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影《我和我的祖国》中方言的运用

2021-01-08■李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我和我的祖国方言祖国

■李 琳

(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辽宁 大连 116000)

近年来,方言电影无论是在质量还是数量上,在中国影坛上都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方言电影指的是采用了方言作为人物对白的影片。方言电影的价值是多棱的,娱乐性仅仅是一个表层价值,它还应该蕴含着更为深刻的社会文化内涵,所以我们须以更深层次的角度赏析那些优秀的电影作品。

在这个时代,有一种情怀永远也不会过时,那就是我爱我的祖国,新中国成立七十年以来,祖国走过了一段不平凡的历程,祖国辉煌的成就中包含着许多深刻的主题、感人的故事。电影《我和我的祖国》讲述了七个震撼人心的故事,分别是:《前夜》《相遇》《夺冠》《回归》《北京你好》《白昼流星》《护航》。电影中的7个故事,是一个又一个平凡的故事,每一个主角在历史书中都难以寻觅到名字。但正因为如此,他们才更像我们在生活中遇到的人,他们迸发出的爱国情感,才更让人触手可及,更让人理解。真正的历史,是蛰伏于人民的日常生活中。

《前夜》介绍了那些在开国大典背后默默无闻付出、保障新中国第一面国旗升起的普通人,体现了个人的使命、荣誉和祖国的使命、荣誉融为了一体。《相遇》以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研制成功为背景,讲述了成功的背后无名英雄震撼人心的爱情故事,更展现了热爱祖国、无私奉献的“两弹精神”。《夺冠》以弄堂邻里一起观看比赛为背景,通过一个小男孩的视角回顾了那个举国沸腾的时刻——中国女排奥运会夺冠,首次获得世界大赛三连冠,展现了让人为之振奋的“女排精神”。《回归》还原了香港回归的盛况。香港的回归代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崛起,以及中华儿女强烈渴望祖国统一愿望的实现。《北京你好》回顾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激动人心的时刻,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使得我们国家骄傲自信地出现在世界面前。2008年还发生了什么呢?这一年,一场震惊世界的8.0级“汶川大地震”带走了数万个鲜活的生命。影片中用小人物的故事呈现普通人与历史瞬间的紧密勾连,展现了国家伤痛与奥运时刻举国欢腾的悲喜交融,这种悲喜交融用一张小小的开幕式门票来化解和传达。《白昼流星》以大情怀展示了2016年神舟十一号飞船返回舱成功着陆的壮观场面,展现了物质扶贫不如精神扶贫。《护航》是以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式为背景,通过“备飞”女飞行员的独特视角展现了女飞行员为集体荣耀而牺牲的大局精神。

这七个故事所蕴含的爱国主义精神来自普通老百姓的记忆,是他们生活中所经历过的。故事中所蕴含的情感通过质朴的言语、动人的画面一幕幕展现出来,贴近人们的生活,更富于感染力。

一、电影《我和我的祖国》中蕴含的方言

电影《我和我的祖国》中运用了多种方言,这些故事中所运用的方言包括上海话、内蒙话、山东话、粤语、山西太原话等等,可谓是方言的狂欢。接下来,我们对电影中的方言以及相关情况做一了解。

《前夜》中黄渤饰演的角色原型叫林治远,他是一位典型的知识分子,从小出生于天津,他的祖籍是广东潮阳,黄渤为了符合原型人物形象,最后决定采用偏南苏北话,所以在影片中,给广大观众展现了一种南腔北调的独特口音。

《夺冠》描绘了一幅1984年在上海弄堂邻里街坊其乐融融观看比赛的图景,弄堂里的爷叔阿姨操着地道的上海话,亲切又充满烟火气息,仿佛使人身临其境,置身于几十年前的上海弄堂里和大家一起真切感受这激动人心的时刻。

《回归》里,任达华和惠英红的粤语对白令人特别舒服,颇有生活气息的对话,让人相信这是一对相濡以沫一辈子的夫妻,而任达华的那句“有借有还”更是用生活化的语言表达出香港回归的意义,特别走心。在《回归》里除了有粤语外,还有其他的方言交织在影片中。例如:说山东话的领导对升旗手杜江说:“好好练,给你发个媳妇儿!”护旗手朱一龙说了句山西太原话“:报告!鹅俩也单着捏!”,通过方言的独特魅力,营造了活跃搞笑的氛围。

《北京你好》中葛优饰演的出租车司机说着一口北京话,吊儿郎当,得了一张门票而四处炫耀瑟却不招人讨厌。14岁王东出演的汶川男孩,说着一口流利的四川话。在叙述父亲去世的时候,他用最狂傲的四川话说出了最悲伤的故事,这种强烈的反差直击人的内心。

《白昼流星》中刘昊然和陈飞宇饰演的角色说的都是内蒙话,影片中的旁白和哈扎布的声音都是陈飞宇配音的,一口地道的内蒙话说得非常流畅,而沃德乐的声音是找的内蒙古人配的音。影片中地道的内蒙话,使角色更接地气更富有感染力。

电影《我和我的祖国》不仅向观众展示了丰富多彩、激动人心的故事情节,更用各个地区独特的方言阐释全篇,让人感到亲切又真实,引起了人们强烈的共鸣,同时也使电影展现了我们传统文化的多样性以及文化的独特魅力。

二、方言元素对电影产生的影响

方言电影中的方言元素指的是方言电影中以地域方言为载体的各种有声语言的表达形式,包括人物对话、曲调、民歌等等。在本文中,人物对话是方言元素中主要的研究部分,因为人物对话是电影中重要的一部分。方言电影中的人物对话既可以直接向观众传达人物的信息、表达人物丰富的感情,又能够细致地刻画人物的性格以及向观众展示人物的生存背景等。

(一)电影中的方言带来的情感共同加深了对电影的解读

首先,电影中存在的方言,对于本方言区的观众来说,更加贴近于观众的日常生活,使人们能联想到自身的经历。影片中相似的情节、熟悉的环境仿佛使本方言区的观众身临其境,充满了烟火气息,更表达了对地域文化朴实纯真的赞美。比如《夺冠》中,80年代上海弄堂里的爷叔阿姨操着地道的上海话讨论中国女排比赛,以及东东和父亲的对话都能引起本方言区的人们的情感共鸣,使他们觉得既熟悉又倍感亲切,从而达到电影内涵的准确传递。又比如《白昼流星》中熟悉的内蒙古方言、落后的条件,给我们还原了在那个一贫如洗的时代内蒙地区的生活状况,使内蒙古人们感同身受,触发人们共情。其次,方言对于不是本方言区的观众来说,陌生、新颖的话语充满了新鲜感。如《北京你好》中的“你啷个晓得。”“啷个不是买的。”“啥子哦,哪搞得呀。”“我搞忘问喽”;《前夜》中林治远说的“我没得办法反复试验啊”“你这是搞的什么东西。”“你不懂不要乱动好吧。”陌生又新奇的语言,给观众带来不一样的体验,激发了观众学习方言的兴趣。电影中方言的注入,使得电影的表现形式不再局限于某一种语言,使电影更具新鲜活力,它所产生的效果是普通话达不到的。

(二)电影中的方言增加电影的幽默感,营造轻松欢乐的氛围

方言具有独一无二的特色,它所带来的幽默感、新鲜感是普通话远远比不了的,所以方言与电影的结合,不仅仅给电影加入了独特的语音语调、新奇的语言,还使观众体会了视觉和听觉上的双重喜剧效果,给电影带来了热情和活力。在《回归》里,当带有山东口音的领导对升旗手杜江说:“好好练,给你发个媳妇儿!”,护旗手宋月强说了句山西太原话:“报告!我(鹅)俩也单着呢(捏)!”让人捧腹大笑。《前夜》中,开国大典的前夜虽然经历了很多惊心动魄的事情,但是黄渤操着一口方言,无形中让观众放松了不少。还有《北京你好》中小男孩说:“你啷个晓得。”“我搞忘问喽。”这些带有浓重的“地方口味”的语言,不仅带来强烈的戏剧效果,让观众在紧张的氛围中感受到了一丝轻松,而且使得区域文化打破地域文化的限制,走进观众的视野,让更多的人有所了解。

(三)词汇的使用展现地域特色

地域文化和方言电影的结合,对方言本身以及电影艺术的成长都是非常有益的,结合之后更能体现它们独特的魅力,更富于感染力。首先,在《白昼流星》中,刘昊然饰演的哥哥沃德乐和陈飞宇饰演的弟弟哈扎布的名字充满着寓意,哈扎布和沃德乐是两个蒙古族名字,所体现的寓意是天赐礼物、积极上进,具有内蒙语的特色。《北京你好》中“鸟巢是我老汉修的”“我看到了”“观众席的栏杆撒”“你啷个晓得”“啥子哦”这些话中的“老汉“””“撒“”啷个”“啥子”都充分显示了四川方言特色。其次,影片中的人物对话经常使用非常多的语气用词。如:《白昼流星》中“走错了吧。“”老李,啥药啊。“”这瓶化土里不污染啦。“”诶呀。”《北京你好》中“我搞忘问喽。“”好多钱哦。“”嘿,这孩子。”语气词是用来表示语气的虚词,常常用在句尾或句中的停顿处表示不同的语气,句中使用语气词往往能够丰富原句的感情色彩。

(四)方言可以更加生动地展现人物的内在性格。

我国地域广阔,不同地域有不同的方言,众多方言之间最显而易见的差别就是其语音语调是不同的,语音语调的不同更能展现不同地域中人物的内在性格。比如说:北方方言的声调类型较少,表达上更加坚定有力,比较爽朗,这也很符合北方人豪迈、直爽的性格特点。《白昼流星》中的哈扎布和沃德乐的人物语言,非常符合懂礼的弟弟和不懂礼的哥哥的人物形象,将内蒙古人性情豪迈、不受拘束的性格展现得非常透彻。南方方言的声调类型丰富,比较复杂,表达上悠扬婉转,与南方人婉约、含蓄的性格一致。《夺冠》中的上海话,是吴方言的代表。清代小说《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里曾描述道“一时燕语莺声,尽是吴侬软语”。《夺冠》中刘涛所扮演的小美妈妈讲话软糯婉转,尽显上海话发音的柔、软、快,更还原了属于那个时代身着旗袍体态婀娜、美丽从容的上海女人形象。方言和人物的内在性格是相符合的,比如让一个内蒙古人说普通话,就会显得没个性。方言和人物性格相差太大,就很难去塑造圆润饱满、生动有趣的人物形象。

(五)方言的语言功能的解读——情感功能

电影中加入方言元素能够很好地发挥语言的情感功能。语言的艺术就在于富有情感。通过语言,我们能够解读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北京你好》中通过一张小小的票的得失以及人物之间的对话,展现了张北京一系列的感情变化。从抽扑克牌时的热切期盼,到得到票的四处炫耀,到把票送人后眼神中掩饰不住的落寞,到无法证明自己就是送票人时的遗憾,到最后看着大屏幕上的开幕式的激动热烈。这个故事中并行存在着“悲”与“欢”、“父”与“子”、“舍”与“得”,影片中流动着的温情令人动容。在《白昼流星》中,我们看到了哈扎布和沃德乐两个少年的情感发生了剧烈的变化,由最初的迷茫落魄到心中充满了希望,完成了华丽的蜕变,这些动人的感情在人物的对话之中默默流动着。方言是百姓生活中自然、朴实的语言,也是真实生活中情感的自然迸发、流露。

三、结语

电影《我和我的祖国》讲述了七个震撼人心的故事,它不同于以前的主旋律电影,使人产生遥远的距离感,这部电影聚焦的是每一个普通中国人的故事,所有人都能寻到自己的影子,让人觉得亲切、真实。在电影中还运用了多种方言,不同的人物来自不同的地方使用着不同的语言,有着独特的魅力,影片中的每个人物的特点都十分鲜明,充满了时代特色。人们在欣赏影片时,多种方言的糅合并不会带给人嘈杂的感觉,反而使得影片更具有幽默性以及跳跃性。这部电影中不仅展现了语言的多样性,还承载着更多地域性特色元素,体现了不同地域之间的差异,更显现了地域人物的特点。

这部电影不仅展示了多样化的语言、广阔的地域文化,更展现了其他电影所无法比拟的深刻文化内涵。影片中通过七个普通人的动人故事,让我们看到了个人与祖国之间最深刻的羁绊:有国才有家,有家才有个人,没有个人的奉献,就没有国家的强大。新中国70年的沧桑巨变,背后是那无数个平凡人的坚持和努力,最终才汇浪成海。

猜你喜欢

我和我的祖国方言祖国
方严的方言
方言
我和我的祖国
哪些方言有利于经商
对祖国唱出爱
我和我的祖国
“我和我的祖国”征文征集活动正式启动
《我和我的祖国》让自豪感爆棚
歌曲《我和我的祖国》诞生记
谈方言在人物塑造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