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径训练常见运动损伤及预防措施
2021-01-07天津体育学院运动训练科学学院
天津体育学院运动训练科学学院
田径运动可以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改善人体的机能。但训练过程中一方面由于人体肌肉组织的参与程度存在差异,因此稍有不慎,也会出现各类的损伤情况。另一方面,当前人们对体育训练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田径运动的强度也在提升,因此在训练过程中运动损伤现象时有发生。如何采取有效措施预防运动损伤已经成为田径运动训练的重要内容。
一、田径训练运动中的主要损伤
(一)身体肌肉损伤
由于田径训练中运动人员的运动时间长、训练强度大,运动人员的韧带和肌肉会长期的拉扯,因此容易出现不同程度的肌肉损伤。对肌肉损伤的分类也包括多种情况,如轻微损伤、撕裂/断裂韧带等。日常田径训练过程中身体肌肉损伤较为常见,但损伤后没有及时处理,可能会增加运动员的痛苦,因此需要提高重视。
(二)关节类损伤
田径训练常见损伤的一种就是关节类损伤,在训练过程中手腕关节、膝关节及脚踝关节是容易受伤的几个部位,运动时肘部关节也容易出现损伤。以脚踝关节为例,在运动中出现的扭伤情况,通常会表现在脚踝关节的外翻或者内翻。严重时会影响运动人员的正常行走,脚踝关节损伤中最常见的就是韧带撕裂,表现为皮肤表层出现淤血、红肿等。
(三)身体擦伤
田径训练时容易发生运动员身体与其他物体表面接触、碰撞等情况,继而出现身体擦伤的情况。田径运动者在跑步过程中由于摔倒就容易造成与地面的摩擦,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擦伤,外层擦伤可能伴随大量出血,但如果运动人员的身体素质较好,伤口的修复速度很快。如果不能及时正确地处理伤口,受到其他因素影响也有可能导致伤口感染化脓,影响运动人员的生命安全。
二、田径训练运动损伤的主要成因分析
(一)运动人员缺乏防范意识
田径训练时如果运动人员没有做好准备活动与必要防范措施,训练过程中忽视自身安全防护,容易出现运动损伤,一旦出现损伤,会影响运动员的生活和后续的训练。在实际训练中,如果运动人员与教学人员对运动损伤缺乏有效认识,不仅会提升运动损伤的概率,还会影响训练的实际效果。并且对于受伤的运动人员而言,还会造成一定的痛苦,甚至威胁其生命安全。缺少防范意识或防范措施不到位,会造成损伤扩大。
(二)运动人员运动过度
不同的运动人员身体机能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运动人员在田径训练中,需要根据自身的能力确定训练的强度。如果运动人员对自身的身体素质提升要求较高,过分追求运动量,会导致身体难以承受。因此在运动时需要进行适当的负荷训练,从而提升身体机能,但过量训练也是导致运动损伤的原因。
(三)运动人员的准备活动不充分
在田径训练时,准备活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正式训练之前,通过适当的活动,可以帮助运动者更好地进入训练状态,从而安全顺利的完成训练工作。在实际训练中,由于准备活动不充分,导致肌肉瞬间损伤的情况时有发生。同时,对于运动准备活动部分教学人员没有形成稳定的习惯和制度,因此损伤的概率也在不断提升。
(四)训练内容的设计不够科学
在进行田径训练时,各部分的活动设计都应该综合进行考虑,并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确保训练效果。一旦训练的内容不科学,容易对运动人员造成损伤。另外,部分教学人员对运动员的了解不够充分,因此不能按照运动人员的实际状况设计训练方案,容易导致训练内容与运动人员的体质不吻合,容易造成一定的损伤。
(五)训练者运动习惯问题
部分田径训练人员对准备活动的认识不够充分,因此在训练前没有进行肌肉准备活动,或者在训练之后没有及时的进行放松,造成肌肉紧绷、关节紧张等,运动时容易出现意外损伤。并且长期的运动疲劳也会导致损伤问题的出现。部分训练人员带病训练、带伤训练,不仅不能顺利完成训练任务,还会加重身体的损伤。
三、运动损伤的预防措施
(一)提升运动人员的防范意识
在进行田径训练和比赛时,训练人员以及教学人员需要对运动损伤问题有一定的认识,并且提前做好运动员的专业操作知识以及思想教育工作,重视培养提升训练人员的心理素质。运动人员在掌握一定的方法和技巧之后,还应该具备一定的应变能力,从而在运动和比赛的过程中更好地保护自己,有效避免损伤的出现。
如,长跑训练过程中,会在下肢肌肉收缩挤压作用下,造成血液回流情况的发生,会将血液送回到心脏,此时若突然停止运动,腿部肌肉放松后肌肉挤压能力会下降,并且受到地心引力的影响,会大大减少回心血量,会出现重力虚脱情况,并且剧烈运动过程中,人体器官会处于应激状态,突然停止运动会对运动员身体产生严重的危害。因此,不可出现急刹车情况,需要逐渐降低训练强度,最终结束训练。
(二)提高对准备工作的重视程度
田径运动的教练和运动人员应该充分认识到准备活动在训练中的重要性。有效的准备活动可以预防运动损伤,从而保证运动的有序开展。准备的目的在于激发肌肉和神经兴奋,提升运动员肌肉、韧带和关节的功能,既能够帮助运动员在训练时顺利完成相应的动作,同时还能避免受伤。教练人员需要结合训练的实际情况,逐渐形成准备活动的规章制度,从而提升准备活动的有效性。
羽毛球运动开展前,应做好热身准备工作,通过科学、有效、合理的方式,保证运动员系统及整体内脏兴奋,并且肌肉具备充足的血液供应。同时,在良好的热身准备下,会提升运动员动作的灵活性,机体也会有更好的协调度,可有效避免运动损伤。实际热身环节,准备工作应自上而下开展,各个环节活动都应涉及。
(三)对训练和比赛进行合理安排
对于田径运动人员的训练需要综合多种因素,一方面是训练的任务以及相关的要求,另一方面是提升运动人员的身体机能和心理素质,最后需要根据不同人员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训练计划。对于运动强度和负荷方面,在设计过程中需要保证科学性。同时需要严格保证训练器材、设备以及场地的安全性,并积极帮助运动人员调整状态,避免超负荷运动,造成机体的损伤。因此负责训练的教练人员需要充分将专业知识和实际情况相结合,并制定有效的训练方案,对于具备特殊情况的人员,需要针对性的制定训练计划。
(四)强化运动人员的技能水平和身体机能
在训练过程中,需要保证动作的规范、正确,有效避免损伤情况的出现。教练人员需要从训练开始,就向运动员传授专业的运动知识,保证跑跳投等动作的标准,从而避免运动员由于自身的动作问题引起损伤。对于场地的选择,应该控制场地的坚硬程度,并在训练和比赛的过程中,保证在天气稳定的环境中进行训练。对运动人员而言,需要加强安全教育,并结合实际情况,形成自身的一套保护方案,从而在提升自身身体素质的同时,避免出现训练的损伤问题。因此田径教教练人员需要充分结合训练的特点,对运动人员进行针对性训练,合理安排力量训练、平衡训练、速度训练以及韧性训练等内容。
(五)重视训练后的恢复
不管是运动员还是教练,应该充分认识恢复的重要性。在训练完成之后需要帮助运动人员进入放松状态,从而减少对机体的损伤。这项工作需要在训练计划的制定过程中体现出来。其中恢复的手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动作恢复。指的是在训练完成之后,通过一系列的动作,放松肌肉、关节以及脏器等,从而让运动员从激烈的运动状态中平静下来。第二,物理恢复。主要是通过淋雨、按摩等物理方式帮助运动员恢复运动后肌体的疲劳感,并使心理放松下来。第三,饮食恢复。根据训练的实际情况,及时做好营养补充工作,保证运动人员的体能,也是避免运动损伤的重要手段。
(六)做好常见损伤处理
1.脚踝损伤处理措施
田径训练时脚踝损伤较为常见,为了避免出现这一情况,训练者可以做好预防工作,使用护踝、运动胶带等防护措施,并做好热身运动。但如果训练过程中不慎出现脚踝扭伤的情况,需要及时冷敷,避免脚踝处肿胀。伤后3 天进行热敷,顺利消肿加快康复,辅助按摩措施,恢复期间严谨参与训练,避免出现脚踝处二次损伤。
2.韧带撕裂伤的处理
田径训练中一旦出现关节受伤,受伤部分出现不同程度肿胀、疼痛感,甚至伴有皮下淤血情况。考虑到人体关节、韧带再生能力低,避免处理不当造成二次伤害,或者发展成为慢性疾病。
当出现关节韧带受伤情况时,要立即停止训练,避免受伤部位过度出血,有条件的及时冷水或冰块冷敷,促使伤口及时凝血。损伤情况严重时,送往医院检查,确定受伤情况,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四、结语
综上所述,运动损伤是田径运动人员在日常训练和比赛中经常出现的问题,损伤的发生于多种因素有关。对此,训练人员和教练需要提高重视程度,对造成损伤的原因进行全面分析,并制定针对性的措施进行处理,重视准备活动和训练后的恢复,从而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提升训练的安全性。通过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降低田径训练损伤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