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发展的三重逻辑探索
2021-01-07曲洪波田宇禾
曲洪波,田宇禾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明确指出“新的征程上,我们要牢记打铁必须自身硬的道理,增强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的政治自觉,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继续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1]。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百年以来始终坚持旗帜鲜明讲政治。党的政治建设作为党的根本性建设,在党的建设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决定了党的建设方向和效果。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提高党的建设质量,进而推动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党的建设同党的事业发展息息相关。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面对复杂的世情国情党情,围绕党的建设这一战略性问题,对以加强党的政治建设保障党建正确方向和提升党建质量水平进行了积极探索,并在实践中不断形成和发展了一系列重要理论成果,具有严密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在中国共产党迎来百年华诞之际,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交汇的历史关键节点,深入研究和学习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发展的理论成果,对于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深远意义。
一、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发展的历史逻辑
历史逻辑体现了历史发展过程及其形成的历史规律之间的逻辑关系。新时代党的建设发展历程具有深刻的历史逻辑。历史、现实、未来是相通的,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只有回看走过的路、比较别人的路、远眺前行的路,才能取得社会革命的最终胜利。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在不断加强党的建设过程中,进一步深刻认识到党的政治建设的重要性,认识到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是党长期执政背景下保持战斗力和纯洁性的必由之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坚持从党的百年历史中汲取经验,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分析和解决问题,深入探索党的政治建设的发展逻辑,形成了关于党的政治建设的丰硕理论成果,体现出宏大而深邃的历史思维。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具有历史必然性,体现了历史发展与对历史规律认识的高度统一,具有深刻的历史逻辑。
(一)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发展源自于百年来党的建设不断加强的历史过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政治建设是一个永恒课题。要把准政治方向,坚持党的政治领导,夯实政治根基,涵养政治生态,防范政治风险,永葆政治本色,提高政治能力,为我们党不断发展壮大、从胜利走向胜利提供重要保证”[2]。回顾中国共产党不断加强党的建设的历史,党的政治建设理论发展与党的政治建设实践历程,是一个不断契合的历史过程,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百年来我们党对加强党的政治建设不断深化认识,是不断推进从严治党走向深入的重要动力。长期以来,中国共产党逐渐深刻认识到无产阶级政党如果不能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在党内形成正确的政治氛围与环境,就不能真正实现自我革命。中国共产党是由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起来的先进分子组成的先锋队,要保持自身先进性,就必须始终保持高尚的政治品格、正确的政治路线,才能永葆政治本色,不断提高政治能力。中国共产党从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悟出一个深刻的道理,党的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思想建设、制度建设都要以党的政治建设作为统领。其次,70多年的执政实践使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关键。回顾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历程,能否制定正确的政治路线是党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前提。良好的政治组织能力和政治动员能力是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下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关键保障。建国以来我们党在国内外风云变幻的背景下,应对各种错综复杂局势和各类风险挑战的过程,也是党的政治建设不断得到加强和提升的过程。最后,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是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党的使命、增强担当意识,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背景下不断增强执政能力,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的必然要求。回顾党的百年发展历程,中国共产党的成功不仅在于坚守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将科学信仰与中国实际结合起来,更在于持续不断坚持政治建设,使中国共产党始终保持先进性和战斗力。
(二)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发展体现出科学的历史思维
历史思维就是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认识历史、把握现实的科学思想方法,体现为对历史的尊重,把现实置于过去、现在、未来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进行思考,揭示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和内在逻辑。提高历史思维可以增强把握历史规律的能力,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不断发展是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基于历史思维的独特视阈下,深入探索党的政治建设的发展逻辑,使党的政治建设实现了向纵深发展和历史性飞跃,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理论的发展,体现出中国共产党对执政党建设规律的认识具有科学的历史思维,也体现了深刻的历史逻辑。首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政治领导体现了历史整体论原则。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越性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形象地说是‘众星捧月’,这个‘月’就是中国共产党”[3]。这个比喻形象说明了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从历史整体论的角度出发,持续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在自身建设上不断契合历史发展规律,展现出深刻的历史思维。这种历史思维深刻认识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这是百年来中国社会发展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其次,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政治方向体现了正确的历史方位论。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历史方位来思考,党的政治领导是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发展创新的关键,体现出从科学历史思维视角看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正确性。最后,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政治信仰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善于运用矛盾分析法,抓住了历史发展的重点论,是科学历史思维的具体运用。抓住领导干部这一关键少数,是党的政治建设理论创新性发展的突出体现,反映出在坚持全体党员讲政治的基础上,更要突出做好领导干部这一重点群体。历史思维是科学工作方法的具体体现。2021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只有了解历史才能看得远,理解历史才能走得远”[4]14。中国共产党人只有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形成科学思维,才能把握住历史发展的主题和主线,才能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前进。
(三)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发展的历史必然性体现
历史必然性就是历史发展过程中确定发生的必然趋势,必然性是由事物的本质决定的,认识事物的必然性就是认识事物的本质。新时代我们党高度重视党的政治建设,并将其提升到党的建设的首要位置,体现出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发展的必然性。作为走过百年历程的无产阶级政党和具有70多年执政经历的政党,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既是党的执政规律探索的历史性总结、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科学体现,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内在要求,更是新时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必然要求。从党的建设发展内在要求和现代国家治理中执政党作用的视角来看,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发展具有历史必然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是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内在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将全面从严治党提升到新的历史高度,并把其作为“四个全面”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九大进一步提出了要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体现了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决心。中国共产党是无产阶级政党,讲政治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性质政党的显著标志。回顾历史,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奋斗历程中,之所以能够一次又一次地转危为安,究其根本在于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目标和政治方向,统一全党意志,凝聚全党力量。全面从严治党的不断深入推进,为提升党的政治建设水平营造了良好的环境和氛围。因此,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是新时代我们党战胜各种困难和挑战的可靠保障,也是深入持久地把我们党建设成为走在时代前列并经得起风险考验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必然要求。其次,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是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和挑战的必然要求。当前,随着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日益提升,新的压力与挑战也不断出现,某些西方敌对势力不希望中国持续发展,采取各种手段遏制和打压中国。从国内看,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利益格局的调整变化引发的社会矛盾交织叠加。因此,我们党面临的国内外各种考验是复杂的、严峻的。这都需要中国共产党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提升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最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是实现党的伟大奋斗目标的根本保证。新时代党的伟大奋斗目标是在建国100周年之际“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修改为“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为了实现这一伟大目标就需要付出更加艰辛的努力,开展非比寻常的伟大斗争来推进党的建设这一伟大工程,旗帜鲜明地讲政治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正因如此,中国共产党才能把握正确政治方向,各级党组织才能焕发出强大战斗力,广大党员才能保持良好的政治品格,进而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顺利前进。党的政治建设在党的建设总体布局中起关键性作用,因此不断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是党实现新时代伟大奋斗目标的根本保证。同时,我们分析和解决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同样离不开党的坚强有力领导,这就需要全党尤其是党的领导干部必须从政治高度看待问题和处理问题,要具备较强的政治能力和政治定力。
二、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发展的理论逻辑
理论逻辑体现了理论体系演进过程中的逻辑关系,新时代关于党的政治建设观点的发展与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是一脉相承和与时俱进的。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为深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总方针,高度关注和积极处理好党内存在的思想、作风、组织上的各种问题,形成了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在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下,党中央将讲政治提高到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形成了党的政治建设系列新观点和新理念,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创新发展了党的政治建设的理论内涵,具有深刻的理论逻辑。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理论具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同时又具有丰富的理论创新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5]。这是中国共产党建设史上的重大理论创新与发展,突出了党的政治建设的极端重要地位,强调了党的政治建设在党的建设中的战略地位,在丰富和发展前加上“抓住了党的建设的关键环节”,完善了党的建设整体布局,深化了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关于执政党建设内容、领域和主要矛盾的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近年来,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制度建设,以制度建设强化党的政治建设,在《关于〈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的说明》两部党内法规中都明确规定了:“要解决当前党内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必须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6]。党的十九大提出将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在党的建设总体布局中更加突出政治建设对其他建设的统领作用。从党的政治建设发展历史来看,从党的各项建设中逐步认识到党的政治建设的突出地位和作用,是深化党的建设这一“伟大工程”的理论逻辑不断演进的过程。在百年来党的建设发展历程中,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思想建设,而持续不断的思想建设也保障了正确政治路线和方向的形成,并对全党不断统一意识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思想建设是党的基础性建设,其目的是要以此推进党的正确政治方向、良好政治风气的形成。从这个意义上而言,党的政治建设在党的建设总体布局中具有统领性、引导性、指向性作用。纵观百年党史,党的建设和事业发展出现挫折和错误的具体原因及其表现虽不尽相同,但其根源在于部分党员和党的基层组织存在政治意识薄弱、政治方向性不强、政治立场和政治原则弱化等问题。其具体表现是一部分党员尽管在组织上入党了,但是在政治意识上还没有真正达到党员应有的标准。因此,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将党的政治建设提升到关系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战略高度。正是基于对这一问题的深入认识,党的政治建设突出强调要坚定理想信念、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抓“关键少数”、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等,形成了日益发展完善的理论体系。
(二)完善了党的建设总体布局
党的十九大关于党的政治建设新观点的阐述进一步完善了党的建设总布局,形成了党的政治、思想、组织、作风、纪律和制度建设的完整体系。党的建设总体布局是随着党的建设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完善的。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七大确立了政治、思想、组织和作风四个方面的建设后,改革开放时期党的十三大将制度建设加入党的建设总格局中,十七大到十八大,将反腐倡廉建设加入到党的建设总布局中,形成了思想建设、作风建设、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五大部分,党的建设总布局不断趋于完善。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我们党不断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战略布局深化发展,在党的建设实践工作中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在全面从严治党过程中,反思和总结党建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问题的根源在于部分党员和党的基层组织存在政治意识不够和政治建设不足现象。违法违纪案件中普遍反映出涉事党员干部缺乏政治危机意识、缺乏坚定的政治立场和政治原则。因此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对党的政治建设重要地位和作用认识水平的提升,对其理论新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在百年来党的建设发展史上呈现出时代性特征。
(三)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党建理论新境界
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理论深入揭示了党的建设诸多重大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党的建设的基本经验,在新的历史背景下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党建理论的新境界。首先,党的政治建设新发展明确提出“两个维护”是党的政治建设的首要任务。2018年8月,新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经过修订,明确规定了要“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7],这是首次将“两个维护”以党内基础性法规的方式作为最根本的政治纪律。“两个维护”的提出,一方面是对党员干部思想上、政治上、纪律上要求的强化,另一方面确立了党最根本的政治准则,有助于提升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政治站位和政治自觉。其次,创造性地提出了坚定“四个意识”的重要观点。党的十九大修改的党章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明确规定了全党必须要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四个意识”的提出彰显了党的政治立场和政治要求,对维护党中央的权威和维护党的团结具有重要的作用。最后,将“党内政治生态”建设摆在重要位置。2013年1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纪委第二次全会的讲话中首次提出了“党的政治生态”。习近平总书记阐述了净化党内政治生态是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内在要求的重要论断,揭示出营造风清气正的党内政治生态是提高党的政治建设质量的必然要求。
三、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发展的实践逻辑
实践逻辑是事物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发展过程与规律性的辩证统一关系。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发展来源于党的建设的具体实践,又指导了新时代党的建设实践,在发展过程中体现出生动的实践逻辑。新时代党的建设必然要具备明确的政治指向,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是保证党自我完善、自我净化、自我革命的必然要求。党的政治建设作为党的根本性建设,始终把提高执政能力、增强政治定力、坚守政治方向、严肃政治生活作为一切行动的指南。
(一)以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提升党的执政能力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事业繁荣发展的根本保证。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就是提高党科学分析形势、制定正确纲领和路线的能力。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是提高党的政治领导能力的内在要求,有利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首先,加强党的政治建设能够提高党制定正确纲领和路线的能力。加强党的政治建设能够正确把握党的建设方向,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正确路线。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实现‘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党的领导、党的建设与党的事业历来是密不可分的[4]。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加强党的领导,确保全党服从中央,才能坚持党在把方向、谋大局中的引领作用。其次,加强党的政治建设能够提高党员干部的政治能力。党员干部在国家治理中有着关键的作用。党员干部只有不断提高政治能力,才能在国家治理的过程中准确把握发展趋势。只有不断强化制度意识,提高各项工作的能力,才能为提高国家治理提供重要的保障。只有提高党员干部对政治路线的执行力,才能保证党的各项重大战略规划和方针政策能够顺利实施。最后,随着全面深化改革的不断推进,多元的参与主体在表达各自利益诉求的同时较易产生价值偏差,加强党的领导,发挥党统领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有利于推进社会公平主义的有效实现。
(二)以加强党的政治建设营造良好的党内政治生态
政治生态是党员干部的政治信念、政治生活、政治作风、政治操守以及党内政治纪律、政治规矩等治理效能在党内政治生活中的集中反映。做好各方面工作,必须要有一个良好的政治生态。因此,加强党的政治建设、认真开展政治生活是新时代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载体,也是营造良好的党内政治生态的重要保证。首先,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有利于严明党的纪律,推动党内政治生态良性发展。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强调了“要严明党的纪律、协调政治关系、完善民主集中制原则,突出了问题导向,为进一步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加强党的政治建设,严明党的纪律,把党的纪律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上,是为了从根本上改变治党管党出现宽松软的状况,推进党内政治生活规范化、制度化。其次,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有利于严肃党内政治生活。良好的党内政治生态来源于严肃的政治生活,真正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总基调。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可以推进党内始终保持良好的政治文化环境。只有加强党的政治建设,严明党的纪律、严肃党内政治生活、铸造党内政治文化,才能让良好的党内政治生态永续发展。
(三)以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增强党的政治定力
回顾党的百年发展历史,中国共产党能够在经历重重考验下不断发展壮大,就是因为能够始终保持着鲜明的政治立场和坚定的政治定力。具备政治定力是党员干部的基本政治素质之一,不断增强政治定力才能使党员干部时刻保持政治清醒。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有利于党员干部把准政治方向,增强政治定力。首先,加强党的政治建设要提升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问题,他指出提高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得以实现的关键。思想理论上的坚定是政治坚定的前提,因此只有不断加强全体党员的思想政治教育,提高政治素养,坚定理想信念,才能避免出现思想混乱的状况。其次,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有利于保持党员干部的政治本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坚决把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使我们党永不变质,永不变色”[2]。反腐败斗争是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以空前的力度开展全面从严治党工作,并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因此,加强党的政治建设以推进各项事业不断发展进步,是新时代党的建设取得了显著性成就的生动体现,其成果对于增强无产阶级政党的政治本色和增强党员干部的政治意识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四、结语
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内容十分丰富,在继承了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的基础上,立足中国共产党百年来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时期政治建设方面的成功经验。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新起点上,推进了党的政治建设理论体系的完善和创新。党的政治建设作为党的根本性建设,是党始终保持政治先进性的根本性建设。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理论发展体现出逻辑性与科学性相统一的特点,历史逻辑是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前提,理论逻辑是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源泉,实践逻辑是党的政治建设的根本归宿,三个逻辑多维联动共同构成了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发展的深刻内涵。因此,在中国共产党迎来百年华诞之时,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交汇的关键历史节点,不断深化对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的观点内涵的认识,是新的历史时期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不断推进各项事业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