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理论指导下的农村学校线上历史教学
2021-01-07王正阳
王正阳
(凤城市通远堡高级中学)
线上教学为师生交流增加了灵活性,使得教与学区别于传统课堂。历史教师需要转变策略,采用科学方法,利用微信、钉钉等即时通讯软件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一、依据教学实际进行分层,制定个性化学习方案
高中阶段,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时,既要掌握初中阶段系统记忆基本历史事实的方法,又要注重思维能力的养成,还要对基本史实进行归纳、总结和评价,实现对知识从浅显的感知、接受到较高层次的理解、判断的提升。学生在掌握历史知识的过程中,既要训练能力,又要了解和运用史学研究方法,更要养成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一)依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设置不同层次的学习任务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类对知识和技能的认知分为层层嵌套的三个圆形区域:最内一层是“舒适区”,即我们已经熟练掌握的各种知识和技能;最外一层是“恐慌区”,即我们暂时无法学会的知识和技能;二者中间则是“学习区”,即最适合我们现在学习的知识和技能。(如图1)
学生持续进步的关键是持续地在“学习区”进行学习。几十人按照相同的进度学习知识,这种学习是没有针对性的。同样的内容,对某些学生来说是“舒适区”,根本无须再练,而对另一些学生来说则是“恐慌区”。科学的教学必须因材施教,如采用小班教学或者一对一的教学方式。基于此,疫情期间高度自由化的在线课堂为我们实施有针对性的教学提供了机会。
我负责高一年级三个班级的历史教学工作,从2020年2月中旬开始,我利用一周的时间根据高一上学期学生学习情况及本学期学生课堂学习状态将三个班级的学生分为两种类型:一类为学习习惯不好、自制力较差的学生;一类为学习方法不适应高中知识体系、有学习劲头但成绩提高缓慢的学生。
针对第一种类型,我采用与家长合作的方法,线上授课过程中要求家长陪同学生一起听课。从家长“陪听”前后的学生学习情况看,当家长参与学生的学习时,学生上课经常溜号、互动连麦时找不到人的情况大大减少,学生的学习效果明显提高。此方法应对第一类学生学习问题被证明是有效的。
针对第二种类型的学生,我督促其对薄弱知识点进行“刻意练习”。首次提出“刻意练习”这一概念的是佛罗里达大学心理学教授安德斯·埃里克森,“刻意练习”有以下四个具体的操作规则:1.只在“学习区”练习;2.把要训练的章节分成有针对性的小块,对每一个具体的知识点进行练习;3.在整个练习过程中,随时获得有效的反馈;4.练习时注意力必须高度集中。
依据“刻意练习”理论,我在设计《中外历史纲要(下)》第2课“古代世界的帝国与文明交流”习题时,对具体的知识点从多个角度和梯度设置了“重复性”(考查同一个知识点)习题。具体习题如下。
【知识点】古代文明扩展的方式、影响
习题1:请你指出古代世界文明交流的具体方式有几种?
答:和平往来和武力扩张。
习题2:波斯帝国和马其顿亚历山大帝国的崛起过程体现了怎样的文明交往方式?产生怎样的影响?
答:交往方式为武力征服。影响:带来杀伐与灾难;古代文明各自扩展,使不同文明区相互连接起来,促进了大帝国的兴起。
习题3:亚历山大的东征,从西方到东方,从希腊到印度,建立了一个空前庞大的帝国。直到今天,他的名字还被很多人传颂,请问,人类历史上类似于亚历山大东征这样的农业文明扩张进程,是客观自然的过程还是依赖于统帅的个人才能?
答:文明的交往、交流、交融,其进程是客观自然的,不以任何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体现了唯物史观。(开放性作答,体现出唯物史观即可)
经过此三轮习题的练习,既可以使学生立体掌握古代世界农耕文明扩展的进程这一知识点,又能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此过程中,把主要的精力从了解历史事件的概况转移到对历史事件发生背景、原因的全方位分析,对历史性质和历史地位的准确定位以及对历史影响的准确全面认知上。这样,学生就实现了学习方式从阅读记忆到阅读理解再到分析思考的转变,最终学会感悟和判断,养成历史核心素养。
(二)依据学生反馈结果,有针对性地设计试题
反馈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自己对某一知识点的掌握程度,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同时教师也可以及时制定和调整教学计划。我根据学生反馈的结果,在线上教学平台为学生编制了与其能力水平相匹配的“学习区”试题,题量很小,容易批改。以下为我为学生设计的试题样本及该试题样本的得分统计。
试题样本:
1.阿拉伯帝国鼎盛时期的都城是( )
A.麦加 B.麦地那
C.巴格达 D.巴勒斯坦
2.以下不属于阿拉伯人文化成就的是( )
A.广泛翻译古代波斯、印度、希腊和罗马的古典作品
B.将中国的造纸术传入欧洲
C.将印度的数字传入欧洲
D.将欧洲的科学知识传入中国
3.公元622年,穆罕默德建立了一个政教合一的神权国家。这个神权国家建立的地点是( )
A.大马士革 B.麦地那
C.巴格达 D.麦加
4.1453年,奥斯曼军队攻陷君士坦丁堡。1457年,奥斯曼人迁都君士坦丁堡,后更其名为( )
A.拜占庭
B.巴格达
C.伊斯坦布尔
D.大马士革
5.笈多帝国时期,获得统治者支持而发展成为印度主要宗教的是( )
A.佛教
B.婆罗门教
C.印度教
D.伊斯兰教
试题设计完成之后,我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作答,学生将答完的试题通过钉钉的“家校本”功能提交。我在电脑端快速批改,统计学生的得分情况(见表1),并根据学生的得分情况再次有针对性地编制测试题。实践表明,这种方式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不同基础的学生均获得了相应的提升。
表1样本试题得分统计
二、科学制定学习任务,使学生保持最佳学习状态
(一)心流理论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匈牙利裔美国心理学家米哈里·齐克森米哈里(Mihaly Csikszentmihalyi)将心流定义为一种将个人精神力完全投注在某种活动上的感觉,心流产生时会有高度的兴奋及充实感。具体表现为:全神贯注地投入工作,经常忘记时间及对周围环境的感知,这些人在工作过程中获得了一种难以名状的乐趣体验。如何产出心流体验,不同学者给出了不同的模型。(见图2)
由图2可知,当人们处于高挑战、高技能水平的时候,心流会产生,身心处于最积极、意识处于最享受的状态。当人们处于高挑战、中等技能水平时,好胜心被激发,往往热衷于提高技能,以尽量接近心流。当人们处于中等挑战、高技能水平的时候,会充分享受掌控带来的愉悦体验。当人们处于低挑战、低技能水平的时候,会产生无聊淡漠的心态,进而放弃活动。
根据此理论,要想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达到心流体验的状态,历史知识的学习难度应与学生的知识水平保持平衡。如果历史知识的学习难度大大低于学生的水平,学生就会感到无聊;如果难度大大超出了学生的能力,学生就会感到焦虑;如果难度适当,学生调动自己的最高水平,再稍微努力一点,正好能够完成学习任务,就会产生心流体验。这是一个奇妙的体验,能够使学生沉浸在学习之中而忘记时间。
(二)依据心流理论设置不同难度的学习任务
其实,“学习区”“心流”“喜欢”,说的是已知和未知、简单和困难、熟悉和意外的配比,从信息论的角度来说,就是“旧信息”和“新信息”的配比。那么,这个比例应该是多少呢?美国亚利桑那大学心理学和认知科学助理教授罗伯特·威尔逊等人发表的《最优化学习的85%规则》一文中给出了答案,这个问题的最优数值是15.87%,也就是最佳意外率。
以统编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下)》第六单元“世界殖民体系与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为例,我在每次设计试题时会按照每20道题中17道是难度一般的旧知识点、3道是比较难一些的新知识点的比例,这样设计的练习题对学生掌握历史知识点来说,很有 效率。(见表2)
表2“世界殖民体系与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测试统计样本
表2为日常测试的统计样本,从中可以发现,针对比较难的知识点,试题没有难易程度配比的第一次测试学生的得分率不是很高,基本在42%以下,而经过难易程度配比的变形测试,知识点相同、难度相同的情况下,学生可以很好地掌握比较难的知识点。通过多次测试证明,按照15.87%的比例搭配难易程度,学生学习的效果较好。由此,针对教材知识点进行授课时,也可以按照这样的比例进行拓展。
突如其来的疫情给传统教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改变,我们通过开启线上教学的新方式基本完成了疫情期间的教学任务。在这个过程中,我作为一线年轻教师,通过采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学习指导,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这不仅是对疫情期间学生努力学习的证明,也是对我大胆实践教学新方法的激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