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冠状病毒疫情下开展儿童医学科普的反思

2021-01-07丁博卢燕鸣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1期
关键词:医患儿科科普

丁博,卢燕鸣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南院,上海 200000)

0 引言

医学作为一门科学,具有探索性特征,又同时具有相对性和局限性。目前疾病有3700 余种,人类能认清的不足20%。普通公众所掌握的卫生与疾病常识更为匮乏,不利于疾病的防治与群体健康水平的提升[1]。医学科普创作就是把人类已掌握的医学技术知识,通过科普作家创造性的劳动,变成科普作品,采取各种有效的方法和途径,广泛地传授到社会的各个方面,为人们所了解、所应用,以增强人类健康[2]。2019 年底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 COVID-19,简称新冠肺炎疫情)爆发,谣言四起,家长常自带对严重势态的本能恐慌情绪,对儿童过度防护。父母对常见儿童保健问题不知如何解决;慢性疾病儿童不能及时就医随访,造成病情反复;出现急性感染性疾病时又不敢带儿童合理就医,延误诊治。疫情之下,儿科医生除了应战斗在抗疫前线,发挥医疗优势之外,还应思考如何提高科普能力,更好的加入医学科普的传播,用科学传递正能量,击碎谣言,帮助家长正确面对疫情,守护儿童健康。

1 新冠肺炎疫情下做好儿童医学科普是社会发展需求

1.1 病毒之外,信息疫情亦危害健康

在医学科普宣传中引入互联网,是时代发展对医学发展提出的新诉求。互联网传播为医学科普信息的传播带来无限便利,这优势也是一把“双刃剑”。世界卫生组织指出,伴随新冠疫情爆发的是与病毒相关的“信息疫情”。信息疫情[3]是指过多的信息(有正确,有错误)反而导致人们难于发现值得信任的信息来源和可以依靠的指导。 信息疫情常由于与疾病相关多种信息缺乏引起,不仅严重危害到人们的身心健康,还为医学科普宣传带来极坏的社会影响,还可能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医生应主动出击,抢占公共卫生知识宣传阵地,将正确权威的医学科普知识传给公众,责无旁贷。

1.2 生育高峰来临,育儿要求改变

在建国后,我国出现了4 次人口增长高峰,随知识爆炸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而来的是人们育儿观念的选择焦虑和对疾病了解及生病后早期规范的处理表现得更为关注。健康素养的提高是一个持之以恒的过程,需要潜移默化的影响[4]。儿童思想体系尚未成熟,行为生活习惯正处于初步形成阶段,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较强,大部分时间在学校和家庭中度过,受外界因素干扰少,因此提高儿童的健康素养成本低且效果较好。另外家长对孩子的健康教育也越来越重视,父母是实施家庭教育的主要成员,儿童在家中能否养成良好的行为,这同老师和家长言传身教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儿童医学科普的宣传要深入到儿童生长发育的各时段、各环节。即使在COVID-19 疫情下每个儿童都或多或少可能伴随疾病的困扰,对疫情盲目恐慌的父母普遍存在,通过阅读通俗易懂医学科普而获取相关知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一些疾病的发生或取得更好的预后。

1.3 城市进行加快,儿科疾病谱变化

不同时段儿童疾病谱不同,随着我国城市进程加快,儿童发病率高的疾病由烈性传染病转变为呼吸系统疾病(过敏性哮喘、鼻炎)、肥胖、矮小、早发育等。应对慢性疾病,对家长开展健康教育,让家长早发现、理解疾病需要长期随访,合理回避不良因素,适当的药物治疗等才是更重要的治疗措施。例如在新冠肺炎疫情下,哮喘患儿常不能按要求随访,药物使用不足,治疗不规范。在解除隔离后2~3 周由于增加呼吸道感染机会、在校期间环境暴露、学习压力等原因也可能出现“back to school asthma(BTS)”[5]。

国务院《“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了加强学校健康教育、提高妇幼健康水平、引导合理膳食、普及科学健康知识等与儿童医学科普相关的内容[6]。儿科疾病谱及卫生环境新变化,医疗科普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家长的新要求对我们来说既是挑战又是机遇。加强儿童医学科普工作势在必行。

2 新冠肺炎疫情下做好儿童医学科普的价值

医学科普是一座桥梁,它的一头是医药知识的不断更新,使人们卫生保健知识水平不断提高,这种手段的根本目的是让人们到达桥梁的另一端,健康促进。

2.1 在疫情中起到增强社会稳定的作用

医院的声音具备权威性和公信力,可以成为化解恐慌性传播风险的有力工具。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过程中部分家长对相关不实信息甚至谣言的轻信和盲从现象依然较为严重。某医院儿科以专业的防疫知识为基础,通过发布微信公众号对有针对性的疑问(居家隔离应如何做儿童防护,新冠疫情下的儿童哮喘如何管理等)及普及了科学家的最新成果(病毒起源、病毒危害、传播特点等方面)开展科学的、高质量、全面的科普宣传,帮助家长了解事实真相,消除人们心中的疑惑鼓舞人们增强战胜疾病的勇气和信心,安抚家长的心理,有利于消除恐慌情绪反复滋生,避免因不解疫情盲目恐慌而对儿童过度防护,树立了儿科良好的社会形象。

2.2 预防疾病,促进自我管理

儿童中过敏性疾病等多发病的预防和长期管理都和良好的生活方式息息相关。优质的医学科普能够覆盖到就医、疾病的预防、护理、用药理念和管理;能够对家长在多方面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影响他们的态度和认知,进而改变各种不良生活方式与行为习惯,引导家长运用有效的办法,提前预防疾病及合理管理慢性疾病。这样的医疗资源投入小,收获大。所有个人和家庭,通过自身充分地参与,将享受到基本卫生保健[7-9]。儿童哮喘指南推荐长期治疗方法首选吸入糖皮质激素,规范控制治疗需要数年时间。治疗存在的困难是用药和管理状况不理想,导致用药依从性降低及病情控制不佳。某医院儿科在脱敏治疗及儿童哮喘管理中,充分利用微信及微信公众号等网络平台,与病人建立随访关系,利用碎片化休息时间开展全程照护式管理。在病人离开门诊后把哮喘相关科普、药物使用的注意事项再发送给家长,在临近随访日期提醒家长配药,及时解答家长的疑问,强化治疗理念,为照护者提供支持,建立一种以促进和维护健康为目的的互动,有利于促进儿童自我管理。这是哮喘管理工作与时俱进的表现,它突破了空间、时间、人力等限制,为家长提供了更多的服务。既减少就诊时间,推进了过敏性疾病的规范化治疗,也提高了疫情期间哮喘儿童治疗依从性及控制率。

2.3 及时捕捉医患不良关系的信息,促进和谐

我国整体医疗环境和医患关系紧张,造成这一现象有许多深层次的原因。医院和媒体对医学科普的传播力度较弱是最为直接的原因之一[1]。据统计,2009 年我国发生的医患纠纷中90%系沟通不畅造成[10]。儿科疾病病情变化快,家长常常对儿科疾病知识缺乏而不理解或不了解患儿的病情变化、医生的临床诊疗、疾病控制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有时医生花大量时间向家长解释病情,部分家长仍然因为焦虑或对医学专业语言不理解而不满,从而引起医患矛盾及纠纷。医学科普可以在不加重一线医护人员负担的情况下,推动儿童健康知识普及,实现自己的导向功能,因势利导进行科普和疏导,减少不切实际的希望,避免和控制不良思想倾向带来的影响,消除医患之间的误解,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医患纠纷。

2.4 体现人文关怀,充满对生命的人道关爱

医学本质是人学,它关注的是在病痛中挣扎、最需要关怀和帮助的人,为他们提供个性化服务。中国古代将医学称为“仁术”,医生被誉为“仁爱之士”。西方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认为“医术是一切技术中最美和最高尚的”。医学越是走向发展与应用,越离不开人文导向。医学科普创作应该重视生物、心理和社会等多方面的复杂因素对人的影响;体现医学的人文关怀,让读者一接触医学科普就能够感受到如阳光般的人文关怀,感受科学的魅力,重拾医学人文精神往日的光辉[11]。

3 目前问题及解决方法

微信公众号是医院或科室利用互联网微信平台向微信用户传播健康知识、增强医患互动的新手段。某医院儿科从2015 年6 月起运营儿科微信公众号,累计关注人数1700 人,更新推送图文信息开展儿童医学科普宣教,发布98 篇图文信息,内容包括:儿童常见疾病的发病、治疗和护理,儿科新闻等内容。但是在微信公众号的运行中仍然存在:功能、形式单一,内容不成系统、缺乏新颖性;不能依照用户需求推送消息且不定时;宣传力度不够;互动不足、反馈不及时等问题。问题亟待解决,促进科普工作的发展。

3.1 扩大优质科普选题来源,体现综合儿科特色

儿童疾病谱与成人不同,涉及医学健康科普的学科多而繁杂,可立足临床经验,结合学科优势,挖掘优质科普选题,可以从如下角度考虑:1)结合各个亚专业优势,提炼出“父母最想知道”“父母最易误解”的问题;2)从疾病的变化中找:经济发展,儿童疾病谱发生变化。是哪些原因导致了疾病谱的变化?疾病预防的方法?;3)从季节的高发疾病谈起:每个季节都有高发疾病,提醒爸爸妈妈们预防儿童感染的话题服务性强,广泛受到关注;4)可以写研究的新进展,指南的新变化;5)从世界哮喘日等重要宣传节点选取题目;6)从临床工作中捕捉:从门诊接诊、病房诊疗及辅助检查、药物使用、护理、心理支持中总结医学科普选题。这样可以避免公众号内容重复、缺乏深度,让家长更全面的理解医学知识,预防疾病,使医学科普的作用最大化。只有长久坚持,逐步提高全民医学科学素养,防止下一次疫情来临家长因为对儿童常见疾病不了解而束手无策。

3.2 丰富推送形式,注重用户反馈

微信公众号推送形式单将致用户失去关注热情。据研究因公众号缺乏新意取消关注的用户占总用户的31.7%[12]。除了发送图文信息,微信还能够利用语音、视频、小程序、微讲课、建立专科疾病管理群等方式与家属进行全方位沟通、互动。统计发现,带有视频型稿件,阅读量、转发量等关键指标明显高于纯文字新闻[13]。公众号在日常运营中除了提供基础的医疗服务外,可以利用后台用户利用数据,探寻家长需求;还可以利用公众号添加意见反馈的渠道,开通网上留言和咨询,方便用户提出需求,促进医患互动。当无法及时回复患者的反馈意见时,可以设置完善的关键字自动回复,将设置的内容自动发送给关注用户,促进沟通。只有将现有的东西做精细,发挥各种工具自身特点,以“评”促“改”,改善服务体验和医患关系,才能得到更广泛及持久的关注。

3.3 开展多渠道儿童医学科普宣传,打造健康公益品牌

某医院儿科具备微信公众号的基本条件,可以指定合理稳定的信息推送制度(每月更新两篇)来确保公众号适当的活跃度。微信的活跃时间是在午饭前和下班后,公众号打开活跃高峰为晚上9:00,可以微信活跃时间段进行科普推送,提高点击率。此外还可以在科室举办活动时或者利用现有的微信朋友圈进行微信公众号的宣传,要求科室成员关注和转发,形成微信矩阵[14-15]。但是新媒体+传统媒体的宣传模式已经是大势所趋,二者各有利弊。我们可以利用长三角过敏性疾病防治联盟平台,打造医患互动+科普文章+网络微课+社区义诊四轮驱动的公益科普宣传链。针对不同人群对医学科普知识的接受能力和理解程度,分别采用不同的方式,投其所好,有的放矢的进行宣传,大大提高医学科普教育的效果。对于年纪较大、时间充沛的长辈可以采取走进社区做健康科普宣教、开展义诊咨询活动;对于门诊及住院病人采取宣传画、宣传栏、现场讲解和电视屏幕滚动播放宣教;对于工作繁忙又精通电子设备的中青年父母则可以推广微信公众号。为家长近距离地提供免费、贴心的医疗服务,为科室赢得良好的信誉和口碑,彰显公立医院的公益性。

3.4 打造“重科普”的良好氛围,助力青年医生成才

每一个医务工作者都有责任做科普,要激活科普团队的力量,将儿童医学科普的写作当成一个常态性的义务。有利于从源头上堵住错误知识的出笼;运用网红的晕轮效应推进医学科普的传播,也有利于自己“科普达人”的塑造。儿科医师与其他科室医师在医患沟通方面截然不同。儿科被称为“哑科”,这对年轻的儿科医生来讲,沟通具有较大的困难与挑战。其次,家长大多焦虑,很难耐心地沟通病情。更要求医生专业的医学知识用浅显易懂的语言表述。医生在学习积累、准备素材、展示成果、提供服务的过程中,促进知识的学习、增强了沟通能力、提升演讲能力和创新能力等。培养一支擅长科普、热心公益、充满活力与生机的青年健康科普队伍,打造具有一定吸引力、辐射力的健康文化活动品牌。

猜你喜欢

医患儿科科普
汉末魏晋时期的医患关系考
危机管理减少耳鼻喉科医患纠纷的实践与效果分析
我国儿科急诊医学发展的现状与对策
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医患沟通的认知及培养需求研究
关于实习医生医患沟通的教学调查及教学改革建议
科普达人养成记
SSE教学模式在普通本科-儿科专业后期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2019年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第二届编委会名单
科普漫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