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将劳动教育融入大学体育的育人模式创新研究

2021-01-08武汉华夏理工学院体育学院

体育风尚 2021年5期
关键词:居家体育锻炼劳动

武汉华夏理工学院体育学院

2020 新年伊始,新冠肺炎疫情的传播引起了无数个家庭对体育锻炼、强身健体的重视,更多家长和学生意识到要加强锻炼提高自身免疫力。疫情期间,大学生居家隔离不能返校,特殊背景下,体育课程的高效开展对于当代大学生的影响尤为重要,体育课以何种形式开展,既能锻炼身体、增强免疫力,又能结合学生居家的实际情况通过居家劳动、创造性锻炼等不同方式提升劳动技能,引导学生尊重劳动、以劳育体和增强体质,达到健全人格的目标便成为一项值得探究的教学重点。

一、疫情期间大学生体育课“体育+劳动教育”相结合的意义

2019年、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相继出台《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强调坚持“五育”并举,要求全面发展素质教育,重视强化体育锻炼、加强劳动教育、充分发挥劳动的综合育人功能。作为高校,在疫情期间的体育教学工作中,应结合大学生身体基本素质和心理特征的实际,一方面重视居家锻炼;另一方面应拓宽体育工作的视野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同时达到大学生以劳强体、以体促劳和劳体结合的教学目标,为培育新时代大学生的正确劳动价值观、提升劳动技能、增强大学生身心健康、推动德智体美劳五方面教育的全面发展起到实际价值和理论意义。

二、校大学体育课“体育+劳动教育”锻炼新模式

2020年4月,我校教务部下发了《关于将劳动教育融入实习实训课程教学大纲的通知》。体育学院为贯彻学校《关于进一步加强劳动教育的实施意见(试行)》,将劳动教育与体育教育相结合,重新修订了教学大纲,并在疫情期间将劳动纳入了大学体育课程的平时锻炼及考核中,采取劳育与体育作品大评比等“以赛促教”的教学手段极大地推动了线上体育课程的高效开展。

(一)“体育+劳动教育”以培养劳动意识为基础

马克思说过“生产劳动同智育和体育相结合,它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当代大学生作为直面劳动,直接对接职业教育的人才后备军,由于受到家庭、社会、学校和传统文化的影响,部分大学生身上还存在劳动观念不端正,劳动意识淡薄等问题。疫情期间,大学生居家隔离,在全民健身提升免疫力的大行情下,体育课把培养大学生的劳动意识融合其中,即强身健体又提升劳动技能,积累劳动经验,为未来岗位需要塑造职业素质和道德品质。疫情期间,我校体育学院开展了“共同‘战疫’居家体育锻炼和劳动优秀作品评选”,旨在通过学生居家隔离期间,在与家人朝夕相处中,主动承担家务劳动、志愿服务、孝顺父母、吃苦耐劳,引导学生勤于劳动,树立其“懂生活、会生活、爱生活”的价值观。

(二)“体育+劳动教育”采取以练舒心、以劳育美等寓教于乐的教学形式引导学生参与其中

自体育产生以来,娱乐性自始至终是体育的主要功能。疫情期间,大家居家隔离,有大量的闲暇时间来进行娱乐性的体育锻炼,既可以强身健体增强免疫力,又能消磨时间,使生活变得多姿多彩。学生在家,多以家庭成员为单位组织锻炼,趣味性的比赛,比如呼啦圈、跳绳、套圈等项目;因地制宜地利用家中场地居家劳动,例如整理房间、拖地等;多样性的融入家务劳动,创意厨艺PK,花式包饺子等。开展娱乐性的体育活动,有益于身心健康,也提升了学生的劳动技能,增进了家庭成员的亲密关系。

(三)“体育+劳动教育”以功能性训练为主的居家锻炼方式

功能性训练起源于损伤康复,旨在通过稳定核心部位,锻炼功能持续性欠佳的肌肉,以保证最正确最安全的完成基本的技术动作。功能性训练可以在学生居家期间对核心力量、身体功能进行针对性的加强,形成科学的锻炼防护。疫情期间大学生居家锻炼时,结合家中场地实际情况,因地制宜、量力而行。通过功能性训练进行科学防护,选择适合自身情况的器械或者徒手动作,能有效解决场地、器材的限制等问题,同时达到增强身体素质,提高身体机能,增强免疫力的目的。

(四)“体育+劳动教育”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心理健康的大学生需要具备健全的性格,一定的心理承压能力和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疫情期间,长时间居家很容易造成心理紧张不安、过分焦虑以及不能承受挫折等不良心理现象。从运动心理学角度讲,有目的、有计划、重复进行的居家锻炼或者居家劳动,对于焦虑和负面情绪确实能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锻炼能够增加心脑血管的收缩性和渗透性,可以让体温恒定,有助于保持神经纤维的正常传导性,从而有利于心理健康,改善情绪。“体育+劳育”相结合的方式,有利于降低大学生的焦虑和紧张情绪,同时亦可通过体育劳动,磨炼他们的意志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主动意识。

(五)“体育+劳动教育”通过功能性动作设计,实现从单一的强身健体向健全人格塑造的转变

马克思指出:劳动是人的本质需要。无论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都是劳动的类型,二者不存在价值上的优劣之分。劳动教育更多地体现为社会实践的形式。大学生居家隔离期间,根据各自家庭状况,“体育+劳育”相结合,通过功能性动作设计,在加强身体机能锻炼的同时,学习各种生活技能,培养学生居家劳动的意识,进而带动家人一起劳动、锻炼,丰富劳动和体育锻炼的多样性、趣味性,形成育人的新模式。在居家劳动中融入科学的锻炼方式,能更好地解决锻炼成本、居家锻炼器材、场地不足的问题。同时还可以使学生的肌肉得到锻炼,骨骼负荷量增加,从而使运动系统得到发展。例如:拖地时,从对腰部有伤害的传统弯腰姿势,改为四肢跪式擦地,既锻炼了腰腹力量,达到了锻炼效果,同时也完成了劳动工作。疫情期间,身在农村的同学,帮助父母收割庄稼、修缮房屋,犁田耕地,在一番辛苦劳动后,大汗淋漓,同时也深刻感受到劳动带来的喜悦和满足感,培养了新时代大学生吃苦耐劳的意志。学生在劳动的同时既能学习生活技能,又能锻炼身体,强健体魄,发挥“体育+劳育”对培养人的教育价值,理论联系实际,既锻炼了体魄,又体验了生活,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最终达到健全人格的最终目标。

三、建议

(一)高校顶层设计,多途径推动“体育+劳动教育”有机结合

培养大学生“体育+劳育”的锻炼新形式,需要高校加强顶层设计。开展多样化的劳动实线,真正把劳动教育融入体育锻炼、体能的身体素质测评体系、专业教育,实践实习,创新创业等教学环节,与现有人才培养体系真正结合为一个有机整体。

(二)结合生活实际,全面统筹教育新模式

新时代大学生教育面向的是00 后一代,他们是伴随着高科技、信息化的时代成长的。过往的劳动方式,体育运动方式发生了新的变化,但体育精神和劳动精神仍然是培养大学生成长的重要基础。结合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在体育与劳育相结合的新形式上,需要多下功夫。让00 后的大学生能意识到,多样化的劳动教育,在体育活动的实践中可以得以很好的体现和深化。

(三)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观念,综合提升素质教育

体育与劳育皆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大学生“体育+劳育”的新模式是将两种教育方式有机结合起来,大学生应结合自身居家实际、所学专业特色和学生自身的特点,通过在日常居家锻炼中融入应用专业技能知识。高校也可组织相应的活动、教学相关内容,设置鼓励机制,引导学生参与体育劳动。在体育劳动中磨砺意志、增强毅力,培养大学生自理、自立、自强的独立精神。促进大学生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和实现对体育、劳育等素质教育的再升华。

猜你喜欢

居家体育锻炼劳动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为您的居家健康生活 撑起一把保护绿伞
如何培养中小学生体育锻炼的好习惯
居家好物,为你打造更浪漫的家
staycation居家假期
热爱劳动
微生高的往事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