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王健教授从阴火论治复发性口腔溃疡临证心得

2021-01-08王玉红杨琳王健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37期
关键词:李东垣虚火口疮

王玉红,杨琳,王健

(山西中医药大学,山西 太原 030024)

0 引言

复发性口腔溃疡是指反复发作的口腔黏膜表面的溃疡性病变,病程大约7~10天,可以自愈,但根治较为困难,其病因复杂,与遗传、免疫功能紊乱、病毒或细菌感染、胃肠疾病、内分泌失调及精神等因素有关[1],西医在治疗口腔溃疡重症时大多采用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中医又称“口疮”“口糜”,发病有虚实之分,其病因大多与湿热、火盛、阴虚有关,同时也有寒热错杂的表现,中医在改善症状及调节机体免疫方面具有一定优势。导师王健教授,消化科主任医师,全国第四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工作继承人,从事中医临床与教学工作20余年,临床经验颇丰,吾师治疗本病注重以病机立法,多从调理脾胃着手治疗。笔者跟师出诊期间,目睹导师治愈多例口腔溃疡患者,故总结如下。

1 辨析病位,分析病机转化规律

口疮之名首见于《素问·气交变大论》:“岁金不及,炎火乃行……民病口疮也”[2]。中医理论认为舌与脏腑经络有密切的关系:手少阴心经系舌本,足太阴脾经连舌本散舌下,足阳明胃经入上齿,还出挟口环唇,足厥阴肝经络舌本,足太阴肾经循喉咙夹舌本,故口疮的发生非一脏一腑导致,与心、肝、脾、胃、肾有关。所以王老师认为,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应仔细辨析脏腑经络,从整体观念出发,深入探讨本病的病因病机及其辨证规律,才能更好地指导临床。

何为“阴火”,又来源于何处?关于的阴火流派诸多,《医宗金鉴》指出:“至若劳倦形衰气少,阴虚而生内热者,表证颇似外感,惟东垣知其为劳倦伤脾,谷气不胜,阳气下陷阴中而发热”[3],朱丹溪说:“动而为火者也,此皆谓之相火”[4]等,简单归纳为阴虚发热、相火妄动、内伤发热等。而现代医家也在不断完善阴火论这一学说。姚军等[5]认为“阴火” 为阳气范畴,是内伤发热的源泉,属于异常能量形式,当人体气机失调,一部分能量就会转化为另一种形式而存在;张钰欣等[6]认为“阴火”来源于脏腑,以“气火失衡”为根本。

而“口疮”的发病,用“阴火”论做何解释?王老师认为现代大多数人饮食不规律,喜食肥甘厚味、辛辣刺激之品,以致脾胃功能失调,燥湿失衡,纳运失司,导致水湿停聚,日久化热化火,加之心肝火旺,火热之邪上炎灼伤口腔黏膜,发为口疮;脾胃湿热炽盛,煎灼津液,加之熬夜伤阴,虚火上浮则发为口疮。王老师认为此处“虚火”乃李东垣所指阴火,因饮食不节致脾胃虚弱,本为阳气充实之处,变为阴火充斥之地,故口糜乃热伤元气,阴火上乘,郁遏所致;若医者见火热之邪炽盛,恣用寒凉之品,遂造成上火下寒错综复杂之势。

该病病位涉及多个脏腑,而饮食不节致脾胃湿热、阴火上乘是病变过程中重要的病理变化。胃为多血多气之腑,由于病情反复,脾胃功能日渐虚损,故临床上多见虚实夹杂、寒热错杂之候,导致病情胶着难解,缠绵难愈,给治疗带来一定的难度。

2 明机立法,根据病情辨证施治

现代学者蒋开平教授认为阴火的致病特点为“脾胃气虚、阴火上冲”,故在临床治疗“阴火”时,注重火、土、水三者的关系[7];李敏等[8]分析阴火为真元亏虚,阴阳升降失常,致气火失调,临证时刻抓住中虚与阴火两个核心,明辨虚实,把握升降;胡珂[9]治疗脾虚阴火型口疮时采用补中益气汤,不脾气之不足,升脾胃之清气。

根据《素问·至真要大论》“必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2]的经旨,本病的治则根据上述病机而拟定,即实则泻之,虚则补之,临证重在分辨实火与虚火,仔细辨别寒或热之多寡。脾开窍于口,其华在唇,对于口腔溃疡日久不愈或反复发作者,注意是否有脾胃湿热的表现。如口中粘腻,或口苦,胃脘部灼热,心烦失眠,大便不畅或偏干,舌暗红,舌苔黄腻,脉滑数。治疗以清热化浊祛湿为主,方选甘露消毒丹加减。

若湿热炽盛日久,损伤津液,出现虚火上扰的表现,如五心烦热,骨蒸潮热,心烦少寐,口渴咽干,舌红少苔,脉细数。治以平调气火,益气和营,燮理阴阳,方用当归六黄汤加减。

寒热错杂证多为溃疡色淡红,反复发作,伴口干口苦,腹泻肠鸣,疲乏无力,舌苔黄腻或白腻,脉沉滑或濡数。治以辛开苦降,寒热平调,方选半夏泻心汤加减。

3 医案举隅,临证多从阴火论治

赵某,男,68岁。2016年4月23日初诊。

患者近5年来口腔溃疡反复发作,一发则疼痛难忍,心情烦躁,影响饮食,深以为苦。患者体瘦,自述肢体及胃脘畏冷,冷则胃脘胀满,手足心热,口干欲饮,大便正常,小便色黄。舌质淡,边有齿痕,舌苔白根黄,脉沉缓。既往有高脂血症、湿疹、前列腺增生。

证属气虚热中、阴阳失调。治以平调气火、燮理阴阳,方用当归六黄汤合桂枝汤加减。处方:当归12 g,黄芪12 g,生地10 g,熟地10 g,黄柏10 g,黄连6 g,生白芍12 g,桂枝12 g,陈皮10 g,秦艽10 g,地骨皮10 g,甘草6 g,生姜3片。7剂,水煎服。

2016年7月23日二诊:患者自述服药后口腔溃疡愈合,服药后近3月口腔溃疡未复发,但前2日口腔溃疡又发作,时有胃脘胀满,受凉加重,乏力,手足心热,盗汗,故又来诊治。查舌质暗淡,边有齿痕,舌苔白根黄,脉沉细。方用当归六黄汤合牡蛎散加减。处方:当归12 g,黄芪15 g,生地10 g,熟地10 g,黄柏6 g,黄连6 g,黄芩6 g,远志10 g,知母10 g,生龙骨20 g,生牡蛎20 g,浮小麦30 g,秦艽10 g,生姜3片。6剂,水煎服。

2016年7月30日三诊:药后口腔溃疡愈合,仍心烦失眠,手足热。舌质暗,舌苔黄白,脉沉。治以调和肝脾,燮理阴阳,方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合当归六黄汤加减。处方:柴胡10 g,姜半夏9 g,黄芩8 g,生龙骨25 g,生牡蛎25 g,黄芪12 g,熟地黄10 g,生地黄10 g,当归10 g,黄柏8 g,知母10 g,地骨皮15 g,甘草6 g。14剂,水煎服。

2016年8月20日四诊:药后诸症消失。继服上方12剂以巩固疗效。

按:该患者口腔溃疡数年,深以为苦,吾师数诊皆用当归六黄汤加减治疗,倒也收效颇佳。

观本例患者,除了口腔溃疡,还有体瘦,盗汗,手足心热,口干欲饮,似属阴虚有火,津液不足所致,但肢体及胃脘畏冷,冷则胃脘胀满,又做何解释呢? 王老师认为此处“虚火”乃李东垣所指阴火,李东垣《内外伤辨惑论·饮食劳倦论》有云:“若饮食失节,寒温不适,则脾胃乃伤……火与元气不两立,一胜则一负。脾胃气虚则下流于肾,阴火得以乘其土位”[10]。四肢、手足为脾胃所主,因饮食不节致脾胃虚弱,热伤元气,阴火内生,上乘于口,导致口疮频发,手足心热,口干欲饮。

“火与元气不两立,一胜则一负”[11]是李东垣《脾胃论》反复论述的观点。他认为脾胃内伤,元气不足则阴火必猖,阴火亢盛则元气更伤。基于此,全身及胃脘畏冷,脉沉缓乃阳不足者不能固所致,也就是说,患者所患之苦皆因气虚热中、阴阳失调所致。

理既已明,则论方药。

当归六黄汤出自李东垣《兰室秘藏》,有滋阴泻火、固表止汗之功用。王老师指出:捭摩方义,是方不徒滋阴清热、固表止汗之用,实具平调气火、益气和营、燮理阴阳之功。用黄芪甘温补元气,熟地、当归甘温补阴血,生地、黄芩、黄连、黄柏甘寒、苦寒泻阴火。

初诊当归六黄汤合桂枝汤加减,调和阴阳,阳固阴守,切合病机故效。二诊加用牡蛎散,益气敛汗。少阳被郁,不得升发,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枢转气机,交通阴阳,口疮痊愈。

4 内外合治,联合运用收效更佳

临床上,王老师治疗口腔溃疡无论内治还是外治,皆以辨证为主。外治法多采用局部敷药法,此法对于复发性口腔溃疡的治疗具有作用直接、简便易行的特点,可以提高有效率、减少复发率。

王老师按照湿热、阴虚、气虚的不同,选用不同的药物进行治疗。使用时将以下药物研极细面,装瓶备用,用消毒棉棒蘸药撒于患处,每日3次。常用的药物有:①用青黛散30 g、冰片0.9 g,适用于湿热或湿热型。②柿霜30 g、五味子10 g、冰片0.6 g,适用于虚火型口腔溃疡。③焦五倍子30 g、肉桂6 g,适用于气虚或阳虚型口腔溃疡。

此外,嘱咐患者清淡饮食,多食水果,少食辛辣刺激之品,养成良好的起居习惯,避免过度劳累、熬夜,这些预防与调护措施对防止本病的复发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猜你喜欢

李东垣虚火口疮
巧解心结换得“全福花”
凉茶降火要先辨“虚实”
诗词去“虚火”才能更健康
入冬这把“火”多是虚的
口疮试试中药含漱
羊口疮治疗方法
吃饭咬舌头或是体内有火
浅析李东垣阴火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