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下的羌族地区人才工作调查*

2021-01-07曾兴华

四川农业与农机 2021年2期
关键词:阿坝州羌族技术人员

曾兴华

阿坝师范学院区域发展研究所,四川阿坝

实施乡村振兴,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受历史地理条件影响,羌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滞后,破解羌族地区乡村振兴人才瓶颈制约,建立健全人才支撑体系,对深入推进羌族地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1 人才支撑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作用和地位

“为政之道,莫先于用人。”没有优秀人才支撑的乡村振兴,难以达成“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目标。要完成乡村振兴战略任务,人才培育和发展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环节,需要在实践中涌现大批人才,支撑乡村全面振兴事业的有序开展。

人才是第一资源。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人才工作,伴随着改革开放伟大事业的深入推进,党的人才工作取得显著成就,确立了“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重要方针,有效激发了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和科教兴国战略以来,大批在科技、教育、文化和卫生等不同战线的优秀人才努力奉献,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持。新的历史时期,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更加迫切。习近平指出“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关键在人才。”2013 年10 月,在欧美同学会成立100 周年庆祝大会上,习近平在讲话中指出:“没有一支宏大的高素质人才队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难以顺利实现。”[1]实现中国梦,关键在人才。抓好人才工作,开发人才资源,就能把巨大的人口规模转化为人才优势。

乡村振兴离不开人才支撑。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相比,西部地区乡村人才的素质、规模均滞后于城市,与新时代提出的战略目标和任务极不适应,人力资源开发不足,造成乡村人口数量优势没能转成发展优势。中央《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明确了人才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地位和作用,要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畅通智力、技术、管理下乡通道,造就更多乡土人才,聚天下人才而用之。乡村振兴不是一蹴而就,而要久久为功;不是一个方面、某一领域的振兴,而是实现乡村的全面振兴。人才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将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依托,离开人才支撑,“三农”工作将无以为继。民族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任务十分艰巨。虽然民族地区的人才建设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与其他地区相比,尚有许多有待改进的地方。在产业发展、生态建设、乡村治理和民生保障等各项工作中,夯实乡村工作基础,仍需大批高素质人才不懈奋斗;实现乡村振兴,更要依靠广大人才提供智力支持和行动实践。

2 羌族地区人才工作现状分析

羌族地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务必抓好人才工作。本文所指羌族地区主要指羌族积聚区,包括四川省阿坝州的汶川县、理县、茂县和绵阳市的北川羌族自治县。该地区总面积1.53 万km2,人口规模49.31 万人,其中,羌族人口总数23.96 万人,占总人口数比例的48.59%。在羌族地区各类资源中,人才资源具有优先性和主导性。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没有乡村人才资源的发挥,其他资源只能是潜在的资源,“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必将难以企及。所以,人才对羌族地区乡村振兴的支撑力,决定了羌族地区长远的发展,加强人才工作势在必行。

根据阿坝州统计数据,2016 年末,阿坝州党政人才达3.20 万人,专业技术人才达2.54 万人,技能人才达6.40 万人。综合羌族各县近年的统计年鉴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从总量看,羌族地区党政人才有1.45 万人,占总数的36.00%,专业技术人员达0.84 万人,占总数的21.00%,农村实用人才达1.52 万人,占总数的38.00%。农村实用人才和党政人才两类人才的比值达74.00%,经营管理人才、技能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所占比例不高。从分布地区看,北川县人口总数占羌族地区人口总数的48.36%,人才的总量占了羌族地区人才总数的38.00%。

在人才的规模和结构上,北川县和汶川县的党政人才规模是理县的2倍;在人才总量上,理县专业技术人才只有北川县的1/3,茂县和汶川县的1/2,农村实用人才只有北川县的1/7。在人才总数占各县总人数的比值中,理县达10.71%,茂县9.09%,北川县6.37%,汶川县8.09%。教育和卫生事业是保证人才队伍稳定和发展的重要保障,羌族地区各级学校学生规模是未来人才的主要来源,各级学校教师队伍是教育人才的主力军,医疗卫生技术人员的规模和质量,决定了地方人力资源的素质和健康水平。根据2016 年羌族地区教育和卫生统计,羌族地区在校生达5.7 万人,占羌族地区人口总数的11.55%,各级教师达0.51 万人,占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60.71%,医疗技术人员占技术人员总数的34.52%,这就意味着羌族地区专业技术人员主要由教师和医疗卫生人员构成,农业技术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财会人员仅占4.77%。

3 羌族地区人才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3.1 人才意识不够,人才社会引进不足

羌族地区人才引进工作,以政府的行政力量主导为主,人才市场发育不足。人才引进体系中,由于各种因素影响,羌族地区人才发展体制机制的障碍束缚较多。政府高度重视高学历人才的引进工作,与川内外高校建立了人才培养和考核招聘工作机制,引进的高学历人才大部分安排在城镇,基层本土人才、乡村人才的培养和使用,尤其是对技能人才、应用性人才的引进力度不够。社会人才引进未能实现本土化,外力与内力未能有效衔接。羌族地区大批援建、帮扶和对口支援的社会人才、专业技术顾问、经营管理人才等,作为引进的重要人才资源,未能在本地培养出接班人或学徒,人才服务期满离开后,相关项目不得不中止。

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2010 年),阿坝州90.17万人总人口中,流出人口11.66 万人,占总人口比例的12.94%。近年来,随着高校扩招,应届毕业大学生的就业市场竞争加剧,在大城市求职生活的成本增加,增强了部分毕业生返乡谋求本地体制内工作的意愿,提升了公务员考试和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热度。阿坝师范学院2017 届毕业生未就业人群中,包括“无工作,继续寻找工作”和“无工作,其他”两类,其中,“无工作,其他”的毕业生目前主要是“准备公务员(事业单位)考试”(54.00%)[2]。由于人才市场的发育程度不高,市场社会化服务水平不够,人才在求职过程中掌握的就业信息不充分,无法实现就业目标。

3.2 配套政策不够完善,人才流失普遍

人才资源具有社会性,深受社会生活环境的影响,需要相关配套政策,稳住人才干事创业。羌族地区在户籍制度、教育制度、社会保障和医疗保险等方面的人才优惠政策制定过程中,因为财政能力有限,同东部地区和成都周边城市相比,对人才的吸引力不够。如阿坝州对符合条件的返乡创业农民工和农民企业家,个人发放的创业担保贷款最高额度为10 万元,贷款期限最高不超过3 年,并由各县(市)财政根据实际按比例贴息[3]。为了解决好家庭子女教育、父母医疗保障及个人发展等问题,一旦有更好的选择,他们一般会通过离职、外调或者转行,离开羌族地区,前往成都及周边地区就业。

近年来,虽羌族地区经济发展势头不错,但受历史、地理环境、思想观念和生活习惯等的影响,羌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落后于其他地区。工业基础较好的汶川县,人均生产总值最高,其生产总值超过理县和茂县的总和;茂县人均生产总值与阿坝州齐平,北川县最低,只有理县的1/2,低于绵阳市平均水平,而且落后于全省民族自治地区的平均水平。在农村居民家庭收入与消费支出统计中,2016 年北川县农村居民家庭人均收入为10 676.5元,仅达到绵阳市平均水平的79.06%;全县家庭人均消费支出8 732.8 元,比全市平均水平低1 951.2 元。羌族地区位于龙门山地震带上,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频发,容易造成交通、通讯中断,生活条件艰苦,引进人才外流的现象比较普遍。以阿坝州医疗卫生人才为例,2011 年以来,全州卫生人员辞职36 人,改行79人,流动调出216 人,其中,由条件艰苦的草原地区流向条件相对较好的农区187 人,流失州外49 人(多数为本科及以上学历或中级以上职称),辞职和流失州外人员多是经过多年培训、培养的骨干[4]。阿坝师范学院2017届毕业生去向中,就业学生中有29.70%在成都就业,而留在阿坝州的只有11.30%。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阿坝州本土人才的求职意愿更趋向于前往成都及其周边地区。

3.3 人才培养模式陈旧,新型职业农民质量有待提升

羌族地区人才培养未能与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要求紧密结合起来,人才的教育培养存在规模小、应用性不强的问题。阿坝师范学院作为羌族地区唯一的本科院校,以师范教育为主,对于羌族地区农业科技产业发展支持的力度不够,位于茂县的阿坝职业学院2018 年才组建。羌族地区在农村实用人才的培养和使用方面,也存在较大短板,理县2014 年组织了6 000 人次参加畜牧业实用技术培训,648人参加新型农民培训,农民实用技术培训1.5 万人次,虽然人才培训规模宏大,但由于缺乏实用人才的带头作用,导致农业增加值不高,潜力没有充分挖掘,当年农业收入仅19 606.95 万元,人均纯收入仅8 649元。

羌族地区人才培训存在部门分割,培训模式单一。2015年,北川县委党校组织全县新任科级领导干部培训、全县宣传业务骨干培训、全县纪检监察干部等党政人才培训300 人次,县总工会开展全县羌绣草编、电工焊工技能培训130 人次,县旅游局开展羌绣技艺、旅游知识和乡村旅游服务水平提升培训,4 个班次共1 300 人次参训。培训的部门分割,容易造成培训资源分散、重叠培训等问题。各地培训,以集中授课和实地参观为主,实践操作或解决问题的针对性不强。农村返乡创业的积极性和动力不够,羌族地区每年农民工和技能人才外出的比例占了农村劳动力的50.00%。在县域内从事农业生产,生产要素缺乏创新,没有大批新型职业农民带动,尤其是缺乏农村致富带头人、农村经纪人、经理人等新型经营主体的参与,难以把羌族地区农业发展的优势突出,在现有生产力水平条件下,难以发挥出更高的生产效率,推动产业兴旺。

3.4 人才成长空间小,农村人才结构不合理

羌族地区农村人才在服务乡村建设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也面临着许多结构性的矛盾。首先表现在驻村干部的流动性强。无论是驻村帮扶工作队、第一书记、驻村干部,还是大学生村官,大多都任期短,工作很难下沉到基层。其次,乡村本土人才向上提升的空间不足。农村“两委”成员、乡村教师、乡村卫生技术人员,长期扎根于本土,是本土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较为稳定的人才队伍。虽然阿坝州鼓励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向基层一线流动,取得副科级及以上职务的,任职满两年,审核合格、签订5年乡镇服务合同后,可调任乡镇行政领导职务[5],但在羌族地区实践中难以实行,乡镇主要领导干部中专业技术人员出身的比例很小。最后,乡土人才的社会认可度低,随着城镇化和市场经济影响,羌族地区人口外流较大,本地乡土人才难以及时补充,造成社会认可度下降。很多年轻人离开羌寨生活,难以接受到具有深厚历史的民族文化熏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出现找不到合适继承者的问题,如很多羌族年轻人不太愿意从事羌族释比这一职业。

人才的学历结构和性别结构存在不平衡问题。农村卫生医疗机构中,医疗技术人员的学历层次不高,以中专、大专为主,专业不太合理,服务水平有待提高。在羌族地区各类人才总数中,党政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占了总人数比例的59.00%。根据《理县年鉴2015》统计数据,全县在岗的医疗专业技术人员256 人,执业(助理)92 人,每千人执业(助理)医师2 人,每千人注册护士1.7 人,每千人拥有病床4.5 张,配齐村医81 人,远远落后于全省平均水平。每年四川省面向农村基层公开招聘特岗教师,从羌族地区历年招考情况来看,男女性别结构存在严重失衡。在2014 年茂县聘用20 名特岗教师中,男教师只有3 人,女教师有17 人,女教师占总人数的85.00%;2016年,北川县聘用20名特岗教师中,女教师占比达90.00%。2013~2017 年,羌族地区共招聘了218名特岗教师,其中,女教师182人,占总数的83.48%。

猜你喜欢

阿坝州羌族技术人员
阿坝州动物防疫工作措施
羌族艺术的特征与当代价值
越南农业管理和技术人员线上培训
我国首批正高级船舶专业技术人员评出
阿坝州黄河第一湾格萨尔岭国所在地探微
羌族作家谷运龙散文简论
盛夏的夜晚
杭州市赴阿坝州开展交流考察
阿坝州羌族民间舞蹈保护与传承自强研究
马纯栋:维修技术人员应提高诊断仪的利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