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血管数字减影步进技术在顺行下肢静脉造影中的应用优势
2021-01-07王耀正
王耀正
(河南省中医院介入科,河南 郑州)
0 引言
医用数字化设备在不断的发展与升级,检查技术也在得以拓展,尤其在下肢动脉造影中新的技术逐渐替代了传统的造影技术,即步进式血管数字减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其在临床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1]。而DSA技术在下肢静脉造影中的应用并不是很多,笔者尝试将该技术应用在下肢顺行静脉造影中,对其应用价值进行具体的探究。选取了120例行下肢静脉造影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以分组对照的方式进行详细的分析与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临床120例要求行下肢静脉造影病房患者,男95例,女25例,年龄32-86岁,平均59岁,有急性或慢性单侧下肢肿胀的患者60例,进行彩超检查拟诊为下肢深静脉血栓,有20例患者在术前进行检查提示为多年下肢静脉曲张。将所有患者在随机的原则下进行分组,其中的60例纳入到对照组(行传统的DSA造影)中,另外的60例纳入到研究组(行步进式DSA造影),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进行对比,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设备与材料
PHILIPS UNIQ FD20系统;拜耳Mark-7高压注射器;止血带;留置针;非离子型对比剂碘佛醇(50ml∶33.9g)。
1.3 方法与步骤
指导患者以平卧的状态躺于导管床上,详细地向患者介绍检查的过程,消除其紧张害怕的心理,并赢得患者的配合,促进检查的顺利进行。之后对足背前半部浅静脉使用留置针进行穿刺,接受检查的下肢内旋角度为10°-15°,同时使用约束带将肢体进行固定,并在踝部上方的5cm处使用止血带,以将对比剂在包扎的压力下充填深静脉并显影。将机架进行移动,使其安置在合适的位置,将床升高到最高的位置,并将探测器调节到最低的位置,目的是减少放大失真,保证FOV最大。步进式DSA造影时选择程序 BLous Chase,设置足背为起点,髋关节附近为终点,将高压注射器进行连接,设置联动,并将参数调节到3-4ml/s,总量15-25 ml,压力限值 PSI 150。将曝光手闸按下,对监测器上的图像进行观察,对床面移动速度通过速度控制器进行很好的控制,对动态静脉血流图像进行连续的观察,将导管床的移动速度与对比剂上行流动速度控制在同步的状态,将对比剂的位置控制在图像的下1/3处。完成曝光后将床面进行移动直至恢复到原始的状态,对蒙片进行采集。此时曝光床会按照原来的运行速度移动。两序列减影,形成的动态静脉减影图像是清晰的。传统分段式DSA造影时连接高压注射器,并设置联动,设置参数3-4ml/ s,总量12-20ml/次,压力限值PSI 150。由下而上分段多次分别采集足背静脉、小腿静脉、腘静脉、股静脉、髂静脉图像。
2 结果
由周围血管科主治以上医生及技师共同将图像满意率,造影耗时,患者照射剂量,对比剂用量等进行比较评价两种方法造影图像质量相仿,但步进式DSA造影对观察由下而上血流的连续性,血流动态流向,判断静脉的解剖形态及病理血管血流状况,能动态显示下肢静脉全程[2,3],图像更加富有整体性,一次性成功率90%(54/60);其次DSA造影用时更短,吸收辐射剂量更低,图像整体观及清晰度更高。
3 讨论
步进技术又称 BLous Chase技术,其属于一种DSA技术,是在近几年不断发展升级出的新技术。对于大范围的血管形态结构及病变情况能够进行有效的观察,尤其是在主动脉及四肢动脉的检查中比较适用[4,5]。本院在不断的研究中将该技术应用在了血管造影检查中,为下肢血管造影检查提供了更好的选择。而对于下肢血管行程较长,尽管我们使用的PHILIPSUNIQFD20是大平板DSA机,平板尺寸30cm×40cm,采用传统的DSA造影时需要分段进行,同时在注射对比剂时也需要多次,并需要多次采集图像。对照组的患者采用的是传统的DSA造影,每侧平均的采集图像次数为3.5次,且图像并没有较强的连续性,尤其是在关键的部位在拼接处有不足之处,临床医生也会提出质疑并需要重新检查[6]。下肢静脉血流与动脉血流相比较,其速度要慢很多。当主干处有血栓形成发生阻塞后对比剂无法上行,充填途径仅为分支和侧支,应将导管床的移动速度进行很好的控制,并对对比剂的流向进行认真的观察,观察充盈缺损的部位、范围及形态等。在具体的检查中若想着重观察某段血管图像可在步进式DSA造影之后采取传统分段式的造影方法。研究组中一次性造影成功率为90%,共有6例出现失败,其中1例患者是年龄较大,在造影过程中不能坚持,1例患者由于止血带较松导致大部分对比剂流向浅静脉,1例患者是由于操作者的技术不够熟练,使得导管床的移动速度与对比剂流动速度不匹配。
通过以上分析得出,在下肢静脉造影中应用步进式DSA造影有很大的优势,但在具体的操作中应注意以下几点问题:(1)在步进式DSA造影操作中在设计导管床的移动方向时是由上而下的。因此,在进行造影操作时应将头部放置于导管床的尾部,使得导管床的移动与对比剂的流向呈现为相反的方向,显示器显示实时造影图像。(2)造影检查的患肢应处于伸直的状态并进行有效的制动,足部内旋的角度为10°-15°,将踝部结构和胫腓骨处于分开的状态,避免带本底图像的骨质影对血管图像的干扰,同时,此位置在减影图像上对交通支的流向观察亦较满意。有的患者耐受性较差,可在检查的过程中在对比剂中注入2%利多卡因2-3ml,能够有效地减轻疼痛,防止出现运动伪影。(3)在对患者进行造影之前应确认留置针是否处于通畅状态[7]。(4)对比剂在选择上应引起注意,应使用非离子型对比剂碘佛醇(50ml∶33.9g),可有效减少对血管的刺激,也会降低毒副反应的发生率。设置好参数:流量3ml/s,总量15-20ml,压力限值PSI 150。(5)造影操作技师应提高自身的操作技术,同时需要掌握较为全面的解剖知识及病理知识,充分了解患者检查的目的。在减退的操作中控制好床面的移动速度,从而获得更为满意的图像[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