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师生有效参与 提升小学语文高段阅读教学效能

2021-01-07江西省共青城市西湖小学熊南生

天津教育 2021年12期
关键词:参与率效能网格

■江西省共青城市西湖小学 熊南生

一、网格——教学效能,一目了然

中外学者对课堂中学生学习活动如何管理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其中有位学者设计的效能网格图中的横坐标表示对“课堂活动方式”的关心程度,纵坐标表示对学生学习方式的关心程度,结果显示不同学习方式产生不同学习效能。学生学习活动效能的计算公式:学习效能=有效时间(分钟)×参与率×效能比。(效能比是读10%,听20%,看30%,说70%,辅导他人80%,做90%。)例如,在阅读教学中,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有效时间为3 分钟的“看”的学习活动,假如参与率为40/45(全班有45 名学生,参与“看”的有40 名学生。)看的效能比例为30%,则看的学习效能为40/45×3×30%,就在效能网格图上呈现出来。

在小学语文高段阅读教学观察中,通过效能网格图,我们可以清楚地记录下学生的学习活动过程,计算出学生的参与率,每个环节效能的高低一目了然。当教师讲、学生听的时候,学生的参与率开始降低;当学生说和做的时候,他们几乎百分之百地参与。课后,针对阅读教学课堂上所学的知识,我们对学生进行达标检测,参与率高的学生明显比参与率低得学生的得分高。

二、教学——问题导学,八个步骤

我们从学习目标的确定,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活动,课堂流程的效能优化等方面构建小语高段“自主参与+效能网格”阅读教学模式,探索提高小学语文高段阅读教学效能的途径与方法。课堂由“三个环节”组成:预习、展示、反馈。学生自主学习有“三个基本要求”:定目标、定问题、定时间。教学分“八个步骤”:导学备课、自主预习、帮扶解惑、互助探究、精读强化、展示点评、归纳总结、测评反馈。

三、教师——先学后讲,循循善诱

在进行小学语文高段阅读教学效能的研究中,我们发现教师的课堂教学流程和学生的参与学习方式是关系到一堂课效能高低的关键两个因素。师生如何有效参与,师生的参与率多少,是我们研究提升小学语文高段阅读教学效能的目标。“讲”是学生先讲,“评”与“教”,也是学生先来,教学要把学生放在首位。在小语高段“自主参与+效能网格”阅读教学模式中,教师是问题的诱导者。

1.没有问题时提出问题。我们发现有的教师在阅读教学课上,为了让学生对文本上的知识点进行探究,相对的提出问题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课堂看似热闹,细听学生都在泛泛而谈。产生这样的现象,原因之一是教师提出的问题思维含量不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没有得到发展。只有真问题,才能够推动学生思考,活跃学生的思维。

2.有了问题时引导启发。学生能做的,教师不能替代。在教材文本面前,学生凭借现有的认知能力和经验储备,理解起来肯定是有难度的。这就需要教师在学生原有解读和体验的基础上,进行必要的提炼,使学生的认知能够得到应有的升华,甚至引发质变,让课堂教学效能在师生互动中走向最大化。语文学习对文本、对语言的关注离不开对思维的考量。因此.在积极践行师生互动时,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现有的认知能力和认知成果进行追问,在“煽风点火”中激活学生的认知思维,使之形成“燎原之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思考、探讨,答案自然会水到渠成。学生长此以往,会养成自主深入思考的习惯。

3.解决问题时支持帮助。在阅读教学中,随着课堂教学的进行,不断会有课堂生成。问题产生了,教师应适时点拨。师生合作时,教师要顺势引领。师生互动探讨的阅读教学过程中,产生针对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活动板块,教师需要展开与学生的积极合作,帮助学生获取全新的认知体验,为学生更好地解构文本、形成能力奠定基础。

四、学生——小组合作,互动探究

我们在“自主参与+效能网格”阅读教学模式中,根据教学内容,把学生分成以下合作小组:

1.讨论式小组。学生个体之间存在各种差异:情感、品质、性格、兴趣、认知、学习方式等等,把他们组合成一个学习小组,指导他们进行合作学习,可以有的放矢地在课堂上利用学生的资源进行各种互补,促进共同进步。随着讨论交流的深入,同学们在交流互动中发现自己的不足、肤浅,欣赏同学的智慧、精彩,频频产生顿悟感。让每一个学生真正地把身心融进了课堂学习,在彼此的碰撞、交流、合作中默默地契合,一同走上真正阅读感受、理解、欣赏的读书道路上来,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2.辩论式小组。课堂是一道流动的风景。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发现“美丽的风景”,捕捉看似偶然的“生成”,并利用这一宝贵的资源开展教学活动。这是一个睿智的老师必须修炼的教学智慧。学生的每一种阅读体会均来自他们各自在文本中行走之后的感受。教师不要急于下结论,评定谁是谁非,而是适时地依据学生的自学情况,组织课堂学习辩论小组,把持相同观点的划为一组,进行辩论。

3.自由式小组。这是一种更随机的合作小组,具有更加自由、宽松的氛围。学生完全可以自由组合,针对课堂上所探究的共同问题进行合作学习。

学生小组合作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实现最优化:

第一,组合最优化。实践证明,以4人作为小组构成的基本单位为最佳。这样,不仅每个学生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展示,还可以根据需要扩至8人小组,或分成2人小组。如果小组合作已经成为课堂的主旋律,那么那种面向黑板的座位排列方式也需要改变。4 个学生一组,组成一个方块。学生面面相对,背对教室的侧面,便于学生在老师讲解的时候听讲。

第二,分工最优化。4 人小组建起来后,老师需要明确小组分工。采用小组合作方式的要义之一是“不让一个孩子游离于课堂教学之外”,只有明确分工才能保证全员参与。可以采用任务混杂的分工方式。比如,选一人当小组长,由他管理小组里的全面工作,其他同学根据自己的情况担任具体工作。能力强的学生可以兼任几项。不管是担任一项还是兼任几项,都需要职责明确,各负其责。

第三,规则最优化。“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小组合作的高效,离不开小组的规则和制度建设。比如职务轮换制,常规组长可以每周轮换一次,推磨式进行。比如学习制度:老师布置自学或默读的时候,小组成员要独立自己学习。小组内要安安静静,不能影响同学;小组讨论的时候,每个同学都要积极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小组汇报的时候,汇报的同学要大声发言,其他同学要认真倾听;全班展示的时候,小组同学上台展示,组内同学一人展示时,其他同学要相机补充。

猜你喜欢

参与率效能网格
我国劳动参与率的趋势、结构与国际比较
用全等三角形破解网格题
迁移探究 发挥效能
同时多层扩散成像对胰腺病变的诊断效能
充分激发“以工代赈”的最大效能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与其他国家女性劳动参与率发展现状对比分析
反射的椭圆随机偏微分方程的网格逼近
重叠网格装配中的一种改进ADT搜索方法
基于曲面展开的自由曲面网格划分
唐代前后期交通运输效能对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