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课程思政”的英语专业教学改革研究

2021-01-08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英语专业专业课程立德

卫 娜

“课程思政”是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新方向,英语专业实施“课程思政”体现了英语教育的知识性和育人性。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这段讲话明确了我国新时代教育工作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明确了外语类专业旨在“培养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扎实的外语基本功和专业知识与能力,掌握相关专业知识,适应我国对外交流、国家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各类涉外行业、外语教育与学术研究需要的各外语语种专业人才和复合型外语人才”[2]284。英语专业如何在新时代背景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应当有明确的改革思路,利用好课堂教学主渠道,推进基于“课程思政”的英语专业教学改革实施,培养具有中国情怀、国际视野的复合型高级外语人才,推动英语教学向英语教育的转变。

一、“课程思政”的本质内涵

什么是“课程思政”?高德毅指出“课程思政是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教学和改革的各环节、各方面,实现立德树人,构建全课程育人格局。”[3]邱伟光认为“课程思政是以课程为载体、以各学科知识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为契入点、以课堂实施为基本途径的育人实践活动。”[4]吴月齐则更全面地分析“课程思政是学校所有教学科目和教育活动,以课程为载体,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充分挖掘蕴含在专业知识中的德育元素,实现通识课、专业课与德育的有机融合,将德育渗透、贯穿教育和教学的全过程。”[5]

“课程思政”是贯穿教学各环节的一种教育理念,“将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课、通识课、实训实践教学结合起来,强调德育教育的重要性,把教书和育人落到实处,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责任感,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专业素养。”[6]其中,“课程”是“课程思政”的基础和载体,充分挖掘各类课程的育人元素是先决条件,将我国的国情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以及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内容融入到各类课程的教学活动中;“思政”即“德育教育”,是“课程思政”的内涵价值和实践意义,旨在各类课程中坚持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挖掘可以培养大学生理想信念、价值取向、政治信仰、社会责任的思政元素,进一步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全面提高大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课程思政”就是把立德树人作为高等教育教学的根本任务,在思政课程以外的专业课程、通识课程、实践课程等各类课程中,充分挖掘有助于培养学生思想政治修养的元素,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有机有序融合,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格局,实现同向同行、协同育人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是新时代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需要,是对中国教育要“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导向解答。“课程思政”对于落实立德树人,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有助于全面提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水平和质量。中国的教育要在知识传授过程中,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社会主义中国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接班人。英语专业作为高校的主力军,培养兼具中西文化素养的新时代外语人才,如何才能更好地坚持育人和育才相统一,把立德树人贯穿到中西文化交融与冲突的专业学习之中,也是英语教育工作者应该积极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二、基于“课程思政”的英语专业教学改革思路

如何打破长期以来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相互独立的局面,如何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贯彻到高校专业课程教学中,构建协同育人大格局,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是新时代中国高校面临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高校各专业教学改革的新方向。基于“课程思政”的英语专业教学改革思路应该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一)打造“课程思政”示范金课引领教学改革

基于“课程思政”的英语专业教学改革,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高校教学改革的方向。“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之际,教育部又提出“金课”建设,“两性一度”标准下,英语专业应该全力打造高质量的英语专业语言知识类、文化类和人文通识类金课,并把“课程思政”的理念贯穿到教学全过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英语专业基于“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英语专业“课程思政”示范金课,不但要满足金课“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的标准,还要充分挖掘“思政”元素,强化学生理想信念,立德树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和家国情怀,从学生全面发展的角度出发,“以学生为中心”,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知识传授与德育教育相结合,积极推进示范课程的引领作用,带动英语专业各门课程进行“课程思政”的尝试与创新,推动教学改革的步伐,为英语专业培养符合时代发展需求的国际化复合型人才构建课程建设体系。

(二)增进教师的思政意识保障教学改革

教师是“课程思政”理念的实施者,是教学改革实践的主体。新时代英语专业教师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推进基于“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需要大力加强自身建设,提高思想政治意识。英语专业教师的思政意识是教学改革的重要保障,是构建学校德育新格局的关键。英语专业教师不但要有扎实的专业基本功,是英语语言文化知识的传播者,还应该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政治素养,成为马克思主义真理的传播者,更要有高尚的师风师德和优秀的职业素养,担负起为社会主义培养接班人的责任,为时代培养国际化复合型人才。英语专业教师只有真正提高自身的思政意识,不断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感染力,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因此英语专业教师更要在两种文化的冲击下,学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挖掘“思政”元素融入专业教学,引发学生对两种语言、两种文化、两种意识形态进行深度思考,帮助学生坚定文化自信,培养和提高跨文化沟通能力。

(三)完善制度建设推进教学改革

推进英语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要增强制度意识,完善制度建设。教学改革的实施者是一线教师,首先应该建立教学科研奖励制度,鼓励教师在教学科研工作中体现“课程思政”理念,激励教师实施“课程思政”,开展教师教学比赛。其次要完善教师培训制度,增强教师“思政”意识,树立良好的育人形象和信念。要完善教学组织管理制度,强化“课程思政”教学方案设计,注重典型示范和榜样塑造,以先进带普遍、以局部带全体。挖掘专业课程德育内容,还要完善教材开发制度,形成特色鲜明、优势突出、交叉互补的教材内容体系,充分体现不同课程的特色与优势,突出专业课程的价值取向,实现育人价值。完善的制度建设有助英语专业教师的研究成果和实践成果反拨“课程思政”教学,实现教书育人、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相得益彰,建立高等教育英语专业教学改革新局面。

三、基于“课程思政”的英语专业教学改革实施方案

英语专业教学改革应该紧跟时代步伐,明确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努力构建“大思政”的育人格局,赋予英语专业课程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的重任。因此基于“课程思政”的英语专业教学改革实施方案应该围绕以下四个方面展开。

(一)明确立德树人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要依据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和课程标准制定,英语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应该如何确立教学目标?新时期,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立德树人”是根本任务,英语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首先就要明确立德树人的德育目标。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明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同时也要注重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让德育教育贯穿智育、体育、美育、劳育的全过程,将学生培养成品德高尚、专业扎实、体格强健、审美高雅、热爱劳动、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复合型高级外语人才。英语专业课程有必修、选修等类别之分,每门课程的教学目标要体现课程特色。基础类课程如“综合英语”要更多体现知识性的教学目标,而文化类课程如“英语国家概况”则应该更多注重德育目标。以“英语国家概况”课程为例,教学目标要求学习者理解和掌握英语国家社会文化知识,能够对文化现象及本质批判性思考,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国际视野。独立课程的教学目标明确具体但不孤立,与相关课程形成课程群,促使教学目标螺旋融合,共同指向毕业要求和人才培养目标。

(二)融合思政元素的教学内容

思政元素在英语专业教学内容中的挖掘是“课程思政”得以实现的重要途径。英语专业课程有学科基础课程,如“综合英语”强化语言技能;有专业核心课程,如“英语国家概况”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还有一些带有方向性的课程,如“英语课程与教学论”,旨在提高从业后的职业素养。这些课程教学内容各不相同,但却互相支撑指向人才培养目标,思政元素的融入也应因课制宜。“课程思政”与专业课程应该是有机融合、相互促进、协调发展而非机械组合,国情教育和主流价值传递应该是自然顺畅,实现润物无声的效果,避免将德育内容生硬嵌入专业课程。英语专业教师应当有较好的思政意识,把“课程思政”的教学目标和英语专业教学内容有效衔接,有机融合,充分挖掘各门专业课程中蕴含的“课程思政”元素。以“英语国家概况”课程为例,在资本主义意识形态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相互影响下,在中西文化习俗的交织中,教师应当积极二次开发教材,融入“课程思政”元素,解构和重构教材内容,借助教学内容完成知识传递和价值育人,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创新智慧课堂的教学方法

基于“课程思政”的英语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其核心还是教学方法的变革。“课程思政”的教学方法不仅要体现马克思主义的科学认识论,符合立德树人的教学目标,也要有科学的方法论,有效利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推动教学改革。课堂教学是教学的主渠道,智慧课堂的衍生也为英语专业教学改革带来了更多的生机。除了语言交际法,还应该运用任务法、项目法等教学方法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以“英语国家概况”为例,利用课堂教学主渠道,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注重成果导向,模拟总统大选辩论,实时演讲等语言交际活动,开展基于任务、项目和主题内容的PBL 活动,促进学生协同学习。网络时代课堂教学范式发生转变,课堂转型,能够在线上线下灵活衔接,翻转课堂等形式有利于自主学习,整合资源,这些依赖信息技术的教学方法都为英语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提供了更多的实施途径和方法,有效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能力,培育学生核心素养和跨文化沟通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构建新时代的课堂教学生态。

(四)完善价值引领的教学评价

基于“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教学评价,不仅需要将学生的学业考核纳入其中,还要体现思政教育的德育考核,这样才能保证“课程思政”的学业评价与教学目标的一致性,监测教学质量与效果。这种评价标准要综合考虑认知、情感、价值观等方方面面的因素,并赋予一定的权重,这就要求评价标准本身也应该多元性、全面性并且科学合理。除了对学业成绩进行终结性评价、过程性评价,也可以采用调查问卷、统计分析等方法,将客观量化评价与主观效度检验结合起来,制定出更为精细和系统的评价指标,而对德育的考核也应以多维的、多视角的方式进行,真实有效地反映课程改革后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结合程度。以“英语国家概况”课程为例,教学评价应该是动态的、开放的、多维的,基础知识、文化理解等学业考核评价指标相对明确,德育考核作为“课程思政”实施效果的检验手段,评价指标应围绕课程标准和教学目标设定和完善,泛化评价与量化评价相结合,以科学的评价方式提升教学效果,为推进“课程思政”营造良好的测评环境。

基于“课程思政”的英语专业教学改革一定要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以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为导向,加强专业教师的思想政治素养和师德师风建设。激励教师深入挖掘“思政”元素与专业课程融合的方法,鼓励教师将“课程思政”育人理念巧妙无声地融进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甚至教学实训实践等英语教学全过程,建设高品质的英语专业课程。通过实施“课程思政”切实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思辨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夯实学生专业基础,培养学生职业素养,塑造学生品行品格。努力把英语专业学生培养成专业知识扎实、人文知识广博、品质情怀高尚、文化底蕴厚实的高级外语类复合型人才。

四、结语

全面推广和实施“课程思政”已成为高等学校的共识和努力方向。进入新时代,中国高等教育能够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又如何培养人才,为谁培养人才,是一个根本性的问题,决定着社会主义发展的未来。国际化的政治、外交都对新时代的外语人才提出更多的要求,英语专业如何培养符合时代发展的高级外语人才,一场应时而生的英语专业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基于“课程思政”的英语专业教学改革引导学生在学习专业课程知识的基础上将所习得的知识内化为品德和素养,注重学生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国家发展相互结合,这场教学改革是落实高校教育根本任务立德树人的突破口,不但经历着课程体系的变化,还牵动了教材体系的变化,甚至为整个专业的发展带来契机,为学科的内涵式发展带来生机。由英语教学到英语教育、立德树人、育人育才,英语专业要在新时代切实推进教学改革,顺应高等教育发展,承担起为社会培养德才兼备高级外语人才的重任。

猜你喜欢

英语专业专业课程立德
汽车类专业课程混合式分层教学模式的实践
交互式教学在英语专业阅读课改中的应用研究
谈初中化学教育的立德树人
教育“内卷”如何破解?——教育工作者谈立德树人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围绕六个“下功夫”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践探索
高等学校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以汇编语言与接口技术课程为例
论英语专业语法教学中三种思辨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