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选课走班制下高中体育课程设置及影响因素

2021-01-08黄亚黎三峡大学体育学院

体育风尚 2021年6期
关键词:体育老师体育课体育教师

黄亚黎 三峡大学体育学院

高中在新高考制度改革的浪潮下,开始注重打造个性化教学体系,重新整合课程结构,注重学生兴趣与科目之间的联系,并试着将体育这一科目科学合理的规划到高中教育的课表里。体育选课走班制的实施,是一个大胆且十分符合以培养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的教学改革尝试。青少年在高中是生长发育的关键期,能够独立自主学习感兴趣的体育课程,通过适当的体育锻炼可以提高学生的灵敏、反应、协调等能力,刺激多巴胺的分泌,使文化课程和体育课程双向提高。我国“体育选课走班制”是指,学科教室和教师固定,以兴趣为主导的走班形式。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选择与自身水平相适应的班级上课,不同层次的班级,其教学内容和程度不同,作业和考试难度也不同,主要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开阔学生思维。

一、高中选课走班制体育课程设置现状与困境分析

(一)高中体育课程教学发展现状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实践不断深入发展,传统的以班级为单位的教学组织学习方式已不能与当前新高考改革所倡导的教学理念所适应。中国历来在学校教育里都是重文轻武的一个教学现状,特别是在高中教育阶段,体育类课程不被老师、家长、学生重视,应试教育理念深入人心[1]。相关数据显示中国近几年青少年的身体素质水平、社会适应能力在逐年降低,为改善这一现状,高中学校也将体育课纳入走班制范围,增设羽毛球、健美操、篮球排球等多项体育活动,不仅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要,同时也向偏远地区普及各类体育运动项目,让老师家长了解到参加体育锻炼的重要性。

(二)高中体育课程设置存在问题分析

在网上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后,于2018年12月份前往湖北省罗田县第一中学进行调查,联系体育教师询问“体育选课走班制”是时候的具体现状,包括学校设施、师资力量、体育经费、教学场馆、课程设置等相关方面。同时,在老师的协助下,随机选取数名同学进行了面对面访谈,了解学生心理状况及自身的实际需求,结合学校领导的、体育老师的谈话进行分析,初步总结了高中体育课程教学存在比较明显的几个问题,对此作出判断。

1.学生、家长、老师对体育的文化认同感

受传统文化教育理念影响,特别是在教育水平落后、教育观念转变慢的偏远地区,除了家长不了解参加体育锻炼对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发育、预防身体疾病、促进骨骼肌肉生长、等有帮助外,学校老师也以升学率为教育目标来扩大学校知名度,与学校体育育人的理念相悖。学生在这样的家庭环境、学校环境下被潜移默化的影响,造成家长、学校、学生对体育的文化认同感极低[2]。

2.课程管理难度增加

班级不固定的上课模式,学生流动听课学习,使教师的教学对象多样化,教师和学生之间没有稳定的情感联系纽带,导致两者沟通减少,教师很难了解到学生的心理变化、学习情况,学生也会想办法去钻空子缺课、逃课,严重违反学校纪律。

3.教学资源在短时间向偏远学校普及困难

偏远农村地区与发达地区相比,经济条件落后,师资队伍匮乏,很多课程无法开设,如健美操、网球、羽毛球等课程除了没有专业的运动器材与场地外,也很难聘请到专业教师,很多学校其实还不具备进行体育走班制的条件,体育教学资源要普及到每个学校,在时间上会有点慢[3]。

4.学习任务繁重无法真正培养学生的兴趣

高中阶段的教学是学校教育里比较关键的三年,特别是高三的学生面临高考,如果去花费时间进行体育锻炼,再加上家长和老师施加双重压力,学生学习起来会很焦躁难安,导致学习效果一般[4]。课程增设后,很多县城学校无法聘请到该门课程的教师,很多学校为了应付上级要求,就将教师入职门槛降低,聘请的教师专业技能达不到该门课程的教学要求,学生无法掌握专业知识与技能,这种现象在本质上就是“换汤不换药”,挂牌改革[5]。

二、影响高中选课走班制体育课程设置的因素分析

(一)体育教师的传统观念的滞后

体育教师传统观念表现在两个方面:① 体育教师对自身认知和定位太低。由于在历年的应试教育理念影响下,校长忽视学生体育课的重要性,没有严格考核要求,体育课堂纯粹是“放养式”课堂。② 体育教师对自己的学科不重视。教师自身对自己的工作不重视,其他各科老师无法看到体育老师在学生成长期间发挥的作用,就会对这一科目的老师产生质疑,加上体育老师本身懈怠,一周体育课活动少之又少,教学质量也一直处于较低的边缘状态[6]。

(二)学生体育自信心过低

部分高中生由于身体或心理因素而对体育课产生抵触行为,上体育课的积极性很低。如:因为自身身体缺陷(疾病、肥胖、肢体协调能力差),导致身体活动能力差,上体育课时无法完成体育老师布置的要求和锻炼任务,并且会面对同学异样的眼光,体育成绩不理想,造成学生形成一种体育课自卑心理,对体育课的热情也降低。

(三)学校硬件设施及师资力量

学校硬件设施是指在学校的教学活动中方便教学的设备,在教学设施中硬件设施包括了学校操场的大小、学校建筑面积的大小、教师有多少间以及一些简单的医疗设备和一些体育设备等。学校体育课程增多,学校规模有限,体育设施、器材、场地配备不完善,可开设的体育课程项目减少[7]。同时很多学校在师资力量方面远远达不到选课走班制下选修课增多的教学局面,在这种新的教学模式下对体育老师的专项运动技能和理论素养要求很高,同时具备这些能力的体育老师极少,而且专项技能不全,一般都是精通某一项。

(四)学校体育课程编排不合理

新课改下,选修课的内容增多,学校在编排课程时既要能完成教学目标,也要适应学生个人学习能力和发展情况。实行走班之后课表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在原有班级课表基础上,会增加体育以及其他选修课的排课,会出现学生一人一课表的情况出现[8]。之前上课班级的教室是固定的,而走班制下的教室不固定。还需要考虑老师、课程、节次不排课等情况,以及预排课程的需求。

三、建议

(一)改善教学环境,提高教学质量

各地政府应向贫困偏远高校,拨动教育资金,投入到学校硬件设施配置方面,扩大学校规模,使各体育项目在都有基础设施开展起来,如建篮球馆、足球场、健美操厅等,建设标准必须达到国家规定要求,为学生提供安全系数高、环境舒适的学习场地。同时配备体育理论教学器材,每学期设置几节理论课,让同学真正了解所学体育项目的具体概述,可通过PPT、课堂微视、教师展示等方法让学生全面了解理论上的正确的锻炼方法和项目学习技巧,为后面体育课实践教学做好理论铺垫,完成学期大纲规划和教学任务[8]。

(二)大力培养师资队伍,满足走班制下对体育人才需求

当代教师的培养必须全面发展,不仅要会各类体育项目知识,也要了解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情况,熟练掌握体育方面基础知识。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加强组织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教师自身应积极地参加科研工作,学习好外语和计算机的基本技能,可以灵活地运用到实践生活当中[8]。有针对性的对学生创新能力进行培养,收集一切对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有益的资源,开展有创造性的体育知识讲座和体育科学竞赛,会根据不同教学对象,灵活的制定教学内容和手段,让学生能够真正掌握创新的思维和方法[9]。

(三)改变体育教师传统观念,培养学生体育自信

作为一名合格的体育老师,必须喜欢并且热爱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教师的心态和观念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的思想[10]。此外,实施选课走班制本就是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性,教师在对部分性格内敛自卑、天生生理缺陷、后天疾病、身体运动协调能力较差等同学,教师应在课前做好教学设计,合理安排课程进度,制定不同难度等级的考试内容,使他们能够与其他同学一样完成老师布置的课堂任务,并引导帮助学生培养体育自信。

(四)学期前做好课程普及工作,让家长学生充分了解

很多家长和学生不了解选课走班制的具体情况,在选课的时候没有具体目标和计划,存在严重的盲目性和随意性。这一点上可以在新学期开始前就将所选课表,和课程详细介绍,兴趣搭配方案等资料提前发放到家长手中,家人和孩子在家中仔细研读,了解学期大致课程内容。到了正式选课时,学校安排选课导师给学生和家长作引导,帮助学生作出符合自身特点、性格、爱好的选择。

猜你喜欢

体育老师体育课体育教师
体育老师在电影院上语文课
体育课
有些唐突
四百秒的体育课
姜还是老的辣
上好期末三节体育课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
"三个结合“上好室内体育课
体育教师要重视“听、说、读、写”
由“小学兼课体育教师”引发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