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泼尼龙冲击疗法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50 例临床疗效
2021-01-08王英娟苏乐贺巧峰白进白涛敏
王英娟,苏乐,贺巧峰,白进,白涛敏
小儿过敏性紫癜是儿科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微血管变态反应性疾病,病变经常累及病儿的皮肤、关节、消化道等多个器官,其发病机制复杂,常因感染、药食物过敏、蚊虫叮咬等诱因引发,对病儿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目前临床上采用多种抗过敏、抗感染、消炎等措施进行治疗。本研究通过观察甲泼尼龙冲击疗法联合孟鲁司特钠对小儿过敏性紫癜病人的炎性因子及临床疗效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 年1 月至2019 年4 月在榆林市第一医院就诊的过敏性紫癜病儿100 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 例。对照组病人男性29 例,女性21 例,年龄范围为2~12 岁,年龄(7.23±2.71)岁,病程范围为3~17 d,病程范围(6.63±3.08)d,其中单纯性过敏性紫癜病人20 例,伴关节症状者9 例,伴胃肠道症状者21 例。观察组病人男性28 例,女性22 例,年龄范围为2~12 岁,平均(7.25±2.68)岁,病程范围为3~18 d,病程范围(6.44±3.10)d,其中单纯性过敏性紫癜病人19 例,伴关节症状者8 例,伴胃肠道症状者23 例。两组病人在性别、年龄、病程及疾病类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诊断标准:所有病儿均符合临床过敏性紫癜的诊断标准;本研究治疗观察前2 周未使用激素类药物、抗凝类药物治疗;病人及其近亲属自愿接受此治疗方案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经榆林市第一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符合伦理委员会审批标准(批号2019-7)。排除标准:合并严重心血管疾病者;合并消化道出血、免疫系统疾病者;有严重不良反应者;自行中断治疗,或使用非研究类药物者。
1.2 方法
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孟鲁司特钠片(Merck Sharp&Dohme Ltd.,生产批号CK3727,国药准字号J20130053),年龄范围为2~5岁,每日1次,一次4 mg;年龄范围为6~12 岁,每日1 次,一次5 mg,均口服。观察组在治疗组的治疗基础上给甲泼尼龙冲击疗法治疗: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国药集团容生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20030705,国药准字H20030727),10~20 mg∕Kg,1 h 静脉滴注完毕,连续治疗3 d,第4 天开始改用口服甲泼尼龙片(Pfizer Italia S.r.l.生产批号CK3727,国药准字号H20150245),1 mg·kg·d,期间随病情变化调整药物剂量至停止。两组病人共治疗2周。1.3 观察指标
1.3.1 临床疗效 临床治疗效果分为治愈、显效、好转和无效。治愈:临床症状及体征完全消失,相关生化检查均为阴性;有效:紫癜大部分已消退,腹痛及关节疼痛明显减轻;好转:紫癜较治疗前明显减少,仍伴有腹痛及关节疼痛;无效:紫癜仍大量存在,较治疗前无减轻。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治愈+有效+好转)∕总例数×100%。
1.3.2 不良反应 主要观察有无恶心、呕吐、腹泻、腹痛、皮疹等常见药物不良反应。
1.3.3 临床症状缓解时间 两组病人治疗过程中紫癜消退时间,关节疼痛缓解时间,消化道症状缓解时间进行记录分析。
1.3.4 血清炎性因子和免疫球蛋白 分别于治疗前后清晨就空腹抽取上肢静脉血10 mL,3 000 r∕min离心,取上清液。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IgM),免疫球蛋白E(IgE)含量变化。
2 结果
2.1 两组病人临床疗效比较
经过治疗,对照组病人治愈22 例,显效13 例,好转6 例,无效9 例,总有效率为82%。观察组病人治愈30 例,显效9 例,好转9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6%。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5.005,P=0.025)。2.2 两组病人不良反应比较
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2%,其中恶心7 例,呕吐3 例,腹痛1 例;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其中恶心1 例,呕吐1例,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7.062,P=0.007)。2.3 两组病人临床症状缓解时间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病人治疗后紫癜消退时间明显缩短,关节疼痛改善时间减少,消化道症状改善时间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表1 过敏性紫癜病儿100例临床症状变化的比较∕(d,)
2.4 两组病人治疗前后炎性因子比较
与治疗前比较,两组血清IL-6、IL-10及TNF-α含量均有降低,(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病人治疗后血清IL-6、IL-10 及TNF-α 含量明显减低(P<0.05)。见表2。表2 过敏性紫癜病儿100例治疗前后炎性因子变化结果分析∕(g∕L,)
2.5 两组病人治疗前后免疫球蛋白比较
与治疗前比较,两组病人治疗后IgA、IgM及IgE含量具有不同程度降低(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病人治疗后血清中IgA、IgM 及IgE 含量明显减低(P<0.05)。见表3。表3 过敏性紫癜病儿100例治疗前后免疫指标变化结果分析∕(g∕L,)
3 讨论
小儿过敏性紫癜是一种毛细血管及小血管变态反应性出血反应,临床主要表现在皮肤紫癜、关节疼痛、消化道出血、肾脏损伤等。该疾病有一定的自愈性,但得不到有效治疗,可累及多个脏腑。目前,临床上主要采用抗感染、抗过敏、维持电解质平衡、补液等综合疗法改善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症状,一般能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但仍存在部分病人因病情迁延并发严重并发症。甲泼尼龙在多种过敏性疾病的临床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有学者指出,采用甲泼尼龙辅助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有助于改善病人血管通透性和渗透性,抑制炎症反应,缩短治疗时间。
本研究采用甲泼尼龙冲击疗法辅助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发现病儿的临床疗效得到了显著提升,同时并发症也有所降低,这与其他学者的既往报道结果基本一致,如杨纪玲指出采用甲泼尼龙剂量递减疗法辅助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可提高临床疗效,加快缓解临床症状和减少住院时间;张孝连发现采用甲泼尼龙冲击疗法辅助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不仅可提高临床疗效,且能缓解肾损伤;司马燕、黄芳则从免疫学角度证实了甲泼尼龙冲击疗法的应用优势,证实该药物可纠正过敏性紫癜导致的免疫功能失调。
目前关于小儿过敏性紫癜的发病机制并不明确,有研究认为小儿过敏性紫癜的发病与炎性因子、免疫功能变化有关。研究发现在小儿过敏性紫癜血清中IL-16、IL-18 等炎症因子水平明显上升,IL-6、IL-10 等因子可刺激细胞分泌炎性细胞,激活T 细胞,促使炎症发生。而大量增加的炎性因子又可刺激B 细胞,分泌大量免疫球蛋白,进一步加重微血管炎症反应,使血管的通透性增加,诱发各种临床症状出现,如皮肤紫癜等。正因如此,过敏性紫癜发生的同时,往往也伴随炎性因子和免疫球蛋白的异常升高。本研究对比分析了两组病人治疗前后的炎性因子和免疫球蛋白变化,发现经过治疗两组的血清IL-6、IL-10、TNF-α、IgA、IgM 及IgE 含量均有降低,但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该结果支持甲泼尼龙冲击疗法利于改善小儿过敏性紫癜的免疫功能,提高抗炎抗过敏效果。
综上所述,甲泼尼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可有效提高临床效果,改善临床症状,抑制炎症反应,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可用于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