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笃行致远,惟实励新

2021-01-07龙世华

广东教育·高中 2021年12期
关键词:学堂教师队伍青年教师

龙世华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更是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育发展的重要保障,提出要“提升教师素质,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习近平总书记也提出,要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因此,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尤其是加强青年教师培养,是学校教育发展的需要,也是教育工作的重要主题。

东莞市第七高级中学(以下简称“东莞七中”)创办于2011年,是一所年轻且朝气蓬勃的学校。其中,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占比为45.66% ,是学校教师队伍的“生力军”,青年教师的综合素质直接关系着学校的师资力量,关系着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关系着学校的整体发展。因此,学校把抓好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点,并以“笃行学堂”作为青年教师培养的平台,帮助青年教师快速成长,使这支“生力军”成为“主力军”。

一、立足实际,成立“笃行学堂”

青年教师热情高、潜能大,但是经验不足、教学能力相对薄弱。学校管理层敏锐地关注到了这一问题,制定了《青年教师培训制度》,并于2011年成立“笃行学堂”,对青年教师提出“参加工作一年后成为合格教师、三年后成为成熟教师、五年后成为骨干教师”的目标,进行全方位、广覆盖的培训。

为此,“笃行学堂”设计了三种类型的班。初级班:教授“三笔一话”、教案设计、教材教法、师生家校沟通技巧等,帮助刚入职不久的青年教师站稳讲台;中级班:指导进行课堂打磨、教后反思等,帮助入职几年后的青年教师快速成长;高级班:指导进行学科引领、促进骨干辐射作用,帮助优秀的骨干教师发挥带头作用,带动其他老师进步。有了“笃行学堂”这个平台,学校的青年教师就有了一个共同的“家”,大家定期共聚一堂提升教育教学素养。

二、真抓实干,促青年教师专业发展

从学校创办至今,“笃行学堂”已经开办了10届,每届分为两个学期,每期有二三十个学员;每周三下午开课一节,两学期后举行结业考试,考试合格者颁发结业证。每期都有开班仪式、课程落实、过程记录和结业典礼等。2016年9月,学校启动了“笃行学堂”中级班;2019年,启动了高级班。初级班、中级班、高级滚动开班,对青年教师进行规划化的培训,让他们有安教乐研的精神追求、善教乐创的专业素养和笃行弘道的生命力量。

(一)充分调动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

一枝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东莞七中充分挖掘、调动本校教学资源,由学校校长颁发聘书,聘请本校经验丰富、业务能力强、教学效果好的校领导和中年教师为青年教师开讲。学校校长以及其他行政每学期都会作一个有关青年教师成长的讲座;另外,充分安排本校优秀教师(如市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学科带头人等)为“笃行学堂”青年教师开课;学校还经常邀请校外名师到“笃行学堂”开课。

“笃行学堂”的学习内容丰富,涵盖了师德师风、新课程教学理念、班主任工作方法、教育科研方法、心理健康教育、教育信息技术、“三字一话”、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乐学”教育品牌等知识和技能,如《课堂转型与教学创新》《打造魅力班会课》《研究让教育更精彩》《年轻教师怎样驾驭好课堂》《怎样适应高中新课程改革》《问题学生研究对策》《校本课程开设的选题探究》等。

实施“八一工程”,即每位“笃行学堂”学员每学期上一节公开课,录一节微课,命制一份题,读一本教育专著,撰写一份专业读书心得;每年开展一个小课题研究,参加一次业务测试,每人开发一门选修课程等活动。此外,组织模范教师成果展示,安排骨干教师、名教师培养对象上示范课等活动,供青年教师学习借鉴。

(二)发挥帮传带作用,引领专业成长

一个人走得很快,但一群人走得更远。东莞七中现有教师217人,硕士学位55人,国家级百千万名师培养对象1人,南粤优秀工作者1人,南粤优秀教师2人,正高级教师1人,省特级教师1人,市教育家培养对象1人,省名教师工作室主持人1人,市名校长工作室主持人1人,市名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1人,市优秀教师10人,市优秀班主任1人,市学科带头人5人,市教学能手31人,具有比较丰富的人才资源,是学校“青蓝工程”——师徒结对工作的有力保障。

每年新教师到校,学校教务处就分别选派本学科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与之结成“一帮一”师徒关系,签订师徒合同,为期三年。结对期满后经教务处考核认定合格,则分别给予奖励。建校10年以来,共建立师徒关系99对,经学校严格考核,全部达到预期目标,使广大青年教师少走了很多弯路,缩短了成才的时间。

(三)积极举办活动竞赛,搭建成长平台

学校搭建让青年成长和充分展示风采的平台,如开设专题学术讲座、竞赛训练班,开展青年教师优质课比赛、班主任能力大赛、解题能力大赛、演讲比赛等,召开或协助组织大型的校内、市内教学实验公开课、教学研讨会等,让青年教师唱主角,锻炼能力。同时,提供机会并给予支持,让青年教师广泛参与市内、省内、国内的教研活动。

“笃行学堂”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学员。同时,学校唯才是用,放手让能力突出的青年教师担任班主任、高三教师、备课组长、科组长甚至行政等职务。在良好的成长平台上,形成了一支爱岗敬业、师德高尚、业务能力强的青年教师队伍。

(四)营造乐研善思氛围,激励深入教研

教育科研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助推器,是学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东莞七中乘着打造“乐学教育”品牌之良机,学校在“笃行学堂”的基础上开办了“乐研沙龙”,选定一批青年教师为沙龙成员,定期组织开展教学研讨活动。在每一期的“乐研沙龙”活动中,老师们畅所欲言,乐于交流,共同探讨,营造了良好的教研氛围。

学校鼓励青年教师把教育教学思考转化为学术成果,引导教师积极撰写教育教学论文,激励青年教师勤于教研、乐于教研、深入教研。截至2021年,参加“笃行学堂”的青年教师论文公开发表共52篇。在省、市、校的良好科研环境之下,一批青年教师积极主动参与各级课题研究。这些课题研究了高效课堂、慧课堂、对分课堂、品质课堂等多种教学模式,适应了新时代教育发展的需要。

三、成效凸显,实现强师振校

青年教师培养工作,是东莞七中强师振校工程的一个重要抓手。自“笃行学堂”开办以来,一批批青年教师快速成长,成效凸显。

(一)青年教师爱学习,积极上进

不止“七中的学生爱学习”,七中的老师也特别爱学习。有些年轻老师默默地重拾起大学专业教材和教育学、心理学书籍温故而知新;有些老师网购了大量教育教学最新专著充实提升自我;有些老师一边工作一边进行在职研究生学习,甚至是脱产考进研究生院进行深造和学历提升。每年一到研究生考试报名时间,学校就有几十个青年老师向学校提出申请,咨询条件。学校也大力支持这些爱学乐学的青年才俊,给他们提供切实有力的帮助。老师们一边工作,一边学习,乐此不疲,他们为乐趣而学习,终生学习,学以致用,教学相长。

(二)教科研工作日益深入,成绩喜人

教科研工作日益深入,越来越多的青年教师主动参与课题、申报主持省市课题,学校创办不足十年就已经实现了教育科研全校教师全覆盖;教师所参与的课题、论文、教学设计等教研成果丰硕。近三年来,在国家、省、市各类比赛中获奖598人次,市级以上教师基本功大赛获奖401人次,辅导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竞赛获奖534人次,获得市级以上奖励或发表的文章167篇。其中,相当一部分是青年教师作的贡献。

(三)教学质量不断提升,教育品牌育成

在广大教师的辛勤劳動和无私奉献下,东莞七中的教学质量不断提高,高考上线人数逐年攀升,高考本科上线率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学校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声名在外,社会声誉日益提高。东莞七中已成为广大学生向往的理想学府,报考七中的优生越来越多,高一招生分数也逐年攀升。把学校打造成“市内引领、省内一流、国内知名”的特色品质学校,是全校教师的共识与努力方向。

青年教师培养工作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任重而道远。今后,东莞七中将继续坚持以人为本,以青年教师为主体,从青年教师的实际出发,不断探索切实有效的培养模式,有目标、有计划、创造性地开展青年教师培养工作,为教育事业的发展培养更多优秀人才。

笃行致远,惟实励新。经过“笃行学堂”浸润的青年教师们,眼里有光,心中有爱,脚下有劲,大步向前!

猜你喜欢

学堂教师队伍青年教师
重视“关键事件” 助推青年教师专业成长
扎实推进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
常德市依托名师网络工作室推进教师队伍建设
实施精准园本培训 建强培优教师队伍
青年教师“赴考”
多措并举,助力青年教师实现教育梦想
二胎时代高职院青年教师思政工作的时代嬗变
森林学堂
宝宝国学堂
宝宝国学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