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尾松毛虫生物学特性及其防治措施

2021-01-08傅祝安

绿色科技 2020年21期
关键词:松毛虫针叶安溪县

傅祝安

(福建省安溪县林业局,福建 泉州 362400)

1 引言

马尾松毛虫(Dendrolimuspunctatus)属鳞翅目,枯叶蛾科。该虫以幼虫取食针叶为害,主要为害马尾松,亦可为害黑松、火炬松、湿地松、南亚松等。被害松树轻则针叶减少,重则针叶被吃光,形似火烧,最后导致松林成片枯死,松林材积和松脂产量减少[1]。安溪县由于气候适宜、松林人为破坏严重、林分结构简单等因素,近年来,马尾松毛虫发生严重。为有效控制马尾松毛虫及维护森林生态平衡,2016~2017年,作者通过室内饲养照料和野外调查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安溪县马尾松毛虫的生物学特性,并制定了该虫的防治历,以期为高效防治该虫提供参考。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地概况

安溪隶属福建泉州,林地面积329.4万亩,其中有林地面积294.8万亩,森林蓄积量779万m3,森林覆盖率65.77%;生态公益林面积130.7万亩,商品林面积198.7万亩,占全县国土总面积的73.5%,现有松林面积135.9111万亩,占有林地面积38.9%,松林绝大部分为水土保持林及水源涵养林。研究地选在安溪县松毛虫常灾区福建省安溪县凤城镇的先声、吾都、上山、美法等4个村。当地属南亚热带,年平均温度为19~21 ℃,年降雨量为1600 mm,夏季炎热时间较长,冬季较为短暂且极少出现无严寒天气。

2.2 研究调查时间

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每间隔15 d调查1次。

2.3 调查方法

2.3.1 室内饲养

林间采集马尾松枝条,用水培法进行培养,放置于养虫笼中。再从林间采集已经开始活动的松毛虫越冬代幼虫30只,接入养虫笼中的马尾松枝条,系统观察其生物学特性。马尾松枝条快干枯时,及时从林间补充,并移接松毛虫进行饲养,连续饲养2年。

2.3.2 野外调查

在每个调查地点设置3个标准样地,每块标准样地面积5亩,按照标准样地对角线排列的方法设置20株标准树,标准树用红色油漆编号标注。每15 d对标准样地内的标准树进行全面检查,观察松树上马尾松毛虫的种群发育进度,包括生长发育阶段、取食危害情况、生活习性、越冬场所、越冬虫态及历期情况。

3 结果与分析

3.1 形态特征

3.1.1 卵

接近圆形,长1.5 mm,粉红色,在马尾松针或小松枝上呈块状排列,一个卵块约300~400粒卵。

3.1.2 幼虫

头部黄褐色,胸部第二、三节间背面有簇生毒毛,成毒毛带,呈蓝黑色或紫黑色有光泽。体侧生有许多灰白色长毛。3龄前体色变化较大,1龄幼虫黄绿色或黄灰色,腹部第2~5节两侧有4个明显的黑褐色斑点;2龄幼虫体暗红褐色,混生小白点,中后胸背面出现2条黑色毒毛带;3龄后幼虫第9腹节腹板前缘2/3处有一个近透明的浅色圆斑。

3.1.3 蛹

颜色为棕褐色,形状大小为20~30 mm。

3.1.4 成虫

成虫的身体颜色一般为黄褐色或灰褐色,雌蛾身体的颜色比雄蛾浅。雌蛾触角短栉齿状,雄蛾触角羽状。体长约为20~30 mm,前翅较宽,外缘呈弧形弓出,前翅外缘呈弧形弓出,翅面上有5条深棕色横线,中间有一白色圆点,外横线由8个小黑点组成。后翅呈三角形,无斑纹。

3.2 生物学特性与防治历

3.2.1 生活史

马尾松毛虫在安溪县一年发生3代,以老熟幼虫下树在针叶丛、地被物等处越冬。第一代幼虫从5月上旬开始出现,6月中旬至7月下旬结茧化蛹,6月下旬第一代成虫羽化,成虫期为6月下旬至7月下旬。第二代卵期为7月上旬至9月上旬,幼虫期为8月上旬至9月上旬,蛹期为8月下旬至9月下旬,成虫期为9月上旬至10月上旬。第三代卵期为9月上旬至10月上旬,幼虫期9月中旬至11月下旬,12月上旬至次年2月上旬越冬,3月下旬至4月下旬为蛹期,4月上旬至5月上旬为成虫期。生活史情况详见表1。

表1 安溪县马尾松毛虫生活史(2016~2017年)

3.2.2 生活习性

成虫具有趋光性[2],并喜欢将卵产于松树树冠中、下部的针叶上;刚孵化的幼虫取食卵壳获取营养,半天后,幼虫就会聚集在松树树梢进行取食针叶,使针叶的一侧变成缺刻,针叶出现枯黄卷曲;2龄幼虫能够咬断针叶,并能吐丝下坠,借助风力转移到其它松树上为害;3龄以上幼虫能取食整个针叶。雌虫食量大于雄虫,雄虫的食量仅为雌虫的3/4,最后一个龄期幼虫所需要的食量占整个幼虫期的70%~80%[3]。

3.2.3 气候对松毛虫发生的影响

马尾松毛虫生长发育最适温度为28 ℃,越冬期能忍受-7 ℃的低温,温度高于10 ℃时开始活动[3]。冬季如果出现“暖冬”,对松毛虫幼虫的生存非常有利,越冬代存活率高,会造成第二年大面积暴发;春季如果遇到“寒流”,导致松毛虫大量死亡的可能性较大。卵、幼虫、蛹正常发育的湿度在75%以上,在95%时生长发育最快,低湿影响卵的孵化[4]。幼虫抗低温能力与虫龄有关,虫龄越高,抗低温能力越强。5~8月份如果遇到雨水较多且湿度较大时,有利于卵的孵化和初孵幼虫的生长发育,会造成松毛虫为害加重。

3.3 安溪县马尾松毛虫防治措施

根据安溪县马尾松毛虫的生物学特性,结合近年来安溪县采用物理、生物、化学方法相结合的防治手段所取得的防治效果情况,制定了马尾松毛虫防治历(表2)。按照该防治历,2018~2019年对安溪县凤城镇进行防治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控制松毛虫,但防治时需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选择合适的施药时间。

表2 马尾松毛虫防治措施(2018~2019年)

3 结论与讨论

研究表明,安溪县马尾松毛虫在安溪县一年发生3代,以老熟幼虫下树在针叶丛、地被物等处越冬。结合近年来安溪县采用物理、生物、化学方法相结合的防治手段所取得的防治效果,制定了马尾松毛虫防治历,并按照该防治历指导2018~2019年安溪县凤城镇松毛虫防治,取得较好的防治效果。由于气候因素对松毛虫发育及对防治效果均产生显著影响,防治时需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选择合适的施药时间。

为持续有效地控制马尾松毛虫,发挥松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减少化学农药产生的污染,笔者根据近年来的生产实践,认为防治马尾松毛虫要以生物防治措施为主,视越冬代的虫口密度、危害程度,进行分类防治,实行3年为一轮防治期。在轻度区预防,在每年4~5月份,利用白僵菌粉炮或菌粉对轻度发生区进行预防,粉炮用量为1发/亩(0.125 kg/发),做到有虫不成灾。在中度区防治,适时施放白僵菌粉炮,用量为3发/亩,及时有效控制虫情蔓延。在重度区应急防治,对出现明显被害状的,适时施放白僵菌粉炮,用量4发/亩;未能压低虫口时,选用常青林(阿维菌素·苏云杆菌)等进行应急防治,最大限度降低灾害损失。同时,对在靠近林缘的居民区,可采取悬挂诱虫灯的方法进行辅助防治。防治措施实施后,要注意开展防治效果检查,确保防治成效。

猜你喜欢

松毛虫针叶安溪县
跟妈妈学做菜
游鼓浪屿
不同林龄和密度马尾松人工林针叶和根系的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是谁吃了松毛虫
松毛虫防治理论研究综述与防治对策
做冰镇小吃
蚂蚁大战松毛虫
雪景
松毛虫综合防治技术要点
风雨海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