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农村统计基础建设工作的分析

2021-01-07文|

经济视野 2020年20期
关键词:统计人员统计数据基础

□ 文| 褚 波

农村统计能真实客观的描绘农村经济发展状况,是衡量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工具,因此,农村发展要不断重视农村统计工作,通过制定详实的统计数据掌握农村资源分布情况,促使农村实现有的放矢的发展,发挥农村特色优势,实现农村经济规模化发展。农村统计基础工作存在较多问题,只有充分分析农村统计基础工作才能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农村统计工作存在的问题

部分农村统计人员不重视统计工作

部分农村统计人员缺乏统计意识会给农村统计工作带来问题。处于农村工作环境下的统计人员在统计认知方面存在偏差,认为统计源头数据不重要;并且统计人员在工作中容易受利益和年终考核的影响,为完成任务而工作,出现数据虚假、谎报的问题,不利于提升统计数据的质量。其中村委会干部相较于统计工作更重视会计工作,不善于从统计数据中分析经济发展规律,轻视统计工作不仅不利于农村统计工作的开展,还会给农村经济发展带来损失。

农村统计人员的专业素质较低

农村统计存在乡村两级差异的问题,同时统计人员专业素质不高,流动性大,不利于乡村统计稳定发展。乡村两级的统计人员大多数是兼职人员,他们虽然处在统计岗位上,却对日常的统计工作不了解,在专业素养以及职业道德上存在问题,由此经常发生统计违法问题。

同时,农村经济不断发展的当前,统计工作量不断加大,统计人员薪资待遇差造成统计人员流动性大,统计人员的积极性难以调动,统计队伍缺乏稳定。此外,部分农村统计人员业务水平较低,在统计中容易模糊统计概念,进而出现数据统计误差,填错报表,影响上级统计部门的工作效率。

农村统计基础建设规范性差

我国农村多数的统计基础工作规范性较差。缺乏基本的统计台账以及原始统计资源,有些乡村勉强有也存在不全的问题。乡村统计基础工作需要报表,报表是上级下达各项指标计划的表格,农村要对上级传达的各项指标计划根据时间来填报,便于有序开展与实施,但与此同时,多数的农村却不重视报表的填写。

农村经济的发展,给乡镇农村统计部门的发展带来了现代化信息技术以及现代化办公工具,但由于统计人员的专业素质不高,不了解现代信息技术,不会使用现代化办公工具,导致农村统计工作效率低下,缺乏规范性。

农村统计经费与实际统计量不符

农村经济发展,统计工作量不断增加,与此同时,农村统计经费却不能与实际的统计量相匹配,由此出现农村统计问题。对农村的统计人员来说,统计工作量除了制作常规的基础统计报表,如农村基本统计、生产条件统计、农业产业发展情况统计等,还包括其他诸如人口、经济与农业普查等统计工作,利用统计监测畜禽、劳动力以及劳务输出等工作,配合抽样调查等,统计人员的工作量十分大。同时统计经费却不足以支撑大量统计工作的开展。以现行的乡村财政发展状况来看,没有成立专项的统计经费用于统计,对乡镇财务状况较好的来说,统计经费能从财政经费中挤出来,而对那些财政状况较差的乡村来说,统计经费极为困难。

农村统计基础缺乏管理

农村统计基础工作缺乏管理,统计易出现问题。各级统计部门缺乏管理村级统计工作的意识,不重视农村统计工作,那么农村在统计档案管理中易出现不规范的操作,制作不完整的统计报表。具体来看,有些报表缺乏规范的领导签字和盖章,有的报表没有立档。同时统计人员在岗位变动的过程中,各项资料的交接手续不规范,统计资料不全。更为严重的是有些村级台账管理不到位,数据造假较多,统计数据来源模糊。

统计法治意识及统计方法落后

农村统计法治意识落后,在统计工作中容易出现触犯法律的问题。统计质量的提升需要完善的统计方法制度给予保障。农村源头数据的统计易受到影响,导致统计数据不真实。村委会尽管是自治组织,但仍然受到考核目标、经济利益以及评比等因素的影响,有些村严格要求各项考核指标完成的时间,这样一来,不仅加重了农民的负担,同时也易出现指标完成的虚假成绩,数据不真实,村民法律意识薄弱;此外,统计方法改革不到位易带来数据取材的问题,全面调查统计发展情况,不仅耗费时间和精力,同时还无法有效统计农村农业农民的发展情况;而采用抽样调查的统计方法能极大的解决统计不全面的问题,样本有代表,数据更加真实可靠。

表1 农业生产经营户和农业生产经营单位数量及构成

加强农村统计基础建设工作的对策

加强农村统计领导,营造良好统计环境

加强农村统计基础建设工作,需要加强农村统计领导,为统计工作的开展营造良好环境。农村统计工作需要县、乡、村三级领导相互合作,共同探讨村级统计工作的办法。大力支持统计业务开展所需的经费、配备专业人员以及优化统计办公条件等,为农村统计工作开展服务,推动农村统计工作有序开展。统计各项经费应纳入日常的财政预算中,定时为统计工作拨款;加大农村兼职统计员的培训力度,县统计局应发挥领导作用,指导统计业务,保证统计业务做细做深,及时处理统计难题,提升统计数据的质量。

改善农村统计网络,确保统计人员稳定工作

农村统计基础建设工作要做好,需要改善农村现有的统计网络,稳定统计人员数量。乡镇的统计工作是沟通上级统计工作的桥梁,因此,乡镇统计工作势必要做好。对此,乡镇的统计工作应确保专人专职做,乡镇统计人员的职位调整要先询问县统计局的意见,保证统计人员手续调动的合理性。

一般情况下,统计人员要办理相关手续,且有接替者的情况下才能离职。这样一来,确保稳定的统计工作;此外,乡镇的多名兼职统计人员应建立一个综合部门,减少人员和资源的浪费,提高统计工作效率,规范统计数据的管理,落实农村统计人员的补贴政策,提高统计人员工作积极性,实现统计业务、人员与经费统一管理。

提升农村统计人员薪资待遇

加强农村统计基础建设工作,应自觉提升农村统计人员的薪资待遇,优厚的薪资待遇才能留住优秀的统计人才。完善村级统计培训机制,以农村实际发展水平来确定统计员的薪酬标准,同时统计人员的薪酬待遇纳入农村财政预算项目中,上级统计局发挥监督作用。统计人员的薪资标准设定后,要选择专业素质高的统计人员,选择文化程度、社会责任感以及职业素养高的统计人员,尝试探索统计人员合同聘用机制,解决统计人员流动性大的问题,建立一支优秀的专业统计队伍。统计人员要持证上岗,加大统计人员的培训力度。

强化农村统计源头数据的真实性

农村统计基础建设与源头数据存在关系,对县统计局而言,应重视统计的原始记录、台账以及源头数据的质量,定期审查,建立全面的数据审查制度;统计人员每一年在检查之前要将所有统计资料准备齐全,整理归类,装订,强化管理。统计人员即便调离,统计资料也能确保完整性,不至于源头数据的丢失;此外,还应加强统计信息化建设水平,保证健全的现代信息设备支持,搭建全面的信息网络,提升统计的自动化水准。

推动农村统计工作的法制化建设

农村统计基础建设离不开法制化建设,县统计局应加大普法执法的力度,提升法律的权威力和强制力,确保统计数据的真实、有效。同时统计部门应扩大法制宣传的范围,不仅是统计人员要了解法制的重要性,统计部门的领导也要以身作则的了解法制化建设,将法律意识化为自觉行为。为了确保统计数据的真实有效,定期检查是有必要的,检查频率以及检查力度要加强,让统计部门的领导与统计人员意识到法律的威严,从而自觉遵守法律;对于不遵守法律者。一旦查出将给予严厉的处罚,减少统计数据的虚假违规操作,营造爱岗敬业的统计环境。

建立完善的农村统计考核制度

加强农村统计基础工作,需要不断完善统计考核制度,通过检查指导统计工作。县统计局应处于指导地位,在开展农村统计基础建设工作时,应重点抓统计执法与统计考评两项内容,统计数据反应更真实的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发挥统计衡量经济发展水平的作用。

在农村统计基础考核工作上,应将队伍建设、制度打造、台账以及统计数据等纳入考核标准内,强化考核标准,综合多方面因素评价。结合定期与不定期的检查,较早的发现统计问题,及时解决,提升农村统计基础建设工作的质量,不断规范农村统计基础建设行为,推动农村统计基础建设更加制度化和有序化。

图1 2013年-2018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及增长速度

图2 2013年-2018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及增长速度

结束语

综上所述,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推动了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发展,新农村建设对解决三农问题具有重大社会意义,是发展农村经济、解决农民问题以及提升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农村经济发展,能够提升农民的幸福生活指数,以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农村发展,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农村经济发展状况最有利的反映工具是统计,但我国农村的统计工作还存在诸多问题,在统计制度、统计方法以及统计执法力度方面还缺乏经验。尽管农村统计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总的来说,差距还是较大,还需不断努力,加强农村统计基础建设工作,提升农村统计基础建设水平。

猜你喜欢

统计人员统计数据基础
“不等式”基础巩固
创新视角下统计数据的提取与使用
“整式”基础巩固
国际统计数据
“防”“治”并举 筑牢基础
2017年居民消费统计数据资料
医院统计人员的职业技能分析
综合统计分析系统在电力企业中的应用
统计数据
“五抓五促”夯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