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音乐与幼儿园音乐教育的融合
2021-01-07王晓娟
王晓娟
摘 要:音乐是一种具有艺术感的表现形式,而我国的民间音乐又蕴藏着丰厚的文化底蕴,是教师在进行幼儿园音乐教学时可利用的丰富文化资源,教师可以在幼儿音乐教学中融合我国各地的民间音乐,制定多元化的创新教学方案,拓展幼儿的知识视野,提高幼儿的音乐涵养,让幼儿在民间音乐中感受音乐的魅力,实现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关键词:民间音乐;幼儿园;音乐教育;融合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1)03-0157-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03.078
随着我国新课程教学改革工作的开展和深入,教师更注重对学生幼儿时期综合能力的教学。在幼儿教学阶段,音乐是一门重要的艺术学科,良好的音乐教育是开启幼儿智慧心灵的金钥匙,因此,教师应该将民间音乐完美渗透于幼儿园音乐课程中,使幼儿的音乐情操在优质的民间音乐文化中获得有效的熏陶。故针对民间音乐与幼儿园音乐教育的融合问题,展开简单策略分析。
一、教师强化自身音乐素养,为幼儿制定专属教学方案
教师在幼儿园音乐的教学课堂上占据主导地位,教师自身的音乐素养和幼儿的学习效率息息相关、密不可分,因此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之前,应该先进行自身音乐素养的强化,不断拓展教学思维和教学视野,收集和挖掘更丰富的民间音乐资源,以幼儿为教学主体,为幼儿制定专属的民间音乐教学方案,使幼儿的音乐水平能够得到实效性的增强。教师增强自身音乐素养,不仅可以有效提高教学业务能力,也可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灵活运用民间音乐,能够抓住民间音乐的重点,筛选出更有代表性、影響性的民间音乐作为教学素材,使幼儿能够汲取到民间音乐的精髓,从而成为民间音乐教学中最大的受益者[1]。
二、运用多元化教学形式,激发幼儿对民间音乐的兴趣
教师在开展幼儿民间音乐和幼儿音乐课堂结合的教学工作时,应该采取多元化的教学形式,集中幼儿的课堂注意力,激发幼儿对民间音乐的兴趣,教师除了口头传唱之外,还可以利用数字多媒体教学工具辅助教学,为幼儿播放民间音乐的视频和音频内容,触动幼儿的多重感官,从而加深对民间音乐的记忆和理解。大多数的民间音乐都是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为了缓解劳动疲劳而哼唱、传唱的,这一类型的民间音乐高亢、充满激情,劳动人民用歌声表达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还有一部分劳动者依靠民间音乐提神儿,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应当合理利用多媒体,为幼儿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其在学习民族音乐的同时,感受到劳动人民的辛苦,从而使幼儿形成勤俭节约的思想。另外,还有一部分民间音乐是人们在固定的场所、固定节日,为了娱乐、消遣、祭奠的音乐,而教师进行课程教学时,应当充分挖掘民族音乐的特点,选择与其契合的教学模式,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升幼儿的学习积极性。此外,教师进行民间音乐教学时,还要保证教学的趣味性和创造性,通常很多教师采取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课程教学,这种模式大多是教师示范,幼儿根据教师示范的内容进行模仿,这种传统的模式缺乏趣味性,幼儿很难集中注意力,投入课程学习中,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应当充分调整教学方案,将更多趣味性题材融入课堂教学中,激活幼儿思维,提高其学习积极性,从而为幼儿的学习提供更多可能。教师可以寻找一些传唱度很广的民间幼儿歌曲,在课堂上播放时,可以结合趣味性的动画视频进行播放,多媒体视频播放的教学形式可以有效集中幼儿的注意力,而动画视频也是深受幼儿喜爱的教学内容,音乐和动画的完美结合,使音乐课堂气氛生趣盎然,在生动形象的动画情节中,极大程度地激发幼儿学习的热情,促使幼儿对民间音乐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教师将民间音乐融入幼儿音乐课堂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增加幼儿民间音乐的欣赏内容,提高幼儿鉴赏能力
中国民间音乐历史悠久,实际形成甚至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具有深厚的历史内涵和文化底蕴。民间音乐也有多种多样的题材和表现形式,包括民谣、民歌、民乐等等,民间音乐的演奏乐器也是丰富多样、五花八门,根据地域的不同,民间音乐也具有极强的民族性和地域性,是中国民族文化和民俗习惯的良好体现形式。因此,教师在幼儿音乐教学工作中,应该增加幼儿民间音乐的欣赏内容,拓展幼儿的知识视野,提高幼儿的音乐鉴赏能力[2]。
幼儿因为处在特殊的低龄阶段,对事物的认知能力较弱,教师在选择民间音乐欣赏素材时,应该结合幼儿的实际情况,尽量选择一些在幼儿接受范围之内的民间音乐。对幼儿来讲,节奏感明快、旋律优美的民间音乐就是最好的欣赏内容,教师可以从《长安古乐》和《榆林小曲》节选一些适合幼儿欣赏的音乐片段,结合浅显的文字讲解,促进幼儿对民间音乐和民间文化的了解。教师还可以选择一些少数民族乐器演奏的纯音乐,作为幼儿的课堂欣赏内容,例如笙、笛、葫芦丝等等,让幼儿的音乐情操在优美的民间音乐中获得深入的陶冶,启迪幼儿更多的艺术灵感,实现幼儿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四、与家长合作,拓展民间音乐教学空间
音乐对幼儿来说,能够启蒙其思想,使幼儿的智力得到充分的开发,并且有助于培养幼儿形成良好的情感体验,对于幼儿的教育有着深刻的影响。与此同时,教师对幼儿进行正确的音乐教育,能够促进幼儿智力发展,对于幼儿的成长而言,有着重要的作用,是其启蒙的关键,为了提高音乐教学的有效性,提高音乐对幼儿的影响力,教师也应充分调动幼儿家长,端正家长的教育观念,使其注重音乐教学。通常来说,一些家长缺少对幼儿音乐方面的教育,很多家长认为学习音乐没有任何用处,正是家长存在这种思想,使得幼儿对音乐学习的态度受到影响,教师课程开展难度增加,也正是这种原因,教师更应转变家长对音乐的态度,为民间音乐教学拓展空间。
对于幼儿而言,除了学校,家庭便是其成长的主要基地,家长的态度对于幼儿的成长有着深刻的影响,因此,幼儿音乐教师应当联合家长,为幼儿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幼儿能够在轻松欢乐的环境中进行课程学习,接受民间音乐的洗礼,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除此之外,教师在幼儿音乐教学中,应该打开教学思路,把教学目光放得长远一点,与幼儿家长合作教学,让幼儿的学习空间从课堂延展到生活,使民间音乐渗透到幼儿生活的每个角落,深度拓展民间音乐的教学空间,最大程度地发挥其教学效用[3]。教师可以倡导幼儿家长每晚睡前为幼儿哼唱民间歌曲,让幼儿伴随着家长温暖的歌谣进入甜美的梦乡,让民间音乐和幼儿的日常生活无缝衔接,培养幼儿将音乐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教师和家长合作进行民间音乐渗透的教学方式,还可以有效地促进亲子关系,为幼儿身心健康的成长创设良好的家庭氛围,可谓一举多得。
五、发挥游戏模式优势,提高幼儿理解能力
游戏是吸引幼儿注意力的最好办法,不仅能够提高幼儿学习的积极性,还能激发其学习兴趣,有助于提高幼儿的课堂参与度。教师进行游戏教学法,还能降低幼儿对音乐的理解难度,能够提高幼儿的理解水平,是一种较好的教学模式,因此,教师可以充分将游戏教学法融入课堂中,给幼儿积极的鼓励和支持,提高其学习效率,提升幼儿对音乐的理解。另外,教师合理运用游戏化教学方式,能够改变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音乐课程不再枯燥乏味,幼儿学习起来也能更加轻松。
在游戏中增添民间音乐内容,能够为教学带来更多更好的效果,有利于提升教学效率和课程教学质量,教师推广游戏教学法,增加课程趣味性,能够使幼儿更加积极地投入到课程学习中,真正做到寓教于乐,使幼儿调节好学习和娱乐之间的关系,释放幼儿天性,使其感受音乐的魅力,保证幼儿能够茁壮成长。
教师在开展游戏教学前,应当对游戏内容进行选择,教学时应当保证幼儿的安全,确保幼儿能够更加健康、安全,此外,教师在挑选游戏时,也应当选择与民间音乐联系紧密的游戏模式,提高幼儿对民间音乐理解程度,为其做好音乐萌芽教育,培养幼儿的音乐细胞,使其得到全面发展。需要相关教育者重视的是,游戲教学并不只是带着幼儿玩游戏,教师除了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以外,还应让幼儿在游戏中感受学习的魅力,提高学习效率,形成良好的审美意识,只有教师真正将游戏和教学结合起来,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实现教学目的,帮助幼儿更健康地成长。教师可以针对教学内容,设计具有趣味性的游戏活动,突显幼儿活泼好动的天性,在游戏的同时,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教师可以结合音乐节拍、曲调等内容,帮助幼儿编排民族舞,还可以引导幼儿参与拍手游戏,总之教学模式丰富多样,教师要挑选最适合的游戏模式,帮助幼儿进行游戏活动。
六、选取优秀的教学资源,构建民间音乐库
我国人口众多,民间音乐也因此变得五彩纷呈,我国地域辽阔,在我国广阔的疆土上生活着56个不同民族的人民,而这些民族也创建了多种多样的民间音乐,民间音乐中具有较强个性和特色的民族乐曲,而少数民族大多能歌善舞,其音乐有自己独特的特点,因此,教师应当充分扩充音乐教学资源库,提高幼儿对民族音乐的理解能力,教师可以根据曲调和民族进行分类,合理扩充音乐库,使幼儿在学习时发现音乐的个性与共性,引导幼儿形成良好的联想意识,从而提高学习效率,激活幼儿思维,提高民间音乐教学的感染力。与此同时,教师在教学时还应借助具有特色的民族乐器,活跃课堂氛围,提高教学效率。
综上所述,教师将民间音乐与幼儿园音乐教育相结合进行教学,让幼儿从小体验传统民族文化的熏陶,感受民间音乐的魅力,是提高幼儿音乐素养和综合能力的有效途径。因此,教师应该不断开拓创新,运用多元化的教学形式,加强民间音乐在幼儿园音乐教学中的渗透工作,使我国的民间音乐和民间艺术得到传承和发扬,为我国素质教育宏伟工程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张晓燕.民间音乐与幼儿园音乐教育的融合[J].艺术教育,2019(8):59.
[2]刘馨.自制乐器在山村幼儿园音乐活动中的应用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9.
[3]陈琳.天水民间音乐在幼儿园音乐教育中的应用研究[D].天水师范学院,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