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OBE理念的矿物加工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与改进
2021-01-07丁淑芳李明明王会平李光岩
康 华 丁淑芳 李明明 王会平 李光岩
(黑龙江科技大学 矿业工程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22)
2016年6月我国成为《华盛顿协议》的正式会员,全国各高校依据国家颁布的《工程教育认证工作指南》组织相关工程专业参与认证,这对促进我国工程教育质量提升、提高国家工程技术型人才培养质量、提高工程领域国际竞争力具有深远影响。根据指南要求,明确各专业的认证标准,包括学生、培养目标、毕业要求、持续改进、课程体系、师资队伍与支撑条件等7个方面,专业认证工作将紧紧围绕以上7个方面开展工作[1]。其中,毕业要求应能支持培养目标的达成,而课程体系则要求课程设置能支持毕业要求的达成[2]。由此可见,合理的课程体系是保证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达成以及满足毕业生能力培养的重要一环,面向专业认证的课程体系构建与持续改进对提高专业毕业生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3]。
1 课程体系的设计思路
由课程体系与毕业要求、培养目标之间的相互关系可见,专业课程体系的设计需结合学校定位,在广泛调查行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基础上,根据工程专业认证标准要求,论证专业培养目标的合理性。在此基础上,确定专业的毕业要求,收集企业及行业专家等对课程体系设置的意见,对课程体系进行修订,以保证课程设置能支持毕业要求达成。
黑龙江科技大学矿物加工工程专业在多年的培养过程中,毕业生的就业领域主要集中于选煤厂、选矿厂、大型钢铁企业、设计院、研究院等行业,毕业生的就业去向主要集中于企业,用人单位普遍认为本专业的毕业生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工程实践能力。本专业的培养目标为培养掌握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具有从事矿物加工工程领域技术和管理工作的能力,成为所在单位的技术或管理骨干,具备良好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的应用型人才。本专业的培养目标与学校的定位和发展目标相一致,与企业及行业对人才的需求相吻合。在此培养目标上,确定了专业的12条毕业要求。本专业的课程体系围绕该培养目标与毕业要求构建。
2 课程体系的设置
课程体系的设置是围绕毕业要求的达成而展开的,每门课程的开设对学生毕业应能达到的能力都有一定的作用,而毕业要求达成又需要多门课程的支撑。本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与专业认证的通用标准[4]及补充标准[5]符合情况如下。
2.1 与通用标准的符合情况
根据专业认证课程体系通用标准要求,数学与自然科学类课程至少占总学分的15%,工程基础类课程、专业基础类课程与专业类课程至少占总学分的30%,工程实践与毕业设计(论文)至少占总学分的20%,人文社会科学通识教育课程至少占总学分的15%。
(1) 数学与自然科学类课程:开设了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数学类课程,同时开设了大学物理、无机化学、大学物理实验等自然科学类课程。该类课程总学分及所占比例为15.07%,符合通用标准中该类课程至少占总学分的15%的规定。
(2) 工程基础类、专业基础类及专业类课程:开设了工程力学、工程流体力学、工程制图、机械设计基础、电工与电子技术、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基础等工程基础类课程;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矿物学、煤化学等专业基础类课程;选矿学Ⅰ、选矿学Ⅱ、选矿学Ⅲ、矿物加工工程设计、试验研究方法等专业类课程。该类课程总学分及所占学分比例为47%,符合通用标准该类课程至少占总学分的30%的规定。
(3) 工程实践与毕业设计(论文):开设了综合实验、课程设计、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工程实践与毕业设计类课程。该类课程总学分及所占学分比例为20.27%,符合通用标准中该类课程至少占总学分的20%的规定。
(4) 人文社会科学类通识教育课程:开设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等人文社会科学类通识教育课程。该类课程总学分及所占学分比例为19.45%,符合通用标准中该类课程至少占总学分的15%的规定。
2.2 与专业补充标准的符合情况
课程体系的设置不但要满足专业认证的通用标准,还要满足专业认证补充标准。
(1) 数学与自然科学类课程:
矿物加工工程专业认证补充标准对数学与自然科学类课程有明确规定,本专业课程体系中设置了数学知识、物理知识、化学知识等方面的课程,覆盖了专业补充标准关于数学与自然科学类课程的全部内容。
(2) 工程基础类、专业基础类及专业类课程:
矿物加工工程专业认证补充标准对工程基础类、专业基础类与专业类课程均有明确规定,本专业课程体系中设置了工程力学、工程流体力学、工程图学、机械设计基础、电工与电子技术、电工与电子技术实验、大学计算机基础、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矿物学、选矿学、选矿厂设计、试验研究方法等课程,覆盖了专业补充标准关于工程基础类、专业基础类与专业类课程的全部内容。
(3) 工程实践与毕业设计(论文):
矿物加工工程专业认证补充标准对工程实践与毕业设计类课程均有明确规定,本专业课程体系中设置了金工实习、课程设计、专业实习、各类课程实验和矿物加工专题试验、科研创新和社会实践活动等内容,覆盖了专业补充标准关于工程实践与毕业设计类课程的全部内容。
(4) 人文社会科学类通识教育课程:
本专业课程体系中开设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等课程的相关内容均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以上相关课程教学目标、相关教学内容使学生在从事工程设计时能够考虑经济、环境、法律、伦理等各种制约因素。
3 课程体系的持续改进
本专业根据社会需求的变化,在每次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时,重视课程体系设置和教学内容更新,原则上每4年进行一次课程体系设置评价,形成专业课程体系设置长效评价机制,促进课程体系设置的持续改进。
与2010版培养方案课程体系相比,2014版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修订和完善:
(1) 根据专业补充标准的要求,增设“计算方法”、“机械设计基础Ⅱ”、“分析化学”、“化工原理”、“(机械设计基础Ⅱ)课程设计”5门课程;把“矿物学”课程由选修课改为必修课。
(2) 考虑课程的合理性,删除“德育实践”课程;增设“入学教育”课程;把“工程教育”改为“工程文化概论”;把“机械工程训练B”、“电气工程训练”两门课程合并为“工程训练Ⅱ”。
(3) 为了增加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把“综合实验”由2学分调整为3学分。
(4) 为了进一步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毕业实习由5学分减为3学分,毕业设计由13学分增加为15学分,使毕业设计达到了至少14学分的要求。
与2014版培养方案课程体系相比,2018版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修订和完善:
(1) 考虑课程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强度关系,删除“分析化学”、“化工原理”和“计算方法”课程。
(2) 为了全面普及计算机知识及适应计算机快速发展的趋势,增设“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删除“大学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VB)”课程。
(3) 为了增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把“试验研究方法”课程的课内实验部分单独设课为“矿物加工专业实验Ⅰ”,并增设了“矿物加工专业实验Ⅱ”课程,把2014版的“综合实验”课程名称更改为“矿物加工专题试验”。
4 结束语
目前工程教育已被国内高校广泛广重视,以工程教育为依托建立课程体系持续改进机制不但是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基本要求,更是促进专业建设的重要保障。根据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课程体系的构建需要满足通用标准和专业补充标准,以保证毕业要求达成。基于此,本文从矿物加工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思路、课程体系构建的方案、课程体系持续改进等三个方面阐述了建设路径,对于专业人才的培养及专业认证具有一定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