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双版纳推进中老两国体育文化交流的路径与效果研究
2021-01-07云南师范大学
云南师范大学
我国的一些学者对国内和国外的体育文化交流的途径和融合程度进行了一些研究,例如何传胜《中国-东盟体育文化融合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中,对中国与东盟体育文化融合发展情况进行研究,在研究中偏向于对于体育文化交流的融合发展。《异构极化与同功融合:中西方体育文化交流的困境与出路》是贾成波所著关于中西方体育文化交流融合进行中存在的问题开展研究,在研究中对中西方体育文化交流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发现并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及意见。还有一部分是研究对体育文化交流现象的,例如尹继林的《中国-东盟民族体育文化交流研究》主要围绕中国—东盟体育文化交流的历程与方式来阐述。学者张宝强所著的《唐代中外体育文化交流及其历史意义》通过对古代中国的体育文化与西方体育文化的特点和在交流过程中所存在问题和经验,为现代的中西方体育文化交流提供交流融合的经验。关注体育文化交流的学者们试图对大量的既有事件进行体育文化学和体育史上的双重考察。这种考察绝大部分围绕体育文化的深入融合前行,而对体育文化国际交流的宏观研究略显薄弱,对体育文化效果的研究有待加强。本研究通过对西双版纳中老两国体育文化交流的时代辨析,提炼规律,找出方向,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中国体育文化国际传播的实施建议,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一、研究方法
(一)文献资料法
根据本研究课题的需要,通过数据库查阅了近10年来公开发表的有关体育文化交流路径的文献资料及学术著作,同时收集一些有关的国家颁布文件和研究成果,为研究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和参考。
(二)逻辑分析法
收集和了解相关的文献资料后,结合社会学、文化学等多学科知识,运用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类比等逻辑学方法对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析,归纳总结,并根据整理出来的内容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对策,最后给出结论。
(三)专家访谈法
本研究对云南西双版纳民族协会、民宗委、西双版纳体育局,以及国内少数民族体育研究的相关专家和学者进行座谈访问,以全面了解中老两国体育文化交流的建设发展思路。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西双版纳推进中老两国体育文化交流的路径与效果研究》研究报告
(一)西双版纳推进中老两国体育文化交流的意义
从社会因素来看,中国与老挝两国接壤,山水相通,两国人民之间存在着深厚历史底蕴的手足般的友谊。中老双方领导人缔造的情谊,为不断巩固和增进两国体育文化交流奠定了坚实基础。西双版纳磨憨口岸是“一带一路”倡议中重要的陆上港口,是我国面向东南亚的起辐射作用的关键点,是中国与老挝贸易往来和经济交往的大门,是中老两国最先开展合作的试验田。我国政府主动作为先行先试,做了大量推进中老化交流合作打基础、增后劲、利长远的工作[1]。中老经济建设将为西双版纳带来巨大的新的体育文化机遇,中老体育文化建设倡议的核心是扩大开放,共商共建共享。西双版纳毗邻老挝,最大优势是区位,最终出路是开放,乘着中老经济走廊建设的东风,以西双版纳为门户中老两国体育文化交流的路径将会更加多元化,交流也将会更加深入,将来中老两国体育文化交流也将取得更加傲人的成绩。随着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建设的推进,中国与老挝的体育文化交流将有更多的形式且更加紧密。全方位、深层次、宽领域的合作前景更加广阔。抓住中老经济走廊建设这个历史最佳机遇期,开创西双版纳对老合作新局面。
从自然因素来看,西双版纳州位于云南省南端,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是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合作的前沿,磨憨更是我国面向老挝唯一的陆港。
体育文化在国家文化交流中起着一部分媒介和枢纽作用,因为体育文化本身也是属于文化的一部分。西双版纳积极促进和开展更多中老两国体育文化交流活动,使中老两国边民相处更加融洽,体育文化交流更加繁荣,展现了中老友好合作的良好国际形象[2]。例如“澜沧江国际公开水域游泳强渡赛”是中老两国人民人文交流史上极具开创性的体育盛事,开启了双方文体合作的新发展。西双版纳地处云南南端,与老挝毗邻,自然条件优越。近年来,随着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中老两国体育文化通过各项体育赛事不断深入交流。
西双版纳磨憨口岸、磨憨作为中老两国间最重要的边境口岸,在双方互相开放和经贸人文交流合作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磨憨区位优势突出是中老两国陆地往来的必经之路,中老两国边境人民跨境交流频繁,少数民族习俗大体相同,有着相同的历史文化起源与背景,共同创造出有少民族特色历史文化、边关文化。充分辐射东南亚贸易中心的区位优势,结合边境的人文风貌,延续“澜沧江国际公开水域游泳抢渡赛”的特色,积极运用体育赛事加深中老两国的体育文化交流,与边民少数民族情谊。
(二)西双版纳推进中老两国体育文化交流的基本活动内容(开展情况)
2014年中国西双版纳澜沧江国际公开水域游泳抢渡赛于4月9日举行,来自国内外近50 支代表队的600 多名运动员参加比赛。除此以外,西双版纳积极与老方联办一些有影响力的赛事,大力培育和开发“国际泼水节”“国际摄像展”“斗鸡赛”,推动中老双方合作建立“老挝体育人才培训和训练的基地”来到中国进行体育运动训练。更好的开展各类体育文化交流的活动。西双版纳在推进中老两国体育文化交流中有更深层次的了解,不断推进中老两国的关系越来越好。
(三)西双版纳推进中老两国体育文化交流的基本路径与方式
1.由政府主导,发起运作
2019年共青团中央主办,共青团云南省委承办的2019 中老青年友好交流活动启动。由老挝人民革命青年团副书记薇拉冯·范塔冯带队的60 余名老挝青年代表从云南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磨憨口岸入境。共青团云南省委书记唐源,共青团云南省委副书记、云南省青联主席段颖带领30 余名云南省青联委员在口岸迎接老挝青年代表团的到来。
中老两国提倡跨合区建设要立足长远,建立满足长期发展需要的双边贸易平台;保证规划符合有关国际规则,并能够长期有效地实施;跨合区建设的不仅是贸易之路,还应该增进两国的人文交流,综合考虑劳动力培训、社会发展等问题,建设两国民心相通的友谊之路。
2.利用国际体育组织,进行交流开展
西双版纳以其特有的自然环境及独特的民族文化风情吸引着国内外游客,随着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近年来更是成为各项文化体育活动的娇宠。越来越多的中国人通过跨境赛事与东南亚国家人民建立友谊;老挝、缅甸、越南等东南亚国家也意识到了中国市场的潜力,主动融入到跨境赛事中,西双版纳通过文化体育活动搭建起了中老乃至东盟南亚的文化交流平台[3]。
3.由民间团体组织开展路径
中国老挝友好协会是民间团体组织中最具有代表性的。老挝中国友好协会秘书长西昆高度关注中国两会。世界离不开中国,中国也离不开世界。中国党和政府制定的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将对世界经济形势,特别是周边国家的经济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
西双版纳历史上就是南方古丝绸之路的要塞,与西双版纳相邻的老挝,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璀璨文化的国家。老挝万象拥有非常悠久的历史,万象从始至终都是老挝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万象意为“檀木之城”。2008年《纽约时报》评选出全球的53 个必访目的地中,老挝在榜单中位于首位。这个古老的国度拥有一座被时光遗忘的城市——琅勃拉邦;拥有一个气质散漫、悠闲的首都——万象。
老挝浓郁的民族民风,浓厚的宗教文化,优美的民族音乐舞蹈,精湛的民间手工技艺,多彩的民族节日,构成了独具魅力的旅游资源。
把“走出去”的工作落到实处,中老自驾车九日游的路线以中国西双版纳磨憨为起点。借助旅游资源为载体,结合当下流行的体育活动:跑步、骑行、爬山等方式,来进行独特的体育旅游路线规划,从而获得充实的精神体验和收获。除此以外,要把“引进来”的工作做好。
4.利用民族节庆文化活动来开展路径
中老两国相接壤的边境地区有众多的少数民族有景颇族、傣族、哈尼族等,这些民族性格开朗,能歌善舞、热情好动,爱好体育[4]。
西双版纳是云南省内少数民族种类最多的区域之一,每个民族都有本民族独特的性格特点和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比如:傣族人民自出生起就信奉佛教,而且傣族人民的日常生活和文化中都有本民族独特的风格。傣族被称之为“水”的少数民族,更多的是受本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影响,常以活泼、生动的方式出现。傣族在公历4月中旬左右举行泼水节是一年一度最盛大的节日,还有包括象角鼓、踢毽、藤球、戏水等民族特色节日。
景颇族有丰富的民族体育活动,都具备本民族鲜明的特点,例如:目脑纵歌、刀术、篾弹弓、摔跤、打弩等。景颇族最盛大的节日是“目瑙纵歌节”“目瑙纵歌节”是在每年正月十五前后各村各寨欢聚歌舞,是我国最具特色的民族庆典之一,场面震撼有极强的感染力。
哈尼族源于中国古代羌人。哈尼族的主要少数民族体育项目节日有嘎汤帕、耶苦扎等。“嘎汤帕”是哈尼族的新年节日名称,意为“万物更新”任何事物都进入到新的一年都要以积极的态度和努力拼搏的精神投入到生活中。
布朗族源于古代濮人,与德昂族、佤族有族源关系。主要节日有“桑康”节、“玛格乐”节,故哈尼族民众大多都信仰佛教。
(四)中老两国体育文化交流发展的促进效果
1.促进中老两国的经济、政治、文化交流,推进“一带一路”的建设
西双版纳地处中国云南南部与老挝接壤,山水相连、唇齿相依,在漫长的边境线上,多民族语言相通、习俗相同,民间文化交流、商贸交易等频繁交流,促使中老两国人民手足情深。落实区域经济合作的建设,建设更加多元双边的合作机制,进一步加强双边合作与交流,打造成双方民间交流合作的示范项目,实现区域体育文化交流常态化。从古代丝绸之路到今天的“一带一路”都具有非常深厚且宽广的智慧,在社会发展的各个层面——政治、经济、体育文化等不同方面都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并使之相互协调。在古代可以看作是探索世界的方法,明晰世界的格局也是维护国家安全的战略需要。当下可以被视为早起“全球化”的经贸之路,也可以被当作丝路文化深度交融的融合剂[5]。我国在2013年提出“一带一路”的合作倡议,有利于东西方合作交流的格局越来越完整并不断完善,破除原有的封闭的交流形式,提供更多的选择与发展的可能性给国家之间的合作,使沿线国家体育文化融合交流找到新的合作途径,促进新的发展,共创体育文化融合交流的新模式和新业态。从1978年改革开放至今,我国打开对外开放的大门,在“体育强国建设纲要”的指导下,不断加强与促进体育文化的发展与对外交流,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具有国际水平的运动员,通过参加国际的赛事并且取得了优异的比赛成绩,在世界面前展示了中国体育的强劲力量。
现在世界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进入到了一个转型的关键期,我国作为新兴发展的国家,不可避免的会受到原有大国的封锁和打压,体育文化的发展也会也会有前所未有的阻力。一方面,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与推进下中国的体育文化将会成为“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引领我国经济进一步融入世界的强力引擎[6]”,使我国在对外开放的格局更加完善,针对原有僵化难以解决的问题可以提供新的解决方案,也为我国的体育文化建设能在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实施提供更好更加全面的机遇。另一方面,我国主动向周边布局,力求体育文化在周边南亚、东南亚、中亚等不同区域的交流合作与发展提供新机遇。在双边交往平台平等运用的前提下,增进双方的信任感和获得感,使中国和老挝的双边合作关系更加紧密。带领中国体育文化事业“走出去”,将国外好的先进的体育文化“引进来”。
2.构建“睦邻友好”的国际环境
“一带一路”促进经济的发展同时我国体育文化事业也得到推动,该倡议让我国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体育文化交流内容日益增长,交流的形式日益丰富,交流的规模逐渐扩大,我国对外的影响也越来越强。我国与大部分国家政府之间都签署了体育文化交流的合作协定与执行计划,民众之间交流日益频繁,促进各种民众之间的相互理解与包容,这些都是国家间体育文化交流的基础。我国当下仍处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必须要立足于现实,深挖体育文化的新发展方向与新的内涵,交流新的内容促进新局面的产生,加深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体育文化事业的吸引力,通过开发具有特色的体育旅游和体育文化展览给体育文化带来更大的附加值。民族传统体育合作交流,以民间和官方组织为主要形式,发挥边民的同源民族桥梁作用,开展民族传统体育巡回表演、特色体育节庆旅游等。高等教育要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强有力的支撑[7]。高等学校体育文化交流在体育文化交流中起重要作用,以高等学校间的体育文化交流作为国家间优秀体育文化交流的切入点,两国高等学校创设联赛以及科研学术交流,使高等学校之间体育交流更加频繁,促进丝绸之路高等学校体育教育的共同进步,以此推动周边国家的体育文化交流与合作。在新兴体育项目的推动下,寻找到体育文化交流的新形式,对具有当地特色和民族特点的体育文化项目进行开发,发展出具有完整设施和体系的体育旅游资源。如青海省借助“行走中华水塔”国际徒步活动、海西州那达慕大会等7 项体育旅游精品赛事[8],加深了丝绸之路国家之间的体育文化交流。
在全球化的当下,世界经济发展总体放缓,世界各国人民对健康尤为重视,完备的体育锻炼设施是人民保持健康的基础,加快完善各类型体育设施建设成为主要任务,是体育文化产业发展保持强劲势头的主要原因。我国举办夏季奥运后之后,陆续出台了多个文件,指出了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必须走体育文化产业的发展之路,使健康第一的体育观念植根于每一个民众的心中,是推动国民身体素质整体提高的关键点。从那之后,全国各省、市、自治州对体育文化产业的发展重视程度有了一定提高,但是重视程度依然有限。依然在走建国初期计划经济体制之下的旧管理模式,为应对上级检查,按照规定的计划全年完成计划内的比赛任务和体育活动,资源很难得到充分利用,很大程度上使体育事业的发展速度放慢[9]。以体育本体资源促进与周边国家的体育文化交流,形成新时代下的跨国体育文化,加快国家之间的体育文化产业发展以及体育文化软实力得到提高。中国国土面积广大,无论是古代丝绸之路抑或是“一带一路”都打通了沿线众多国家体育文化交流的大门,在体育文化交流大背景向好的当下,不同国家的不同体育文化相互交融,形成新型具有本地特色的体育文化活动,是特色体育产业文化发展的必然要求。体育文化中民族体育文化是最具有各地方特色的代表,是少数民族从先辈生活经验中凝练和集中的体现,它是各民族强大的精神支柱。
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代下,现代体育高新科技与少数民族的特色体育文化融合,体现出民族体育文化的现代化,挖掘更深层次的文化。少数民族特色体育文变化有强大的发展前景,而体育文化产业和体育文化事业的创新改革与智能的结合是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的发展内在动力。当今社会发展处于稳步提升,越来越多的人热爱体育活动且参与体育运动,这大大加快了将体育资源转化为财富的进程,我国也随之成为体育大国。
(五)中老边境体育文化存在的制约因素
1.边境体育文化的开展受经济因素的制约
边境地区对于内陆地区的人民具有神秘感,但对于边境地区的人民却是一个经济落后,文化不发达的地方,不少边境人民希望通过努力走出边境地区。在国家不断推动边境经济区建设,中国和老挝两国经济建设和边境贸易往来不断加强,中国与老挝的边境贸易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但是与双边贸易快速发展的现状相比,大多数边境地区经济实力相对落后,体育文化的发展难以得到充分保障。边境地区所应具功能还没有能够充分显现,边境地区少数民族对体育活动的开展和对体育文化活动的参与感需求远没有得到满足。
2.边境体育文化的开展仅限于节庆日才得以举行
边境线上每逢民族节日活动期间,按惯例每年都会举行一些体育比赛项目,如中老友谊篮球赛、跨境边民的足球和藤球比赛等。跨境比赛等一系列活动受到两国边民的充分喜爱,但活动的开展时间、开展次数以及开展规模与民众的需求差距依然较大。随着节日的结束,相应的体育比赛与活动也从民众的生活中消失。两国边民的日常精神文化生活没有得到满足,虽然有强烈的参与欲望,但是没有可提供的平台和组织而无法获得。
(六)建议
1.当地政府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西双版纳政府应加快西双版纳中老文化园的建设,为中老友谊活动更好的开展奠定物质基础。各县市要加快中老边境农村乡镇的道路以及中老友谊场地的建设,以方便中老民族跨境参与中老友谊活动。
2.扩大中老民族体育文化交融的渠道
在全州有代表性的小学、初中、高中和高等院校大力开展极具两国民族特色的体育课程,为扩大两国民族交融奠定基石。
3.发展旅游促进边境地区的稳定与安全发展
中国与老挝的边境民族地区有着非常丰富且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和得天独厚的地理资源,是理想的可以吸引游客的参与式和体验式旅游资源,能够满足不同年龄、不同性别游客的参与需求。通过对少数民族地区独有的民族文化和民族体育项目进行开发,丰富当地的人文旅游资源的多样性,将边境少数民族地区的体育文化活动和商业活动紧密而充分的结合,促进边境地区的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以体育文化的发展,带动经济的健康发展,共同维护好边境地区的安全、稳定、和谐。
三、研究不足与展望
(一)不足
(1)受众人群不够全面,没有针对每个年龄段进行分析。(2)研究调查对具有民族特点的运动项目没有深入了解。(3)项目研究范围仅限于体育文化交流有局限性。
(二)展望
(1)边疆地区和东南亚国家抓住“一带一路”良好机遇,促进经济发展是体育文化事业拥有更好的发展环境。
(2)通过调查研究促进中老之间体育文化交流更加繁荣。
(3)研究边疆少数民族特色体育文化得以传播得更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