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艾滋病防治工作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结合的思考
2021-01-07刘振红武书彦
刘振红,武书彦
(北京市延庆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北京 102100)
0 引言
对于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我国早就制定了相关的法律规章制度,目前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向城乡居民提供妇幼保健、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及健康教育等基本服务,在我国各地已广泛实施,为人民的生活健康提供了便利。随着我国艾滋病的流行趋势的不断扩大,开始从原本较为集中的区域开始向广大城乡进行传播,例如卖淫、吸毒等高危人群向普通人群迅速传播和男性同性之间的性行为人群造成艾滋病感染例数明显上升等。近年来我国政府及相关部门在对艾滋病的防治上,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在现阶段也取得了显著的效果[1]。但是局部地区及高危人群的情况严重,对艾滋病患者的社会歧视以及艾滋病传播的危险因素仍然广泛存在。由于局部地区的地理位置较为偏远,且经济、交通等信息相对来说比较落后,对当地居民以及患者都造成不良影响,不利于艾滋病防治工作的开展。因此影响艾滋病流行的危险因素仍然存在,增加了许多城乡居民感染艾滋病的风险,对艾滋病的预防和控制工作仍然十分严峻,但随着对艾滋病防治的安全意识的提高与增强,艾滋病防治工作开始受到广泛关注[2]。本文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艾滋病防治工作相结合的优势及存在问题和建议来进行综述。
1 艾滋病防治工作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结合的环境分析
目前在全国各地广泛实施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已经覆盖了许多地区,与人民群众的生活紧密挂钩,艾滋病防治工作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结合需要有良好的环境支持才能进行更好的开展。
1.1 从政治经济方面。近年来,我国早就出台了对于艾滋病防治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相结合的政策,肯定了艾滋病防治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重要作用,为两者结合提供了一定的政策环境支持。此外,我国对于艾滋病防控工作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经费投入采取“政府投入为主,进行分级负责,多渠道筹资”,对于一些艾滋病中、高流行区域的经费可通过地方财政适当加大投入。在使用过程中,应当科学控制成本,对经费进行合理使用,来保证使用效益最大化。
1.2 从社会方面。我国目前的基层医疗机构基本覆盖了许多地区,数量众多且接触面广,对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机制已经逐步完善。我国对于艾滋病防治工作采取的是“政府组织领导,部门各司其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方针,广泛开展艾滋病宣传教育,普及艾滋病防治知识,呼吁社会对于艾滋病感染者和患者给予关怀与理解,为基层的艾滋病防治工作提供社会支持。
1.3 从科技层面。根据我国近年来开展的基层艾滋病防治工作的工作实践中得出的一些经验,完善了基层卫生公共服务制度,加强了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及护理人员的培训,提高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的水平和质量,完善了基本医疗机构的管理模式,减轻了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费用。在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设立了艾滋病病房,在村卫生室设立了艾滋病检查治疗服务点,完善了定点医院与家庭及社会治疗相结合的管理方式,使基层医疗卫生服务量明显增加,提高了基层艾滋病的防治水平。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艾滋病防治提供了一定的科技支持。
2 艾滋病防治工作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结合的意义
艾滋病主要是通过性传播为主要的传播途径,从而感染后进入发病期,由于许多人没有重视对艾滋病的预防,导致我国发病率正在逐年增长。基本公共卫生主要包括居民的健康教育、居民预防接种、对居民健康档案的管理等服务项目,将艾滋病防治工作和基础公共卫生服务结合,能够有效对一般人群和高危人群进行防治工作,能够有效节省资源,具有重大意义。
2.1 有助于艾滋病防治工作深入基层,建立艾滋病防治工作机制。随着我国人口流动数量和规模的增大,从农村到城市打工的流动人口具有双向流动,是艾滋病传播以及感染的重点人群。他们具有性活跃、社会支持少、约束力不强等特点,且部分农村地区的公共卫生服务建设并不完善,患者可能无法得到及时且有效的治疗,导致病情加重[4]。因此需要加强对基础公共卫生服务的建设,把艾滋病防治工作降到基层当中去,及时调整艾滋病防治工作策略,可以使艾滋病防治工作深入基层当中,完善其工作机制。
2.2 有助于改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资源的合理分配以及对艾滋病防治工作的普及。随着我国对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重视,相关政府投入了更多的财力及人力,培养了更多相关的医护人员以及增加了更多的相关医疗设备,因此能够满足了人们的日常医疗需求。通过对基层的医疗卫生机构了解到当地人民的病患资料,能够根据患者的自身状况制定各自的防治计划,避免过多浪费人力、财力和物力,有利于进一步推动艾滋病防治工作的开展。艾滋病的防治工作是一项长期坚持的工作,因此需要将其列入长期的工作列表当中,才能对艾滋病的防控效果实现最大化,促进艾滋病防治工作的普及。
3 使艾滋病防治工作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结合的具体措施
尽管对于艾滋病防治工作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给予了政策、经济、科技及社会支持,但是还需要明确艾滋病防治工作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结合后的具体任务,以便于更改好的完善其工作机制以及保证工作中的可操作性、可持续性及科学性。
3.1 建立健全的艾滋病防治监测工作。由于我国各个地方的经济发展与文化水平的不同,对于艾滋病的方组织工作需要因地制宜,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定艾滋病防治计划。对当地进行深入调查,了解其艾滋病感染人群比例,若该地区为艾滋病高发地区,则应分析其发病原因并进行整治,若该地无艾滋病病例,需要对当地居民进行宣传防治艾滋病以及发病后的正确处理方法,避免意外情况发生。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立艾滋病防治小组,加强各部门的合作,致力解决当前艾滋病防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困难,加快解决艾滋病防治部门的建设,尽早将所需要的相关医疗设备配齐,建立一套完整的艾滋病防治工作报告体系,有利于形成各方面合作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防治体系,有助于艾滋病的防治工作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能够有效进行。
3.2 加强艾滋病防治工作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相结合后的管理与人才建设。针对艾滋病防治工作不明确、参与程度不高等问题,当艾滋病防治工作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现结合后,应当明确基层卫生机构的具体工作任务及参与方式,根据当地的基层卫生机构的特点确认其职责范围,以保证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顺利进行。此外加强基层公共卫生服务能够使艾滋病的防治工作深入到基层当中,首先正确疏导基层人民群众对于艾滋病的错误观念,医护人员也应当明确自己的态度,对艾滋病患者进行医疗护理用爱心与耐心服务,应当对他们像对其他患者一样,给予他们尊重和平等[3]。加强培养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艾滋病防治技能培训人才,可建立一个能够胜任艾滋病防工作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相结合工作的队伍,为艾滋病防治工作培养更多的专职和兼职人才,有助于将艾滋病防治工作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相结合。
3.3 完善和明确艾滋病防治工作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结合后的机制与职责。艾滋病防治工作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相结合后,应当要有稳定且明确的经费保障和支持。除了中央财政补助外,对地方各级财政部门也应当安排补助资金,加大经费监管的力度,严格控制费管理及使用经费,做到切实的统筹安排[5]。艾滋病防治工作的经费分为三个部分使用,一部分用于监测与防治工作的开展,用于每年的调查与评估工作等;一部分用于对贫困患者的治疗费用,需根据我国的相关要求执行;一部分用于对艾滋病防治工作的宣传费用,包括对当地居民对艾滋病知识的获得、对特殊人群及重点人群开展行为干预等工作。对于基层公共卫生服务机构的制度建设中,应当把工作职责落实到个人身上,有明确的分工制度,并需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关的艾滋病防控工作方案,以求能够达到最好的效果。为了避免出现对艾滋病防治工作中出现的一些难以量化的问题,应当建立一套其督导和评估机制,对艾滋病防治工作政策实施的效果、资源配置的适宜性和利用的有效性、可行性、对特定人群的获取资源的有效性及覆盖的普及性进行及时的客观评价,保证防治模式的可持续性,对艾滋病防治工作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相结合的进展具有重大作用。
4 结论
随着我国对艾滋病防控工作重视,加强对基层公共卫生服务建设、扩大对艾滋病知识的普及、培养医疗技术人员以及完善艾滋病防治工作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相结合后的机制等方面成为了目前的工作重点。从当地的所调查的数据应当进行统筹分析,通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落实艾滋病防治工作并加强当地居民对艾滋病的认知以及预防,同时将艾滋病防治工作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相结合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艾滋病的传染的概率,能够有效开展艾滋病的防治工作及推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