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诗词阅读赏析,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021-01-07甘肃省张掖市民乐县洪水学区八一小学曹晓玲
■甘肃省张掖市民乐县洪水学区八一小学 曹晓玲
诗词名著有着独特的文字魅力,蕴含着作者对生命深层的情感和感悟,累积了中国文人的文化思想,凝聚着人类的智慧,是经过历代读者反复筛选和历史长期积淀的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其博大精深的思想底蕴和精湛卓绝的艺术特色,对读者认识人类社会的发展、了解历史的变迁、形成自我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青少年的审美情趣的提高和完美人格的塑造上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引导学生阅读诗词名著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感能力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经典文学论著,不但有助于提高他们的语感,还有助于他们语文写作能力的提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是古人对读书的深切感悟,教师将其用来指导今天的读书活动,依然灵验。汉代文艺理论家刘勰所谓“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就是告诫后人要通过大量阅读去培养和获得对语言文字的感受力;去熟悉和掌握语言规律,增强语文修养,提高运用语文的能力。
叶圣陶先生也曾说过:“阅读最重要的是训练语感,就是对语文的敏锐感觉。”而教师要训练学生语感,最好的方法就是引导学生多阅读,最好的阅读材料就是文学名著。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倡导学生尽可能多地阅读中外名著,开展有益的读书活动。可是,在现实的教学中,学生因为学习时间紧、学习任务重、课程量大,很少有时间去自主阅读古今中外的名著。此外,一些学生独立学习的意识本就不强,在教师为提高课堂成绩而设置的大容量的作业训练中,就更没有心思去读书了。部分语文教师虽然知道阅读的重要性,也为学生布置了一定量的阅读任务,但对课外阅读缺少系统的指导。教师在应试教育思想的指导下,习惯于用习题化阅读代替欣赏性阅读,用教师的讲代替了学生的读,学生阅读价值的好坏全由教师评价。因此,学生由于没有经受自我阅读时的心灵震颤,所得的阅读感悟自然也是肤浅的、不长久的,教师开展这样的阅读教学,显然是不现实的。
二、分析诗词中的“春风”,培养学生的语文情感表达能力
当东风真正来临时,一切又会是怎样的呢!在学生的眼中,春风就是飘在天空中的风筝,诗人高鼎就曾说: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所以说春天是儿童的乐园,在春风里放飞纸鸢放飞理想,乡村的生活显得那么和谐那么令人惬意。在实际的教学当中,教师应引导学生理解诗词中的情感表达,借诗词培养他们的语文表达能力。如在教学“春风又绿江南岸”时,需要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怀,理解作者的情操理想,方能正确理解诗句的含义。
王安石是一位政治家改革家,对国家对民族命运前途的关切,是他一生的追求,这个理想就像春风一样,吹遍祖国的大江南北,因此上春风是王安石的政治风度。王安石若没有宽广的胸怀,政治家的韬略眼光,他就不会看得这么宽这么广。教学的时候,只有让学生领悟了作者的思想情怀,才能精准定位思考的角度,才能真正把握诗句的含义。日常教学当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诗词当中关键意象的含义,准确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体会诗句词句所表达的情感意义,才能使学生真正理解诗词句的意义,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三、有效开展阅读,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也日益丰富,为满足广大群众的阅读需求,各种各样的阅读室相继成立了起来,但公共的阅读资源未能充分开发利用,公共图书馆开放宣传力度不够,加之有的阅览室离学生家比较远,离学校也远,较远的距离让学生在心理上产生了敬畏,不愿意去阅读。现实的情况,有的学校图书室藏书有限,图书更新不及时,借阅渠道不畅通,导致学生去主动借读。学生家庭很少有藏书,家长给孩子买书只把眼睛盯在了教辅读物上,有些家长还限制学生读课外书。受社会多元价值的冲击和新实用主义影响,大多数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教科书”。狭隘的教育思想使他们认为读好课本能取得好的成绩,读课外书会影响进步。为了民族的复兴,为了中华文化能得到更好的传承,我们必须要在全社会大力倡导阅读,营造良好的阅读之风,尤其要抓紧青少年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的培养,为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文化自信,奠定良好的文化基础。
语文教学的实践证明,培养良好的语文能力,只靠教师单方面的传授、只靠课本的阅读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靠学生的自主阅读、独立思考,让学生自己动脑、用心去感受阅读之美,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素养。这就需要充分发挥语文教师的引领作用,上好阅读指导课和欣赏课。教师在课堂上应把握好教学时间,不断向学生灌输名著阅读在初中阶段自主学习的重要性,帮助学生制订读书计划,教给他们阅读名著的方法,使之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经常引用名著节选的精彩片段,激发学生想要阅读全书的积极性。同时,要及时跟进检查阅读情况,坚持每周或者每月定性地检查学生的阅读情况,通过多样的活动,如举办读书报告会、演讲比赛,读书心得交流会、精彩情节欣赏会等来检测、促进学生的课外阅读。
四、分析诗词中的意象,提高学生的语文思辨能力
学校教育中,就是要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在教学中,教师要利用一切机会完成教书育人的使命。因此,在教学诗词的时候,教师也应该利用语文诗词资源对学生进行思辨能力的训练。春天里一切事物都具有勃勃生机,只要用心留意,眼中看到的景象,随时都可入诗。比如燕子,刘禹锡就赋诗“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道出了历史的变迁,人间的沧桑巨变。在这里作者借助燕子这一意象,阐述了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去,对于曾经的历史,后人自当有后人的评价,那么今天的我们对曾经的历史有何看法呢?带着这样的思辨,再去朗读刘禹锡的诗句,就会有自己不同的感悟。
白居易赋诗“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春天来了,燕子不但飞回来了,而且还是新燕,春天的大家庭中又添了新的成员,春的气息更浓厚了。春天里诗人能够看到的想到的,皆可以入诗。白居易的诗句,也有一种思辨在里面,事物往往是推陈出新,新生事物推动着旧事物向前进。教师在教学的时候要引导学生分析诗词句,让他们养成一种辩证思维,看待事物的发展应当有自己的观点,应当有“新”的观点,这样才能从诗词句领悟到真正的含义,才能有所发现和体会,这样才能提高语文思辨能力。
五、良好的制度机制是保障学生有效阅读的前提
学校要创新评价体制,把真阅读纳入考核之中,用多元化、创新化评价,促进名著阅读的多样化和实效化,并用广泛的真阅读来推动校园文化的建设和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全社会都应关注阅读,努力创建人人参与阅读的氛围,充分发挥公共图书馆和乡村书屋的作用,在节假日能向在校学生开放,并且向学生开列可阅读书单,介绍新书,以让学生有阅读的时间和心理准备。学校图书室能够做到全天候开放,增强借阅的自由度,给学生遨游的书海、攀登的书山。学校和家长要求学生尽可能不用手机阅读,以减少碎片化阅读对纸质化整体性阅读的冲击,帮助学生养成深入书本阅读的好习惯。只要有了全社会的参与,有了职能部门的支持,有了学校和家长的重视,有了教师的有序指导,最重要的是学生有了阅读的时间和必须阅读的理由,在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浸染下,学生以读名著来提素养、促发展的目标一定会实现。唯有如此,中华民族实现的文化复兴之梦就指日可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