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瞬变电磁法在平顶山—鲁山大佛景区观光铁路勘察中的应用

2021-01-08田占峰李耐宾

资源信息与工程 2020年6期
关键词:萤石测线电阻率

田占峰, 李耐宾

(中铁第六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天津 300308)

工程勘察是安全施工的基础,也是确保工程运行安全和提高工程服务寿命的前提。为分析平顶山—鲁山大佛景区观光铁路沿线工程地质条件,本文以瞬变电磁法为基础进行了沿线工程地质条件研究,主要目的是查明沿途两个萤石矿采空区的分布规律,为进一步确定治理方案提供详细、可靠的基础资料[1]。针对物探环境及探测深度要求,合理选择物探方法,消减环境干扰,改善耦合条件,准确排除及判释异常是准确寻找采空区的关键[2]。瞬变电磁法是一种成熟的物探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探查效果[3],能满足平顶山—鲁山大佛景区观光铁路工程的勘察需求。

1 工程概况

平顶山—鲁山大佛景区观光铁路线路全长约62.26 km,勘察范围主要位于CK48+580~CK52+100段,其中CK48+580~CK49+080穿越赵村乡鑫钰萤石矿,CK50+830~CK51+800穿越土峰沟萤石矿。两处均为采矿权项目,目前上述两矿区均已关闭废弃。其中,赵村乡鑫钰萤石矿,线路于CK48+580~CK49+080段以路基形式穿越其矿权范围,根据已收集矿区分布图,本矿矿脉位于线路右侧60~70 m处,线路未穿越矿脉,该萤石矿开采采用竖井、横洞及斜井方式;土峰沟萤石矿,线路于CK50+830~CK51+800段以隧道形式分别正穿、斜穿(夹角约30°)该矿两条矿脉,该萤石矿主要采用竖井、横洞及斜井方式开采。为查明平顶山—鲁山大佛景区观光铁路鑫钰萤石矿CK48+950~CK49+300段和土峰沟萤石矿第四矿段CK51+600~CK52+100段采空区的平面位置、埋深、延伸等空间分布情况,本文结合瞬变电磁法进行了研究,可为铁路施工提供基础资料。

2 研究区基本概况

2.1 地形地貌

线路位于华北平原西南缘,所经区域总体地势西高东低,南北为低山丘陵,中部为河岸平原,拟建线路主要穿越山前倾斜平原区及伏牛山中低山丘陵区2个地貌单元。CK00+000~CK08+800段属山前倾斜平原区(高阶地垄岗区),线路跨越南水北调及既有焦柳铁路;CK08+800~CK18+400段线路穿越丘陵区(傅岭、鲁山坡一带),位于郑尧高速公路北侧,基本沿其走行;CK18+400~CK30+800线路主要跨越沙河及其支流幔滩及阶地区;CK30+800~CK62+110.061(终点)线路主要穿行于伏牛山东段中低山及山间谷地区,局部地段跨越沙河及其支流阶地区。研究区位于伏牛山东段低山丘陵区,该地区自然坡度25°~50°,植被发育,地面高程130~750 m,相对高差50~500 m,地形起伏,山岳连绵不断,植被茂密,地势起伏较大,工程地质条件较复杂。

2.2 地质特征

CK00+000~CK08+800段高阶地垄岗区地层以第四系中-上更新统(Q2-3)黏土、粉质黏土为主,局部下伏寒武系 (∈) 灰岩、泥灰岩及泥质粉砂岩等;CK09+200~CK18+400段丘陵区以郎店—鲁山坡断层为界(CK12+500左右),主要出露元古界及寒武系地层。元古界地层主要为震旦系暗紫红色、灰绿色含砾粉砂质页岩,夹石英砂岩、粉砂岩以及中元古界汝阳群云梦山组(Pt2y)含砾石英砂岩及紫红色安山岩等。寒武系地层主要为馒头组(∈1m)灰色中厚层、薄层灰岩、泥质粉砂岩夹钙质泥岩等;CK18+400~CK30+800沙河及其支流河床及河漫滩上部为灰色砂砾石层及含砾砂土层,受人工采砂影响,砂层多被采空,松散状卵砾石层堆积于河床及幔滩区之上;Ⅰ级阶地上部为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Q4al+pl)黏土及砂土,下部为砂砾石层;沙河两岸山前平原Ⅱ级阶地上以第四系中、上更新统(Q2-3)褐红色黏土为主。

CK30+800~CK62+262.08(终点)段地层主要为燕山期中粗粒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局部地段少量出露有中元古界熊耳群马家河组(Pt2m)黑云斜长片岩、绿泥片岩等,局部为绿色安山岩夹紫红色泥质粉砂岩。拟建区域不良地质及特殊岩土主要有矿区采空区、危岩落石及堆积体等。

2.3 地球物理特征

采空区的电阻率与围岩存在明显的差异,这是采用电磁类方法的前提[3]。根据矿区现有资料和现场踏勘,采空区埋深基本在50~120 m范围内,地下水位高程为210 m左右,推断采空区内充满积水,呈低阻特征。研究区内基岩主要为花岗岩,结合现场实测,较完整花岗岩的电阻率值在1 000 Ω·m以上,采空区的电阻率值在0~720 Ω·m之间。

3 测线布设及仪器设备特征

3.1 测线布设及数据处理

本次瞬变电磁探测区域为山体段落,根据萤石矿采空区既有调查资料和探测现场具体环境条件,沿线位中线或平行线位布设测线(表1),测点间距10 m。采用HPTEM-18型高精度瞬变电磁系统配套处理软件进行处理,反演方法为瞬态弛豫反演法,约束系数为0.6,光滑系数为0.05,初始地表电阻率值为100 Ω·m。

表1 萤石矿采空区瞬变电磁测线布设统计表

3.2 仪器设备

本次瞬变电磁探测设备采用国产HPTEM-18型高精度瞬变电磁系统,主要包括测试主机、控制电脑及发射、接收一体化天线。

HPTEM-18型高精度瞬变电磁系统是以等值反磁通法为基本原理,采用统一标准垂直发射磁源、高灵敏磁感应接收传感器、高速24位采集卡以及高密度测量等技术实现浅层高精度瞬变电磁勘探,综合性能处于国际领先地位[4]。该系统发送机采用高度集成的电路结构和高速的开关器件,实现大梯度线性关断,保证了每次关断的一致性,形成稳定的一次磁场和涡流,同时,大梯度线性关断有效缩短了关断时间,减少了浅层数据的失真。接收机采用程控分段放大,提高了系统的动态范围,24bit、625KSPS的采样率保证了数据精度和信号带宽;传感器采用超低噪声放大器,降低了系统噪声,整个信号通路采用全差分结构,能有效压制各种外界环境干扰[5]。HPTEM-18型高精度瞬变电磁系统的主要性能指标为:①天线类型为收发一体化等值反磁通天线,具备零互感特性;②发送等效面积为200 m × 200 m;③接收等效面积大于200 m2;④谐振频率大于200 kHz;过渡过程时间为0 μs;工作温度介于-40~+70 ℃之间;⑤主机的发送波形为占空比50%的双极性方波,发送电压为12 V,发送电流为10 A,发送频率为0.1~250 Hz,关断时间为0.5 μs@阻性负载,接收分辨率为24位,接收采样率为625 kHz,时间道采用最大1 250时间道。

3.3 数据采集

本次数据采集主要参数指标为:发送频率为6.25 Hz,发送电流为7.0~15.0 A,关断时间为50 μs,接收频率为625 000 Hz,叠加次数为400次,重复采样2次,采用定点测量方式。HPTEM-18系统通过Wi-Fi无线连接主机与平板电脑实现数据采集显示控制,可实时查看二次场衰减曲线。如发现曲线震荡畸变情况,立即进行场地环境及设备检查,排除干扰因素,保证数据采集质量。现场采集时尽量避免强电磁干扰源如大型金属物体,保持天线水平并与地表耦合紧密。

4 应用成果解译

4.1 成果分析形式

结合区域水文地质资料和矿区既有资料等,对采空区的判定原则为:在视电阻率剖面中相对于围岩而言,以较大片状、带状较低阻异常闭合区(横、竖向梯度变化较大)存在时,推断为采空区。图1为TMP-xy-04测线成果图,以该测线为例,图中蓝色低阻异常区推断为采空区,标识为XCK-06。

图1 TMP-xy-04测线成果图

4.2 推断解译成果

4.2.1 鑫钰萤石矿区

由表1可知,在鑫钰萤石矿区范围内共布设了4条瞬变电磁测线,根据上文成果分析原则分别对4条测线沿途的采空区进行了推断解译。根据视电阻率剖面特征,沿线地层层状特征较为明显,结合地勘资料,地表以下140 m深度范围可分为3层。其中,第1层为第四系覆盖层,ρs=0~520 Ω·m;第2层为风化基岩,ρs=520~1 000 Ω·m;第3层为较完整基岩,ρs>1 000 Ω·m。依据物探分析解释原则,对明显片状及条带状闭合低阻异常区推断解释为采空区。TMP-xy-01测线共解译出采空区2处,按里程由小到大依次标识为XCK-01和XCK-02,两处采空区的视电阻率值均为0~400 Ω·m,其发育位置中心里程分别为CK49+188.0 m和CK49+212.0 m,发育中心埋深分别为54.2 m和79.7 m;TMP-xy-02测线共解译出采空区1处,标识为XCK-03,其视电阻率值为0~400 Ω·m,其发育位置中心桩号为245.0 m,发育中心埋深为89.8 m;TMP-xy-03测线共解译出采空区2处,按桩号由小到大依次标识为XCK-04和XCK-05,其视电阻率值分别为0~400 Ω·m和480~720 Ω·m,其发育位置中心桩号分别为34.0 m和60 m,发育中心埋深分别为58.9 m和75.7 m;TMP-xy-04测线共解译出采空区1处,标识为XCK-06,视电阻率值为0~400 Ω·m,其发育位置中心桩号为98.0 m,发育中心埋深为71.6 m。

4.2.2 土峰沟萤石矿区

由表1可知,在土峰沟萤石矿区内共布设4条测线,解译成果表明:TMP-tf-01测线共解译出采空区2处,按桩号由小到大依次标识为TCK-01、TCK-02,其视电阻率值分别为0~400 Ω·m和440~640 Ω·m,其发育位置中心桩号分别为122.0 m和214.0 m,发育中心埋深分别为71.1 m和81.9 m;TMP-tf-02测线共解译出采空区2处,按桩号由小到大依次标识为TCK-03、TCK-04,其视电阻率值分别为560~720 Ω·m和0~400 Ω·m,其发育位置中心里程分别为CK51+776.0 m和CK51+959.0 m,发育中心埋深分别为77.2 m和70.5 m;TMP-tf-03测线共解译出采空区4处,按桩号由小到大依次标识为TCK-05、TCK-06、TCK-07、TCK-08,其中TCK-05、TCK-06、TCK-08视电阻率值均为0~400 Ω·m,TCK-07视电阻率值为320~520 Ω·m,其发育位置中心桩号分别为99.0、131.0、196.0和219.0 m,发育中心埋深分别为103.4、104.9、79.5和83.2 m;TMP-tf-04测线无明显采空区异常。

5 结论及建议

综上所述,本次在铁路线位途径萤石矿采空区附近进行了瞬变电磁法探测工作,在鑫钰萤石矿CK48+950~CK49+300段共推断6处采空区异常,在土峰沟萤石矿第四矿段CK51+600~CK52+100段共推断8处采空区异常,采空区中心埋深大部分在60~90 m之间。但是由于地面物探工作会受到场地环境与复杂介质的影响,因此存在一定的多解性和测试误差。同时,该地区萤石矿开采秩序较为混乱,开采时间久远,且埋深大,隐伏性强,非法无序的乱采滥挖导致地下采空区空间分布特征规律性差,建议对推断的采空区进行钻探验证,根据验证情况,综合分析解译物探资料,从而为铁路设计提供了更详实的基础地质资料。

猜你喜欢

萤石测线电阻率
基于目标探测的侧扫声呐测线布设优化方法研究∗
复杂低品位伴生萤石高效回收技术研究与应用①
基于反函数原理的可控源大地电磁法全场域视电阻率定义
地震勘探野外工作方法
阻尼条电阻率对同步电动机稳定性的影响
基于防腐层电阻率的埋地管道防腐层退化规律
土壤电阻率影响因素研究
构造对河南南召县观音庙萤石矿的控制作用
大疆精灵4RTK参数设置对航测绘效率影响的分析
奇妙的萤石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