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程思政”在西方经济学教学中的运用
——以西方经济学认知为例

2021-01-07■杨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5期
关键词:经济学课程思政

■杨 阳

(合肥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安徽 合肥 230601)

一、引言

“课程思政”的实践最早源于2014年上海地区在学科德育教学中进行的新型教学方法的探索,初期旨在通过创新授课形式,在思想政治课程之外开发出一套能够有效融合思想教育与专业知识教育的授课体系。其目的是解决高校内的学生在思想教育方面与其他专业或通识课程之间相对“孤立”的现实问题。

2017年11月,党中央下发了全党上下认真学习“十九大精神”的决定。在这份文件中,特意强调了高校要创新多种授课形式,使得“十九大精神”能够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明确体现,其思想内容不仅要“进教材”“进课堂”,更应该要“进头脑”,从而培养具有正确价值观和人生观的新时代大学生。

以经济管理专业学科教育为出发点,“课程思政”与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等西方经济学专业课程实现有机融合之后,将使得经管专业学生更容易掌握专业课程的核心内容,并且能够在学习过程中,将专业知识与中国现实、中国特色相结合,思考中国问题、解决中国问题。

在教学实践中,学生首次接触西方经济学时,教师在授课之初,主要是针对西方经济学概念、发展历程、代表性理论以及对西方经济学持有的正确态度等内容进行阐述。文章以这一段教学内容为例,探究如何有机地将“课程思政”融合到西方经济学教学实践过程中去。

二、如何认知西方经济学

(一)教学基调:以“西”为鉴

1.西方:理论发展时间长,掌握主动权

从历史维度来看,资本主义的兴起以及发展,是西方经济学这门课程产生的基础。这一学科也是诸多经济学家对西方资本主义社会中的生产关系,尤其是资产阶级的基本要求和观念的理论性总结。其发展历程可大致分为四大阶段:一是15世纪至17世纪中叶的重商主义经济学;二是17世纪中叶至19世纪中后期的古典经济学;三是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初期的新古典经济学;四是20世纪30年代至今的当代西方经济学。

可以看出,近现代西方经济学的发展历程已经有近600年的历史,即使从亚当斯密算起也有近300年历史。在这一过程中,涌现了极多的经济学家,为这一学科添砖加瓦,不断丰富其内容、拓展其外延。从世界范围来看,其在学术界也居于统治地位,典型的例子就是诺贝尔经济学奖自颁奖以来,其获奖者的研究内容均未突破西方经济学研究框架,而国际主流期刊和经典教材等阵地也是掌握在西方主要国家之中,西方经济学可谓是“显学”。

2.中国:理论发展时间短,缺少话语权

中国国内的经济学研究者一开始遵循的是前苏联的政治经济学研究范式,以阶级分析方法为主,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学术界逐步引入西方经济学的主要思想和研究范式,以利益最大化分析方法为主,探究微观经济组织的市场行为和宏观国家调控行为。从改革开放开始,中国国内经济学学科的发展可大致划分为三大时期:首先在1978—1992年期间,十二届三中全会提出“社会主义经济是以公有制为基础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标志着中国开始引进西方国家经济学的学科内容,不再单独地只分析经济学中的阶级对立内容,也更加注重经济学的实用性,更多地去关注社会个体的利益最大化问题;其次在1992—2008年期间,在党的第十大会议中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指导思想,明确了我国经济学自计划商品经济转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并使得国内经济学在微观和宏观等层面上与这一转变相适应;最后在2008年至今期间,以2008年金融危机为契机,我国经济学进入了实践反思和创新相结合的现代经济学阶段,在这一阶段,无论是政府层面,还是学界层面,均发现了西方经济学也有其内在缺陷,中国经济学理论逐步进入自我探索阶段。

虽然在当前阶段,中国学术界已经基于中国改革开放实践,并总结社会经济发展经验,力图构建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学理论体系,在部分领域有所成就,但是这一尝试依然处于探索期,西方发达国家以及其经济学说在国内政界及学界的影响依然巨大。较为典型的例子,国内经济学研究者,继续深造多是去西方发达国家高校,进一步研究的成果也多是发表在国外期刊中,而国际上认可度较高的经济学界奖项,例如诺贝尔经济学奖、克拉克奖,至今在中国经济学研究者中未能取得零的突破。总体来看,中国的学术话语权较少,实力偏弱。因此,在给高校学生传授西方经济学知识时,要认识到中国经济学理论的不足,要以“西”为鉴,先夯实基础,才有机会创新并超越。

(二)教学态度:批判吸收

1.取其精华

西方经济学是对西方社会经济结构的市场运行的总结与概括,在经历了几个世纪的发展,在个人消费选择、厂商利益最大化、市场调节、产业布局、经济增长、减少失业等微观与宏观多个层次、多个方面具有可以借鉴的宝贵经验和理论成果,这些内容对于我国学者与经济学专业的学生而言,是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借鉴对象。西方经济学的巨大贡献最起码有以下三点:

第一,其构建了一套较为完备的理论体系。分析个人和厂商利益最大化的有微观经济学,探究国家层面经济调控的有宏观经济学,研究区域布局和产业升级的有区域经济学和产业经济学。在不同领域,西方经济学也展现出了其强大的应用能力,例如与农业结合形成农业经济学,与贸易结合形成了国际贸易学,与金融结合形成了货币银行学,其分支学科达到20多个,而且随着交叉学科的发展,其涵盖范围还在不断拓展。第二,形成了较为科学的分析方法,以数学为重要工具,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提出规范化解决路径。在这一方面,统计学和数量经济学是西方经济学技术方法层面的核心学科,其以数理方法为基础,通过构建不同的经济学模型,搜集大量的数据,利用较为先进的数据处理软件,例如R软件、Eviews软件、Stata软件和Matlab软件等,对社会科学进行实证研究。相对来说,其得到的结论也是比较科学合理的,并且基于实证结果,给出解决现实经济问题的具体策略和方法,其有效性也具有较强的保障。第三,丰富的实践素材、长期的发展历史为西方经济学研究人类经济发展规律提供了大量经验案例。在此方面,西方经济学与历史学、政治学进行了有效的衔接,探究制度的变迁、寻找最佳的经济社会组织形式是其重要工作,在这方面西方经济学也产生了大量的研究成果。

2.去其糟粕

在学习吸收西方经济学理论的精华部分时,也需要明确西方经济学宗旨还是一个维护资产阶级利益而服务的经济学,需要辩证、批判地“去其糟粕”。若从构建更为理想的经济学视角来看,西方经济学最起码存在以下缺点:第一,资产阶级的立场,如在西方经济之中对于剩余价值的产生是资产阶级的利润来源这一点含糊不清,也避而不谈甚至否定资产阶级剥削行为。西方经济学在实用性和技术层面是有其优势的,但是在阶级分析层面,在探究人与人关系层面,它是有意识地进行逃避的,并且对资产阶级的经济社会组织形式进行了美化和维护。第二,忽视收入分配问题,过于强调效率,从而加剧了西方国家内部阶层的极化对立。西方经济学的核心出发点就是利益最大化,在追求利益的过程中,整个社会的马太效应非常明显,富者愈富,穷者愈穷,阶层固化也是多数西方国家的典型特征。第三,个人主义的初始假设,使得西方国家个人至上思潮横行。追求自身幸福是个人天生的权利,但是一旦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产生冲突时,尤其是遇到全体性危机时,个人至上主义就会对整个社会产生巨大伤害,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全球性事件中,个人主义的危害表现得尤为明显。

(三)最终目标:重新构建

1.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为指导,即以辩证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不仅有助于我们科学地认识经济现象和经济规律,而且有利于我们形成对西方经济学的科学认知。西方经济学是为资本主义服务的,虽然自诩为“纯经济学”,但是难掩其阶级立场和阶级性。只有通过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论来剖析它,才能清晰地看清其本质,不至于被表象所迷惑。西方经济学为了解决现实中的复杂经济问题提出了许多假设、范畴以及原理,但是其阶级性决定了其难以直面问题的本质,对问题的分析和研究处于表面、流于形式、不够全面。例如,其中的“经济人”假设,由于其价值取向的局限性显得有失偏颇,难掩其为资产阶级利益服务的本质。各流派各执己见,导致相互之间产生矛盾。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来分析,可以拓宽我们认识各种经济学问题的视野,认识其本质,可以辩证地认识西方经济学理论,为我们科学地理解西方经济学提供了思想源泉。

2.重视与中国经验相结合

虽然西方经济学具有阶级性,但西方宏观经济学理论对我国依旧具有借鉴意义,只是在实际运用时,要分析其理论和政策是否与我国的实际情况相适应。西方宏观经济学的核心管理理论是对需求进行管理,政府一方面通过影响个人的消费和投资,另一方面增加自身的投资力度,解决经济发展中的需求不足,实现对经济的调节。我国在运用西方宏观经济学理论时,不仅需要通过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对需求进行调节,而且需要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调整收入分配关系、调整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以实现对供给的管理,实现对宏观经济的有效调控。我国的宏观调控不仅仅要考虑经济发展,而且要以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为出发点,改善国计民生,提升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3.集体价值导向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认为,集体主义是自然经济条件下个人实现自我的形式,而个人主义是商品经济条件下实现自我的形式。传统社会主义国家之所以强调集体主义,主要的原因就是由于长期处于自然经济之中,商品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我国的社会主义已经进入以商品经济为基础的新阶段,所以需要摆脱原有的自我实现形式,寻求新的自我实现形式。所以,摒弃西方经济学的极端个人主义,吸取其中的合理成分;去除传统社会主义价值观中对个人主体地位的错误观念,汲取集体主义中的积极成分。与时俱进、实事求是地提出现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新观点,实现现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新形态。

三、结语

本文以认知西方经济学这一教学环节为案例,探讨了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将包含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思想政治内容融合到具体专业知识学习中,其中比较研究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方法。中国未来经济学的发展需要把握几个方面:一是要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指导;二是要吸收、学习和借鉴西方经济学的有益成分;三是要实事求是,实用为主,服务中国现实经济发展;四是要总结提炼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经验,构建有中国特色的经济学理论体系。

猜你喜欢

经济学课程思政
移民与健康经济学
简明经济学
论经济学数字化的必要性
送餐的巫术经济学 精读
科技产业经济学的系统创新
基于OBE理念的航空医学课程思政教育改革探讨
学好质量管理,锻造品质人生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经济学的优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