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环境下提升高校辅导员教育能力的有效路径
2021-01-08蒋明钊李佳越
■蒋明钊,李佳越
(浙江警察学院,浙江 杭州 310053)
《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将高校辅导员的角色定位为“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高等学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指导者”和“学生成长成才的人生导师和健康生活的知心朋友”。诚然,在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的语境下,高校辅导员能否对学生的行为习惯、思想动态等进行有效的教育和引导,直接影响到人才培养的成效。尤其在信息化环境下,高校辅导员的教育水平和综合素质更应当与时俱进。在教学工作的开展中,积极探索提升高校辅导员教育能力的有效路径,改革教育手段,使其科学合理、契合信息化环境,对改善教育引导的效果至关重要。
一、信息化环境下高校辅导员教育能力的深刻内涵
信息化环境下高校学生的教育和引导需要加强,因而高校辅导员教育能力的内涵得到了拓展和深化,教育能力的评价标准也大大提高。这既是学生教育引导的内在要求,又是教师队伍建设的未来方向。信息化环境下高校辅导员教育能力的深刻内涵主要包括:
第一,新鲜知识的学习转化能力。在信息化环境下,信息体量巨大且更新迅速,深刻影响着高校学生的价值观念、心理状态、社交选择和举止行为等方面。高校辅导员受到专业壁垒、理解能力、闲暇时间等因素的限制,其知识储备体系趋于传统和陈旧,已不能满足及时了解同学们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的基本要求。高校辅导员培养新鲜知识的学习转化能力,积极利用信息化环境下的各类网络学习资源,把握好碎片化时间,对新鲜知识“零存整取”,将其转化为符合高校学生思维认知的形式输出,能够有效地保障教学质量和教育引导的效果。
第二,教育手段的多元运用能力。信息化环境丰富了教育手段,推动了当前高校教育手段由单一、片面的形式向多样、丰富的形式发展。运用契合信息化环境的教育手段并不意味摒弃传统教育手段。运用信息技术加上传统教育手段,促进教育手段的融合发展,可以极大地释放高校辅导员的教育活力,达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例如,运用新媒体新技术推动思政工作的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加强网络思想政治工作载体的建设、专业学术网站和“两微一端”建设,以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信息化思想政治教育等。
第三,危机矛盾的预判化解能力。信息化环境在给高校学生和辅导员的学习工作生活带来巨大便利的同时也裹挟着风险危机。信息掺假、网络暴力、舆论漩涡等现象深刻影响着高校学生的生命财产安全。高校辅导员必须具有敏锐的嗅觉,及时发现学生群体中舆论信息传播的失控现象和信息反映出的学生人际纠纷、情绪不稳等异常情况,并结合紧急心理干预、谈心沟通等教育手段化解潜在的或已暴露出的矛盾纠纷,坚持“以防为主,以防为上”和新时代“枫桥经验”。
二、信息化环境下提升高校辅导员教育能力的时代价值
(一)丰富了高校学生教育的工作模式
高校辅导员信息化环境下教育能力的培养,直接丰富了高校学生教育的工作模式,推动了我国教育改革事业的发展。信息化环境首先赋能信息化教育模式,高校辅导员由此可以选择更多教育方式。第一,这能提升高校辅导员的教育自信,同时能从技术上支持教学引导效果的提升和工作方式方法的创新,使高校辅导员在开展工作时站在更高的起点,具备更多的优势。第二,高校辅导员在工作中应用各种有效的信息化手段,改变了与学生的沟通模式,不仅从心理上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更促进了教育引导工作向轻负高效模式的转变。第三,信息化教育模式从整体上丰富了教育过程和教育资源,为获取科学合理的教育素材提供了保障,有利于教育内容的创新发展,有效提升了实际教育水平。
(二)激发教育事业发展潜在的生机活力
高校辅导员提升教育能力,使之契合日渐丰盈的信息化环境,是信息化环境下改革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激发当前我国教育事业发展潜在的生机活力。面对信息化环境下高校传统教育方式方法中的桎梏之处,高校辅导员根据自身体验积极创新,改善信息化环境下的高校教育运行机制,使高校教育迸发出更大的活力。信息化环境下高校辅导员教育能力提升意味着高校辅导员与外界交互信息的能力增强,能够理解、接受甚至升华不同省份大学,甚至不同国家大学的教育理念,方便来华留学人员的教育管理工作,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对外开放奠定了重要基础。
(三)促进“以德为先”人才的引导培养
高校辅导员的素质作风和教育能力,直接影响到高校学生的思想意识形态和学习生活状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干部选拔应“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实际上也是回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才的问题。尤其在信息化环境下,许多不利于高校学生思想道德发展的言论评价以网络信息为载体日渐猖狂。高校学生信息获取渠道繁多,这导致了其思想意识形态走向不定,对高校辅导员的教育管理工作而言是严峻的考验。因而,高校辅导员具备较高水平的“信息垃圾”识别和分析能力,并选择合适得当的方式及时教育干预,改善情况,消除隐患,教会学生提升自我辨别能力,为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保驾护航。
(四)新时代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必然要求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中提出要“大力振兴教师教育,不断提升教师专业素质能力”。高校辅导员了解信息化环境与传统教育环境的差异,并有针对性地提升信息化环境下的教育能力,是新时代建设一支专业素质能力过硬的高校辅导员队伍的必然要求。信息化教育能力的提升,能够使高校辅导员更加充分认识和掌握学生的基本特点,能帮促落实各种科学应用方案,将科学化的建设效果积极发挥出来。由此促进高等学校教育内涵式发展,改变以往粗犷化的教育管理模式为当前精细化的教育管理模式。
四、信息化环境下提升高校辅导员教育能力的有效路径
(一)多措并举提升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能力
抓住思想政治教育这条“生命线”,是提升高校辅导员教育能力最重要的方面。高校辅导员教育工作的开展,既要积极利用各种信息化教育手段,又要做好教育内容的科学筛选。这意味着高校辅导员应在有效的教育时间内,将最关键和必要的教育内容落实好。具体来说,就是要做到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做好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是坚持教育的“四为服务”的重要途径,对于提升高校学生的政治素养和道德品质,具有强大的推动和保障作用。
第一,要健全思想政治教育制度,以制度作为规范引导、以制度为保障促进高校辅导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高校学生即将迈入社会,培养其思想政治道德水平和是非认知能力,对其系好人生的第一颗扣子极为重要。在这个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制度起到了关键作用。完善的思政制度保障有利于高校辅导员在复杂的信息化环境下把握住科学的教学方法,有利于教育引导有效发挥作用,教育优势得到最大化地发挥。要告诉高校辅导员如何在信息化环境下运用好信息化教育手段,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同时高校辅导员明晰信息化环境下思政教育的预期效果和检验教育效果的各种方式。
第二,要拓宽思想政治教育的知识储备体系。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十分广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六条的规定,思想政治教育不仅包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还包含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教育,以及理想、道德、纪律、法治、国防和民族团结的教育等。因此,高校辅导员必须加强自身的知识储备,不断学习党建知识和国家政策,关心时事政治,做到不与时代脱节。
第三,要把握时机,建立思想政治教育自信。高校辅导员应在闲暇时间巡查网络环境,及时识别、发现网络空间中各种不良的思想政治舆论,并敢于以典型教育的方式,充分暴露不良思政舆论的目的,阐述其不良的隐患和可能导致的严重后果,使这些不良的言论、观点暴露在阳光下,让高校学生能明确不良问题的本质,不断提升对不良思想政治言论的判断力和自觉抵制能力。
(二)建立“以生为本,以师为辅”的教育模式
建立“以生为本,以师为辅”的教育模式,为师生搭建教育学习的互融平台,可以在过程中提升高校辅导员的教育能力。信息化环境下,创新的内容和方式更多,一大批具备高信息技术掌握能力的高校学生脱颖而出。积极探索引导高校学生适应信息化环境,丰富高校学习生活的方式方法,为学生搭建自我钻研的平台,来锻炼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对高校辅导员教育能力也是极大的考验和锻炼。
第一,高校辅导员在开展教育工作的过程中,要积极利用学生的优势能力,引导建立学生主体、信息技术支撑的教育平台。例如,某高校培养了一批掌握新媒体手段的学生运营技术,他们自主确定主题,搜集音、图、文字素材,运用短视频、微信公众号、“钉钉”软件推送等形式宣传校园文化,展现校园风采。辅导员在部门之间的协调联系、制作宣传作品的经费支持等事项上予以帮助。
第二,高校辅导员应着重推进情景式教学,淡化教育引导痕迹,着力消除学生对高校辅导员的刻板印象。高校辅导员应在以高校学生为主体的前提下,为学生搭建一个自我学习、自我服务的平台,并将各种教育内容有效植入其中。在教育引导的过程当中,高校辅导员主要起到引导、监督、指导的作用,给予学生工作发展方向方面的种种建议,同时掌握教育工作的整体开展效果。以某高校为例,在搭建学生会内外窗口,即短视频宣传号、微信公众号、微博账号和“钉钉”软件中的学生互通平台时,学生工作处全程参与,在同学们提出方案、征求意见时提出建议,从各个方面为同学们的活动创造提供保障,并利用信息通讯软件无纸化批阅改革方案初稿,审批最终形成的文件。这能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创新优势,提升学生的参与性,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从而提升学生的教育引导接受度。
(三)建立系统完整的高校辅导员能力提升机制
高校辅导员是教育工作开展的主体,其实际的教育能力水平,直接影响其对高校学生的教育效果。在信息化环境下,很多教育隐患、教育问题不断凸显,严重影响了教育工作的开展。因此,有效提升高校辅导员的综合素质能力迫在眉睫。
第一,要保证高校辅导员具备较高的思想政治和科学文化认知水平,能够合理有效地开展高校教育工作。可定期组织对高校辅导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培训,提升其职业思想政治价值认知水平。建立健全对高校辅导员言行有效的考核评价体系,督促、保障高校辅导员在教育引导工作开展中,始终发挥出较高的榜样引导作用。
第二,高校辅导员在开展工作时应避免各种不良风气的出现,防止给高校学生带来较大的不良影响。高校要利用好网络问卷等信息化手段,建立学生反映辅导员在生活作风、教育方式等问题的平台,打通意见建议的上行渠道,使学校全面、客观认识到高校辅导员在信息化环境下存在的问题。
第三,要提升高校辅导员的新鲜知识储备转化能力和信息教育工具掌控水平,使其能与高校学生建立“共同语言”。要为高校辅导员组织心理学、教育学、生涯规划等方面的培训,提升高校辅导员的沟通水平和观察能力。搭建高校辅导员和高校学生之间沟通交流的桥梁,使高校辅导员更加明晰每个分管学生的需求和他们身上存在的问题。要对高校辅导员进行系统性的专业信息技术强化培训,使其逐渐具备较高水平的信息化教育思维。
当前迅速发展的信息化环境对高素质全方面发展的高校人才提出了更高的培养要求,引出了如何在信息化环境下有效提高高校辅导员教育能力的问题。总体来说,高校辅导员应当着重培养新鲜知识的学习转化能力、教育手段的多元运用能力和危机矛盾的预判化解能力。从方向上来说,要提升高校辅导员的能力,最关键的是要提升其在信息化环境下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力。从方式上来说,可以建立“以生为本,以师为辅”的教育平台,既是对学生潜能的开发,又是对辅导员教育能力的考验和锻炼。从制度上来说,建立系统完整的辅导员能力提升机制能够全面提升辅导员的教育综合素质。高校辅导员能力的提升绝非一蹴而就之事,尤其在信息化环境下,全面系统提升高校辅导员的综合素质更是摸着石头过河的实践之举。及时改革,及时创新,及时总结,及时推广,方可使高校辅导员能力提升达到事半功倍之效,也可使高校学生更早享受到与时俱进、贴近自身的教育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