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相互衔接问题研究

2021-01-07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瓜沥镇坎山初级中学

体育风尚 2021年4期
关键词:体育与健康体育教师运动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瓜沥镇坎山初级中学

自新课程改革提出后,“体育与健康课程”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转成为课程改革的重点,至今已经发展了很多年[1],现如今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的教学和安排实际情况如何呢?本文通过调查分析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衔接的情况,具体内容如下。

一、调查的对象和方法

调查的对象为我市中小学教师,小学体育教师和中学体育教师的人数比为1:1,本次研究共发放调查问卷80 份,回收有效调查问卷74 份。

二、调查的结果和分析

未成年人的身心发育速度极快,虽然小学生与中学生的年龄相差不大,但其身体素质与心理健康的发展水平相差甚远,教师应意识到各个年级的学生都有其独特的具体状况[2]。

在小学体育课程中,身体素质相关的练习正逐渐走向游戏化之路,这种教学方法极大地丰富体育课程的形式,使体育活动充满了乐趣,使小学生在满足自身运动需求的同时建立起多种多样的运动爱好。《体育与健康》课程在新课改后极力提倡体育教师以游戏点燃学生的运动热情,从而实现兴趣教学。然而,在实际调查中发现许多小学在游戏化教学方面的改进尚不充分,体育运动游戏存在形式化严重的现象,导致小学阶段的教学安排达不到学段要求的。通过分析本次调查回收的有效问卷,得知小学体育课程中使用体育游戏作为主要教学方式的教师只占22.97%(17 名教师),而一半以上课程使用体育游戏作为教学方式的教师占66.22%(49 名教师),这尚未达到新课标的要求。

通过进一步的走访调查得知小学体育课程游戏化不彻底的原因有以下几点:① 学校没有配备充足的教学器材或游戏道具。② 体育教师主观上不愿使用游戏化教学这种教学与管理难度较高的教学方法,而学校没有及时给予纠正。③ 体育教师对游戏化教学方案的了解较少,难以组织真正具有趣味性与教学性的体育运动游戏。

与小学体育课程不尽相同的是,中学体育在新课标的要求下,不仅要开展趣味性充足的体育教学,还要注重学生体育运动习惯与体育精神的培养,使学生自觉、自主地参与体育锻炼、提高体育运动技能。然而,在实际的调查中却发现许多体育教师在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方面作出的努力远远不够,结合本次调查回收的有效问卷来看,平日教学中十分注重培养学生运动习惯的教师只占10.81%(8 名教师),而曾经在课堂上强调过运动习惯及运动精神的教师只占28.38(21 名教师),这就意味着中学体育教师仍然没有将《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特殊性理解到位,只看到了课堂上的时间,没有注意到学生在生活中的课余时间,并未完全按照学段要求组织教学。

经过分析讨论,中学体育教师疏忽学生运动习惯培养与运动精神培养的原因如下:① 体育教师没能领会新课标的要求,一味看重短期的体育教学结果,缺乏对长期教育的规划。② 体育教师自身对运动习惯与运动精神的理解也不到位,无法向学生传递正确的思想。

总的来说,目前中小学体育课程都存在偏离阶段教学目标的现象,小学体育课程无法将体育世界的精彩展现给学生,中学体育课程无法使学生养成正确的体育运动理念,导致二者在衔接时缺乏必要的基础。在这种情况下,中小学体育教育的衔接必然出现偏差,导致学生得不到连贯的体育训练,其在体育爱好的培养、运动习惯的养成与运动精神的形成方面将存在较大欠缺,教师应重视这一问题并加以解决,给出正确的课程衔接方案。

三、相关建议

(一)确立科学的教学目标

体育课程目标即明确体育课程教学要将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才,体育课程标准强调体育教学需要加强体育核心素养的教育,促进学生体育能力、体育品德和健康行为等各个方面的全面发展,培养青少年学生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精神[3]。学校可以结合实际情况,设置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总体目标,根据学生年龄段的不同,分别设立各学段的教学目标及课时目标,确保各教学目标之间的递进关系,顺利实现教学目标。在设计从小学到中学的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时,需要考虑学生的身体素质发展以及运动能力等方面的目标,依据游戏、体能、技能和综合能力的顺序层层递进[4];在体育运动知识的讲解以及培养学生的健康行为习惯中,依据体验、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实践的顺序开展教学活动;在体育品德的培养方面,从小学到和中学需要按照人际交往能力、品质意志和体育精神之后是体育道德的顺序逐步深入[5],建立起系统的体育教学目标体系。中小学需要根据国家规定的学生必须掌握2 项以上的运动技能这个标准,发挥中小学连贯衔接的优势,考虑教学场地的条件以及项目的优势确定教学的运动项目,将其当作硬性指标,决定学生能不能顺利毕业,如果未能达到学校标准,需要进行补考直至通过[6]。以此来提升学生对体育与健康知识学习的重视程度,激发他们的自主学习意识。

(二)精心安排课程教学内容

对于体育教学来说,课程内容是重中之重,体育教师要想顺利实现教学目标,内容的实施非常关键,设计合理的课程教学内容,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发展的实际需要。所以,在开展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工作时,教师需要把核心素养的培养摆在首要位置,让学生树立起终身体育的意识,逐步掌握更多的体育知识和技能。从小学阶段开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按照自身的兴趣和爱好选择学习内容,并设立专项化的教学机制,结合学校师资力量及场地的具体情况,选定小学和中学时期学生的必修内容[7]。除了要设立两个必修内容外,小学时期还可以从游泳、跳绳、足球、羽毛球和篮球等运动项目中,选取1 到3 个选修的运动项目,待学生升入高中后继续学习这些运动项目,并融入一些新的内容,如排球或者是健美操等等。

体育与健康内容的编排需要遵循以下原则:小学低年级将身体素质的发展及各类活动式的小游戏当作重点;小学中高段把运动素质的培养和各类项目的基础教学当作重点;初中时期把专项素质的发展和运动技术的提升当作重点。

(三)有计划地实施课程教学

教学活动的组织实施主要涉及课时安排、学习内容的规划以及组织形式等各方面内容,学校可以在国家规定的体育与健康课程课时的基础上,增设校本课时或安排家庭体育作业等方法,保证中小学生每天至少有1 小时的运动时间。科学的课程组织实施方式是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关键,中小学体育教师需要按照不同学段学生的发展特点,采取适当的教学方式,改善教学的效果[8]。教师在组织不同学段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时,需要采取针对性的组织形式,对于小学低段的学生,体育教师可以采取行政班上课的方法;对于小学中高段的学生,体育教师能够采取班级中选项教学的方法;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体育教师能够采取年级中选项教学的方法。在体育课堂中,教师在组织开展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时,需要采取相同的课堂教学方法,主要包括导入、运动前的热身、营造情境学习体育技能、体育教师的示范和讲解、学生的分组实践、体育技能的综合运用、体能锻炼、放松与小结等等。课后,学校可以为学生提供延续性的体育知识学习平台,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体育课外活动,要求每位学生每周至少参加2 次。此外,学校还可以积极举办各类形式丰富的体育活动,比方说篮球班级联赛、足球班级联赛、田径比赛、游泳运动会或者是体育节等等。

(四)建立中小学体育联动机制

中小学应建立起体育与健康课程一体化的管理体系,多组织中小学教师共同参与教研会,促进中小学教师的相互交流。教育部门可以把各学校的优势项目当作依托,衔接好中小学校的课程内容,确保学生从小学到中学、从课内到课外、从校内到校外的体育学习连续性,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提高学生的体育素养,让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体育学习习惯。与此同时,各级教育部门应当加强对学校的管理和督导,指导中小学更好地落实国家体育课程的标准,积极组织中小学体育教师进行教学观摩、教学评比和教学展示等活动,以此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令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的衔接效果。

四、结语

综上所述,将中小学阶段的体育课程衔接好是开展“阳光体育”的必要任务,学校与教师都需要关注未成年人的身心发育规律,为其制定均衡、适度的体育运动计划。具体而言,学校在践行体育课程教学目标的过程中,不仅要做好课程教学,使学生在合适的时间学习正确的运动方法与技巧,掌握一定的体育运动能力,更要做好小学与中学的体育教育联动,使各学段体育教师在无间的合作中形成联动机制,充分保证课程衔接的科学性。

猜你喜欢

体育与健康体育教师运动
不正经运动范
中职校《体育与健康》实施兴趣模块教学中呈现的现象及应对策略
重心原理在体育与健康教学中的运用探析
高中体育与健康课分层次教学法研究
古代都做什么运动
疯狂的运动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
体育教师要重视“听、说、读、写”
由“小学兼课体育教师”引发的思考
体育教师应重视自主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