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关于运动员体能与专项体能特征探讨

2021-01-08韩宜笑河南工业大学

体育风尚 2021年6期
关键词:系统结构子系统体能训练

韩宜笑 河南工业大学

现阶段我国体育竞技运动愈发重视体能训练的开展情况,但社会各界对体能概念的认知仍模糊不清,并且运动训练界和理论界对运动员体能的理解也存在明显偏差,因此加大运动员体能与专项体能基本特征的研究力度已成为顺应新时代发展趋势的必然结果,不仅有助于提高运动员的整体体能水平,也能有效促进我国体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一、运动员专项体能的基本特征

(一)时间局限性

从时间角度分析,运动员的专项体能还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具体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第一,运动员在追求体能时,其机体通常需要对外部刺激及时做出生理反应,并且这种生理反应还存在不稳定和相对稳定两种状态,而急性适应性产生的体能又与训练强度和机体功能密切相关。第二,尽管运动员在参与专项训练中所获得体能的目标已经很明确,但是其在实际训练过程中仍伴随着一定的局限性和不稳定性,一方面,其根本原因在于这种适应性反应与高强度专项负荷有关,主要以超量恢复为具体的表现特征,而并非建立在机体功能变化、器官和系统增大或者变异等生物层面的形态改造基础上,因此运动员的专项技能在时间上存在明显的局限性特征。另一方面,相对稳定的适应性反应则与器官、系统的形态改变存在密不可分的关系,将会随着专项体能水平的提升而发生明显变化。这就意味着在某个相对稳定的时期体能会伴随着专项特点的变化而变化,并且原有体能已无法满足新时期专项体能的发展需要,从而在时间层面上表现出明显的专项体能局限性特征。

(二)高度专项性

运动员在参与竞技运动时,其体能主要以无氧供能或有氧供能为主体,即现代竞技运动条件下运动员持续进行极限运动时,其机体器官和系统表现出的专家性能。实际上运动员在获得体能时,通常需要通过专项的方法以及科学的训练手段形成,而专项体能训练则是运动员是在不同的训练方法和手段下,机体受到外界刺激形成反应的过程,即便是利用非专业的手段获得体能,也必须确保整个过程与专项体能的基本特征相吻合。实际上这种生物学机制原理在于训练运动员适应整个过程时体现出的专项特异性,也是运动员在参与竞技运动时,一种能有效提高自身体育运动技能有效方式。另一方面,适应性反映出的专项特异性并不仅局限于运动员的机体素质和神经系统功能等方面,更多的是集中在运动员的心理素质以及抗压能力等方面,尤其是当运动员在参与高强度的肌肉力量训练时,必须凭借自身意志力克服训练难关,从而有效提高运动员的专项运动能力。

(三)客观评估性

对于高水平的运动员而言,其在参与新时期现代体育竞技项目时,最终胜负结果往往取决于微妙的分毫之间,而体现出活动效益的最根本手段在于竞技运动比赛的成绩,必须通过科学有效的客观评估为其赋予真实的保障。另外,在运动员最终比赛成绩不断刷新以及各种外界因素的影响下,也会对运动员机体体能也提出更高的要求。运动员需要承担高负荷下各种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当然不同运动员之间也会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性,所以在实际训练过程中,教练员通常需要针对不同运动员的个体情况去开展专门的训练活动。基于此,从宏观角度出发客观评估运动员在体能训练过程中表现出的各项基本指标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在一定程度上突出强调了运动员专项体能的评估客观性特征。

(四)水平动态性

运动员在参与训练过程当中,需要通过刺激、疲劳、超量恢复三个环节的不稳定与稳定矛盾,来逐步提高自身的体能状态。稳定性主要体现在系统的整体性方面,但是系统中也存在着局部不稳定性。一方面,实际上人体适应性条件下所获得的体能,是无法长时间持续处于工作状态的,也无法长期性的维持在同一水平,并且系统内部的各个子系统之间又是相互关联、相互促进的作用,具体表现为控制与被控制、竞争与制约、协调与发展等。在以上条件的限制作用下系统状态将会随之发生各种改变,意味着体能系统的参考指标具有一定的动态性特点。另一方面,每个运动员的长期训练过程和短期训练过程中的机体状态同样呈现出明显变化趋势,因此以上状态的体能指标也具有一定的动态性特征。此外,运动员机体功能在实际运作过程中,各个供能系统之间能相互交替、相互补充,所以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不同供能系统的衔接难度,但在各功能系统不同发展趋势的影响下,还可能导致总能量的供给发生明显波动变化。实际上开展专项体能训练的根本目的在于平衡运动员机体内部的不同组成因素,但运动员自身运动因素在客观规律的影响下,需要耗费的训练时间各不相同,并且运动员在实际训练过程当中,其机体功能产生的贡献率也各不相同,因此势必会出现短暂的不平衡现象。针对此,整体提高运动员的体能水平,可以在有效改善运动员各项运动机能的前提下使其达到新的动态平衡状态,从而有效提高了运动员的专项运动水平。

(五)非衡互补性

体能系统原本就具有一定的非平衡性非线性特点,其中非平衡性指体能系统的子系统以及单元功能和作用,是并非同等或均匀的,所以会致使不同单元和不同子系统之间加互补和重组方面的协调性能存在明显偏差;而非线性则指体能系统中各子系统的增长不具备比例关系,并且系统的整体性能也不具有可加性和相应的放大效能。与此同时,体能系统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特点,主要是因为体能系统中的各子系统,可以从外界环境当中获取到一定的物质和能量,还能在此过程中传递信息。一方面,指体能系统的子系统相互关联,而非相互独立。实际上在体能系统的开放性作用下,其子系统和单元组成很可能受非均匀性影响产生一定的非线性作用,具体通常表现为:体能系统内部各子系统的高度专业化分工的功能。另一方面,在体能系统的开放性特点支持下,各子系统以及其单元在发展水平以及功能等方面,在不均匀性的影响下,将会对运动员的竞技水平起到重要促进作用,有助于进一步强化各子系统之间的相互功能。此外,体能系统在环境因素影响下,所会产生非均匀非线性变化,还有可能会使运动员的体能系统,呈现出明显的波动和涨落趋势,会驱使运动员体能系统去适应环境发展变化形成突变效应,进而构建出具有组织性的有序结构。由此可见,运动员的专项体能,是需要在各个方面的综合作用的支持下组合而成的,也是各个因素相互作用形成的。

二、新时期运动员专项体能水平指标评定

运动员体能本质上是一个较为复杂的复合系统,综合涵盖了运动员机体形态、生理功能以及运动素质三个方面的内容,其中不同要素中还包含了大量参数指标,因此运动员体能水平的参数指标体系本质上是其体能发展与条件的总和。与此同时,在大量参数指标集合中提取具有针对性、便于度量的主导性参数指标,将其构建成反映运动员综合体能水平的指标体系时,不但需要遵循统计学的基本原则,还应基于其规范性、科学性、可操作性、独立性、客观性、层次性等特点进行构建。从运筹学角度划分运动员的体能层次时,还可以将其分为三个不同的结构层次。如在对男子百米运动员体能系统指标进行划分时,可以将其分为:目标层、准则层、措施层三个等级,并且上下层中涵盖的各个元素还可以通过树状图的方式进行连接。体能复合系统的属性,主要是由结构和功能两个部分所组成的。而基于系统论观点,系统结构会直接影响着功能发挥,而功能又与最终效益密切相关,效益还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系统结构和功能的优劣程度,这也意味着体能系统不会存在结构不合理、功能效益良好的情况,也不会出现效益低下、结构合理、功能完善的体能系统。若体能系统结构分布合理,各子系统之间也具有较好的协调性,系统的总体功能效益将会高于独立状态下功能效益的总和,并逐步形成总体协调放大效应。当在体能系统结构处于分布不合理的状态时,各子系统之间也会出现不协调的现象发生,系统的总体功能效应只是个单一功能效益的简单加和,而并非能形成系统性的整体性效应。尤其是当体能系统结构发生紊乱时,会导致各部分结构不仅会出现不协调的现象,还有可能会使系统内部产生一定的损耗,以致使系统总体的效应会小于各部分效应的总和。因此,教练员在对运动员的进行体能训练,帮运动员塑造体能时,必须要积极构建科学的系统结构,促使其充分发挥自身实践性价值,最大限度地提高体能系统的总体效益。此外,只有构建了科学稳定的体能系统结构,才能充分发挥出体能系统原有的效益,在一定程度上协同放大体能系统的总体效益,有效的去提高运动员的体能水平。而体能综合评价则能有效检验体能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稳定性和有效性。这需要借助现代化信息技术进行辅助,如可通过宥马运动体育管理信息化平台中的体质测试功能,来对运动员的体能水平进行评定。

三、结语

现阶段我国体能训练在理论研究方面仍仅停留在表面层次,尤其在定量方法的研究方面,还处于较为薄弱研究阶段,致使我国运动员体能训练的理论研究远落后于实践。因此,在开展运动员体能训练时,相关教练员必须正确认知与了解运动员整体体能的具体含义,深入研究体能项目对运动员提出的具体要求和构成运动员体能水平的根本要素,从而通过构建系统的体能指标体系综合评价,来评定运动员的体能水平,以为运动员体能水平的有效提高奠定良好基础。

猜你喜欢

系统结构子系统体能训练
不对中转子系统耦合动力学特性研究
消防员体能训练与应用
GSM-R基站子系统同步方案研究
关键信号设备检修自动盯控子系统研究
青少年运动员体能训练的方法
我国冰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综合述评
对体能训练认识的理性回归
分区域广域继电保护的系统结构与故障识别
论电力系统配网自动化技术与应用探索
IPv6环境下动态域名系统的设计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