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惠州东坡祠(故居)复原设计

2021-01-08

华中建筑 2021年1期
关键词:惠州复原故居

姜 磊

程建军

宋绍圣三年,苏东坡寓惠,购得白鹤峰数亩地,卜新居以终老[1]。新居落成同年,苏东坡再贬琼州,数年后,东坡家人相继离开惠州,后人改其故居为祠,而后历经元、明、清各代无数次的修缮与扩建。抗日战争时期,东坡祠被毁。建国后,东坡祠遗址废墟上建了惠州卫校,遗址也在卫校建造时被填埋、推移。2013年,惠州政府开始启动该景区的重建工程。

图1 归善县城池图(白鹤峰部分)

图2 王文誥描述的平面示意图

1 遗址复建的依据及意义

我国遗址保护及展示的方法多种,根据遗址特点,可进行露天、覆土或覆盖构筑物进行保护与展示;亦可局部复原、整体复原或遗址模型复原等方式。遗址整体复原重建是指通过一定的遗址保护措施后,在原址上按照考古及文献资料重新恢复建筑外观[2]。完整的建筑物可以给人直接的感官印象,使人们更清晰地了解其内部空间结构。假如原建筑本体价值高于遗址,且遗址已毁,在原址上重建,对遗址文物不造成破坏,可以进行复原性重建。重建项目应最大限度地反映原建筑的价值,重建物也可以等价于被毁建筑。这类项目在国内有不少成功案例,如杭州胡雪岩故居、圆明园二宫门。

1.1 法律依据

图3 入口门楼复原效果图

图4a 德有邻堂复原效果图

图4b 鹤峰纪胜图

2002《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指出“不可移动文物已经全部毁坏的,应当实施遗址保护,不得在原址重建。但是,因特殊情况需要在原址重建的需由政府批准[3]”。《奈良真实性文件》提出东方木构遗产保护的多样性,在可行的条件下,应对延续不断的传统做法予以应有的尊重[4],这为遗址重建提供了思想基础。2015年《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也提出“重建项目实施过程中,必须确保文物古迹,特别是建筑遗址不受损害。重建的建筑必须有清晰的标记。只有在特殊的情况下,如缺损建筑对现存建筑群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并且缺失建筑形象和文字资料充分,依据充足,能够准确复原,方可考虑这一措施”[5]。

东方木结构建筑具有不断更替的特点[6],虽然有严格的审核条件,中国文物法亦不排除通过重建来对文物进行保护,而且也有很多重建案例。是否重建,关键在于遗址现状和文物原状的价值权衡[7]。一些遗址虽然已成废墟,如圆明园,但其罹难的重大历史意义,与“万园之园”的造园艺术价值,一直是业界争议的话题[8]。而杭州胡雪岩故居的重建工程,又论证了文物原状价值高于遗址现状[9]。

1.2 复建意义

惠州东坡祠(故居)是东坡寓惠文化的重要载体,几百年来,在官方及老百姓的心目中,都有着崇高的地位。吴定球在其《惠州白鹤峰东坡祠考述》文章中表述:历史上惠州重要官员到任后即谒东坡祠已成为不成文的规矩[10]。东坡离开后,白鹤峰便是惠州艺文的重要发源地,成为全国能仁雅士缅怀到访之地。东坡祠被毁后,遗存亦成废墟,除东坡井外,遗存本身无太大的文物价值,故也未列入文物保护单位名列。如果没有东坡祠(故居)的建筑本体,谈及东坡寓惠的历史,很难给人以一种回归历史的感受。惠州东坡祠与杭州胡雪岩故居类似,建筑本体价值高于现状遗址,而东坡祠丰富的文字记载及历史图画资料给重建工程提供了依据。

2 东坡祠复原设计

2.1 文献考究

白鹤峰是东坡寓惠时期的住址是毋庸置疑的。明万历四年(1576年),苏东坡《寓惠录》中附着当时归善县城的地图(图1),可以看到白鹤峰上东坡祠的全貌[11]。另外《苏文忠先生寓惠全集》里的《惠景全图》也可以清晰地看到明崇祯四年(1631年)时期东坡祠的建筑布局[12]。

东坡祠的格局和建筑形式在一直演变和更替。惠州学者吴定球先生对白鹤峰东坡祠建设进行了粗略统计:从宋元符时(1100年)立祠到清宣统时(1910年),这800多年间,东坡祠(故居)的重建、修缮、增建等相关建设事件不少于34次。其中南宋4次;元代4次;明代7次;清代19次。所以,东坡祠的历史价值不能定格在某个时期,而应该是整个历史时期的叠加。

文献对东坡祠的记载甚多,但都是局部描述,其中最早期的记载是明万历十年黄时雨《重修东坡祠记》:“祠右思无邪斋前一亭,题为娱老”。而清光绪时(1879年)高承 游惠州白鹤峰, 作《游粤纪闻》,对东坡祠室内布局描述详尽。清代王文誥先后于清乾隆时(1795年)和清嘉庆时(1811年)到访惠州,对白鹤峰东坡故居进行实地勘查,并与先前东坡祠相关的历史文字资料进行比对,这些文字资料都记载在《苏文忠公诗编著集成总案》。王文誥对东坡祠的文字描述很详尽,具有还原性,重现了清代东坡祠的建筑格局,是复原设计的重要线索(图2)。

总体布局记载:“自峰下历级而上,古荔花繁,橘柑丛立。进为前庑,入门,花木交错,井在其左,升阶为德有邻堂;左为居室,辟小窗以疏篱绕之;右为思无邪斋,启右屝则雉堞在其下,江山数百里间青苍环列。斋之后为林行婆、翟逢亨所居,皆西邻也。”[7]可以推测当时东坡祠为左中右三大区布局,中间区域以德有邻堂为核心,并成为东坡祠的主轴。

周边环境记载:“白鹤峰倚江上,沿江为城,就其石脚凌砺入水及数壁峭拔之上筑为城址,栏而入之。峰头土体,似筑城取土刨平其顶,故有此数亩地。旧为白鹤观,则公得之故老传闻也。地四面皆陡下,其右之后为翟逢亨居,虽在峰顶,而其址已低数尺。由左以及后之麓,皆县治背后所连属者。峰头仅此数亩地,左右稍广而前后则隘,今虽改其旧制,然故迹犹可考也。”[7]可以看到白鹤峰北边靠江有城墙。峰顶平地南北广、东西窄,现状白鹤峰台地东西宽约80m,南北宽100m,基本符合。同时交代翟夫子舍距峰顶低一点的位置。

细节单体记载:“井在德有邻堂前。相其地势,公当日为居二层,其前三间为门户,以处仆隶。中为广院,后为堂三间。堂前杂植松柏、柑橘、柚荔、茶梅诸树。既欲植此,必当有其地也。其自门升堂,亦无中隔一井之理。此盖堂门二层,旧址尚偏右一丈数尺,而井在院落之左,花木之下。其左稍宽,则为居室庖 之处。其右就山为城,峰前角稍阙,后为思无邪斋,与翟邻相接,周以廊庑,计二十间。此公新居图样,限于地势,证以榜井,无可移易也。”[7]东坡井是现存遗址,起到定位作用,在前庑和德有邻堂之间的庭院,偏于南侧,该庭院也是南北宽,东西窄。右边(北边)有山头和思无邪斋,并有围廊形成比较自由的苑囿。左边(南边)是居室厨房洗涮用地。

除了文史资料,我们还找到一些古画及近代照片。一张民国照片可以看到东坡祠入口有一个门楼建筑,应该是清末民初的形式(图3)。另外,清光绪年间的《点石斋画报》有一张鹤峰纪胜图,可以清晰看到主轴线上三进院落(图4)。

根据文献及图集资料,对各个时期的记载进行平面示意图绘制(图5),可以看到各个时期平面格局不尽相同,这也说明后人对东坡祠扩建修葺较多。大概推测东坡祠为三大区域并列布局:中心区域以德有邻堂为中心的三进院落;南边区域为居室厨房用的小院;北边为临江区域,有山头和城墙,以思无邪斋和廊庑为核心建筑的苑囿式布置。

2.2 考古挖掘

东坡祠地面遗存主要是古石阶和东坡井。古石阶是登白鹤峰的必经之路,遗存长约29m,宽2.4~3.9m。东坡井是苏东坡建新居时挖掘的水井,井身基保留完好,井口壁及井栏已毁,并留存一块刻着“冰湍”的石栏,东坡井的井口宽约60cm,井深约14m。

白鹤峰台地中心遗存破坏较严重,由于后期建设,中心的遗存也可能被堆叠在台地周边。在台地周边挖掘出地下遗址多处,主要包括建筑墙基3处、灰坑1座和排水沟1条。墙基厚约0.4~0.7m,砖及砖石混砌,局部排列较密,建筑朝西向古台阶。其中一号房址墙基为青砖砌,垫层为红褐色夯土,排列整齐,建筑进深约7m,中间贯穿一条排水沟,可推断为清末至民国时期建筑。三号、二号房址墙基相邻,为红砂岩和碎砖块砌筑,排列较混乱,应该是遗址上后建的医院旧址及早期建筑废墟的堆叠。在遗址又堆挖掘出一些日常生活器皿及钱币,主要是清至民国时期物件。另外也挖掘出宋代钱币,符合东坡祠在白鹤峰建设的历史年代。

2.3 平面布局

东坡祠宋时的图文记载较少,建筑方面也不系统,主要是清代资料,反映清代的建筑格局。宋至清,东坡祠格局有一定的延续性,但多次修葺,必然会有改变。东坡井、德有邻堂和思无邪斋是苏东坡亲手兴建,后人还增建过硃池、墨沼、药圃、娱江亭、睡美轩、三贤祠等,兴办过各类校舍,如东坡书院、鹤峰书舍和鹤峰义学等。白鹤峰周边还有翟夫子宅、林婆酒舍、招鹤亭、松风亭等历史记载的建筑。

图5 各时期平面示意图

图6a 东坡祠复原总平面

图6b 东坡祠复原鸟瞰图

图7 德有邻堂复原立面图

图8 翟夫子舍复原立面图

苏东坡亲手营建的居所是文物的核心价值,但后期出现过的各类场所也是文物的组成部分。复建应最大程度地还原历史,每个时期的建设都应该尊重,但由于白鹤峰场地有限,复原设计不能全部重现历史上的所有建设,只能结合场地选取性地保留。

平面设计结合以下内容:遗存的东坡井和古石阶是复原设计的定位点;考古挖掘的墙垣年代较新,而且被推移过,对复原设计借鉴不大,但可以确定建筑群的朝向;加上各时期的记载及图片,复原出以下的格局(图6)。

①东坡祠的核心区域在白鹤峰台地中央,是建筑群主轴所在。古石阶高处布置门楼,门楼与前庑之间设置场地,东西向设置三进院落,依次布置前庑、德有邻堂、正室等建筑,并逐级升高。在院落尽头堆山包,再现白鹤峰历史风貌,山体南北延伸,使东坡祠形成后山环抱格局,与清代王文誥的描述一致。

②北侧苑囿再现东坡先生当年的生活情趣,作疏畦、药圃、硃池、墨沼,东侧堆山作阙,与思无邪斋形成园林空间,由于用地局限,选取历史记载曾出现过的娱江亭、松风亭、迟书阁等景观性建筑融入园林中。

③清代记载,南侧是居室厨房洗涮之地,推测是一个比较简单的小院。自东坡先生离开惠州,原故居被后人改为祠堂,历经多次修葺,从鹤峰纪胜图可以看到东坡祠建筑规制越来越高,装饰也越来越精美,这与早期的东坡故居风格差异很大。东坡先生作为贬官,建新居时比较拮据,靠友人资助才得以完工,加上其正直清廉的作风,推测故居风格雅致朴素。在此处希望按东坡故居原始特征进行复原,弥补东坡祠只有清代祠堂没有宋代故居的缺憾。南侧做一个简单的廊院,前后设院,展示东坡先生当年的生活起居,建筑为宋代民居风格。

④台地东南角有墙基遗址,一号墙基作填埋保护,保证东坡祠格局完整性;二号、三号墙遗址上盖玻璃顶进行遗址现状展示。结合场地,增建历史上的三贤祠及睡美轩,营造南边次入口的场地空间。

2.4 建筑样式

复建的东坡祠建筑群有清代岭南祠堂、清代岭南园林建筑及宋代民居等三种建筑风格。东坡祠建筑样式无遗迹可考,唯一的依据是清光绪《点石斋画报》的鹤峰纪胜图。图中前景为东坡井,石栏上刻着“冰湍”两字,与现遗存一致,可推测该图较真实地反映出东坡祠当时的风貌,复原参考价值较高,但图中建筑风格带有些许江南风格,这跟苏州画师作画有一定关系。

根据鹤峰纪胜图复原德有邻堂(图7),复原成双屋顶建筑,前为三开间 棚轩廊,后为歇山顶建筑。建筑面宽为13.5m,总进深为10m,斗拱前后出挑,木作装饰华丽,体现后人对东坡先生的敬仰,是东坡祠最主要的建筑物。东坡祠核心区域均为清代岭南祠堂风格,除鹤峰纪胜图外,还有很多现存案例可参考。惠州处于岭南广府文化圈,又揉和客家及潮汕建筑风格,东坡祠建筑也体现出这个地域性。北侧区域的娱江亭、思无邪斋、迟苏阁等建筑按岭南清代园林建筑风格复原,与祠风格相近,多用 棚屋顶。

林婆酒舍、翟夫子宅为宋时建筑(图8),后人未曾修葺,故按宋代民居风格复原。居室庖 之处作为始建时期的东坡故居也采用宋代民居风格。宋代民居,岭南地区尚无案例,复原设计参考清明上河图中的建筑,及一些宋代官式建筑,加入岭南早期民居建筑特点,悬山屋顶,并作弧线升起,门窗装饰简洁,构件比清代粗犷,建筑高度稍低。

结语

复原设计有丰富的历史图文资料做支撑,但对比多重因素作用下、不断变幻的历史事件,资料还是有局限性,甚至还是零碎的。特别是东坡祠建筑群在各个时期交叉重叠建设,复原设计需要梳理筛选,这取决于设计者对历史理解的深度和广度,复原设计应怀着对历史的敬重,孰知再完美的方案也不能重现历史[13]。东坡祠的核心价值不在于建筑本身,而在于其承载的东坡寓惠精神,但建筑又是不可缺少的载体。面对一片遗址废墟,无法让人感受东坡先生当年的生活场景,无法展示东坡之后的惠州艺文,也无法表达后人对东坡的敬仰之情。复原设计,除依据历史资料外,建筑群的布局及形式最终需符合历史时代特性及规制。

资料来源:

图1:惠州市文广新局提供;

图2、5:笔者绘制;

图4b:来自东江时报;

图3、4a、6、7、8:来源华南理工大学建筑文化遗产保护设计研究所。

猜你喜欢

惠州复原故居
温陈华:唐宋甲胄复原第一人
奔跑惠州
卫立煌故居
在宜兴徐悲鸿故居
惠州一绝
浅谈曜变建盏的复原工艺
毓庆宫惇本殿明间原状陈列的复原
浅谈对称思想在数学中的应用
福彩公益金 传递温暖情(惠州篇)
瞻仰胡适故居 见其未知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