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新生学业成绩的影响因素
——基于学习倦怠、社会支持和教育价值观的分析

2021-01-07于格梅里甘娜卢晓灵亓胜辉王睿慜

六盘水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6期
关键词:学业成绩学业新生

于格 梅里 甘娜 卢晓灵 亓胜辉 王睿慜

(六盘水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贵州六盘水553001)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趋势已从规模扩张转为质量提升,更加重视大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实效。大学阶段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关键转折点,与中学阶段相比,教学风格、学习环境和方式均发生了较大变化。以往研究指出,本科教育更关注知识掌握的整体性与拓展性,强调对专业素质与职业技能的培养[1],与此同时,每名学生在入学之初都有不同程度的学习适应问题,学习内容的深入、快节奏的听课过程、强大的竞争对手,给他们带来了极大的挑战,会产生一定程度的迷茫和困惑心理[2-3]。在这个特殊的适应期和过渡期,新生的学业成绩影响着后续的学习和生活,并且,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学习的过程是逐级影响的,前期基础会对后续的学业发展有较大的作用[4]。现有的研究也关注了对个体学业成绩产生影响的诸多因素,如学习倦怠、社会支持和教育价值观等。

学习倦怠是由于学习压力或缺乏兴趣而对学习感到厌倦的消极态度、行为,包括情绪低落、行为不当和成就感低三个维度[5]。学习倦怠是一种不良的心理状态,表现为持续的负性情绪和低水平的动机,会影响个体的学习投入水平、学业成就和不当行为表现[6]。社会支持是与个人有所关联的社会各方面的组织(包括父母、亲戚、朋友、同学、教师等),在精神上和物质上提供的帮助和支援[7]。社会支持可以有效预测在校学生的学习适应[8-9]、专业承诺和学习责任心[10],社会支持水平更高的学生,拥有良好的出勤率、充足的学习时间,有着更高水平的学习投入,并最终会取得更好的成绩[11-12]。教育价值观,是个体对教育与自身需要、利益关系的看法与态度,受过往教育、生活历程的影响较大,对教育活动存在显著的导向作用,科学、合理的教育价值观能够更好地推动教育实践,促使个体追求和实现教育的价值与意义[13]。教育价值观对学习倦怠有负向预测作用,个体的教育价值观越明确,越不容易产生学习倦怠[14]。

本研究通过调查学习倦怠、社会支持、教育价值观对大学新生学业成绩的影响,有助于丰富和完善大学生学习心理研究,为开展入学教育及相关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一、对象与方法

(一)对象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六盘水师范学院12个专业的大一新生进行问卷调查,发放问卷600 份,回收582 份,其中有效问卷541 份,有效回收率为90.17%,全体调查对象的年龄是19.92±1.04 岁,其中男生188 人(34.8%),女生352 人(65.1%),汉族学生277人(51.2%),少数民族学生262人(48.4%),来自城郊的学生60人(11.1%),来自农村的学生473人(87.4%)。

(二)方法

1.学业成绩

大学新生的学业成绩以教务管理系统中的学期平均成绩为统计参考值。

2.学习倦怠

连榕等编制的大学生学习倦怠量表[5],包含20个项目,共包括情绪低落、行为不当、成就感低3 个维度。本研究中,该量表的alpha 系数是0.837。

3.社会支持

肖水源编制的社会支持量表[15],包含10个项目,共包括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和支持利用度3个维度。本研究中,该量表的alpha系数是0.643。

4.教育价值观

教育价值观量表是对牛春娟、郑涌编制的西南少数民族教育价值观量表调整之后形成的[16],原量表共包含17 个项目,剔除了民族传承维度,选用了教育效用、家族荣誉、个人发展3 个维度,实际测查问卷共14个项目。本研究中,该量表的alpha系数是0.713。

(三)统计处理

采用SPSS20.0 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相关样本t检验、相关分析、逐步回归分析。

二、结果

(一)大学新生学业成绩的总体特征

本研究中,向各二级学院教学科研科收集了12个专业的大学新生第一学年两个学期的期末平均成绩和总成绩,作为学业成绩的指标,基本情况见表1。

表1 大学新生学业成绩的相关程度(n=541)

总体而言,大学新生入学第一年的学业成绩处于良好的水平,且第二个学期的成绩存在较大的关联程度,与总成绩也有极为显著的正相关。

为探讨大学新生学业成绩的特征,以第一学年两个学期的期末平均成绩和两个学期的总成绩为因变量,分别以性别、民族、来源地为自变量,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

调查发现,大学新生的学业成绩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女生入学第一学年两个学期的成绩显著高于男生,但在民族、来源地两个变量上不存在显著差异。

(二)大学新生学习倦怠、社会支持和教育价值观的差异分析

为探讨大学生学习倦怠、社会支持和教育价值观的特征,以学习倦怠、社会支持和教育价值观得分为因变量,分别以性别、民族、来源地为自变量,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表2)。

表2 大学新生学业成绩的组间对比

调查显示,大学新生的学习倦怠得分在性别、民族上存在显著差别。其中,男生的情绪低落、行为不当得分显著高于女生,女生的成就感低得分略高于男生,差异接近显著水平(P=0.067),总体上,男生的学习倦怠总分显著高于女生;民族方面,少数民族新生在情绪低落、行为不当两个维度和学习倦怠总体上的得分均显著高于汉族新生,但两个群体在成就感低维度上的得分不存在显著差别。在来源地上,学习倦怠的三个维度和总体得分不存在显著差异(表3)。

表3 大学新生学习倦怠的组间对比

大学新生的社会支持得分在性别、来源地上存在显著差别。男生和女生的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得分和社会支持总分没有显著差异,但女生的支持利用度得分显著高于男生;来源地方面,来自城郊的新生的客观支持得分高于来自农村的新生,差异接近显著水平(P=0.070),来自农村的新生的主观支持得分显著高于来自城郊的新生,两个群体在支持利用度得分和社会支持总分上没有显著差别。在民族上,社会支持的三个维度和总体得分不存在显著差异(表4)。

表4 大学新生社会支持的组间对比

大学新生的教育价值观得分在性别、民族、来源地等自变量上存在显著差别。女生的教育效用、家族荣誉得分高于男生,差异接近显著水平(P=0.070)或达到显著水平,教育价值观总分显著高于男生,但两者的个人发展得分没有显著差异;汉族新生的个人发展得分和教育价值观总分略高于少数民族新生,差异接近显著水平(P=0.085,P=0.093),其他维度得分没有显著差别;在来源地上,来自城郊的大学新生具有更高的家族荣誉得分,其他维度得分和教育价值观总分不存在显著的组间差异(表5)。

表5 大学新生教育价值观的组间对比

(三)大学新生学业成绩与学习倦怠、社会支持、教育价值观的关系分析

为进一步了解大学新生学业成绩与学习倦怠、社会支持、教育价值观的关系,对大学新生入学第一学年总成绩与学习倦怠、社会支持、教育价值观得分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如(表6)。

表6 大学新生学业成绩与学习倦怠、社会支持、教育价值观的相关分析

表6 大学新生学业成绩与学习倦怠、社会支持、教育价值观的相关分析(续)

由表6可知,大学新生群体中,学习倦怠的三个维度及总体得分与总成绩存在着显著的负相关;社会支持中,除了客观支持与学业成绩没有显著的关联外,主观支持、支持利用度得分、社会支持总分与总成绩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教育价值观中,家族荣誉、个人发展得分与学业成绩的相关未达到显著水平,但教育效用得分与总成绩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教育价值观总分与总成绩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此外,学习倦怠与社会支持的各维度、总分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且主观支持、支持利用度与学习倦怠的相关程度普遍高于客观支持;教育价值观与学习倦怠的关联中,教育效用得分、教育价值感总分与情绪低落、行为不当得分和学习倦怠总分有显著的负相关,家族荣誉与情绪低落有显著的负相关;教育价值观与社会支持的相关程度不显著,仅有主观支持与教育效用得分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其他维度得分的相关水平均未达到显著水平。

为了全面地了解学习倦怠、社会支持、教育价值观对大学新生学业成绩的影响,本研究采用逐步回归法,以第一学年总成绩为因变量,以学习倦怠、社会支持、教育价值观的维度得分和总分为自变量进行了回归分析,发现行为不当、情绪低落、教育效用等3个指标纳入到了大学新生学业成绩影响因素的回归方程之中,其中行为不当对学业成绩的预测作用最大(表7)。

表7 大学新生学业成绩的回归分析

研究结果显示,行为不当和情绪低落得分对于大学新生的学业成绩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个体的行为不当和情绪低落水平越高,学业成绩越低;教育效用得分对于大学新生的学业成绩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个体具有更强烈的教育效用倾向,学业成绩就越好。

由于逐步回归是由预测作用的大小,依次纳入回归模型的,因此有3 个回归模型,表7 依次反映了3 个变量的纳入顺序。此外,每个回归模型的统计检验指标如下表8。

表8 逐步回归各模型的相关统计检验

根据表8结果显示,纳入3个变量的模型3解释了9.5%的变异,其中,仅纳入“行为不当”这一指标的模型就解释了8.2%的变异,情绪低落、教育效用从某种程度上虽然也能预测学习倦怠的水平,但是相较而言预测能力较小。

三、讨论

(一)大学新生学业成就的人口学变量差异分析

总体而言,入学第一学年,大学新生的学业成绩处于良好的水平,两个学期的成绩存在较大的关联度,两者与总成绩也存在着极为显著的正相关,说明个体入学后的成绩存在着较大的一致性。

本研究中,大学新生的学业成绩存在着显著的性别差异,女生的学习成绩显著高于男生,与以往研究基本一致。例如,高秀梅等[17]调查了广东省大学新生的学业成绩,发现女生有着更好的成绩;何香仪[18]对吉林省四所地方高校的师范专业学生进行测查,也证实学业成绩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男生的成绩显著低于女生;宋东清等[19]、贾高鼎等[20]的调查也得到了类似的结论,女生在学习成绩上存在着明显的优势。多数研究都揭示了,大学生群体中,女生的学习状况普遍好于男生,在入学之初这种性别差异就已经有所体现,这可能是由于女生个性上更加踏实细致,有更好的笔记策略和学习习惯[19],入学适应期间焦虑水平更低[21],也有可能是女生更注重学习成绩,态度更加细致、认真、谨慎,投入了更多的时间与精力[22]。

(二)大学新生学习倦怠、社会支持、教育价值观的人口学变量差异分析

在学习倦怠、社会支持和教育价值观上,存在着显著的性别差异。总体上,相较于女生,男生有着更高的学习倦怠水平,但两者各自表现出了不同的特点,男生体验到的情绪低落、行为不当水平更高,但女生体验到的成就感更少。以往研究中,虽然学习倦怠的性别差异尚未得到一致的结论,但总体而言,男生比女生更容易滋生学习倦怠,尤其在行为不当、情感低落或衰竭维度上,这可能是由于社会、家庭和学校会倾向于对男生提出更高的要求,对女生则有更多的包容和支持,女生承受的压力较小。在社会支持上,女生具有更高的支持利用度。仲亚琴等[9]的调查也证实,大学新生群体中,女生拥有更高的社会支持水平,获得的家庭支持和朋友支持显著高于男生。国内外的其他研究也发现,不论是实际社会支持,还是领悟社会支持,女生从家人、朋友、教师、同伴或同学及其他重要他人身上感受到的支持水平均显著高于男生[23],女生群体中,得到充足同伴支持的人数比例也更大[24]。这可能是由于女生的内心较为敏感、细腻,与外界的情感互动更为频繁,获得了较高的情感支持,遇到困难或烦恼时,也有着更为强烈的倾诉和求助意愿。教育价值观方面,相较于男生,女生更注重教育效用、家族荣誉,也有着更高水平的教育价值观,但两者的个人发展不存在显著差别。牛春娟、郑涌[16]指出,男性与女性的教育价值观并没有实质性的差别;钟丽芳[14]的调查发现,女生的教育效应或经济效用价值取向水平显著高于男生,魏然[25]的研究中,与男生相比,女生具有更高的“自身素质”价值取向。虽然以往研究中的性别差异并未得到完全一致的结论,但在当下的社会文化环境中,越来越强调和重视女性的独立自主精神,相应的,女生表现出了更为强烈的功利性或工具性价值观取向,更加注重教育为个人成长和职业发展所带来的作用,更加在乎能否通过自己的表现给亲人和家族带来荣耀感,对于教育的价值有着更高的认可。

民族方面,少数民族新生体验到的情绪低落、行为不当和学习倦怠总体水平显著高于汉族新生,两个群体的教育价值观也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别,问卷调查中,汉族新生的个人发展和教育价值观总体水平略高于少数民族新生。Dyrbye[26]曾以美国医学院学生为调查对象,考察了学习倦怠情况的民族差异,发现少数民族学生与非少数民族学生的总体倦怠水平相似,但少数民族学生体验到更低的个人成就感与生活质量;田青等[27]的研究证实了藏族大学生和汉族大学生的身心耗竭、学业疏离及学习倦怠总体状况存在差异,藏族大学生的倦怠水平远高于汉族大学生。这可能是由于少数民族学生在文化适应和生活适应上需要一定的过程,给个体的学习体验也带来了一定程度的挑战,带来了更高的学习倦怠水平。关于教育价值观的民族差异研究方面,已有研究发现,朝鲜族大学生的教育价值观更加倾向于外部价值,具有教育追求功利化、教育目的现实化的特点,家族荣誉观念相对也弱化了许多[28];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群众的教育价值理念中,最为重视的是教育效用,并且多个少数民族中,回族的教育价值观最为突出,而苗族的教育价值观最不突出[16]。综上,以往关于少数民族教育价值观的研究并未得到一致的结论,可能是取样或研究工具的差异所导致。

社会支持和教育价值观在来源地上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别,来自城郊的新生具有更高的客观支持,也具有更高的家族荣誉,但来自农村的新生具有更高的主观支持,社会支持、教育价值观的其他维度和总体水平不存在显著差别。社会支持在来源地方面是否存在差异,一直存在着相互对立的观点,例如,仲亚琴等[9]的研究发现,来自城市的大学生的社会支持水平显著高于来自农村的大学生;也有研究指出,虽然城镇学生获得了更高水平的客观支持,但农村学生的支持利用度更高,能够更加充分地利用所获得的支持[7]。综上,可能由于城乡的差别,城市的生活环境有着更为丰富的信息、便捷的沟通渠道,来自城市的学生往往拥有充裕的物质条件和广泛的社会网络、团体关系,来自农村的学生实际获得的客观支持较少,但与外界的关系更为紧密,能够更有效、更充分地利用环境和他人提供的支持。教育价值观方面,也存在一定程度的来源地差异。赵琳琳[28]的调查中,城市生源学生更加注重教育效用,看重教育带来的经济效益,而乡村生源学生更加注重家族荣誉,在乎个人给家族带来的荣耀与光环。本研究中,城郊学生更加注重家族荣誉的追求,这可能是由于城市学生拥有更多的教育资源,更能体会到教育对个人生活所带来的影响和作用,注重通过读书和受教育所带来的实际优势,更加会顾及自身的教育给家族和亲人所带来的荣耀和满足,可能由于取样或研究工具的差异,和以往研究并未得到一致的结论。

(三)大学新生学业成绩的影响因素分析

研究发现,大学新生群体中,学习倦怠与学业成绩存在着显著的负相关,社会支持水平与教育效用、教育价值观水平与学业成绩存在显著的负相关。此外,学习倦怠与社会支持存在显著的负相关,与以往的研究结论一致[29-30],个体的社会支持越多,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和情感互动,能够更快、更好地融入校园环境中,能够缓冲外部生活事件或压力的冲击,降低学习倦怠的发生率和程度;教育效用、教育价值感总体水平与学习倦怠水平有显著的负相关,家族荣誉与情绪低落有显著的负相关,个体拥有越明确的教育价值观,越重视教育对经济利益、家族荣誉所带来的影响,学习倦怠水平就越低,与钟丽芳[14]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但教育价值观与社会支持的相关程度不显著,仅有主观支持与教育效用存在显著的正相关,个体获得的主观支持越多,对教育价值的认知、态度评价也越高,认可教育能给自身带来的经济效益。

调查发现,大学新生的学习倦怠对学业成绩存在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学习倦怠水平越高,学业成绩就越差。高明[31]曾关注了不同学业水平的学习倦怠和学业情绪水平,与学习成绩不良生相比,学业成绩优秀者学习倦怠水平更低,学业情绪更积极。以往研究也证实,学习倦怠水平较高的个体报告自身的成就感较低,体验不到较高的学习积极性和动机水平,并会影响后续的行为,不愿意投入到学习中去[6,32];学习倦怠发展情况可以预测学业成就,有研究者采用社会认知团体辅导的方式干预在校大学生的学习倦怠,个体的学习倦怠水平逐渐降低,而学习成绩表现出提高的趋势[33]。此外,学习倦怠还会直接影响考试作弊、退学意向等消极行为,个体体验到的倦怠感越强烈,则越有可能在考试中作弊,学习方面的成就感匮乏也会提高个体的退学意向[26,34]。因此,学习倦怠可以从多个角度和层面影响学业表现,既可以直接影响学习成绩,也可以通过情绪、动机、积极性、投入等变量产生中介作用,间接影响学习成绩。

大学新生的主观支持、支持利用度、社会支持水平与学业成就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以往研究提出,社会支持水平可以正向预测个体的学习适应[8-9]、学习责任心和专业承诺[10],社会支持水平更高的学生,拥有良好的出勤率、充足的学习时间,有着更高水平的学习投入,并最终会取得更好的成绩[12-23]。主观支持、支持利用度可以直接影响学习投入,也可以通过专业承诺等变量间接影响学习投入[35]。针对大学新生群体实施的非结构性同伴支持群体的干预措施,也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提升了学习困难新生的学业成绩[36]。但不同来源的社会支持的影响效度上,还没有得到一致的结论,例如,David Ansong[37]的研究中,教师支持对个体的学业满意度的影响力是最大的;Ming-Te Wang[38]则发现同学支持与学习投入有着最显著的关联,更为强烈地预测了青少年的学习承诺,教师支持则与自主学习关联紧密,可以有效地预测了青少年的自主学习水平;Sandra 等[39]的研究证实父母支持能够更好地预测学生学年结束时的GPA成绩。因此,个体的社会支持水平越高,来自家人、朋友、教师、同学的情感支持越充分,就越能有效地利用支持资源,给自身的学业成绩带来直接的增益,缓冲外部事件和学习压力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教育价值观中,教育效用与学业成就存在显著的正相关,个体越看重教育历程带来的经济利益,注重教育的功利性效用,学业成绩就越好。牛春娟、郑涌[16]曾指出,教育必须要考虑几个基本问题:教育是传播知识的工具还是培养综合素质的手段?你有什么样的教育期望?教育应该以什么方式发展?这三个问题,反映了个体对教育价值的认知和理念。以往研究指出,教育价值观的养成和现状是个体对学业成功的价值及教育未来效用的一种判断依据,并且,积极的教育价值观可以缓冲家庭经济压力带来的冲击,提高在校学生的学业成就[40]。教育价值观不仅直接影响学业成就,还可以通过学习投入、同伴与师生关系等间接影响学业成就,不过总体上,直接效应大于间接效应,教育价值观对学业成就的影响更加关键,是影响学习的深层因素[41]。本研究也发现,个体拥有更加明确的价值观念和取向,对教育价值的态度、越明确,更加注重教育效用,可以提升和促进个体的学业成绩。

综合考察学习倦怠、社会支持、教育价值观对学业成绩的逐步回归分析中,行为不当、情绪低落和教育效用对学业成绩有着显著的预测作用,其中行为不当对学业成绩的预测作用最大。个体的行为不当和情绪低落越少,有着明确的价值取向,看重教育给自身带来的经济利益,就有可能具有更好的学业成绩。这可能是由于情绪、行为与学业成绩的关系更为紧密,个体有着良好的行为和情绪表现,能够对学习的进程和结果产生显著的影响;此外,个体拥有更加明确的价值观念和取向,注重教育效用和经济利益,在大学期间有着更加明确的学习目标和方向,也能够提升个体的学业成绩。

四、建议

大学新生学业教育干预应从多方面做起,结合本研究结果和前人的思考,对大学新生的学业辅导提出以下建议。

(一)男生和女生的学业引导需有不同的侧重点

大学新生的学业表现存在着显著的性别差异,女生的成绩普遍优于男生,出现行为不当和情绪低落的情况更少,但体验到的成就感也较低。因此,在学业引导上,需要针对男生和女生的学业特点,有的放矢地开展工作。一般来说,女生的学习态度更加认真、细致,投入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对学习和教育的结果期待也更高,从而导致成就感的体验较低,因此,女生的学业指导重点并非是行为规范与引导,而是引导女生学会自我肯定与悦纳,增强学习过程中获得的效能感和成就感体验。相对而言,男生的学习习惯更加随意,自我管理和计划执行情况较差,也更容易出现不当行为和消极情绪,对学业表现带来一定程度的消极影响,因此,应通过适当的奖惩方式规范男生的学习行为,增强自我管理能力。此外,社会对于男生往往有更多的期待与要求,所以新入学的男生面对着较大的学业压力,也需要来自外界的支持与鼓励,教育者需要多发现和强化男生的优点,引导男生顺利完成学业上的适应历程。

(二)激发学习兴趣,明确学习目标

入学之初,大部分新生对所学专业并不了解甚至不感兴趣,并且由于高中到大学的过渡,可能会出现“目标真空”,暂时无法确定大学阶段的学习目标,这也是学习倦怠和学习表现不尽如人意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学业辅导中,首先需加强专业引导的趣味性和方向性,在普及知识的基础上,让学生了解本专业的意义与价值,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他们确立明确的学习目标和专业追求;其次,教师在授课中应该注重理论和实践部分的结合,让学生了解课程知识与工作实践的关联,让学生感受到课堂学习与实操工作的衔接性;第三,根据各专业的特点,定期开展趣味性的实操活动或竞技比赛,让新生在游戏与活动中体验学习的趣味,收获个人的成长与进步;最后,结合学生的个人特点,引导学生确立明确的学习目标,并进一步对职业生涯进行规划,引导学生更好地投入到学习过程中。

(三)强化行为规范和情绪疏导,降低学习倦怠

研究中发现,行为不当和情绪低落对于大学新生的学业表现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行为不当和情绪低落水平越高,入学的学习成绩就越低。第一,入学之后,应该加强对于新生在行为层面上的引导,例如,严明学习纪律、规范,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其次,重视心理健康和情绪疏导,降低学习倦怠的发生率,如通过开设心理健康课程、举办新生心理讲座、心理咨询等多种形式,了解大学新生的学习状态和心理特点,引导他们形成积极的认知,学会排解和疏导自身的消极情绪,以更好的状态渡过入学适应期;此外,辅导员与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进行纵向对比,关注自身点滴的成长与蜕变,增强自身的成就感和自信心,降低不良的学业情绪,减少不当行为出现的概率,从而提升学业表现。

(四)加强人际互动和制度扶持,增加社会支持

社会支持对大学新生的学业表现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要重视社会支持对大学生在生活、学习及成长中的重要意义,引导刚入学的新生构建多角度、多方位的社会支持体系。第一,加强师生的联系,辅导员与任课老师应多了解新生的生活、学习状态,关注他们的适应状态与情绪波动,及时对学习压力过大的学生进行干预与辅导;第二,在班级内经常举办学习交流的活动,促进同学间关于学习方法的探讨以及提升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加大对自习室、阅览室的建设,为学生提供学习便利,让学生感到自己的各个方面都获得理解、关心和支持,来提升他们在主观支持上的水平;第三,制度化支持需要注重满足大学生作为独立成年人的尊重和多样性的需求,在提供帮助的同时,应加大关于现有支持的内容及渠道的宣传和普及,让学生对已有的支持做到全面的了解,并掌握利用相关支持的方法。

(五)树立明确的教育价值观

教育价值观可以对学业表现产生直接的影响,教育价值取向明确的个体,更加懂得教育的目的和意义,往往有着更高的学业成就,本次调查也发现,个体拥有更加明确的价值观念和取向,注重教育效用和经济利益,在大学期间有着更加明确的学习目标和方向,也能够提升个体的学业表现。因此,学业辅导也应注重教育价值观的引导,一方面,在学校中,老师要积极引导,让学生明白接受教育的价值与意义,明确教育对他们自身、家族、现在、未来的作用,了解通过教育对于自身的成长、发展所带来的益处;另一方面,在家庭中,家长也需要对学生积极引导,传递给孩子积极的教育价值观念,在正确的导向之下,确立明确的教育目标和追求。

猜你喜欢

学业成绩学业新生
基于回归分析模型的学生学业成绩差异研究
艰苦的学业
重获新生 庇佑
音乐提升学生学业表现
树起学业担当之心
大学生成就动机与学业成绩关系的分析
高职生成就目标定向、学习策略与学业成绩关系研究
坚守,让百年非遗焕新生
大学生上网情况与学业成绩关系的实证研究
新生娃萌萌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