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究

2021-01-07江苏省江阴市华士镇华西实验学校

天津教育 2021年20期
关键词:景色古诗阅读教学

■江苏省江阴市华士镇华西实验学校 陆 游

一、通过阅读教学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一)分析文章情感,帮助学生表达情绪

语言的表达之所以具有摄人心魄的煽动性,主要是因为语言的输出承载着我们多种多样的、充满爆发力的情感:愤怒、开心、惊喜、惊吓、恐惧……然而由于小学生认知能力发展不成熟、生活经验不丰富、知识积累不全面,在平常生活中很难对语言的情感表达有精准的把控,他们的语言表达平铺直叙、苍白无力、缺乏情感,表达能力严重不足。因此语文教师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可以通过对文章句子的情感分析和演示,以及对课文语言表达技巧的分析,增进学生对各种文章情感的理解,激励他们通过模仿,感受、理解各种感情,最终顺畅地抒发自己的情感。

(二)课上提问训练,帮助学生组织语言

提问式教学是小学语文课堂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学生通过思考、讨论,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达到理解文章,升华情感的目的。需要注意的是,小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教师要先在文章的结构、写作意图、精神内涵上对其进行按部就班、循序渐进的引导,通过设置层层递进、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相互关联的问题,引导学生在学习文章时,清晰了解问题是什么、问题怎么答、答案如何组织表达。学生通过一段时间的自主思考,往往能够正确而又有逻辑地进行问题答案的表达。

二、通过阅读教学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

(一)创设阅读情境,训练创造性思维

小学生可阅读的文章种类丰富,每一篇文章都充满趣味性和情境性。传统的语文教学往往忽视了课文中体现的情境性,过分注重对学生文章内容、结构、写作手法等应试技巧方面的教学,使小学语文课堂“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情境互动教学法的引入充分体现了语文教材的设计意图和作用。教师通过语言、多媒体、小道具等为学生创设阅读相关的情境,充分调动学生对阅读的积极性和兴趣的同时,更使学生“融情于境”,在情境创设中展开想象的翅膀,增强自身创造性思维的训练。

(二)通过问题引导,训练学生批判性思维

批判性思维是指学生对事件或现象的辨别、分析和判断的思维能力,对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质疑的产生是批判思维产生的第一步。教师应对文本的主题精神、情节结构以及人物形象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提炼出最具有思考和研究价值的问题,促进学生的深层阅读,达到锻炼学生批判思维的目的。

比如对《巨人的花园》进行阅读教学时,在进行质疑式的阅读之前,教师先带领学生进行课文基础知识生字词的学习和领读,扫清阅读的基本障碍。然后让学生对文章进行速读、精读,划分出文章段落。之后教师将自己深度挖掘的质疑问题在PPT上展示出来。

1.作者分几部分来介绍“巨人”的?

2.“巨人”回来前,花园是什么情景呢?

3.“巨人”外出回来后对孩子们说了什么样的话?可以看出“巨人”是怎么样的人?

4.“巨人”回来后花园发生了什么变化呢?

5.“孩子们的欢笑使花园增添了春意”这句话如何理解?

6.为什么花园前后会发生那么大的变化?你从中得到什么样的启示呢?完成这些问题的展示后,教师可让学生对问题进行分组讨论。通过与同学的讨论和教师的引导,学生在一次次辩论和纠错中,彻底弄清楚了这些问题的答案,深化了对课本内容的理解,深刻掌握了文章主旨,进行了一次批判思维的训练。

三、通过阅读教学增强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一)情感朗读引导学生体会语言美

在进行文章阅读时,让学生印象最深刻、感受最直观的“美”就是文章处处体现的语言之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受诗歌语言的韵律美、节奏美;感受散文语言的意境美、情感美;感受说明文语言的科学美和神秘美……学生在进行朗读时,教师可以先为学生铺设一条通往“语言美”的情感基调之路,帮助学生在朗读时完整表达文本的语言美,提高他们对“美”的鉴赏能力。比如在对《七律·长征》这篇七言律诗进行阅读教学时,教师可先为学生奠定这首诗的情感基调,即提醒他们在读这首诗时要大气磅礴,展现出红军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在朗读过程中让学生体会七言律诗的节奏美和韵律美;体会作者通过夸张、艺术的语言描绘的长征路上的“万水千山”。通过教师饱含深情的朗读,学生便能深刻感受到诗句中的气势以及其中的语言美,提高学生的语言审美能力。

(二)新媒体拓展引导学生感受景色美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有许多描绘自然景色的课文,比如古诗中的借景抒情、融情于景;小说中的景色侧面烘托;诗歌中的景色铺垫基调、渲染氛围等。任何体裁都离不开对景色的描写。尤其是在散文阅读中,许多景色描写如颜料渲染一般铺展开来,给学生带来极致的审美享受。但是这些壮观的景色有时候无法通过语言表达出来,此时就需要教师借助多媒体为学生展示这些景色的图片、视频、音乐等,增强学生对文章描写的景色的直观感受,调动学生多感官、全身心地体会文章带来的景色美。

四、通过阅读教学提升学生的语文文学素养

(一)阅读拓展加深学生对文化的理解

小学语文阅读中包含风土人情、习俗节日、饮食习惯、价值观念等丰富多彩的中华文化,因此教师要在阅读教学中注重对文章所包含的中华文化进行拓展讲解,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习和理解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感受中华文化独有的魅力。例如在讲解《元日》这首古诗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普及“元日、屠苏、桃符、曈日”的意思,为学生讲解古代春节和现代春节的不同之处。让学生对生活中所熟悉的春节有一个更深入、更准确的了解,体会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促进他们对文化的理解。

(二)古诗古文阅读促进学生文化传承

古诗古文教学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难点。文言文、古诗里涉及大量古代语言或者与现代意思出入较大的词语,需要学生深厚的文化基础和教师逐字逐句翻译来协助理解;并且由于时代背景的不同,学生对古诗、古文中包含的深刻哲理、精神内涵以及文化背景等无法进行准确的理解,需要教师通过情感充沛的朗读、创设时代的情境以及深刻的文本情感剖析进行教学。

综上,通过语文阅读教学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一条可行性高、实效性强的途径。以上对通过阅读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进行了分步分析,教师在实行过程中可以对其进行综合整理,促进小学语文阅读过程的优化。

猜你喜欢

景色古诗阅读教学
《海那边的景色》
咦,春天!
“拟古诗”之我见
品读古诗
品读古诗
品读古诗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甜甜的龙眼,美美的景色
秋天de景色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