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文比较,立足转化

2021-01-07张路路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155期
关键词:互文刷子学法

张路路

一、在文本解读中把握单元文体特点

本组课文围绕“作者笔下的人”这一专题,在《人物描写一组》里,第一个片段讲述小嘎子和胖墩比较摔跤的情景,侧重人物动作描写;第二个片段讲述严监生死前为了茎灯草一直不断气,侧重人物的神态和动作描写;第三个片段写了凤辣子初见林黛玉,侧重语言描写和外貌描写。《金钱的魔力》主要采用人物的言行的前后对比的方法,刻画人物形象。这三篇课文向我们展示了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通过描寫人物的方法,可以把本组课文的体裁划分为片段描写,微型小说,小说节选,统一归为小说文体。明确了文体特点,就把握小说的教学目标。

而戴老师解读《刷子李》这一文本时,她善于分析单元文体的内在规律,很好地把握课型、文章体裁、单元训练点及表现手法。戴老师执教《刷子李》是以正面描写“刷子李”的高超手艺为主线,从徒弟曹小三的视角出发,侧面描写曹小三的心理变化凸显刷子李的人物形象。

二、在互文比较中梳理文本教学重点

互文阅读是要让学生从文本的内容、主旨、言语形式等方面探寻不同文本的共同之处,将学生的视野从单文本转向群文本,从而在相互对比、链接、补充的过程中促进阅读效益的最大化。“互文比较”是将相互关联的多个文本进行整合,辨析文本异同,把具有相同主题的文本聚合为同类型文本进行比较。

(一)课前互文比较,导入课题

戴老师执教《刷子李》一课时,采用互文比较的方式导入课题。上课伊始,她通过“看提示,猜人物”的游戏入课,让学生通过一段人物描写片段,来确定人物名称,调动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她选取《人物描写一组》里的三个片段进行比较,三个片段所刻画的人物形象,从年龄上看,有儿童、青年、老人;从表现手法看,有侧重动作、心理描写,有侧重神态、动作描写,有侧重语言描写和外貌描写。戴老师巧妙地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特点,梳理人物的描写方法。以表格的形式呈现,让学生相互比较中对人物描写方法一目了然。借助若干文本的比较,一步步让学生领悟到写人,是通过侧面描写来表现人物鲜活的形象。戴老师抓住了这个核心问题,也就梳理了文本的教学重点。

(二)课中互文比较,确定转化点

潘新和教授指出:“教学,是教育目标的‘转化’过程,教学目标可称为‘转化点’。这有别于以往的教学点、知识点、能力点、训练点等,更能体现教学特点及其复杂过程。”戴老师在文本的比较中,确定转化点是由侧面描写转化为波折情节,以此锁定了文本教学重点。

戴老师在“回顾联系前文,提升学习方法”这一环节时,她先让学生回顾《凤辣子初见林黛玉》中的侧面描写,再与《刷子李》比较不同。在“迁移运用,设计波折情节”这一环节,戴老师拓展两个阅读片段,一个是正面描写快手刘,另一个是侧面描写快手刘。通过两个片段的比较,让学生辨析异同中领会侧面描写人物的同时,需要添加心理变化,才能让故事产生波折,变得更有趣。

三、在文本比较中迁移学习方法

叶圣陶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简单而深刻地指出语文教学方向。戴老师将《刷子李》这篇课文用作为例文,指导学生从文本比较中有学法可依,并将学法迁移到写作中,从而实现阅读到写作的自然转化与融合。

(一)梳理课文,善用关联,指向学法

戴老师梳理课文内容,让学生扫读全文,找到直接描写刷子李技艺高超的地方,发现刷子李技艺高超,提炼“奇人技高”的关键词,以此巩固学生对正面描写的方法。在教学中,戴老师善用关联,启发学生思考文中是如何通过曹小来贯穿全文的?进一步点拔学生发现心理变化:半信半疑——肃然起敬——轰然倒塌——心悦诚服,从而挖掘曹小三的心理活动之间的联系。具体地从三个层面来阐释:

第一层面是促疑,戴老师问学生这篇课文除了直接写刷子李的技艺高超,是通过一个人物来贯穿的,这一环节是让学生初步感知侧面描写,认知侧面人物就是曹小三。仅仅停留在表层,无法逼近人物背后隐藏的心理变化。第二层面是促学,戴老师让学生用跳读的方法,读读写曹小三的部分,想一想文章中是如何通过曹小来贯穿全文的?这一环节是让学生理解侧面描写,分析曹小三的心理活动不是一层不变的,而是跌宕起伏的。第三层面是促思,这一环节是让学生领会侧面描写,领悟到曹小三的心理变化轨迹,实际上就是《刷子李》的一波三折的情节,这就是指向学法的表达形式。

(二)关注比较,设计情节,迁移学法

为了更好地感受人物形象,仅学一篇《刷子李》是有限的。教师可以让学生阅读与之相似的文章,戴老师执教《刷子李》这一课,拓展选自《俗世奇人》这部小说的《快手刘》这篇文章。

戴老师出示《快手刘》片段,引导学生发现冯骥才笔下的另外一位奇人“快手刘”,问学生读一读这个片段,想想快手刘有什么特点,作者是怎么写出来的,直击正面描写。在此基础上,戴老师让学生思考快手刘的手巧速快,可是这个故事好像平淡了点,好像缺点波澜,更缺少一个能见证我们心情起落的人物。让学生现场添加次要人物,并与学生交流:怎么通过这个次要人物让故事产生波折,变得更好看呢?顺势利导,学生进入小组合作,完成情节设计图。

老师并没有停留在《快手刘》这个片段,而是补充《快手刘》的原文节选,在两个文本的比较中,让学生体会小说情节需要跌宕起伏,加深了对写法理解,指向写作。

(三)巩固学法,迁移写作,积累经验

戴老师依托课文,巩固人物描写方法,聚焦《刷子李》的一波三折的写法,让学生明白正面描写能让人物特点鲜明,侧面描写不仅烘托人物特点,还能让故事更具可看性。戴老师成功地把《刷子李》这篇课文的重要学习方法:曹小三的心理变化 = 《刷子李》的一波三折,迁移运用到写作教学,设计波折情节,进一步巩固学法。用例文为学生架设了一个写作的“支架”,渗透具体的写作方法,引导他们理解与运用,将文本语言转化并输出为自己的书面语言。

综上所述,戴老师很好地把握略读课文的教学尺度,从精读课文学法方法迁移到略读课文的自主探究,达到教略而学丰的教学境界。语文教学要关注文本的教学价值,依托文本、互文比较,迁移学法,真正地做到一组一得。这便是戴老师的《刷子李》一课带给我的启示。

猜你喜欢

互文刷子学法
“新潮”的旧刷子
互文
目录式问题导学法在高三化学复习中的应用
Look and Guess眼力大比拼
传统诗文中的互文
目录式问题导学法在高三化学复习中的应用
赵学敏学法作品《沁园春·雪》
大刷子洗澡记
互文与中学语文教学
体育学法基本定位及其理论建构的必要性(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