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非遗曲子戏”对学生兴趣的培养策略探究
2021-01-07关燕青
摘 要:首先,文章进行“非遗曲子戏”的简单介绍,然后概述传播“非遗曲子戏”的教育价值,其次,详细论述了“非遗曲子戏”对学生兴趣的培养方法:借助教师范唱激发兴趣、借助曲目欣赏积累信息、借助集体模仿初步体验、借助学习汇报展示才能、借助慰问表演强化动机,最后,简述了“非遗曲子戏”培养学生兴趣再思考。
关键词:“非遗曲子戏”;兴趣培养;小学生
一、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国家实力和民族意识也水涨船高,人民群众对民族精神、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的呼声越来越高,因而对学校教育赋予更高的要求和期待。因此,广大教师群体纷纷行动起来,积极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探寻弘扬传统文化、民间艺术、文化习俗的切入点。这样,本土艺术形式“非遗曲子戏”就慢慢进入教师的教学视野,音乐教学也因此而掀开了崭新的一页。
二、 “非遗曲子戏”的简单介绍
作为优秀民间艺术形式的曲子戏源于明清时期,盛行于甘肃省敦煌市与白银市一带,已经成为当地居民茶余饭后、休闲娱乐过程中最重要的民间艺术活动内容。曲子戏是当地居民业余文化生活活动中的重要元素,而且还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因而是非常宝贵的本土艺术资源,能够成为音乐教学过程中的重要资源,也能够成为小学生音乐认知、信息积累、能力训练、素养提升的艺术素材,更能够成为小学生感悟民间艺术、领略民族精粹的人文滋养。
三、 传播“非遗曲子戏”的教育价值
首先,曲子戏是本土民间艺术资源之一,能够为小学生提供一种别有风味的特殊艺术形式,更能够为小学生提供民族性、本土性和艺术性的音乐认知资源,因而曲子戏非常有助于小学生对艺术信息的兼收并蓄和厚积薄发。
其次,曲子戏能够有效丰富音乐教学的活动内容,为教师提供一个进行民族教育、艺术教育、思想教育的宝贵资源,借助小学生对曲子戏的亲切感和熟悉感切实提升音乐课堂的教学效果,也帮助小学生更加熟悉曲子戏、掌握曲子戏。
最后,曲子戏进入音乐课堂既是一种创新,也完全符合新课程改革的实施理念,能够有效促进小学生音乐能力、艺术素养、思想觉悟和民族意识的大幅度提升,因而曲子戏还能够成为素质教育的有力抓手,优化小学生的人文素养。
四、 “非遗曲子戏”对学生兴趣的培养方法
教师是教学资源的选择者和教学内容的设定者,自然也是曲子戏融入音乐课堂、滋养小学生、实现艺术教育、传承民间艺术的承载者和实施者。
(一)借助教师范唱激发兴趣
教师是音乐教学的设计者和曲子戏的传播者,因而教师的音乐才能、艺术功底和文化素养必然能够直接决定着音乐课堂上信息交流活动的开展水平和实施质量。因此,教师在曲子戏融入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通过自己的范唱去征服小学生,有效激发小学生的认知兴趣和求知动机,将小学生引入良性发展轨道。教师还可以将自己提前录好的曲子戏演唱视频在电子白板上展出,将自己最光鲜亮丽的一面展示给小学生,以此塑造出良好个人形象,也催发小学生的认知兴趣。
例如,教师的第一节音乐课往往对小学生具有非常神奇的刺激作用,因此,教师可以在第一节音乐课上就“大放异彩”,折服小学生。曲子戏一般内容简单,时间较短,大多需要十几分钟的表演时间,因而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的音响系统进行才艺表演,让小学生亲眼看到课堂版的曲子戏。为了提升教师范唱的带动效果,教师可以鼓励小学生一起进行大声跟唱,以“全民大联欢”的快乐氛围和娱乐效果强化教师的伟大形象,也借此有效培养小学生对曲子戏的认知兴趣和探究动机。教师在小学生群体中具有特殊地位,因而教师的范唱能够为小学生树立起良好的学习榜样,有效激发起小学生的模仿意识和跟随动机,自然非常有助于在音乐教学中激发和培养小学生的曲子戏认知兴趣和学习热情。
(二)借助曲目欣赏积累信息
曲目欣赏是小学生积累藝术信息、拓展艺术视野、提升艺术修养的有效途径,是小学生知识积累、能力培养和素质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认知区域。因此,教师要格外注意曲目欣赏的科学组织,能够为小学生选择和提供经典的曲子戏节目,让小学生在开开心心、轻松自在、舒舒服服的快乐状态下慢慢进入放飞心灵、自由畅想的良好认知状态之中。曲目欣赏能够帮助小学生切身体验到曲子戏的艺术之美、民族之风和文化之蕴,借此征服小学生,催发小学生的认知兴趣。
例如,经典曲子戏作品有《断桥亭》《西厢记》《打懒婆》《四郎探母》《赠伞》《顶灯》《渔舟》《货郎担担子》《磨豆腐》《富贵图》《货郎背包袱》《老换少》《两亲家打架》等。教师在曲目欣赏中不仅要为小学生提供更多更好的优秀曲目,还要允许小学生小声哼唱,更以此促进小学生进入快快乐乐的良好认知状态之中,有效激发小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生命发展潜能。为了提高曲目欣赏的亲民性、趣味性和实效性,教师还可以为小学生提供一些当地过春节或其他节日时的精彩录像,尤其要为小学生提供一些质量较高的当地人表演的曲子戏节目,用节日期间曲子戏中的艺术表演和喜庆氛围去感染和感化小学生,以此激发小学生的探究兴趣和认知热情。
(三)借助集体模仿初步体验
在音乐课堂上,教师不仅要为小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曲目欣赏活动,更要为小学生创设直接参与、积极认知、主动探究、自觉表现和快乐成长的主体模仿空间。曲子戏短小精悍,非常适合小学生在音乐课堂上进行积极模仿和主动试唱,让小学生在一字一板、一举一动中切身体验和感悟曲子戏的元杂剧风格和联腔体唱腔。小学生对曲子戏的主体参与和积极模仿是小学生学习曲子戏这一艺术形式的最佳途径,能够在潜移默化中推进小学生的兴趣培养、知识积累和能力训练。
例如,敦煌曲子戏是多元化艺术成分的整合体,代表剧目有《老换少》《顶灯》《两亲家打架》等。而且,这些曲子戏的曲目内容精简短小、故事情节丰富多彩、人物语言诙谐幽默、动作造型夸张搞笑,因而与小学生思维开放、活泼爱动、无拘无束的主体性格和生命诉求非常接近。因此,教师将这些滑稽可笑、特别搞怪的快乐节目输送给小学生,让小学生在借机搞笑、夸张表演、张扬个性中开开心心地模仿曲子戏和感知曲子戏。敦煌曲子戏中的快乐元素能够有效推动小学生进入大脑兴奋、情绪激动、心理愉悦之中,非常有助于催发小学生的认知能力、思维能力、交流能力和发展能力,这不仅有助于小学生的兴趣培养,也能够获得令人满意的认知效果,更能够激活音乐课堂,让掌声和笑声充满课堂。
(四)借助学习汇报展示才能
教师不仅要在音乐课堂上引导小学生积极感知曲子戏,培养小学生对曲子戏的认知兴趣和参与热情,还要鼓励小学生在课下时间内积极自学、主动探究。曲子戏具有非常强大的群众基础,家长群体中擅长曲子戏表演者非常多,因而小学生可以在家庭生活过程中与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等亲人一起互动,共同学习和表演曲子戏曲目。然后,小学生就可以在音乐课堂上进行学习效果汇报活动,表演一下自己精心准备的曲子戏节目,借助表现空间催发小学生的认知兴趣。
例如,教师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可以每天拿出五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小学生进行曲子戏学习效果汇报活动,让小学生在全班师生面前亲自唱一唱,表演一下,展现自己的艺术才能。为此,教师要为小学生提前安排好进行曲子戏学习汇报的具体顺序,以此提醒小学生在课下积极准备,争取在师生面前展现出自己最优秀的一面。为了提高小学生曲子戏学习汇报活动的趣味性和开放性,教师还可以允许小学生将自己与家长的合作视频进行展播,为小学生的曲子戏艺术认知提供更多更好的刺激元素。因此,小学生的曲子戏学习汇报活动能够极大地刺激小学生的认知兴趣、求知动机和表现欲望,能够持续推动小学生在课下自主学习活动中积极向家長求助,在家长的帮助下快速掌握一些曲子戏的知识与技能。
(五)借助慰问表演强化动机
当小学生对曲子戏的主体认知达到一定水平后,教师还要为小学生提出一个新的认知挑战——慰问演出,带领小学生利用“九九重阳节”或其他节假日到敬老院去慰问在那里的老人。慰问演出,具有一定的表演难度,幸好曲子戏大都时间较短,易于小学生进行提前准备。因此,教师要提前告知小学生具体的慰问演出时间,并让小学生告诉教师自己准备的具体曲目。这样,小学生就会在课下自主时间内或家庭生活中积极准备,或向家长请教有关问题。
准备充分后小学生就会以自信满满的状态去进行慰问演出了。而且,敬老院的老人对小学生的表演水平并不太在意,而是在意这些小学生的爱心。因此,小学生能够在老人们感激的眼神和感动的神情中得到极大的满足感和成功感,进而能够激发出小学生的表演积极性。小学生在慰问表演过程中获得的良好情感体验还能够有效激发小学生对曲子戏的探究热情和认知兴趣,能够为小学生的日常学习提供持续不断的发展动力和生命活力,最终实现小学生在曲子戏方面的学有所成,也见证出“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规律。
五、 “非遗曲子戏”培养学生兴趣的再思考
虽然小学生对曲子戏拥有一定的了解,却在音乐课堂上很少出现,因而教师要积极做好课下准备工作,力求在音乐教学中开发出曲子戏的最大教育价值。
第一,教师要注意曲子戏融入音乐教学的趣味性。虽然小学生对曲子戏并不陌生,然而曲子戏毕竟与生活在科技时代的小学生具有一定的时代差异。因此,教师要注意曲子戏活动的趣味性,以此弱化二者的差异,提升曲子戏的吸引力。
第二,教师要注意曲子戏融入音乐教学的主体性。曲子戏属于本土的民间艺术形式,拥有厚重的文化底蕴和艺术内涵,因而较为抽象深奥。因此,教师应积极引领小学生在参与、感知、体验中逐渐领悟曲子戏的艺术魅力。
第三,教师要注意曲子戏融入音乐教学的实效性。教师要注意帮助小学生初步了解曲子戏的唱腔归属、具体种类、艺术特色、文化价值和娱乐功能,对曲子戏拥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切实培养小学生对曲子戏的浓厚兴趣和探究动机。
六、 结语
我国的民间艺术博大精深,文化底蕴非常厚重,拥有非常高的艺术价值和教育价值。因此,教师以“非遗曲子戏”为音乐探究过程中的研究对象,积极探寻利用“非遗曲子戏”培养小学生认知兴趣的有效途径,并借助教师范唱激发兴趣、借助曲目欣赏积累信息、借助集体模仿初步体验、借助学习汇报展示才能、借助慰问表演强化动机等策略进行深入探究,帮助小学生更好地了解和掌握“非遗曲子戏”,有效推动小学生对民间艺术、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传承和弘扬。
参考文献:
[1]苏媛.试论敦煌曲子戏的音乐形态[J].中国戏剧,2019(3):93-94.
[2]李振聪.隆德曲子戏的旋律形态研究[J].北方音乐,2015(21):71.
[3]李晓环.论华亭曲子戏的生存与保护[J].怀化学院学报,2009(1):4-5.
[4]任方冰.新疆曲子戏自乐班社存续机制研究[J].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2017(4):51-56.
[5]杨贺.论敦煌曲子戏[J].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5):101-111.
[6]马希刚.敦煌曲子戏历史渊源及表演形态研究[J].北方音乐,2017(3):100-101.
作者简介:
关燕青,甘肃省白银市,甘肃省白银市白银区第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