感到枯燥。为了提高某一技巧掌握能力,学生需要重复性地进行训练,增强技巧熟练度。时间一久,一些学生对排球运动产生无趣心理,没有运动积极性和能动性。教师通过心理训练,了解和契合学生的不良心理状态,施以积极的心理训练,缓解学生对排球课程的排斥心理,激活学生对排球的持续参与性[2]。一些大学生,做事急于求成,对新知识充满好奇心,对已学的技术、方法,不愿意去反复训练。因为训练不足,导致排球技战术发挥不良,影响竞技成绩,进而又诱发消极运动情绪,丧失对排球的学习动力。心理训练,要唤醒学生的自主意识,让学生耐得住寂寞,经得起重复训练的考验,以乐观心态,投入到排球课程训练中。
(三)借助于心理训练,增强学生运动注意力
在排球教学中,保持高度的注意力,才能更好地应对各类竞技困境。排球运动,掌握一定的技战术技能是基础,但对于每个队员,还要保持冷静、沉着的竞技心态。在排球运动中,竞技双方要从心态上提高注意力,集中精力面对对手。一些学生,很易受现场气氛的影响,而注意力分散,导致排球动作技巧不连贯,战术配合不到位,直接影响竞赛成绩。通过注意力训练,让队员能够克服自我心理不足,在平时的训练、赛场竞技中,要将心态调适与技战术运用融合起来,学会心理调节,掌握意识训练方法,锻炼自我约束力,保持积极、稳定的注意力。
(四)借助于心理训练,增强学生自我管控力
在大学生群体中,很多学生习惯于“拖延”,对待学习,缺乏计划,临时抱佛脚,难以做到自律。从这些问题中,反映出大学生自我管控力不足。排球教学,通过将心理训练融入到排球运动中,让学生从日常训练、竞技比赛中,都能够学会自我管控。排球运动,考验队员的心理素质。通过语言刺激训练,让学生获得应对外界干扰的能力,从而在赛场竞技中,能够冷静、客观分析对手,能够进行自我暗示,掌握心理放松的方法,将心理状态调适到最佳竞技水平。心理训练,让学生在面对紧张、焦虑时,通过深呼吸、默念和想象排球竞技动作要领,将精神聚焦到当下,减少和避免失误。
三、高校排球教学中心理训练的主要方法
从心理学视角来关注排球运动心理训练,教师要梳理影响学生心理的主要因素,其表现在两方面。一是自我情绪。受排球训练、竞赛环境、比赛得分等因素的影响,学生内心带来的不良情绪变化。如注意力不集中、内心焦虑、盲目自信、极度亢奋等。二是战术思维。排球运动考验队员的技战术能力,队员在整个排球竞技中,要保持积极的战术思维。一旦受挫,或者受到其他因素的干扰,会出现头脑发热,内心一片空白,将已经掌握的技战术知识、技能忘得一干二净的情况,主要表现有能动性弱,合作意识淡薄、激进想法过强、战术意识丧失等。因此,心理训练要结合队员心理特点,选择合理、恰当的训练方法,提升队员心理素质水平。
(一)心理暗示法
在心理训练实践中,心理暗示法是提高队员主观能动性、改善运动心理状态的重要方法。通过心理暗示,正视自己的不良情绪,借助于积极的自我暗示,来调整心理期待,激活运动潜能。联系排球运动,在发球时,通过积极的心理暗示,回顾平时的发球动作、技巧和方法,鼓励自己调整心态,减少运动障碍,避免因失误而加剧心理负担,导致不良运动情绪的发生。在传球中,通过心理暗示,对可能存在的传球超常问题进行自我暗示。如面对传球失误时,应该做到自我暗示;出现误传时,也要调整自我心态。通过提前对自我心理的调整和预防,让自己保持良好的运动竞技状态。在扣球时,助跑起跳动作的完成,需要具备强大的内心动力,一些队员在赛场上,因起跳时机不当,错失扣球机会,内心对助跑起跳产生心理障碍。通过心理暗示,让自己能够顺畅把握助跑、起跳的衔接方法。
(二)控制训练法
在排球运动教学中,对控制训练法的应用,主要是加强队员的自我情绪、战术思维的调整。在排球赛场,意外、失误是不可避免的。对于队员,要能够增强自我心理调控能力,化解不良情绪对自我心态的干扰。在控制训练法应用中,有想象控制法、放松控制法、意志力控制法等。对于想象控制法,通过对排球运动情形的预想,利用场景模拟的方式,来消除内心出现的不良心理障碍。放松控制法,主要是通过心理学方法,对自我精神进行缓释,如通过深呼吸、掌握自我说服的方法,来达到运动放松的目的。意志力控制法,主要是通过心理控制方法,来强化队员的耐力、毅力、信念等品质。不同控制训练法的选择,要结合队员循序渐进,从导入时机、训练时间等方面进行合理展开,确保控制训练成效。
(三)示范训练法
示范训练法,主要是通过教师的示范引领,或者利用多媒体技术,通过视觉表象方式,帮助队员认识和掌握心理训练的方法。在示范训练时,教师可以结合不同场景条件,引领队员抓住排球训练的要点和方法。示范训练还可以借助于图片、视频等方式,给队员呈现直观的训练情境。如利用多媒体,回放排球运动精彩片段,指导学生从视频中学会分析,理解排球运动规则、内涵,增强学生排球运动技能。比如,对于“上手发球”的训练,通过视频观看,分解动作要领,利用慢动作展示方式,强化学生对“上手发球”动作的领会与运用,逐渐形成深刻印象,让每个学生都能够自主、连贯地完成“上手发球”。这一技术的训练,比教师的单纯技巧讲解效果更理想。
(四)放松训练法
放松训练法,主要是帮助学生自我调整,学会放松。排球运动对学生的体能消耗很大,一些学生因体能消耗过大,可能会产生精神、情感等方面的异常,如心理疲惫、内心焦虑、意念恍惚等。重视放松训练法,旨在引领学生根据自我的心理情绪,通过多样化的放松方法保持心理冷静。通常在经历一段排球运动后,呼吸会出现短促现象。通过深呼吸,让学生从气息调控中,来消解内心的紧张、恐慌情绪。放松训练法,方式很多,如利用音乐疗法,让学生在排球训练后,聆听一些舒缓的音乐,从音乐中来放松心灵。还可以引入闭目冥想,以恰当的坐姿、卧姿方式,闭目养神,来达到舒缓内心的放松效果。
四、高校排球教学中心理训练的应用措施
立足排球教学,开展心理训练活动,结合不同的训练需要,有的放矢融入心理素质训练。让学生了解心理素质调控方法,能够增强自我心理调适能力,保持良好的排球运动状态。
(一)依托体能训练,开展心理训练
排球运动对体能素质要求很高。平时在体能训练中,因运动负荷太大,队员需要历经艰苦的训练来确保足够的体能承受力,长时间高强度的训练,队员的意志力会受到影响,心里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负面情绪。这时要通过导入心理训练,提高队员对困难的克服能力,增强其战胜困难的信念。面对挫折,要敢于拼搏;只有意志坚强,才能赢得主动权。意志薄弱者,信心不足,畏首畏尾,情绪一旦失控,必然错失良机。通过心理激励,增强队员的意志力。同时,在体能训练中,可以适当调整训练计划,来磨练队员意志力。如设置训练障碍,增加训练难度,有目的地增加队员的体能疲劳度,在困境、逆境中提升队员情绪调控力,让队员身心获得历练。
(二)依托技术训练,开展心理训练
在排球运动中,技术性训练强度非常高。通常在排球训练或竞赛中,队员需要保持良好的球感、空间感,需要结合技术训练,融入心理训练,使两者相互促进。在排球技术训练中,不施加干扰条件,队员通过无干扰、无压力传球、垫球、扣球等技术训练内容,来增强专项知觉意识[3]。在引入阻力或干扰条件后,对于队员的传球、垫球、扣球等技术训练,需要队员能够调控自我情绪,增强敏锐的时空判断力,才能抓住攻防主动权,发挥良好竞技状态。如在训练中要求二传、自由人,向场上不同位置数十次、数百次地传球、垫球,增强队员意志力训练。针对不同的排球技术,强化队员对技术动作的连贯性掌握。如“半蹲准备,左滑步拦网”“空中扣球”“侧面下手发球”等动作,通过一次次地反复训练,来提升相应动作的流畅度、精准度。
(三)依托战术训练,开展心理训练
在排球运动中,对战术的使用很关键。通过战术运用,发挥各自的专项优势,提升团队凝聚力。战术训练中,思维与合作是基本内容,排球战术训练,同样也蕴藏着心理训练。结合赛场环境,引入局部或整体战术配合,促进队员做出准确、灵活的思维预见,突破对方的防守。在战术中引入心理训练,可以通过视频录像、战例解析、赛前心理备战等方式,明确不同的战术打法,让队员能够结合不同战术,快速找准位置,来获得排球运动主动权。事实上,排球运动非常注重团体合作,而战术的运用更是灵魂。在战术训练中,增强队员的战术意识,能够分析赛场局势,合理、有效应用战术思维,克敌制胜。
(四)依托赛场竞技,开展心理训练
在排球赛场上,攻防时机瞬息万变,每个队员都期望获得胜利,但任何比赛,都有输赢。因此,在赛前、赛中、赛后引入心理训练,为获得优异成绩做好心理准备。在赛前,客观、冷静地分析对手,消解队员内心的紧张、畏惧等不良情绪。通过观看对手的比赛视频,了解对手的攻防特点,借助于赛前模拟训练,来优化和确定攻防战术打法,让队员有信心,敢于去应对对手。赛中,教练员要对全场进行全面分析,利用死球、换人、暂停等时机,融入心理训练。如通过喊话方式,让队员通过自我暗示,来缓解内心的焦虑、紧张;对个别队员情绪失控问题,利用手势、眼神等方式,增强自我调适。对体力不支队员,通过换人来改善队员的整体士气。赛后,激烈的竞技拼搏后,队员心理要渐进恢复正常状态。利用心理放松法,通过冥想、总结赛场得失,分析队员功过表现,消除队员的不良情绪,尽快促进队员体能的恢复,调整心态,备战比赛。
五、结语
排球运动中,引入多种心理训练方法,实现排球训练与心理训练的有效融合,增强队员身心健康,更好地发挥排球竞技水平。心理训练除了强化队员的信念外,更能团结队友,增强士气,激发创新活力。因此,结合排球运动教学,教师要重视提升队员心理素质水平,积极完善心理训练方法,促进高校排球教学工作科学、全面、系统、稳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