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长期习练太极拳对健身和防治疾病的功效

2021-01-08张金明山东电子职业技术学院

体育风尚 2021年9期
关键词:横膈膜腹式毛细血管

张金明 山东电子职业技术学院

中医、京剧、书法、武术是中国四大非物质文化遗产,太极拳作为武术的特殊地位,是在人民长期的锻炼实践中证明的:他既是一项有利于全民参与的健身养生体育运动,又是一项修身养性增加自身传统文化内涵的活动。太极拳的临床证明,被体育卫生部门列为综合治疗的一项重要内容。

长期坚持习练太极拳对人的身体究竟有哪些有益之处呢?本人习练太极拳多年,根据自己的亲身体会和教学,以及对习练者的长期跟踪调研分述如下。

一、改善神经系统,提高感官系统的灵敏度

神经系统是整个机体的主导系统。神经系统通过接受外界刺激信号,做出相应的应对反应,传递相应的信息从而调节肢体器官进行相对应的反应活动,从而使机体适应外界的变化。在太极拳练习的过程中,练习者的意念至关重要,动作过程是与呼吸相互协调配合。在练习的过程中要求练习者必须全神贯注,“心静体松”“意守丹田”,这一过程练习者所有的精力都集中在太极拳技术动作的完成上,从而扫除了大脑中其他因素的干扰,达到“心无杂念”。随着神经系统对于肢体、器官控制能力的增强,肢体、器官就能正确的接收并完成神经系统所传递的各种信号,从而保证肢体、器官能够正确地完成相应的动作。随着练拳时间的增长,神经系统与各肢体、器官协调配合能力的也逐步增强,从而达到神经系统灵活性、传递信息的能力和控制能力的增强。

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方式是反射。所谓反射就是神经系统在调节机能的活动中,对内、对外环境的刺激做出适应的反应。太极拳在行拳是要求“上下相随”“内外相合”,以意导拳。在练习太极拳的过程中处于兴奋状态的只是大脑皮质中的运动中枢以及大脑中的第二信号系统,大脑中的其他区域均处于相对的抑制状态。所以,在长时间缓慢的练习太极拳时,即使是浑身大汗也不会气喘吁吁。

神经系统的这种状态有助于一些慢性疾病的治疗与恢复,长期坚持练习太极拳,大脑皮脂中的神经细胞随着练习不断进行着兴奋与抑制的调节,从而有助于身体各组织进行良性的新陈代谢,从而使得练习者精力旺盛、神清气爽,从而达到健身强体、预防疾病、改善身体机能的作用。

二、有利于保护心脏,使心血管更加畅通

当心室收缩时,将氧及营养物质的动脉血射入主动脉,再按照人体血液循环系统将营养物质输送到各处,血液在毛细血管与周围的组织、细胞之间进行物质交换和气体交换,将氧和营养物质释放给组织和细胞。同时,将它们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和代谢产物回收入血液,这样鲜红的动脉血变成暗红的静脉血,经各级静脉最后汇入上、下腔静脉和新冠状窦回流至右心房。

说到毛细血管,不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或者说缺乏正常运动的人,有40%的毛细血管畅通,更确切地说有40%的毛细血管血液与细胞之间进行物质与气体交换就不错了。然而,经过长期坚持习练太极拳的拳友在练习太极拳时会出现手指发胀、发麻,甚至感觉似小虫一样在手臂或手背上爬的感觉。其实这也没什么大惊小怪的,当然也不是毫无根据的瞎说。

练习太极拳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现象呢?以传统杨式八十五式太极拳第58 势动作“金鸡独立”为例解释如何会出现如此的现象。当下势接金鸡独立时,左腿实,并承受着整个身体的重量,左腿肌肉因受力收缩向打气筒一样,把实腿的大部分血液通过血液循环输送到虚腿一侧。太极拳以松柔为主,刚柔相济,所以右腿虚悬,不用力,最大限度的贪婪的吸收由左腿输送过来的血液,血液像电流一样迅速传向右侧每一个角落,使肢体末端出现充盈、发胀、发热等现象,皆是毛细血管充血的缘故。不通的毛细血管在这么大的压力冲击下,通过长期持之以恒习练太极拳,逐渐打开,水到渠成。毛细血管通畅得越多,在血液循环中参加营养物质交换就越多,换右金鸡独立,动作相反,但效果亦然。

三、有利于加强呼吸机能,扩大肺活量

肺循环相对体循环来说,属于小循环。它的运动轨迹,起自右心室,由体循环回心的静脉血从右心房进入右心室后开始肺循环。当心室收缩时,血液自右心室射出,进入肺动脉干及其分支到达肺泡毛细血管网。血液与肺泡内空气进行气体交换,排出二氧化碳,吸入氧气,变成动脉血,再经肺静脉回流入左心房。

首先,强调一点,体循环和肺循环是同时进行的,是相互连续、不可分割的两部分。说到肺器官,紧接着呼吸系统也逃不了干系。

其次,习练太极拳对肺和呼吸系统的提高。肺左、右各一,位于胸腔内纵隔的两侧,膈的上方,右肺因膈下有向上隆凸的肝,故右肺宽而短,作废狭而长。膈,在人体中有很多种,在这里重点说一下“横膈膜”。“横膈膜”位于胸腹腔之间,构成胸腔的底和腹腔的顶,膈为凸向上,成穹隆形的扁阔肌,膈为重要的呼吸机。收缩时膈穹隆下降增大胸腔容积以助吸气,松弛时,穹隆上升原位,胸腔容积减少以呼气。膈与膈肌同时收缩可增加腹压。

最后,正常人的身体腹腔、胸腔皆为真空,元气充盈。只要没有动过手术(动过手术,破坏了元气,要想恢复体内元气很是困难,要是回到原始状态,更是难上加难。)而传统太极拳运动在习练时采用逆腹式呼吸。在习练传统太极拳时,要求气下沉,与动作自然配合,保持腹实胸宽的状态。这种状态对于练习者有着诸多的好处,如增加肺活量,提高胸廓幅度、增强肺部机能等。因此,长期坚持练习太极拳,练习者的呼吸差以及肺活量会比一般人要大,打拳时不至于气喘吁吁。

四、增强消化功能,促进新陈代谢

众所周知身体进行物质代谢主要依靠内脏器官,而人体内的消化器官主要承担的消化人体摄入的食物,消化吸收后并由排泄系统排出食物残渣;呼吸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吸进氧气,参与物质的氧化作用,并排除机体产生的二氧化碳;泌尿系统的主要功能是产生尿液,排泄集体在新陈代谢中产生的含氮废物(如尿素、尿酸等)和多余的水和盐等。

在与习练太极拳动作中的“气沉丹田”“意守丹田”“以意行气”及动作中的虚实、动静、开合与呼吸又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了解一下逆腹式呼吸的习练过程及动作要领。练习者左脚缓慢向身体左侧移动,达到与练习者肩部同宽即可,同时两臂自然下垂至身体两侧,吸气时(在习练传统太极拳时吸气、呼气的要求“均、匀、细、长”。)两手缓缓地、均匀地从身体两侧向前向上举,与肩同宽、同高;两眼平视前方,沉肩坠肘,肘略比腕底;两手臂呈弧线形,不可僵直。同时脐下小腹(即丹田处)逐渐内收。当吸气时先松肩,后撤肘,在坐手腕,下按在两跨前至一平拳处,节节贯穿。同时,脐下小腹逐渐外突。

当习练传统太极拳时,每个动作的虚实、开合,都与腹式逆呼吸密切配合。当吸气的时候,即太极拳动作由虚时(即开时)。按正常思维理解,吸气腹部隆起变大。但在太极拳行拳时腹式逆呼吸中恰恰相反,腹部越吸气反而越变小,从而使横膈膜上升,缩小了胸腔的空间。此时,胸腔内各器官相互挤压摩擦,自行相互按摩。而当呼气时,又正好相反,当太极拳动作由虚变实时(即合时),呼气。按常规,腹部因呼出气体而变小,结果相反,腹部变大。从而使横膈膜下降,腹部各脏器又受到横膈膜下降的作用,达到腹部内各脏器的相互挤压按摩。通过这种特殊的按摩方式,使内部器官更加健康,从而进一步调整了呼吸,有助于呼吸与运动的协调配合做到“神形合一”,所以有传统太极拳是内家拳之说。

本人多年习练太极拳从未间断过,有时天气不好(下雨、雾霾等,尤其雾霾天气)是禁止户外习练太极拳。在家的小阳台上,弹丸之地,没有空间做动作,就原地练习起势,配合腹式逆呼吸。有时练到得意之处,腹部在逆势呼吸的作用下,引起“肠鸣”,练习者也无须惊慌,有甚者故弄玄虚。其实,就是身体通过腹式逆呼吸在横隔膜的作用下腹部内的脏器器官相互之间产生的摩擦,而发出的声音。腹部器官在自我摩擦、按摩的作用下适当地发生一些运动,在太极拳的练习过程中加大了肠胃蠕动、张力,促进了腹内肝组织细泡的血液循环,增强肾上腺素的分泌功能。

综上所述,习练太极拳是意识引导动作,在呼吸的配合下相互协调有序的一项有益运动。它的特点,“身体松静”“以静御动”“虽动犹静”“动中求静”“意守丹田”“气宜鼓荡”,符合人体的生理及运动规律,老少皆宜。还特别适合中老年人、妇女、办公室白领及不适合大强度运动者习练,对术后康复具有很好的帮助。太极拳是一项很棒的有氧运动,习练者应根据自己的身体素质,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循序渐进,不可急于求成,更不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随习练太极拳的时间的推移,可适当加大运动量,这有助于增强体质,提高拳艺,修身养性。同时,对各种慢性病有很好的疗效。认真地习练太极拳,科学的锻炼。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对促进身体的健康是不言而喻的,身体由表至里达到身心健康。

猜你喜欢

横膈膜腹式毛细血管
浅谈铜冶炼渣中横膈膜形成机理与消除实践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扩张型毛细血管的发生率、眼底影像学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90锶-90钇敷贴器治疗单纯性毛细血管瘤的护理体会
腹式全子宫切除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
20 m 跨径直腹式小箱梁的开发应用
中医的“气沉丹田”有什么用
人为什么会笑得肚子痛
腹式呼吸可给脏器按摩
腹式呼吸对人体各系统的影响及临床应用
保健妙招:腹式呼吸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