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后疫情时代“新基建”的投资与发展研究

2021-01-07夏旻雯

江苏科技信息 2020年35期
关键词:新基建疫情经济

夏旻雯,张 彦

(1.江西财经大学,江西南昌330013;2.华东交通大学,江西南昌330013)

0 引言

所谓“新基建”,是指以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之所以命名为“新基建”,主要还是和传统的“铁公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作区分。作为2020年开年以来社会和投资者的热议话题,“新基建”作为拉动内需的投资项目[1]、稳定经济的发展措施、助力转型的基础设施,在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的背景下也被寄予了特殊的历史使命。

“新基建”的概念早已有之,以5G为例,2017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发展目标就有“加快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全面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加快新材料、新能源、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生物制药、第五代移动通信等技术研发和转化,做大做强产业集群”的表述。2019年6月6日,工信部正式向四大运营商发放5G商用牌照,5G基站的大规模建设也拉开序幕[2],这可以看作是“新基建”的正式开端。但直到新冠肺炎疫情出现对生产生活和经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新基建”才逐渐形成特定概念[3]。疫情发生后,中央政治局会议多次提到“新基建”并部署与之相关的任务。

1 背景研究

从现实角度出发,新冠肺炎疫情后(以下称“后疫情时代”)中央提出大力发展“新基建”既是我国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必经之路,也是后疫情时代稳定经济发展的有力举措,更是在疫情催生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为实现宏伟目标而牢牢抓住的历史机遇。

1.1 把握数字经济发展新业态

新冠肺炎疫情的到来,是一场毫无准备的大考。为减少人群聚集,居家办公、远程教学、线上会议等信息化手段蓬勃发展,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4]。一方面,过去对各类线上活动不适应的人群因为疫情隔离的需要,通过长时间使用各类线上服务已培养出使用习惯;另一方面,因为在线人数的激增,迫使通信运营商、各应用服务厂家不断扩容来应对大量访问者,同时加快迭代速度,调整产品保证用户的良好体验感。2020年2月5日,智能移动办公软件钉钉在苹果手机端应用商店中的下载量超过了社交应用软件微信,跃居下载排行榜首位,这也是苹果应用商店里办公类应用产品历史上首次在下载排行榜中登顶。腾讯云旗下的云视频会议产品腾讯会议在疫情期间40天更新14个版本,针对在家开会直播背景杂乱影响会议效果的情况上线虚拟背景和移动端背景虚化的功能,有效解决过去远程会议参会者注意力分散、仪式感薄弱的问题。除此之外,腾讯会议还开发了语音激励、表情弹幕等功能加强会议系统的办公效率和交流体验,并在疫情期间免费开放支持300人实时在线会议。

居家隔离后,网上购物也成为多数人的选择。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20年1—2月全国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比上年同期提高5个百分点。一季度,全国居民通过互联网购买商品或服务的次数同比增长21.2%,人均通信服务支出增长5.3%。虽然在疫情期间,在线工作和生活是刚需,但其因疫情催生的增长和壮大却不会消退。在疫情高峰期过后,我国还将面临常态化防控局面,在线教育、无接触配送等领域仍有大量需求可挖掘。2020年4月10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央网信办印发了《关于推进“上云用数赋智”行动培育新济发展实施方案》通知,其中不仅提到要打破传统商业模式,培育数字化生态,对打造数字化企业、构建数字化产业链也做了规划,可见疫情催生的数字经济发展对后疫情时代仍有深远影响[5],如表1所示。而“新基建”的概念虽已规划数年,但因各种客观原因发展一直非常缓慢,此次疫情中迸发出的数字经济活力,正是推动“新基建”发展的绝佳机会,只有抓住机遇,把握时机,才能在发展上事半功倍。

表1 部分在线平台疫情期间动态

1.2 稳定经济发展的有力举措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字显示,在疫情的严重冲击下,2020年一季度我国GDP为206 504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同期下降6.8%。虽然随着各地开始复工复产,各项经济指标从2020年3月开始有所回升,但疫情对经济带来的冲击仍然无法在短时间内完全恢复。

在“投资、消费、出口”的三驾马车中,消费虽然开发出了大量线上业态,实体经济也开始逐步恢复,但疫情的影响除了疫情期间店铺、商场关门和停工停产的损失外,更多的是改变了大众的消费习惯。因为疫情期间收入锐减让很多过去有超前消费习惯的人群调整了心态,开始注重储蓄和稳定的现金流。疫情期间吸纳众多就业的中小微企业也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困难,让员工待岗、轮休、分流等裁员降薪举措成了多数企业扛过困难的方法。在多重因素的影响下[6],消费市场整体萎缩已成定局。外贸出口方面,受国外疫情暴发的影响,外贸企业在遭遇“复工难”之后又陷入“无订单”的窘境。2020年一季度,中国出口(美元)同比增速为-13.3%,货物贸易顺差总额为132亿美元,较去年同期下降597亿美元。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2020年全球经济将急剧收缩3%,发达经济体下降6.1%,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下降1.0%。全球经济可能经历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经济衰退。世界贸易组织发布的报告则预计新冠疫情可能导致2020年全球商品贸易总额大幅下降13%~32%,超过2008—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所带来的贸易下滑幅度。由此来看,消费和出口在短时间内都无法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引擎,要扭转经济下行趋势,只能加大投资力度。

在2008年4万亿投资造成“大水漫灌”的前车之鉴和“房住不炒”明确不再将楼市作为投资“蓄水池”的定调下,选择正确的方向投资实体经济,加大经济弹性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最佳手段。“新基建”聚焦的5G基站、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七大领域均是能够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基础配套设施,且7个领域增长潜力巨大[7]。因此,发展“新基建”是稳定经济发展的有力举措。

1.3 开展“新基建”的有利环境

“新基建”投资的领域都是产业发展迅速、需求潜力巨大的新兴市场,但这些行业都处在萌芽阶段,风险与机遇并存,不确定性仍然较大。且“新基建”投资规模巨大,仅靠政府或企业的单一力量都无法承担如此巨额的投入。在我国,依靠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特色社会主义体制优势,各类“新基建”项目可以通过由国企先行投资,引导产业链上下游民企参与,政府加强监督管理的方式运行。例如,在我国市场上活跃的三大通信运营商都是国有企业,5G投资也主要由它们承担,2020年三大运营商的5G开支预算合计高达1 803亿元,广电网络作为第四大运营商也在积极整合现有资源,布局5G投资[8],如图1所示。

图1 5G发展投资示意

有了坚实的投资基础保障,还需要乐观的市场预测才能保证投资持续进行。疫情期间各种在线场景的爆发式需求增长就展现出了未来线上经济的规模发展潜力。我国作为制造业大国,超大的产业规模转型和广大中小微企业上云的需求将有效促进工业互联网和大数据中心等的建设。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城市集群的发展使得城市轨道交通和城际高速铁路的建设势在必行。“新基建”的投资规模虽然大,但是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国内需求市场旺盛,经济发展的潜力更加巨大。无论从国家体制还是未来趋势看,我国既有发展“新基建”的需要,也有开展“新基建”的底气,更有施展“新基建”的舞台。在这样一个极为有利的环境之中,只要充分调研、认真规划、有效落实,就能实现“新基建”梦想蓝图,释放经济增长潜力。

2 “新基建”中存在的问题

基于乐观的市场预测和不断释放的积极信号,“新基建”从顶层设计到地方落实在不断完善各类配套,从国企引领到民企参与在不断扩大市场规模,从技术研讨到全民热议在不断增加话题热度,但在高速扩张的同时,仍需注意到“新基建”过程中可能面临的一些问题。

2.1 盈利模式尚不明朗

“新基建”的投资规模在不断加大,5G投资额从2019年以来就一直不断追加,但目前基于5G的全民应用仍未出现,4G已能满足市面上绝大多数应用的网络需求,个人用户为5G付费的意愿不能得到有效保证。在5G盈利方面被寄予厚望的政企市场,虽然5G作为新技术将被广泛应用已成为共识,但未来产业链利益如何分配,获利的会是通信运营商还是其他服务提供商仍不确定。

作为投资5G建设的主体,通信运营商虽然已投入巨量资金建设5G,但在未来营收的压力下仍有所保留。一方面是5G盈利得不到保证,另一方面还有成本上升和收入下降对利润带来的双重挤压。因为5G采用超高频信号,导致传输距离被大幅压缩,为保证信号覆盖,5G基站只能采取高密度分布建设,因此也带来用电量激增、维护管理成本偏高的问题。从2015年国家提出“提速降费”要求以来,国内三大电信运营商近年来实施了多轮“提速降费”,手机流量资费已处于历史较低水平,加之人口红利的消失、市场趋于饱和状态,三大运营商的营业利润已不再像过去一样高速增长。对通信运营商来说,在市场竞争和5G大量投入的双重压力下,如果没有稳定的盈利模式,作为“新基建”之首的5G建设是难以持续下去的。同样,高度依赖政策引导的新能源汽车和城市轨道交通等建设之初如果不能考虑盈利问题,一样会面临后续的建设难题。

2.2 违法违规问题不容忽视

“新基建”规模庞大,参与企业众多,涉及投融资、施工、运营等多个环节,依已有的情况来看,因事先准备不充分、恶性市场竞争等导致的违法违规现象时有发生。

2017年4月中国联通在其A股公司发布《中国联通关于混合所有制改革有关情况的专项公告》《中国联通第五届董事会第十次会议决议公告》等多份公告后被普遍质疑违反了证监会《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股票实施细则》中明确“上市公司申请非公开发行股票的,拟发行的股份数量不得超过本次发行前总股本的20%的规定”。虽然后期证监会发布通告称,经与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依法依规履行相应法定程序后,对中国联通混改涉及的非公开发行股票事项作为个案处理,适用2017年2月17日证监会再融资制度修订前的规则。但此次事件仍在证券市场上产生了一定的负面效应,影响到政府公信力和企业自身形象。作为“新基建”中的重要国企,联通混改经验做法很有可能被进一步推广,如果资本市场运作不能依法进行,将会严重打击投资者信心。

在近年来的各类信息化采购领域,“0元中标”的事件屡见不鲜。2017年由贵州山水水电工程顾问有限公司0元中标的“贵州省机关事业单位工资管理信息系统”项目就遭到了投诉。在实际招投标操作中,0元报价无论是作为赠与行为还是无偿取得行为都违反了《政府采购法》相关规定,“0元中标”也无法体现对价关系,存在影响服务质量和不能诚信履约的隐患,违反政府采购公平和公正原则。而由于企业天然的逐利性质,采取“0元中标”的竞价方式更多可能是为了政务系统中具有商业价值的数据和后期维护定价的主动权,这些都会带来相应的风险。“新基建”全面铺开后,涉及的政府信息化招投标项目将呈几何倍数增长,只有规范招投标领域的“0元中标”行为,才能维护市场秩序,创造良性竞争环境。

2.3 警惕盲投复建行为

“新基建”的最终目的都是服务经济发展和社会民生。后疫情时代,经济下行压力较大,需要关注部分地方政府为刺激经济而盲目上马有关项目、忽略研发和创新造成产业低端化等行为。物联网产业在过去十几年的发展中就曾面临行业低端化严重、产能过剩等问题。中央提出“新基建”战略后,各地规划的大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项目如雨后春笋般出现,颇有一些“新基建”大跃进的意味。

城市轨道交通投资巨大、公益性特征明显。2018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就针对部分城市对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存在规划过度超前、建设规模过于集中、资金落实不到位的情况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管理的意见》,提高申报建设地铁和轻轨的相关经济指标。申报建设地铁的城市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地区生产总值分别由100亿元、1 000亿元调整为300亿元、3 000亿元,有效抑制了当时的“地铁热”。距《意见》印发时间已过去3年,虽然很多城市的经济有了进一步增长,但需要注意是否达到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条件,避免借发展“新基建”之名又开始“地铁竞赛”,更要将城市轨道交通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进行精准衡量,使其不再重蹈为房地产经济发展而规划的覆辙。

3 建议与对策

3.1 加强顶层设计

广义的“新基建”可以被看作是和信息化、新能源、数字经济发展有关的一切基础设施建设,其产业规模庞大、种类繁多,衍生出来的投资行为和商业活动更是涉及社会经济的方方面面。后疫情时代经济复苏短期内困难重重,社会发展形势将更加复杂,要使“新基建”发挥最大效用,需要加强顶层设计。一方面,需要严守法治底线,对已有的法律法规需要严格遵守,杜绝违法违规现象的发生;对已经明显无法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法律法规应尽快论证并加以修改;对仍处在法律空白的新兴领域需要适当关注,避免发展到无法监管的规模。另一方面,既要注重投资规模,也要注重投资质量,不要走上传统基建项目重复投资、举债建设的老路。对“新基建”中自身能够盈利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项目应实行市场化运作,政府做好招商工作,保持政商“亲清”关系即可。警惕地方政府再次成立“信息化城投公司”来直接运作可盈利项目。对投资巨大的基础设施项目,可以制订政府补贴或采取PPP等模式融资。“新基建”不是一蹴而就,是一个长期存在并不断发展的过程,只有高瞻远瞩,从大局出发做出合理的顶层设计才能保证健康有序的产业经济发展。

3.2 深化共建共享

“新基建”一词中的“新”字,既是区别传统基建的新型信息化基建,也是新理念、新模式在“新基建”中的运用。传统基建过程中,由于缺乏合理规划、部门壁垒突出、信息沟通不畅等原因,重复建设、多次开挖等现象频频出现,最令人记忆深刻的莫过于由于各部门各自为政,铺设自家管道时都是单打独斗,导致城市马路多次被“开膛破肚”的景象。后疫情时代,各行各业都将面临资金短缺的问题,“新基建”投资也应注重投入产出比,避免重复投资和建设。共建共享就是“新基建”中提出新模式中的一种。目前在“新基建”的各个领域中已实现的共建共享有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共同投资建设5G基站,部分城市打造的集5G基站、视频监控等功能于一体的“多杆合一”路灯等;正在构建的有中国铁塔利用基站发展充电桩的业务战略、广电网络与中国移动合作参与“新基建”的发展战略等;未来基于疫情防控常态化和经济发展的需要,智慧城市等将加快建设,信息化领域除了硬件设备之外,人员、技术、数据等软件条件也需加入共建共享。深化共建共享,不仅是提升经济效益的有力举措,也为树立节约能源、循环利用的集约型经济社会发展起到重要示范作用。

3.3 引导释放消费

“新基建”从短期来看是通过投资拉动内需实现经济增长的手段,但从长期来看则是实现各传统行业变革促进消费增长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在“新基建”不断开展的过程中,政府和各机构也应该根据形势的变化来制订不同的政策引导消费。后疫情时代初期,随着国内疫情逐渐平稳,各地开始通过发放电子券的方式来引导消费并取得了一定效果。2020年全国各个城市将陆续开通大批5G基站,政府和商家可以联合发放5G手机购机券来引导5G手机消费。疫情催生的无接触配送、线上生活服务等新业态也逐渐被人们接受并习惯,但社区、农村实物商品配送的“最后一公里”问题仍亟待解决,同时线上经济的蓬勃发展也让人们对配送时效有了更高的要求。政府可以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来对这些针对个性需求精细化配送的相关企业进行鼓励和引导,通过提升服务品质促进此类消费。随着疫情的消散,汽车等大宗商品消费也将回暖,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趋势已势不可挡。根据预测,国内的新能源汽车销量能在2025年达到700万辆。作为“新基建”领域之一的新能源汽车充电桩既要加紧建设满足日益增长的充电需求,也需要政府和运营方适时做出有利于发展的定价政策对新能源汽车做出正面的消费引导。投资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拉动消费,只有将引导释放消费作为经济活动的中心点,才能把握经济脉搏,实现经济复苏。

4 结语

纵观人类工业革命的历史,新型通信技术与新型能源系统的结合通常会打造出一种“泛在而廉价”的关键要素投入,从而引领重大生产范式的革新和社会经济的转型[9]。18世纪中叶以来,人类历史上已发生了蒸汽技术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电力技术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计算机及信息技术革命(第三次工业革命),每一次的工业革命都将生产力大大提升。中国在错过了近现代历史上的前两次工业革命后,仅仅在第三次工业革命搭上了“末班车”。但幸运的是,近年来中国已在移动支付、电子商务等信息化发展中位列世界前茅,新业态新动能还在不断壮大中[10]。第四次工业革命即将到来,“智联万物”将是未来人类社会的全新模式。疫情的发生加快了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步伐,同时也有时间来审视过去高速发展中的一些不足。后疫情时代,利用好“新基建”带来的投资优势,促进生产和消费信息化流通循环,将是我国开启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关键支撑。

猜你喜欢

新基建疫情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战疫情
抗疫情 显担当
疫情中的我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疫情期在家带娃日常……
关于“新基建”下信息通信高校学科发展的探讨
远东智慧能源 掘金“新基建”风口
2019,“新基建”竞争吹响号角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