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文献的收集、整理和利用
2021-01-07靳廷霞
靳廷霞
(宁海县图书馆 浙江宁波 315600)
科举文献是指直接记载科举制度及其运作历史的文献,包括登科记、题名录、登科录、会试录、乡试录、同年齿录、同年小录、科第录、科齿录、科名录、朱卷、闱墨、科举试卷及专门记载科举的历史档案文献资料,这些亦称核心科举文献[1],还包括应试八股文、试贴诗选本和专门记载古代研究科举的著作。科举文献量大面广,许多古籍书目将其单独列为一类,如唐代有人编纂记载历科进士的登科记,宋代每次科举发榜后出版登科录或同年录,元代开始设立乡试,因此有乡试录和乡试题名记,明清两代乡会试登科录由官方刊刻,更为规范[2]。公共图书馆作为收藏图书资料的专业部门,收集科举文献资料,可以丰富馆藏内容,同时通过展出、供读者查阅等途径,也可以使读者更好了解科举制度,更直观地了解传统科举文化。浙江省宁海县有比较深厚的文化底蕴,曾出现叶梦鼎、胡三省、方孝孺等名家大儒,留下不少书院遗址,流传很多科举励志故事,民间藏书氛围一直比较浓厚,科举文献资料也有专门人士收藏。宁海县图书馆高度重视科举文献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充分利用当地民间人士收藏较为丰富的优势,加强与民间专业收藏合作,积极收集整理科举文献资料,设立科举文献收藏室,开展科举文献研讨活动,日益成为当地科举文献研究的枢纽、科举文献保存的聚集地。
1 科举文献的收集:及时发现文献来源,积极创造收集整理条件
宁海县图书馆一直将民间收藏作为文献资料的重要来源,特别是对于专业类、专门类文献资料,始终做收集保护的有心人。工作中,我们发现宁海籍收藏家储建国先生藏有大量科举文献资料。储建国为浙江省文史馆研究馆员、杭州世界钱币博物馆馆长,在收集钱币的同时一并收集了大量科举资料。储馆长表示,如果宁海县图书馆具备保存条件,愿意将部分科举文献捐赠给家乡(宁海)图书馆。对此我们于2020年2月开始与储馆长联系,2020年6月宁海县图书馆馆长与地方文献部工作人员到杭州与储馆长商量文献收集具体事宜,同时做好资金保障等工作。
1.1 坦诚对接确定意向
在联系过程中,我们发现储馆长一直有个心愿,希望能在宁海设立一个科举方面的博物馆,让家乡居民,特别是学生能从中了解古代的科举选官制度,以古为鉴,努力学习,做新时代的文化人。对此,我们坦言,尽管宁海县图书馆建筑面积不大,条件有限,但是能够辟出一块空间,作为科举文献专室或者专架,收藏开架科举文献资料,供居民查阅,并以布展等方式加强宣传,全面发挥科举文献资料的作用。
1.2 切实拟定收集整理方案
储馆长的科举文献资料较多,而且大多资料是原版真迹,不仅有文献价值,还有文物价值,妥善收集保管这些文献,要做好充分的准备。系统谋划,拿出比较完善的收集整理方案,可以使收集整理工作稳妥进行,也让储馆长放心。经协商,确定了以下方案:①选择温湿度符合条件的专门场所存放文献及文物,商定将宁海县档案馆恒温书库作为科举文献的存放地点和整理地点。该处温度湿度合适,且四周有监控,安全性好;②确定专人管理。按照文物管理办法,两人以上同时进入库房,取出文献到指定地点整理;③聘请专业人士整理文献,图书馆地方文献室工作人员作为助手,参与整理工作;④确定2个月(2020年8—9月)作为集中整理时间。
1.3 提供专项经费支持
本次科举文献资料的收集整理、修复完善、展出保存,涉及资料搬运、专业人士聘请、保存展出设施使用等经费,需要专项资金保障。宁海县图书馆之前未办理过该类事项,年初也没有这方面的预算,是新的支出项目。为了能得到专项资金,馆领导及相关工作人员一起讨论收集费用预算方案,严格测算各环节的费用,经过多次探讨,最终做好方案。随后提交宁海县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向县财政局提出申请。财政局认为科举文献收集整理的项目很有特色,比较认可此项目。于是,宁海县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下发了“宁文广旅(2020)34号”文件,设立12万元专项经费,用于本次文献的整理工作。
2 科举文献的整理:邀请专家参与指导,系统整理准确解读
经过前期的协商准备,储建国先生共向宁海县图书馆提供400余件科举文献材料,包括各种科举试卷原件100余份、科举书籍50余册、各种证件类材料130余件、字画20余份等,以及与科举相关的墨盒、匾、戒尺、古代灯盏等实物101件,种类较多,涉及考试和考试用品等多个方面。整理这些科举文献,需要懂得历史、文物、以及科举知识,是一项有难度且相当专业的工作。同时整理好这些科举文献,解说好相关实物,对于读者了解学习科举知识非常重要,是基础性工作。为此我们针对文献特点,邀请多方参与,仔细分门别类。
2.1 邀请专家参加整理
首先,邀请储馆长亲自参与指导。所捐文献和实物都是他本人收集的,比较熟悉,且他在科举方面颇有研究。针对文献整体情况,储馆长在文献分类上提出方向性要求,在文献系统、条理性方面,他逐件查找,以免遗漏。如在整理科举书籍时,依据方孝孺的《逊志斋集》,宁海三洪的《容斋笔记》《泉志》,发现有所遗漏,遂回家中仓库找到相关资料,确保科举资料更全面交给宁海县图书馆。整理过程中,当遇到一些很有故事性的物品时,储馆长便如数家珍一一解说,如在整理应野平先生的书画及书稿时,他说应先生对自己及别人的作品要求非常严格,对于细节常常反复修改,一定要达到应有的意境,这些解说让我们对相关文献理解更加深入。其次,邀请宁波教育博物馆原副馆长孙国华参与指导。孙馆长在建造教育博物馆时,全程参与,接触到很多科举文献。他的参与给予我们很大的帮助,特别是在文献脉络梳理方面,提出了很好的建议。再次,聘请宁波天一阁博物馆专家参与整理。天一阁博物馆在科举方面的研究享誉全国,天一阁博物馆研究馆员王宏星老师在科举文物鉴赏、科举实物鉴别等方面很有研究,我们专门聘请他全程参与本次整理。王老师的直接参与使本次整理分类更清晰、布局更合理、解说更准确。在整理过程中,根据科举文献内容,我们反复推敲,开始拟从考卷类、书籍类、实物类三个方面大致分类,后来认为不够细致,遂从蒙学、童试、会试、乡试、殿试、监生、书院、执照监照、书籍及其他项共十个方面进行细分。在布局时,将以上十类文献再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摆放,在此基础上,科举书籍再按《中国图书馆分类法》分类编目,实物按照材质分类,如按竹器、陶器、石制分类布局,这样对读者起到引导作用,读者可以按照时间或材质了解科举文献和实物。整理解说中也碰到不少的问题,如关于宁海县清代考取进士到底有哪几人,颇有争议,有资料记载三人,有资料记载七人;又如一些文献内容不太清晰,上面没有朝代,分类模棱两可;还有一些实物的个性化信息很少,名称难以确定。对此,只能通过查阅相关资料、通过物品外观等大致判断,有时王老师将相关问题发送科举文献专家群,让群里的专家共同解决。
2.2 召开座谈会听取本地专业人员意见
县图书馆整理科举文献,绕不开也不能绕过本地科举文献。为了使文献整理在具备专业性的同时,体现本地特色,我们召开了座谈会,邀请本地对科举比较有研究的30名专家和文献爱好者参加座谈讨论。他们指出宁海境内古时书院众多,著名的有城东缑城书院、越龙山正学书院、前童石镜精舍、桂植书院等40余家,书院中有很多科举相关资料。他们建议在收集整理的科举文献中一定要加入宁海元素,如宁海各朝代进士名录,宁海历史上一门三宰相、一村24位进士,曾出现的3位帝师及授予的状元及第,古今宁海文化名人,部分书院遗址等,这些都要在收集整理时去各相关地方核实,去实地查看或家谱中翻阅。对于本次收集的实物和文献,要以展览的形式供读者阅读观看,让读者能直观、近距离感受古代的科举制度;对于收集的实物和文献,要加强利用,进行二次编辑,创造新的成果。这些意见给我们许多指导和启发。
2.3 邀请科举文献爱好者参与整理
在整理文献过程中,涉及几百件资料及实物,事情繁琐,工作量大,于是我们寻找了一些科举文献爱好者来做整理文献志愿者工作。他们中有历史专业大学生、文化系统工作多年的专业人士、收藏家。他们在帮忙整理和观看时,对实物命名、分类的准确性提出了不少的意见。如我们在整理实物时,对于一件难以命名的实物感到纠结时,一位收藏爱好者告诉我们该物为古代读书用的油灯。有位传统文化爱好者,建议我们分析整理科举文献时到一些古村落去看看,告诉我们宁海前童镇曾寻找过宁海科举试卷。根据这条线索,我们找到了这些试卷,复制并装订成册。还有位志愿者对于《儒学正堂》石砖的具体年代提出异议。他从模具制作的角度断定这个实物不是明朝的,应该是民国的或现代的。
2.4 认真做好编号及解说
图书馆工作人员在专家的指导下认真做好文献的登记、编号及解说工作。首先,对收集整理的文献进行编号,按照各类别,利用字母加数字的方法,将文献有序进行编号,如蒙学类的从A开始,科举书籍《学生普通尺牍》为A1,以此下去,A2,A3....,蒙学有N种文件,就An,前面的字母代表种类,后面的数字代表顺序。其次,对于这些整理编好的文献,逐个进行详细解说。每个物品及文献,从它的长宽高、年代、内容上一一解说。这样的解说能帮读者快速理解这个实物。如一件科举丝绸夹带,尺度61×36mm,但它上面密密麻麻,有4万2千余字,我们测量好并标注字数等信息。第三,对每个科举文献及实物按照编好的类别整理、上架,以便查找。
2.5 做好科举资料实物的摆放工作
整理好的科举文献,既要便于在书架上摆放,也要便于放在展柜里展出。宁海县图书馆在馆内辟出100余平方米的空间,放置10个带有玻璃门的书架,科举文献及实物放置于该书架中。为了使展柜摆放合理,我们针对不同物品而有所区别:有些卷子虽然较长,也做到全部展开摆放,而书籍只是整本摆放,减少所占面积。在展柜制作时,我们精心设计,规划哪几件放在同一展柜,合理制作支撑面,更加紧凑摆放物品,其间与展柜制作厂家协商,加快制作速度,确保展柜质量。
3 科举文献的保护:整理与保护并进,物理保存与数字化保存同步实施
经过上述整理,并进行适当挑选,我们共从储建国先生捐赠资料实物中遴选出330件科举文献,另从宁海本地收集并数字化制作8件科举文献展示品。在整理文献的同时,我们及时加强对文献的修护和保护,使文献处于良好的环境,得到较为妥善的保存。
3.1 对部分文献做好修复、装裱及装框
文献修复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修复一种文献需要了解文献破损情况、破损原因,制订修复计划,然后由专业人员利用相应修复技术、工艺完成修复[3]。对此,宁海县图书馆聘请专人(装裱人员)修复科举文献,对其他参加人员加强培训,不断学习,掌握多种修复方法。对于已经破损的文献,选择合适宣纸重托书芯,并在书芯四周加镶白色软距条,起到保护原始书芯的作用。托完书芯后,垫上吸水纸排刷、吸水、平晾,待干后再少许喷水四周打稠浆挣平。对于托好的文献,进行装框,以防二次损坏。在修复或装框前,对现状做好全方位、多角度的文字记录和拍照、录像,对破损、水迹、开裂、破洞部位的拍摄保持真实完整,文字记录详细准确。这样即使在修复过程中出现意外,也能查对原始记录,留有后续工作空间。
3.2 改善文献存放环境
科举文献多为纸质文献,除易因虫蛀霉烂而损坏外,纸中纤维还会受光、热、有害气体的作用,造成纸张发黄变脆,强度下降,最终导致风化[4]。宁海县图书馆针对破损的科举文献,特别是一些年代相对久远的文献,因保管时受潮、受虫蛀等而受损,对于这些已经破损的文件,做好防潮防蛀工作,书库内安装空调加湿气等设备,室内温度保持在16℃~24℃之间,相对湿度在45%~63%之间,对于光线比较强烈的窗户,设置防光窗帘。同时在书架上放上天然樟脑、芸香草等驱虫药物,防止产生虫害。这样确保文献妥善保管,避免损坏变质。
3.3 对科举文献数字化处理
使珍本、善本科举文献实现全文数字化,是目前科举文献保护最理想的一种方法。科举文献全文数据库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全文版”形式,此种方法便于检索和利用,但有失原貌,不具有校勘价值;另一种是“图像板”形式,由于它具有保持其原有文献形式的特点,从文献保护这一角度来讲,是较理想的选择[5]。我们选用“图像板”模式,对所整理的全部科举文献拍照或扫描,并已做成电子文件留档保存,目前已保存1GB的电子文件。
3.4 完善科举文献的使用制度
图书文献资料在使用的过程中,时刻都在发生着变化,比如出现老化、毁坏,甚至丢失等现象,这些因素都影响着图书文献资料的使用寿命[6]。科举文献如此珍贵,应当建立文献使用保护制度。首先我们设置专人保管,科举试卷、证件等的原稿一律不外借,对于前来参观、阅读、使用科举文献资料的读者,全面做好登记工作。其次注重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加强教育,提高工作人员的科举知识水平和法律法规意识。
4 科举文献的利用:做好线上线下展览,注重科举文献的利用
科举制对中国的社会结构、政治制度、教育、人文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孙中山先生曾十分肯定中国的科举制度,称科举制度“是世界各国中所用以拔取真才之最古最好的制度”(《五权宪法》)。西方人将中国的科举制度称之为“中国第五大发明”。对科举制的研究无疑离不开对科举文献的利用,针对收集来的科举文献,我们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4.1 做好科举文献专门展出工作
数量如此多、种类如此繁复的科举文献,特别是这么多的科举文献实物真迹,在宁海县当地集中收集是前所未有的。为了使读者能近距离欣赏科举文献,亲眼目睹古代科举文献、器物,了解科举制度的积极意义与不足之处,我们以“金榜题名时”为主题,在宁海县图书馆举办一次科举文献展,以此使广大观众了解匾额文化,感受中国书法、篆刻之美,同时了解1300多年中国科举制度的发展历史,熟悉伴随科举而产生的宁海探花、贡元、翰林等常见专有名词;走近那些贡元的故事及父子宰相、叔侄宰相的家族历史,窥探这些贡元们的道德取向及精美词藻。布展时,采用一类一主题的展览模式,每一主题前都有文字介绍,对于一些专有的名词,如生员、廪生、监生、各种考试的专有名称都有介绍,把330件科举文献、实物,以及8件宁海当地元素制作品,以最容易理解的方式诠释给读者。展出时制作《科举文献实物清单》,便于读者从总体上把握展出文献情况。在展厅结尾略列宁海历代进士名录,供读者了解。
4.2 配合文献展出开展相关宣传活动
第一,根据文献展出内容,举办有奖竞答知识竞赛,把展板与试题结合起来,题目包括各种考试名称的解释、根据实物猜名称及宁海科举名人等50道科举问答题,让读者带着问题去看展览,让展览有趣味,让读者长知识。第二,向广大读者征集以“宁海历史上的科举文化”为主题的相关文章,如有关宁海历史上因科举考试、科举制度产生深远影响的各方面事物、历史故事、阐述普及宁海历史上科举文化脉络的文章。第三,在宁海图书馆微信公众号上开科举专题,对收集来的科举文章,择优在微信公众号上进行发布。很多地方文献爱好者,手头上有一些自己曾写过的当地科举文章,通过宁海县图书馆平台发布出去,为大家所知晓。对于展出物品,以图片及文字的形式在微信公众号同步分类展出,供广大读者观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