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高质量教学工作体系的构建
2021-01-07罗静
罗 静
【特稿】
略论高质量教学工作体系的构建
罗 静
(铜仁学院 梵净教育研究院,贵州 铜仁 554300)
高等教育的高质量发展,体现在高校办学的方方面面,首先应体现在人才培养上。教学是人才培养工作的主渠道,打造高质量人才培养体系,就必须重视教学工作体系的构建。高校教学工作体系涉及教学目的、课堂、教师、教材、方法、教改和评价等多个方面,只有理清这些问题,才可能构建出高质量教学工作体系,并进而推动其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实现高质量发展。构建高质量教学工作体系,需要做好七个方面的工作:第一,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这是基础;第二,关注课堂教学质量,这是重点;第三,提升教师队伍水平,这是关键;第四,加强教材建设,这是支撑;第五,注重教学方法,这是保证;第六,重视教学改革,这是动力;第七,改进教学评价,这是导向。
高校; 高质量发展; 教学工作体系; 构建
我国已经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这是党中央作出的科学判断。在2017年召开的党的十九大,已明确提出了“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进一步明确“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第四十三章提出了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目标任务。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对该目标任务进行了深入解读,认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必然要求,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础环节,是锚定2035年远景目标的关键举措。[1]高质量教育体系必然包含了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且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在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中,高质量的人才培养体系是重中之重,而教学工作又是人才培养的主渠道。因此,要建设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高校首先应考虑如何构建高质量教学工作体系的问题。
一、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是构建高质量教学工作体系的基础
构建教学工作体系首先需要思考教学工作的基础是什么?无论是整个高等教育的教学工作体系,还是具体到某一所高校的教学工作体系,首要明确其目标体系。我国《高等教育法》规定:“高等学校应当以培养人才为中心,开展教学、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2]这就告诉我们,教学工作的中心是培养人才,即所有的教学工作都要围绕培养人才这一中心展开。所有教学工作的体系化,就是教学工作体系的构建。在国家层面,关于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比较明确,即培育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只不过,不同历史时期对“全面发展”有不同的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德智体全面发展思想和“四有新人”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要求。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就在于它具有与时俱进的品质,在于它是发展的理论。马克思(Karl Heinrich Marx)指出:每一个正确的理论都必须结合具体实际,并根据现有条件加以阐释与发挥。[3]恩格斯(Friedrich Engels)也指出:我们需要的是把马克思的历史理论应用于自己国家的政治与经济。[4]习近平总书记在高校人才培养目标中强化美、提出劳,是新时代的新要求,是对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新定位。每一所高校都应该按照这一要求制定其具体的人才培养目标,并以此为起点开展教学工作,构建其教学工作体系。在这里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各高校在德智体美劳总体目标定位的要求下,还需要充分考虑三个因素:一是所属类型。大学的分类比较复杂,我国现阶段比较权威的分类是《教育部关于“十三五”时期高等学校设置工作的意见》中所明确的研究型、应用型和职业技能型三大类型的划分。这三大类型高校在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方面有比较大的差异,即研究型高校培养的是学术型人才,应用型高校培养的是应用型人才,职业技能型高校培养的是技术技能型人才。二是所处区域。每一所高校处在不同的区域之中,不同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所拥有的独特资源,必然影响其所属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三是各高校发展的历史传统。每一所高校都有其发展的历史,并在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自身独特的文化传统。这种文化传统是学校人才培养的重要资源和精神财富,也是其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确立的重要依据。不考虑这些问题,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就不可能出特色。总之,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是各高校教学工作体系构建的基础性工作,每一所高校要构建其高质量教学工作体系就必须高度重视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只有定位精准,才可能构建出高质量的教学工作体系。
二、关注课堂教学质量是构建高质量教学工作体系的重点
教学工作包括课堂教学工作和教学管理工作两方面。教学管理工作,因课堂教学工作而产生,并为其服务。故此,课堂教学工作才是教学工作的主体。也即是说,只有高质量的课堂教学体系真正建构起来了,才可能形成高质量的教学工作体系。而高质量课堂教学体系的构建,就需要各高校高度关注课堂教学质量,把关注课堂教学质量作为构建高质量教学工作体系的重点。如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首先,需要制定课堂教学标准体系。没有标准的体系就没有了努力的方向,什么是好课堂也难以分辨。因此,教育部陈宝生部长在提出“金课”建设的同时,明确了大学课程的挑战度、难度和深度以及课程的可选择性等大学“金课”建设标准。当然,他提出的这些标准只是对大学课堂教学宏观层面的要求,每所大学的每一门课程的标准和要求,还需要每一所大学及其每一位教师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提出具体的标准和要求。铜仁学院在“金课”“银课”建设过程中,提出了由教育性、实用性、丰富性、前沿性、思辨性、研究性和艺术性构成的“七性”[5]课堂教学标准体系,对铜仁学院的课堂教学质量提升具有很好地指导作用。在这“七性”课堂教学标准体系中,尤其要重视课堂教学教育性标准体系问题。不过,课堂教学的教育性,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包括教师有意识地在课堂教学行为中,传递能够对学生的发展与成长产生积极的作用或影响的思想或观点,都属于教学教育性的范畴。[6]其实,教学的教育性是教学的基本规律。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Johann Friedrich Herbart)指出:“我不承认有任何‘无教育的教学’。”[7]苏联教育家休金娜(Г.И.шукиной)也曾指出:教学的教育性是客观规律。[8]但是,一些高校基础课、专业课教师并不明白这个道理。当然,课堂教学教育性最集中的体现还是思政课。所有的高校要完成立德树人的任务,都必须重视思政课的建设。习近平总书记不仅非常重视思政课,还对课程思政提出了明确要求:“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9]课程思政要求的提出,就是为了强化基础课、专业课的教育性问题。自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课程思政的要求以后,全国各高校均加强了课程思政的建设,并取得了明显成效。在抓好课堂教学教育性标准体系构建的同时,还要着力抓好课堂教学实用性标准体系、丰富性标准体系、前沿性标准体系、思辨性标准体系、研究性标准体系和艺术性标准体系的构建,只有这些标准体系都形成了,才可能构建出高质量的课堂教学标准体系,进而构建出高质量的教学工作体系。其次,需要重视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反哺课堂教学。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项目及其成果是高校课堂教学创新性内容的重要来源,如果能够及时转化为课堂教学资源,将会极大地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每一所高校都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项目及其成果,但遗憾的是,不少高校的部分教师并没有将这些项目及其成果用于课堂教学。这就需要学校领导积极倡导并建立健全相应的规章制度,以确保这些项目及其成果能够及时地转化为课堂教学资源,为人才培养服务。就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本身而言,不反哺人才培养,高校的科学研究与专门的科研院所开展的科学研究、高校的社会服务与专门的社会服务机构开展的社会服务有什么区别?此外,还需要强化课堂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设。目前,各高校都有一定的课堂教学保障体系,但还需要结合新发展阶段的新要求,尤其是高质量课堂教学体系构建的新要求,对已经建立的课堂教学保障体系进行重新审视并进一步完善。
三、提升教师队伍水平是构建高质量教学工作体系的关键
课堂教学体系构建得再好,如果没有高水平的教师队伍也发挥不了多大作用。因为高质量课堂教学体系需要教师来具体实施。因此,高质量教学工作体系构建的关键是抓好教师队伍建设尤其是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那么,如何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笔者以为,主要应该抓好三点:第一,要做好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的规划。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是一项长远的系统工程,需要学校组织相关人员对其进行充分讨论,作出比较详细地建设规划及其实施方案。第二,要加大对师资队伍建设的投入。每所高校都设有教师发展中心,也都在开展教师的培养培训工作。但最重要的还是经费投入问题,尤其是一些高水平的领军型教师的培养,还需要送到更高水平的大学去进修学习。这些都需要经费投入。第三,要重视教师个体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认为,教师个体的发展要特别重视教师素养问题。教师素养包括教师所具有的素质与修养两方面。素质是指人的基本品质。因此,教师素养首先是指教师作为一个专门人才的基本品质,其次才是指教师的专业知识及其技能,即教师的专业素养。教师的素养既是新时代对教师的要求,也是教师个体发展内在精神的体现。教师素养的高低将直接影响教师队伍及其人才培养水平的高低。为此,习近平总书记对思政理论课教师提出了六个方面的要求: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10]这六个方面的要求虽然是在思政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针对与会的思政理论课教师提出的,但都是我国所有高校教师的努力方向。试想:这六方面的要求,哪一点不是我们高校教师应该努力做到的?教师自己没有坚定的政治立场,怎么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自己没有家国情怀,怎么用真情打动学生?自己没有科学、创新和辩证的思维,怎么给学生正确的思维方法和深刻的学习体验?自己没有宽广的视野,怎么使学生具有国际的、历史的眼光?自己不严格要求,怎么去严格要求学生?自己的人格不正,怎么用高尚的人格去感染学生?所以,习近平总书记对思政课教师素养的这些期望和要求也是对所有高校教师的期望和要求。
四、加强教材建设是构建高质量教学工作体系的支撑
重视教材建设,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传统。京师大学堂改为北京大学后,就明确要求各门课程都应编撰讲义,并要求教师对讲义进行不断修改和完善,然后连年重印。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中提出“要抓好教材体系建设,形成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立足国际学术前沿、门类齐全的哲学社会科学教材体系”[11]的要求,成为十八大以来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点教材建设的根本遵循。
如何抓好教材建设呢?笔者以为主要应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要构建教材体系。仅仅有教材还不够,重要的是要有成体系的教材。教材建设决不能零敲碎打,要有体系建设的意识,并且要加快构建自己的教材体系。教材的内容是从学科中来的,是根据人才培养的需要从学科中挑选最有价值的知识按照一定的逻辑组合而成的。因此,重视教材建设也需要重视学科建设。没有学科做基础,难以抓好教材建设。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离不开高水平教材体系的支撑。二是要重视教材内容选择。教材内容选择关乎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的大问题,我们要高度重视和切实落实教材建设中“教什么”“教给谁”“怎么教”的问题。首先,要选择正确的思想内容。在青年大学生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教育,是高校的使命所在。因此,核心教材的内容及其价值观的倡导,要体现国家意志,这是国家事权。其次,要选择新的教材内容。当今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新知识新技术不断出现。在知识激增的同时,也加速了知识的淘汰。如果教材内容不及时更新,就是用“昨天的知识、培养今天的人、服务未来的发展”,教材到学生手里时,就已经是过去式的知识了,这与高质量的教学工作体系建设是相背离的,这种现象应该坚决杜绝。对此,邓小平也曾经明确提出过要求:“教书非教最先进的内容不可。”[12]三是要建立教材建设机制。教材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良好的制度和机制予以保证,尤其需要创新大学教材编写、推广、使用的有效机制。在《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提出了与“1+x”模式对接的“工作手册式”“活页式”教材建设思路,对教材建设工作是很有指导意义的。四是要创新学术话语体系。创新学术话语体系作为教材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创新的话语体系,就不可能编写出好的教材。我们不能像搬运工一样简单移植西方的理论,而要努力创造中国的学术,尤其需要立足中国改革发展的实践,打造既具有中国特色又面向世界的学术话语体系。2019年8月,时任上海市教委主任的陆靖教授受贵州省教育厅邀请,在针对贵州高校的管理干部开设的一次报告中谈到为什么要编教材?是因为学科发展了,理论或知识体系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绝不是简单地用“剪刀+浆糊”的形式来东拼西凑。
五、注重教学方法是构建高质量教学工作体系的保证
高校虽然“课堂教学内容为‘王’”[13],但必须要讲究教学方法,将大纲要求的教学内容建构到学生心里,才能保证教学效果,也就是要深入研究“怎样教”的问题。这就是方法问题,教学方法好,就能够事半功倍。现阶段,很多新建本科院校在谋求发展过程中,为了优化师资队伍结构,从研究型高校引进高层次人才,从行业企业引进实践动手能力强的“双师型”教师,硕博比、“双师型”教师占比等数量指标确实得到了进一步优化,但忽略了一个关键问题,这两类人群如何掌握教学方法、胜任教学工作、将自己所长用在人才培养上,这也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笔者认为,教师要掌握课堂教学艺术,注重教学方法,主要注意三个问题:一是要努力将深奥的道理用生动平实的话进行讲解。高校都要开设各种各样的理论课,怎样讲好理论课,是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一大难题。对理论的讲解要接地气,要让基本原理成为生动道理,让根本方法成为管用的办法,这是需要下功夫的。二是鼓励探索多种课堂教学形式。我们对课堂教学形式做了很多探索,比如案例式、探究式、互动式、专题式、分众式、体验式等都是很好的教学形式,但是仅仅有这些教学形式还不够,还应该结合新的实践进行新的探索,对教学形式的探索也没有止境。三是重视课堂教学的艺术性。教学有法,但不是固定不变的,贵在方法得当。高校教师一定要注重教学艺术。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Friedrich Adolph Wilhelm Diesterweg)说:教育艺术的本质“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14]美国教育家杜威(John Dewey)认为:教育的艺术是“一切人类艺术中最困难和最重要的一种艺术。”[15]这些振聋发聩的名言也是课堂教学艺术重要性的体现。
六、重视教学改革是构建高质量教学工作体系的动力
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之所以还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最大的束缚在制度和机制方面,即治理体系的构建问题,需要不断改革且只有不断改革才能产生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十分重视高校的教育教学改革。他认为,要坚持深化教育改革创新,尤其要把立德树人与学校的各种教育教学实践相结合并融入其中,凡是对实现这个目标不利的制度和做法都要坚决地改过来。[16]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创新,他提出了“八个统一”要求,即坚持政治性与学理性、价值性与知识性、建设性与批判性、理论性与实践性、统一性与多样性、主导性与主体性、灌输性与启发性和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统一。[10]这“八个统一”,表述完整,内涵丰富,不仅揭示了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的规律,也揭示了整个高校课堂教育教学的规律。因此,我们应将这“八个统一”看成是整个高校教学改革创新的指导思想。当前,各种类型、各种层次高等教育改革的具体情况不一样。总体看,都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综合研判并着力推进,但是就某一类型的高校而言,在改革方面都会遇到一些大致相同的情况,比如教师教学理念、人才培养和教学模式、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反哺人才培养的问题等。这些问题不解决,高质量教学工作体系的构建,就是一句空话。
七、改进教学评价是构建高质量教学工作体系的导向
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有什么样的评价“指挥棒”就有什么样的教育办学导向,高等教育更是如此。在这方面,习近平总书记专门有重要论述,主要包含两个方面,一是提出了“四个评价”。2020年6月30日,习近平提出了“四个评价”,即“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17]高校课堂教学过去开展得比较多是结果评价,适当有一点过程评价和综合评价,增值评价开展得很少。学生学习的成绩,完成的实验报告、论文,获得的各种学科竞赛奖和各种技术技能证、毕业证学位证等,以及教师的讲义、教案、教学研究报告、教育教学成果等都属于结果,如果仅仅以这些结果而不是以获得结果的过程或从成果增加的视角、综合考量的视角来评价教学的价值,必定是片面的和短视的,也必然会偏离教育的本质与目的。[18]所以,必须要在教学评价中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高校课堂教学是一个过程,强化对教学过程的评价,就是要凸显教学评价的常规性和长期性。对于教学工作来说,增值评价是一种教学发展性评价,即以教学水平提升程度为尺度的评价。这种评价重在考察教学水平提升的幅度。综合评价不是单一标准,而是对涉及教学方方面面因素的综合研判,有利于对教学工作做出全面客观公正的评价。怎么将这“四个评价”用于高校的课堂教学,还需要进一步探索。由于不同的高校教学情况各不相同,这“四个评价”可以同步推进,也可以分步实施。总之,可以预想,这“四个评价”一旦得以顺利实施,必将会有力地促进高校教学水平迈上新的台阶。二是重视师生评价。习近平总书记认为,在教师评价中要把教育教学实绩放在突出位置,并将认真履行教育教学职责作为评价教师的基本要求,引导教师把每一节课上好。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规定:要“落实教授上课制度。”[19]虽然高校教师的工作职责,不仅仅是课堂教学,还包括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等,但是课堂教学始终是其主要的工作任务,并且高校教师从事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最终还是需要用来反哺人才培养。如果只做科学研究或社会服务,那就算不上真正的大学教师,他只完成了科研院所的研究员或社会服务机构人员的工作任务。在学生评价中,要坚决改变只用分数给学生简单贴标签的做法,要不断创新学生学习成长的过程性评价办法,尤其是要不断完善德育、体育、美育、劳育评价体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最终目标,就是要形成具有时代特征和中国特色并能够体现世界水平的教育评价体系。而这个教育评价体系目标的实现离不开高校教学评价体系的支撑。所以,高校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不仅是高校教学水平提升的需要,也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现中国特色和世界水平的教育评价体系构建的需要。因而关于高校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责任重大,任务艰巨,不能有丝毫懈怠!
八、余论
高质量高校教学工作体系的构建,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既要关注高校教学工作体系内部各个子体系的构建及其相互关系,又要考虑高校教学工作体系与其外部各相关教育体系的关系,才能最终建成内部体系健全并与其外部体系协调发展的高质量教学工作体系。
[1] 陈宝生.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N].光明日报,2020-11-10.
[2]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EB/OL].教育部门户网,[2021-05-03].http://old.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619/200407/1311.html.
[3]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433.
[4]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669.
[5] 侯长林.应用型高校打造“金课”要体现“七性”[J].职教论坛,2019(3):58-61.
[6] 侯长林.应用型本科高校课堂教学的教育性[J].铜仁学院学报,2019(5):25-31.
[7] 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教育学讲授纲要[M].李其龙,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13.
[8] 休金娜.中小学教育学[M].华东师范大学比较教育研究所,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322.
[9] 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EB/OL].人民网,[2021-05-03].http://politics.people.com.cn/n1/2016/1208/c1024-28935841.html.
[10] 习近平.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9-03-19.
[11] 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EB/OL].人民网,[2021-05-03].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6-05/18/c_1118891128_4.htm.
[12] 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69.
[13] 侯长林.应用型高校“金课”建设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20:vi.
[14] 张焕庭.西方资产阶级教育论著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387.
[15] 杜威教育论著选[M].赵祥麟,王承绪,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1:282.
[16] 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N].人民日报,2018-09-10.
[17] 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EB/OL].新华网,[2020-12-30].http://www.xinhuanet. com/politics/leaders/2020-06/30/c_1126179095.htm.
[18] 刘振天.教育评价破“五唯”重在立“四新”[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20(11):13-15.
[19]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EB/OL].新华网,[2020-12-30].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zywj/2020-10/13/c_1126601551.htm.
On the Construction of High-quality Teaching Management System
LUO Jing
( Fanjing Education Research Institute of Tongren University, Tongren 554300, Guizhou, China )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higher education is reflected in all aspects of running a university, but it should be first reflected in the cultivation of talents. Teaching is the main channel of talent training. Therefore, in order to build a high-quality talent training system, we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ing management system. The teaching management system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volves teaching purposes, classroom, teachers, teaching materials, methods, teaching reform and evaluation. Only after these problems are clarified, a high-quality teaching management system can be built to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its talent training system to achiev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To build a high-quality teaching system, we need to do a good job in seven aspects: first, to clarify the target positioning of talent training, which is the basis; second, to pay attention to the quality of classroom teaching, which is the focal point; third, to improve the level of the teaching team, which is the key; fourth, to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ing materials, which is support; fifth, to focus on teaching methods, which is a guarantee; sixth, to focus on teaching reform, which is the driving force; finally, to improve teaching evaluation, which is the guidanc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teaching management system, construction
G640
A
1673-9639 (2021) 03-0001-07
2021-03-18
贵州省区域内一流建设培育学科“教育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专题研究子项目“地方新建本科院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研究”(TR201903)。
罗 静(1969-),女,苗族,贵州思南人,铜仁学院副校长,教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高等教育学。
(责任编辑 陈昌芸)(责任校对 王立平)(英文编辑 田兴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