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与习作教学融合的策略研究

2021-01-07陈锦松

考试周刊 2021年95期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习作教学融合

摘 要:小学生习作的灵感来源于现实生活,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大部分学生没有较好的实践经历,缺少生活经验的支撑使得他们的习作能力比较薄弱。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学科比较重视学生的自身体验,要求学生直接参与各项活动,在活动中让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加强学生的直观感受,将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与习作教学融合能够较好地解决目前习作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升学生的习作能力与水平。

关键词:习作教学;综合实践活动;融合

小学生的习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一部分,它能够有效考查当前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针对当前小学生在习作中遇到的困扰,教师可以尝试将综合实践活动与习作教学进行融合,让习作回归生活,重构小学生的综合实践和习作创作的体验。

一、 小学习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小学阶段习作教学中还存在较多的问题,这也使得当前教学质量受到一定的影响,学生的习作水平受到一定的限制。导致这一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习作内容单调空洞,脱离学生的现实生活

习作是学生在呈现生活,表达自己的思想,抒发自己的情感。习作表达的主题思想和主要内容应该是学生自己比较熟悉的现实生活,因为只有自己熟悉的生活才会引起思考,才会有所体会,才会让学生的表达更加真切感人。但是从我们目前学生的习作来看,学生不太爱写自己的事或者不会写自己的事,时常出现“假大空”的套话,这样学生习作中所叙述事件的真实性和感人性就可想而知了。在习作的过程中,出现习作内容单调,主要还是因为学生所拥有的素材不够多,正可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还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在习作过程中一片茫然,不知道该去写什么,所写的作文单调乏味不生动。有部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记日记的习惯,不能将自己每天所看到的、所听到的、所想到的一点一滴记录下来。有的学生即便有做阅读摘抄、记日记的习惯,但是“眉毛胡子一把抓”,并不懂得该如何对自己所摘抄的材料进行选择,或者是不知道该如何运用所记的日记,致使习作的内容单调乏味。如今的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较为沉重,他们接触社会的机会较少,学生缺乏对生活直接的感受和丰富的体验,导致中小学生对现实生活中很多素材很陌生。假如失去了生活的源泉,学生提起笔来就会发现自己所拥有的素材、自己能写的内容太少太少;假如离开了现实生活,学生习作就会无内容可写、无话可说、无感可发,学生对习作也会慢慢没了兴趣,每次习作学生只能绞尽脑汁、东拼西凑出一篇作文来。长此以往,也将让学生对习作产生畏惧心理,怕写作文,不喜欢写作文,或者写假作文。

(二)习作结构模式化,缺少童真童趣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中小学生能够将自己亲身经历的事、自己的真实感受表达出来,可目前习作缺少童真童趣,表达公式化、成人化是目前校园中绝大部分学生都存在的问题。学生为了作文而作文,学生把很多时间和精力放在研究习作的结构和写作的技巧上,还有些学生在词语的运用上特别喜欢将相同意思的形容词、成语进行堆砌,生搬硬套认为优美的句子,不能恰当地表达自己所想要表达的思想或情感。当前社会上涌现大量良莠不齐的习作范文,以及各大网站的网络资源都为中小学生的习作提供方便,但是这些也同样养成了部分学生懒惰的思维方式。我们会发现中高年级的学生在拿到一个习作题目之后,有些学生能够在很短的时间里很快写出所谓的好作文,但是我们仔细阅读之后就会发现这些文章似曾相识,他们所写的这些作文很多都是出自一些优秀作文。例如习作要求学生写一件好人好事,相当一部分学生都会去写自己给老人让座、扶老人过马路的假经历。写假话和套话最终将造成小学生习作模式化,写出来的文章必定是千篇一律,味同嚼蜡。

(三)习作指导低效,忽视以生为本

教师习作教学命题未能紧扣学生的生活实际,由于繁多的课业负担,小学生的课余生活比较单调,他们融入自然、体验社会生活的机会相对较少。教师如果没有引导其关注生活、深入挖掘生活,而只是布置习作题目让学生去完成,学生几乎不会因为你所布置的这一次习作作业而去参与实践体验。教师如果只根据课本上的要求,不根据现阶段中小学生的生活特点来命制习作题目,学生可能没有办法写出感情真挚、情感丰富的作文。另外,教师在习作教学中侧重教所谓技巧,让学生学习如何去套用习作的模式、写作的技巧,缺乏学生自己的个性和独特的创造力。教师忽视学生情感和兴趣的培养,忽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不愿意面对习作,不愿意主动去写。作文教学忽略了学生平时的观察、积累、思考,没有鼓励学生用自己独特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而是让学生死记硬背作文范文,按照僵化的模式去套写作文。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在枯燥的训练中慢慢失去习作的兴趣。

二、 活動中教给观察方法

习作倡导学生写出自己真实的认知、真切的感受,但因为小学生年龄小,平时不太会积累生活中的习作素材,导致习作经常“无米下锅”。而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为学生亲身体验提供了机会,让学生走出教室,走出校门,抛弃了教室内的严肃,用不着正襟危坐,手、脚、眼、脑、心得到了解放,他们热切地观察着周围的事物,讨论着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记录着点点滴滴,一切细微的变化可能都逃不过他们的眼睛。“柳树的叶芽已泛绿”“种的大蒜已钻出了头”“花坛里怎么会有这么多垃圾”“校门口家长的摩托车排放的尾气影响着我们的健康”……他们如学飞的小鸟,叽叽喳喳,尽情地享受着自然,关爱着自己,只要是自己亲眼所见,亲耳所听,一切都津津乐道,一切都是作文的内容。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是面向学生的整个生活世界,随着学生生活的变化而变化的一门课程,其课程内容的选择均与学生生活紧密相关,是学生需要并乐于探究的问题。如,有教师组织学生开展“闽南小吃”研究性学习活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人人做一样小吃,有炸枣、春卷、海蛎煎、沙茶面、面线糊、碗仔糕、土笋冻、肉粽、五香条……二十多种不同的种类,每个学生自己动手、乐在其中。习作时,学生习作内容的丰富多彩让教师眼前一亮。在日常作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善于利用学生的视角去看待一些问题,通过综合实践活动加强对他们的引导,指导他们去细心观察,认识存在的问题。例如,在习作《擦亮发现的眼睛》中,教师应该让学生善用自己的感官去发现身边的事物,同时,还要将发现的内容及时做好记录。

教师可以借助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去现实生活中发现问题,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教师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将一些典型问题提出,让每个学生发表自己的想法与观点,从而提高他们的辨别能力,这样有利于培养他们的观察习惯,让他们更好地去关注社会,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品质,从而让他们在生活中寻找习作的素材,并积极融入讨论之中,以此表达自己的心声。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多进行生活观察,让他们善于在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具有一定探究性的有价值的问题。同时,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养成动笔的好习惯,随时将自己的观察和思考进行记录。

三、 活动中传授习作方法

探索自然、亲近社会、发展自我是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三大主题。三大主题包含的具体内容和选题也是五花八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开放性能够让学生从课堂走出去,从教室走出去,从校园走出去,能讓学生走进大自然中,深入社会生活中,开展参观、考察、调查、访问、实验研究等。任何一次的成功与失败都是学生自己生动的写作素材。例如,我们可以抓住传统节日的契机,把九月的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确定为“感恩”。让学生通过调查研究、筛选资料、寻找来由、讲述故事、歌颂情怀等系列活动的开展,体验其中浓浓的师恩亲情,从而情不自禁地将情感流泻于笔端。通常综合实践活动的课题来源于学生,是学生所感兴趣的。因此,很好地解决了写作之“米”的问题。更为重要的是让学生对写作充满兴趣。综合实践活动虽然能够为学生的习作提供较好的素材内容,但并不是所有的素材内容都适用于每一次习作。面对很多材料重视其取舍问题,从而帮助学生树立相应的主体意识,让他们明确什么样的资料适用于他们,而偏离主题的内容需要及时删除。教师在实践过程中应该让学生用心感悟生活,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在活动过程中,教师不能用传统的思维去衡量每个学生,应当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能力进行评价。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参与其中,不断提高自身习作能力,从而形成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从整体着眼局部,在每个学段、每次习作教学中都做到有所侧重,提升小学生的习作能力。我们应根据不同阶段学生思维发展的特征和不同学段的习作教学目标,确定各学段不同的训练形式与训练重点:儿童想象的“敏感期”是在小学低年级,这个时期最好的习作训练形式是指导学生想象性写话或童话体写话,重点是培养学生想象的流畅性、变通性、独创性。因此,这个阶段可以开展“故事大王比赛”……儿童观察的“敏感期”是在中年级,这个时期学生观察能力发展迅速,特别是学生观察的目的性、持续性、细微性和概括性明显提高。因此,这个时期最佳的习作训练方式就是写观察作文,重点是让学生获得丰富而鲜明的感性表象,帮助他们从多姿多彩的事物中“筛选”出典型的表象,并让他们通过想象生动地表现典型表象,即培养观察的目的性和有序性。可以举办“变废为宝”“我为小树挂树牌”……活动时学生全力以赴,写作时学生流连忘返,这样写出的文章一定生动有趣;儿童抽象思维进入“敏感期”的阶段是在高年级,这个时期习作训练方式应该从观察习作转变为有明确实用目的的实用型习作,借以培养学生的推理等发散性思维能力,增强学生思维的针对性、灵活性和独创性。“记者招待会”“好书交流”“辩论会”等活动形式学生也是喜闻乐见的。

习作教学融合小学语文实践活动能够提升学生学习能力,引导他们积累一些习作经验,以此加强对学生的引导,从而促进他们不断成长。这样的教学效果能够提升他们的综合素养,从而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

参考文献:

[1]陈彩祥.小学习作教学生活化策略研究[J].中外企业家,2016(15):195.

[2]李梦奇.立足于生活的土壤,培育出语文的种子——小学语文生活化习作实践探索[J].华夏教师,2019(19):84.

[3]郝本信.生活化背景下的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探究[J].文学教育(上),2017(10):74-75.

[4]潘冬霞.把握评价策略 彰显课程特色——关于综合实践活动评价策略的几点思考[J].文理导航(下旬),2015(12).

[5]唐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策略(一)如何理解评价的基本理念[J].网络科技时代,2007(9).

[6]陈志旗.多元评价视角下的教学评价改革[J].教学与管理,2011.

[7]邓惠文,刘小兵.表现性评价实施中的理论与实践融合问题探究[J].教学与管理,2019.

作者简介:

陈锦松,福建省厦门市,福建省厦门市厦门五缘实验学校。

猜你喜欢

综合实践活动习作教学融合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分析新课程背景下小学高年级习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提高习作教学有效性的策略与研究
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让数学学习呈现多元化
小学高年级语文习作教学有效性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