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中国体育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与文化抉择

2021-01-08朱景锋江苏省江阴市青阳初级中学

体育风尚 2021年10期
关键词:体育事业现代化传统

朱景锋 江苏省江阴市青阳初级中学

体育传入我国百年,之所以没有被淹没,反而成为时代主流的原因,就是体育具备强身健体的功能以及技能特征。通过体育运动,国人既可以有效提升身体素质,又可以从竞技比赛中获得成就感。也可以说,西方体育发展壮大的主要原因,是其与时代的脚步相一致。本文从中国体育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以及文化抉择进行分析,主要是为了全面阐述中国体育,并据此对其发展进行展望,以使中国体育迎来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一、中国体育现代化的历史进程

(一)认识与准备阶段

汉朝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在这一思想的影响下,中国开始崇文抑武,社会中甚至出现了以手无缚鸡之力为荣,以成为武夫为耻。直到鸦片战争爆发,中国才在大国的美梦中醒了过来,急于通过西方文化实现自救。正是基于这一基础,体育才流入了中国。最初,我国将体育当作了“兵操”,并将其运用在了士兵的训练中。随着对体育认识的不断加深,体育也开始被引入学校。但是,当时中国并没有“体育”这一观念,也不懂体育与军事训练的区别。而是盲目将西方文化照搬照抄过来,并将所有的体育,称为体操,这就是早期的体育雏形。随着洋务运动的失败,维新派又开始主张学习日本变法,以图实现国家的富强。虽然戊戌变法仅持续了百日,但是它却有效推进了现代化的进程,为国人全面认识体育奠定了基础。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清政府面临着亡国的危机。至此,清政府不得不大刀阔斧进行改革,此时,改革所囊括的范围极为广泛,不仅包括政治、军事,也涵盖着体育、文化等。1904年,《奏定学堂章程》颁布,确定了学校体育的教育地位,这被认为是中国体育现代化的开端。

(二)探索与发展阶段

五四运动后,国民意识开始觉醒,中国社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变革。随着社会的动荡,体育也一直处于探索与发展阶段。借由洋务运动,西方体育正式进入中国,此后的辛亥革命以及新文化运动,打破了清末将体育当作“兵操”的狭隘认知,使得中国逐步完善了体育制度,发展了体育事业。此外,为了进一步宣传西方理念,让年轻学生认同西方的观念,我国青年会不断向学校介绍西方的体育理念以及训练方法,并通过开班训练班的形式,培养了一批体育人才。五四运动之前,举动体育运动会的权利,都在西方国家手中,而随着体育意识的觉醒,中国也有了参与体育的意识,于是1923年,我国参加第六届远东会,没有想到惨败而归。国人将这次耻辱归结于美国人葛雷,并借此要求中国的运动应该由中国来办,不应该交给西方国家。此后,中国逐渐具备了举办运动会的权利,并于1924年成了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

(三)波折与异动阶段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体育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建国后,我国结束了战乱的局面,迎来了和平、稳定的社会环境,体育事业的发展,在这一时期也发生了本质的变化。新中国成立后,其发展之路是曲折的,体育的发展之路也并非一帆风顺,而是充满了波折与异动。体育虽然是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却不是主导力量,只能作为附属品存在,因此,在经济还没有迎来腾飞时期,体育也难以实现现代化。建国后,中国体育主要经历过三个阶段,其一是新体育的奠基。这里所说的新体育,是形象的对标,代表中国体育事业与建国前相比,迎来了全新面貌。1952年,毛泽东同志题词,“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们体质”,这为新体育的发展奠定了方向。当时,中国也在着力构建各级体育组织,旨在通过体育运动提升全国人民素质。其二是新体育的波折。建国后,中国的发展历经波折,国人也曾迎来过较大的灾难,面临着食不果腹的困境。体育是生活的调剂,当人们的基本生活都成了问题,体育的发展也就无从谈起。其三是新体育的机遇。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经过三次调整,中国体育事业也达到了历史新高。当然,这与真正的现代化仍旧存在一定的差距。

(四)成熟与稳定阶段

自20世纪80年代后,中国体育经过了三次战略转移,也过渡到了成熟与稳定阶段。其中新体育的复苏指的是,中国体育渡过了建国后的坎坷,迎来了新的发展平台。1978年,全国工作会议指出,要在21世纪到来前,将中国建设成为世界上体育最为发达的国家之一。这一目标的提出,为中国体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奠定了基础。这一阶段,我国体育基础相对薄弱,为此,我国果断将战略目标从政治运动转移到了体育工作中。新体育的改革,主要是受到了市场经济的推动。1992年,我国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有效带动了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当时,虽然我国体育事业取得了一些成就,但是竞技体育的发展与国人对体育的需求,却无法兼顾。为此,我国基于全民健身,将两种体育形式进行了融合,这不仅使得我国在运动会中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也加快了体育类学校的建设脚步。新体育的机遇,源于汉城奥运会的失利。虽然,经过反思与调整,1992年的奥运会上,我国一雪前耻,但是对于体育的发展方向仍旧不明确。随后,在邓小平同志的指导下,我国明确了新体育的发展方向,就是进行改革,探索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与经济发展趋势的体育道路。经历了90年代的改革,我国体育自此走上了成熟与稳定阶段。

二、中国体育现代化的文化抉择

(一)中国体育现代化的文化特征

1.从形式到内容的西化

最初西方体育进入我国是带有侵略性的,虽然我国学习西方文化是为了自救,但是中国的灾难也是由西方国家带来的。所以对于体育文化,国人在本心上也有着强烈的排斥感。因此,体育进入我国初期,只是形式上的细化。而在百年的发展历程中,我国对体育的认知也在逐渐发生变化,这就使得人们对于体育的接受程度在逐渐提升,在本心中认可了西方体育内容,中国体育现代化发展进行,也完成了形式到内容的西化。

2.从意识到形态的统一

体育是文化的附属品,本身没有任何属性。然而,体育自传入我国,其意义就被统治者进行了定义。当时,体育被当作“兵操”,体育的主要作用就是提升士兵的作战力,巩固清政府的统治,避免清政府的灭亡。此后,体育经历了坎坷的发展,其形态也被不断重新定义。对于体育来说,其存在的主要价值就是提升人们的身体素质。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体育的内涵首次被诠释了出来,共产党认为应该还体育权于人民,让工农大众通过体育提升身体素质。此后,体育虽然也一直在曲折中发展,但是其意识与形态却逐渐完成了统一,真正成为了提升人体素质的重要途径。

3.从对立到共存的转变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我国人民都以本土文化为荣,对于外来文化极为抵触。虽然一直以来我国并无明确的体育观念,但是传统文化中也有与强身健体有关的文化。西方体育的融入难免会与传统体育产生冲突,此时,传统体育的免疫系统,会将西方体育排斥在外,使得二者处于相互对立的阵营。中华文化本身博大精深,对于外来文化具有很强的包容性,因此,两种文化,在对立中,逐渐找到了共存之路。部分研究者认为西方体育与传统体育的关系是对立与共存的,其实这两者之间也是存在融合点的。随着社会的发展与包容程度逐渐提升,体育的融合已经成为了必然发展趋势。当然融合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需要经过反复锤炼的。如此,在文化抉择面前,西方体育才能找到与传统体育的共存之路。

4.从无为到竞争的飞跃

中国传统体育主要以强身健体为主,其体现出来的特点就是无为。而西方体育注重的则是力量,强调竞争。随着西方体育的融入,两者在数次交锋中,最终西方体育占据上风,成为了时代的主流。从宏观角度来看,体育事业的进步,可以提升我国的国际地位、国家综合实力,我国迎来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从微观来看,竞争是时代发展的主题,人们需要竞争的胜利来证明自己的实力。所以具备明显功利化的西方体育,更加符合时代发展的趋势。

(二)中国体育现代化的文化诉求

1.珍视传统,坚守本心

当前人们所认为的体育,主要是西方体育,忽略了传统体育的价值。中国之所以被誉为文明古国,主要就是因为其富有魅力的传统文化。因此,在体育的发展历程中,也不能忽略传统文化的传承,而是应该珍视传统,坚守本心。首先,我国需要传承传统体育项目,对传统体育项目的内涵进行挖掘,并通过多种途径进行诠释和保护。其次,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在发展的历程中,还需要保护少数民族的体育项目,发挥体育文化的多样性。最后,支持并推广新兴的体育项目。我国传统体育项目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时代发展而不断改革创新的,对于这些新型的项目,也需要尊重与保护。如此,我国传统文化才能被代代流传下去,人们在体育锻炼时,方能坚守本心。

2.以民为本,发展体育

体育的发展不应该局限于竞技,而是应该着眼于全民体育。想让国人全部参与到体育锻炼中,就需要注重以民为本,尊重人民的诉求。为此,首先,要做的就是着力发展经济,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如此,人们才能有时间和精力进行体育锻炼。其次,国家需要宏观调配体育资源,为群众配备体育资源,提升国人的参与兴趣。最后,相关体育部门,也需要丰富体育活动的形式,吸引人民的注意力。科普体育知识,让人们认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如此,中国现代化体育,才能真正融于民,用于民。

三、结语

综上所述,中国体育现代化发展历程是充满波折的,而且文化抉择,也经历了从形式到内容的西化、意识到形态的统一、对立到共存的转变以及无为到竞争的飞跃,这充分证明体育的发展历程是与时代的需求以及经济的趋势相吻合的。但是,无论体育如何发展,应该始终珍视传统,并做到以民为本,如此,体育现代化发展之路才能更为宽广。

猜你喜欢

体育事业现代化传统
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的创新抉择
北京冬奥会“备战办”模式对河北体育事业发展的启示
“十三五”成绩单
——示范区建设中的云南体育事业
广西体育事业发展实力的区域差异及协调发展策略研究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农业现代化研究》第五届编委会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中国现代化何以起飞和推进
——评《中国现代化论》
郑国明 立足传统 再造传统
我国体育事业财政支出:规模、结构与空间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