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党史教育:思想政治课的重要使命

2021-01-07

关键词:政治课党史中国共产党

张 聪

据《人民日报》2021年2月2日第一版报道,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党外人士共迎新春时指出:“中共中央决定,今年在全党开展中共党史学习教育,激励全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新时代不断加强党的建设。”党史是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以来,领导中国人民为实现中国梦而不断形成的奋斗史、探索史、创业史与发展史。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回顾百年艰辛历程,不难发现,中国共产党团结和带领中国人民从摆脱屈辱、反抗压迫,到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再到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伟大历程,始终离不开人民的理解和支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学习党史、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的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这门功课不仅必修,而且必须修好。”[1]思想政治课是开展党史教育的主阵地,对青少年的成长意义重大。切实开展好党史教育,是新时代思想政治课教学的重要使命。缘此,有必要重审、反思思想政治课中的党史教育,进一步推动党史教育观的科学化构建。

一、思想政治课开展党史教育的重要价值

在思想政治课中积极讲授有关中国共产党的地位、性质、宗旨、理念、指导思想等理论知识,扎实推进各学段的党史教育,对思想政治课学科素养的形成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对党史教育的科学开展发挥奠基性、养成性的重要功能,同时对青少年的精神成长,必将会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一)有助于强化思想政治课的政治性、思想性品质

“课程从来都不仅仅是知识的不偏不倚的汇集”,而总是表征着“合法性知识的见解”[2]。在高中思想政治这门学科中,“合法性”就意味着这门学科要更加积极主动地为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而不懈努力。新课程改革以来,思想政治课始终彰显国家意志,不断体现时代特色,成为培养中国公民的重要载体。在高中思想政治课程内容系统中,政治学、经济学、哲学等相关学科的常识性知识占据了很大的比重,成为学生走向社会、通达未来人生的必修内容。然而,作为具有中国特色的课程,必须植根中国大地,着力培养时代新人。这就要求思想政治课必须积极关注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在地位、理念、宗旨等方面的具体知识,并将这些重要知识讲授给学生,在不同情境中引导学生学会分析那些来自中国共产党的建议、意见、主张等,进一步引导青少年对中国共产党产生发自内心的尊重与热爱,加深对党的政策、纲领、制度等的理解与领悟。因此,通过思想政治课开展党史教育,有助于强化课程本身的政治性、思想性品质,切实彰显思想政治课的学科属性与学科素养。

(二)有助于推动党史知识的大众化、科学化传播

中国共产党执政地位的巩固必须要紧紧依靠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而这就离不开科学的党史教育过程和党史知识传播过程。党史教育从来就不是一句空话,而是通过许多实实在在的教育过程开展的。在党史知识传播过程中,如何更加高效持久地影响人的一生呢?在基础教育阶段,系统开展党史教育则成为一项亟需且重要的手段。青少年正值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养成阶段,伴随生理发育、心理变化所形成的思想波动也在随时发生着,存在主义、虚无主义、功利主义等社会思潮已经开始冲击着青少年的头脑。为此,在这一特殊时期开展党史教育,能够对学生形成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从根本上影响人的一生。这种具有“培根铸魂”意义的党史教育,通过影响每个人的思想成长,助推一代又一代人建构科学的党史观,能够切实提高党史知识面向广大人民群众传播的科学化水平。某种角度来说,广大思想政治课教师所主动讲授的有关中国共产党的理论知识体系,都在着力推动着党史知识的传播,有助于时代新人成长,从而培养党和国家所需要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有助于提升青少年对中国共产党的系统化、立体化认知

我国著名德育研究学者鲁洁教授认为:“教育所期待的不仅是在实践活动中力图去超越现实存在的生存境遇,努力创造更好的生活的人,同样也是在思想和意识中不断去探寻人的存在价值、意义、理想和目的,寻找精神和思想超越的人。”[3]虽然思想政治课并没有语文、数学、外语等学科的课时多、分值高,但实际上却对学生的思想成长、道德养成,发挥着极为重要的教育功能。思想政治课在开展党史教育过程中,正是基于很多青少年对于中国共产党的有关知识了解不深、知之甚少甚或带有认知偏差等现实情况,从学生真实的情感世界、思想世界着手,真正落实“思想政治课教学关怀人的价值追求”这一基本理念[4]。因此,思想政治课中所讲授的有关中国共产党的理论知识,能够为学生开展积极的党史教育,切实提升青少年对中国共产党的系统化、立体化认知,从而推动青少年形成跟随中国共产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二、思想政治课开展党史教育的现状

党史教育是一项严肃的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课中所开展的党史教育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形成了当前具有中国特色的党史教育。

(一)思想政治课开展党史教育的主要内容

一方面,党史知识教育。在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党史知识占据了重要内容。例如,在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试行)思想政治必修2《政治生活》一书第三单元“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第5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中,通过许多有针对性、时代性的案例,着重论述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由来,以及中国共产党的地位、性质、宗旨、指导思想、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2020新版统编版高中思想政治课教科书必修3《政治与法治》第一单元“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着重从“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三个方面进行了系统论述,并在“综合探究”中设置了“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中国共产党”这一主题。思想政治教科书与时俱进,不断完善,党史知识教育也始终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重要内容。

另一方面,党史信念教育。信念,是对事物坚定不移、一以贯之的理解与认同。党史教育之所以重要且任务艰巨,很大程度上在于党史教育本身就是一种信念教育。在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党史知识教育往往通过讲授、记忆、分析、理解以及运用等循序渐进的教学方式进行强化,从而推动学生牢固记忆党史知识,激发对中国共产党的热爱之情。在教学中,要通过对中国共产党光辉历史的学习,切实树立对中国共产党的正确认识,不断激发生青少年主动学习党史的热情,积极建构正确的党史观,从而进一步树立“听党话、跟党走”的坚定信念。这种持续而深入的党史信念教育,必将深刻影响学生的终身成长,为培养时代新人奠定坚实基础,而这也正是党史教育的重要价值追求。

(二)思想政治课开展党史教育的实践误区

当前思想政治课中的党史教育,也存在着诸多实践误区。这些误区的产生,有些是常见的课堂教学方法性误区,有些则是教师的教学认识性误区。总体而言,主要表现为如下四个方面。

其一,“书本教育”。在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所开展的党史教育,部分教师仅仅使用教科书来开展教学,把教科书当作唯一的教学材料。结果,很多学生易误解为党史知识是来自书本的,党史教育也只能借助书本来开展,从而忽略了更为丰富的现实生活世界。党史教育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紧密联系实际,尤其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和发展实际。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和社会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各个领域快速发展,显示出日新月异的时代新貌。然而,我们应理性地认识到这些时代之变、社会之变,正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实现的。没有中国共产党的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便没有当代中国的深刻变革。这些鲜活的素材为新时代开展党史教育提供了重要资源。如果思想政治课教师没有看到这些变化,而仅仅从书本知识出发开展党史教育,那么学生就无法对接快速发展的社会生活,自然对党史知识失去了兴趣,甚至对党的领导缺乏关注,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弱化了党史教育的时代性、实践性。这种“书本教育”的危害性在于阻断了知识与社会、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联系,从而弱化了知识、理论的功效。

其二,“被动教育”。党史教育在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总体上表现为政治学常识中关于中国共产党的有关知识的教育,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愿意在有关章节开展党史教育。但如果没有讲到这一章节,有的教师便不会主动进行有关党史知识的教学设计,进而对学生开展党史教育。实际上,思想政治课教师的这种行为正是一种“被动教育”的过程,即没有意识到中国共产党对于当代中国社会生活的领导存在于方方面面,是立体化、全方位、全局性的。如果讲授党史知识非要等到有关章节才进行,开展党史教育非要在某个特定时刻来实现,那么就会很容易造成学生对党的领导的认识偏颇,误以为党的领导仅仅是政治方向上的领导。其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文化、社会以及生态等多个领域,存在于不同模块中,在知识性、事实性描述的过程中均充分折射出党的科学领导。思想政治课教师只有充分意识到这一点,才能在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全过程有效开展党史教育,化“被动”为“主动”,不断形成更为科学的党史教育观。

其三,“盲从教育”。本质上,思想政治课教学的说理性极强,而绝不是一种盲目说教、不断说服的教学。遗憾地是,一些思想政治课教师不顾学生在思想观念等层面的时代性变化,而一味生硬地将知识“填充”进学生的头脑中,不是引导而是劝服学生接纳理论、接受知识。例如,有的思想政治课教师仅仅是让学生热爱党、相信党,而不说“为什么”,不解释具体的原因。这种“盲从教育”的出现充分反映出一些思想政治课教师在教学理念上的失误、在教学方法上的失策以及在教学过程上的失序。党史教育是一项需要深入人心、扣人心扉的教育,思想政治课中的党史教育更需要紧密结合学生的思想样态,基于社会生活中的具体案例进行有根据、讲事实的学理分析,鞭辟入里、深入浅出,而不是生搬硬套、故弄玄虚,一味地说服学生去信任,劝导学生去遵从。如果这种“盲从教育”持续下去,很多学生便无法发自内心地产生信任感,更不会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产生正确的政治信念。当然,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出现的党史“盲从教育”也表明,教师缺乏对学生理性思辨能力的有效引导,也缺乏对学生求真求实意识的执着引领。

其四,“结论教育”。当前,我国思想政治课存在着以结论去教育学生的现状,即不问教育过程,只注重结论——忽视教育过程中必要的具体化、操作化程序,而直接为学生呈现结论。在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党史教育往往遭遇着这种“结论教育”的窘境。一些思想政治课教师不管教科书中提到了哪些过程性的叙事,也不问学生是否理解了、学懂了,而只是交代给学生中国共产党的地位、性质、宗旨以及执政理念等一系列理论性知识,让学生去背诵、记忆,以应付考试。结果,学生对相关党史知识的掌握越不牢固,对党史相关内容也就越缺乏系统性、立体化的理解与领悟。这种“结论教育”广泛地存在于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也成为了教师典型的教学问题。对于党史教育而言,这种“结论教育”的危害性极大,因为党史教育本身就是一项十分严肃的过程性教育。例如,如何在世界各国政党轮换、变革的过程中理性认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如何正确看待中国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价值追求等,都需要来自教师潜移默化、细致入微的教育。这种教育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耐心,也需要对学生施以更为深入的引导。

三、思想政治课强化党史教育的基本策略

立足中国共产党百年史,如何更好地在思想政治课堂教学过程中推动党史教育,已经成为一项亟需思考的重要议题。为此,可从如下四个方面实现强化和提升。

(一)丰富并活化思想政治课中党史教育的实践形式

党史教育不是一种空洞无味的教育,不能以“书本教育”替代党史教育全过程,而是要不断创设丰富多彩的形式,教育学生知党史、明党情,以真实的历史事件、有力的教育话语影响和带动学生成长。在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开展好党史教育,不仅要着力帮助学生提升对党史知识的理解与领悟,同时还要紧密结合实际,结合时代热点、难点与焦点问题,积极推动党史教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例如,可以充分利用“五一”、“七一”、国庆节等重要节日,精心设计党史知识普及性系列活动,如党史知识竞赛、党史故事讲述会、诵读有关党史的经典诗词、演唱革命歌曲等。通过这些形式多样的活动,不断激发学生了解党史知识、积极宣传党史的热情。

很多中小学都在这一方面进行了诸多有益探索。例如,湖南省宁乡市在全市中小学校积极开展党史教育工作,组织编写了《学党史、听党话、跟党走——宁乡市“党史育人”简明读本》专用教材,并作为必修课覆盖到全市所有学校,同时推动党史教育“进课表”“进课堂”“进班会课”“进活动课”“进红领巾广播站”“进学校节日庆祝活动”[5]。

同时,思想政治课教师还可以积极开展有关党史主题的研学活动,克服“书本教育”的弊端。在研学过程中,充分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重要教育功能,组织学生瞻仰革命纪念馆、陈列馆、烈士陵园等场馆(所),并有针对性地开展现场教学,引导学生观看红色电影、阅读红色书籍,指导学生开展以中国共产党百年史为主题的深度学习。例如,引导学生走访那些在革命战争时期为民族解放、国家独立、人民幸福做出过杰出贡献的老红军、老战士以及新时期的优秀共产党员等,通过口述史的方式了解一段段难忘的峥嵘岁月,以鲜活的素材上好革命传统教育课,从而感染和带动高中生继承党的光荣传统,学习党的优良作风,争做党的事业的接班人。

(二)不断提升思想政治课教师的党性修养

思想政治课教师是开展党史教育的主要力量。提升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党史教育的实效性,必须首先从思想政治课教师自身做起。思想政治课教师要借助党史教育过程,切实锤炼自身党性修养,不断学习党史知识,积极开展好党史教育,需要着重做到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深度学习党史知识。教师要牢固掌握有关中国共产党历史的理论知识,尤其要加强对中国共产党最新理论成果的学习和领会。

二是精心设计党史教育案例。教师要通过生动活泼的教学案例,努力推动党史教育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切实提高党史教育的实效性、生动性。

三是合理阐释自身的教学焦虑。“教学焦虑”是很多思想政治课教师所面对的一种特殊样态,主要表现在思想政治课程所面对的社会境遇与主流价值导向之间的时代冲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遭遇的“理论化”与“实践化”的教学冲突、具体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关系的地位变化等多个方面[6]。在党史教育过程中,思想政治课要合理阐释自身所面对的“教学焦虑”。例如,如何理解中国共产党在一百年的发展历程中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如何正确看待共产党员在危急关头挺身而出的政治品格?这些问题实际上都涉及到教师如何正确解读的问题。而一旦教师遭遇到多种不同的解释,便会在教学过程中难以说服自己,容易形成“教学焦虑”。因此,思想政治课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的党性修养,科学设计有关中国共产党知识的教学单元,力求在课程讲授之前便通过自身的主动学习纾解“教学焦虑”,不断形成思想政治课党史教育的教学自信。

(三)深度关怀学生的党史学习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7]思想政治课教师应走进学生的思想世界,切实加强对学生的党史教育,以丰富的党史知识、坚定的理想信念,切实发挥好党史教育以史为鉴、资政育人的重要功能。这就要求教师务必深度关注当前青少年既有的党史知识基础以及对党的创业史、奋斗史的认识基础,而这也是思想政治课开展党史教育重要的学情基础。

从目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教学过程来看,很多青少年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以及社会生活有着一定的认知,但这种认知究竟达到了什么样的程度?是否能够在基础教育阶段接受系统性的党史知识?这就要求我们务必关注学生党史学习基础。例如,很多高中生对“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等重大政治命题缺乏必要的理解。在自媒体高度发达的今天,许多舆论往往蒙上了多层“外衣”。“标题党”的文章,一般都会采取刻意夸大事实、放大局部等方式来列出新闻标题。很多学生往往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虽然很多学生在思想政治课学习过程中,已经初步具备了道德与法治常识,同时学习了经济学、哲学、政治学等不同学科的常识,能够通过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视角初步审视当下发生的社会现象,尝试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分析与审视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社会生活中的重要贡献,但这并不足以证明这些学生已经具备了扎实的党史学习基础。因此,深度关注青少年对于党史的理解与认识,科学地重塑其党史观,有着强烈的现实性和紧迫性。

(四)切实改进思想政治课中党史教育的评价方式

2020年10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明确指出,“提高教育评价的科学性、专业性、客观性”。这就要求我们务必采取多元化的方式来开展评价。对于思想政治课中的党史教育而言,不应只注重成绩、分数而忽视学生的过程性成长。克服这种“结论教育”,需要切实改善评价方式,积极探索用多种评价手段来提升党史教育的实效性。

一方面,要以学生党史信念成长为根本关怀。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习惯于以考试的方式考查学生对于相关党史知识的掌握程度。实际上,基于这些党史知识,更为重要的则是学生的党史信念问题,这是对党史教育独特性的价值诉求,也是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党史教育最为重要的评价。因此,要以党的成功经验启迪学生,对学生开展理想信念教育。例如,教师在讲授党史知识时,要更多地引导学生深刻认识到自身如何更加热爱党、相信党,从而产生深刻而坚定的信念。

另一方面,要以课堂过程性评价为基本遵循。党史教育不应以“结论教育”形式来进行,而是要进一步明确过程性要素比结论性要素更重要。因此,要高度重视思想政治课中党史教育的过程性评价,更多关注学生在党史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力与认知度,推动党史教育与爱国主义教育、劳动教育等有机结合。在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关注学生具体的行为表现,例如学生如何看待党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过程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主动作为,通过学生对这一问题的回应,能够更加深刻地在过程中评价学生,推动党史教育的过程化实现。

本质上,虽然思想政治课并不完全是党史教育课,但其在开展党史教育过程中却有着独特的视角、方法,能够积极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党史观。随着党和国家对思想政治课的高度重视,充分彰显和体现党史教育,理应成为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应有之义与内在诉求,也理应成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要路径。

猜你喜欢

政治课党史中国共产党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第一次学党史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谈初中政治课中兴趣教学法的运用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党史告诉我们什么?
百年党史的重要启示
党史上的今天
巧设导入,精彩课堂——浅析政治课导入的几点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