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地方优秀传统文化的高校美育课程渗透
——以徽文化为例

2021-01-07

铜陵学院学报 2021年6期
关键词:徽州美育传统

纪 恺

(安徽艺术学院,安徽 合肥 230011)

一、引言

美育教育作为一种特殊性的、通识性的教育活动,不仅仅具备德育、智育及其他学科教育所不能替代的作用,在我国教育改革的过程中也会越来越受到重视。对于美育教育而言,已经被列为我国的教育方针,我们更应重视美育带来的审美价值,发挥美育教育的应有之义,而不是拘泥于传统的理念之中,认为美育是智育的附庸和德育的手段。

近年来,美育教育日益受到各界关注,有关美育的研究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取得了一系列成果,这是美育发展向好的趋势,但是在美育教育的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诸多问题需要得到关注和解决,怎样让美育教育发展得更好,更加适应学校教育社会会发展需要,是我们一直需要思考和研究的方向。优秀的校园文化在令学生赏心悦目的同时,也将教育事业实现一个升华的效果[1]。目前,大部分高校开设了和美育相关的艺术课程,分为专业课程和美育公共类课程,专业课程一般针对于艺术类专业学生,受众面有限,而其他大学美育还只是局限于狭义的美育课程和艺术类通识课程[2]。这些课程虽然营造了整体美育教学的良好氛围,但是在满足美育需求上还是略显不足,对于美育需求的个性化、针对性、特色化需求的设置上存在短缺,美育课程对于地方优秀传统文化的吸收和融合更是存在短板。地方优秀传统文化和高校美育课程相互融合渗透,给高校美育课程注入活力,提供了发展动力,形成具有独特化、个性化的融合发展新高校美育课程模式。

二、高校美育课程与传统文化的相互关联与影响

(一)传统文化是美育的重要资源

美育课程的设置不论是理论还是实践上,都需要音乐、美术、舞蹈、戏曲等文化资源的有效支撑。地方优秀传统文化对于美育课程而言,是不可忽略的重要资源,传统文化可以为美育课程提供本地化、个性化、针对性的资源库。

我们要针对具有地方特色文化传统资源进行深入挖掘和研究,对于当地传统文化、民间艺术、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地方特色代表性文艺作品进行充分的理解和吸收,对当地的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化发展,将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资源融合到美育课程体系、美育素材资源和学校文化氛围当中,形成高校自身独有的、可以体现本校特征的本土课程资源和本土化课程体系,完善本校的校本课程资源库。美育的课程可以基于地方优秀传统文化来进行设置和寻找切入点,一方面可以提升本校课程资源设置的创新性,另一方可以很好地的弘扬传统文化,可以激发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对美育课程的兴趣,一举多得。

(二)美育课程助力优秀传统文化发展

美育,不单单是可以传递给接受者一种美的感受,它在传递的过程中也可以给予接受者一种深层次的情感教育,通过情感的灌输和传递进行美育教育,提升接受者的审美理解、审美感知、审美鉴赏以及创造审美的能力,从而实现我们设置美育课程的目的。美育课程将地方优秀传统文化渗入其中,可以让学生亲身接触到本地优秀传统文化,更加深入的了解和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中国是拥有五千多年悠久历史的国家,地方优秀传统文化也是我们的文化精髓,对于美育课程来是非常有价值的,如果美育课程内容更多的与当地优秀传统文化紧密结合,资源的获取转而立足于当地,就可以使美育课程更加具有地方特色,顺应国潮时代的发展,同时也可以激发受教育者的文化认同,这是高校美育课程应该寻求的创新发展之路。

美育的欣赏是潜移默化的过程,通过美育课程学习可以有效帮助受教育者构建起系统的当地优秀传统文化的渊源和内涵。高校作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薪火相传的重要场所,肩负着文化传承、繁荣、创新的重担,美育教育就是实施这一重担的重要途径之一[3]。高校美育课程和地方传统文化相辅相成,也必然成为一种美育教育的发展趋势。

三、当代高校美育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对美育的认识存在偏差

美育是我们发展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对于美育的研究还处在继续探索实践的发展过程中,美育教学的改革也是我们社会越来越关注的内容,从义务教育阶段到高等教育阶段,也都在逐步在重视美育课程,而高校的美育课程在其中就肩负了重要责任。

对于高校的美育课程在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主要原因在于高校本身对于美育的认识还是存在一些偏差。一方面是学校有关美育课程性质的认识偏于狭隘,关于美育课程的概念目前学术界没有明确的定义,大部分学校在进行课程设置的时候会把美育课程当成一种简单的艺术课程,而没有系统地对美育课程中审美教育理论和方法等概念进行研究和把握,没有注意到美育对受教育者美育欣赏、美育感受乃至于思想提升上的重要影响。另一方面,受教育者对于美育课程也没有太多关注,对于美育课程内容的感受和欣赏还停留在表面,而忽视了美育对精神层面的影响、对自身情感的陶冶、审美品质的升华以及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同等。对美育认识存在的这些偏差导致美育教育作用的弱化,这是需要我们关注到的问题。

(二)美育课程体系设置不完善

伴随着社会需求的多样化,高校很多专业的设置也是迎合了社会发展的趋势,迎合了提高就业率的需要,专业设置能够产生明显的社会效益,为当今社会有用是一种必然趋势。但是美育课程和其他专业有所不同,美育课程相对来说是比较综合和广义的学科,涉及到多类学科知识,但是也正因为这样,美育的专业性难以突出。因此,在课程设置上,美育课程很难界定应该设置在什么学科之下,学科归属不好进行界定。

除此之外,美育课程中具体的课程内容如何规划、课程目标以及课程招生方向和发展方向也尚不明确,课程内容选取太过于杂糅。在美育课程上,除了专业性较明确的艺术类专业以外,大部分美育公共课程可能会结合书法、美术、音乐等学科,也可能会作为选修课程出现在高校的课程安排上。美育课程的设置在结课时需要实现什么样的课程目标,受教育者达到怎样的水平才算是合格等方面都有待商榷。因此,美育课程作为一个独立的、专门的学科来进行设置的路程还很遥远,发展方向的不明确,美育课程的任务、内容、课堂教学实施、课程的管理等方面都还比较薄弱。

(三)美育教学评价机制不完善

教学评价是教育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其主要目的和意义在于监督学生学习完成情况和教师课堂教学质量,发现在教育环节中存在的问题,加以诊断和鉴别,并针对性地解决问题。教学评价无论对于学生还是教师都至关重要,且具有一定的激励作用,对于提高学校的整体教学质量发挥了重要作用,促进了学校教育体制的良性发展。

教学评价是一个综合的评价体系和过程,因此,我们进行教学评价时是要有依据的和具体指标体系标准的。目前的高校美育课程中,对于美育的教学多数以传统的教育方式为主,通过在课堂上进行课程理论的讲授,或是单一的音乐欣赏,以及通过图片、音频、绘画、视频等形式来呈现美育的相关内容。这样的教学和呈现方式难以提升学生综合美育创造和综合感知水平,学生参与度不高,导致我们的教育评价也无法发挥实质作用。教师对于学生的评价往往以学生的课堂成绩和分数来进行评判,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学生的主观感受,忽视了美育主观情感和发展潜力的评价,而大部分学生因为课堂接受美育教育程度较浅,因此对教师评价也容易片面化。由此看来,对于美育课程的教育评价机制也有待完善。

(四)美育环境建设不够完善

在我们的美育课程中,要让众多受教育者充分感受到美育课程的魅力和整体校园文化环境。在校园中,诸如石刻文化、自然景观、宣传标语等都是静态的展现方式,如果在高校校园文化设置的同时更多的注入一些动态和精神层面的美育元素,在整个学校营造浓厚的美育氛围,可以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更加生动教育、受到影响。学校不仅在课程设置上寻求创新,完善美育课程,在课程资源上结合如传统文化这样的鲜活元素,在学校美育环境的建设上就可以营造更加多元化的美育氛围,完善美育环境建设。

四、构建徽州地方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美育课程的互融

(一)徽州地方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之重要意义

徽州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汤显祖曾感叹“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提到徽州,人们可能更多会想到徽商的发源地,徽商在明清时期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对后世也是影响至深。但是徽州的影响远不止此,以民俗、音乐、戏曲、建筑、新安画派、徽雕等文化艺术构成的徽州文化,强化了徽州的文化底蕴,彰显了徽州文化的博大精深,其中不乏众多国家级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徽州优秀的传统文化,彰显了徽州的区域特色,也囊括了徽州地区民间艺术、民间经济以及徽州社会的变迁。

对于美育教育来说,美育内容的普及也不单单是现代的、流行的,更应该是立足于反映优秀传统文化内涵的有效形式。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是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支撑[4]。徽州传统地方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作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文化价值和研究价值。在这样的优秀文化背景下,当地高校美育课程资源可以说是得天独厚,这也给美育课程提供了更多可以借鉴的内容,美育课程的设置完全可以融入当地特色文化,让传统文化在徽州得到弘扬。

(二)徽州地方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美育课程实施路径

1.立足地方高校,加强本土美育资源利用与实践

徽州地方高校承载着弘扬徽州文化、促进当地经济文化发展的重要使命,地方高校也在此过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发展方向。当前形势下,美育课程的设置和本土优质传统文化资源有效结合,是美育有效地发展路径。作为一名艺术类专业教师,更应该深入了解当地优秀文化,发掘出更多有价值的素材运用到实际的教学中去,对本土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分模块梳理,要在课程内容、教材编写等理论教学中融入本土化特色,让美育更加生动和深入人心。

在美育师资的利用上,学校可以定期邀请本土专家、地方代表性传统文化的领先人物走进来课堂进行讲座和授课,通过民间专业技术人才的高超技艺,给学生带来原生态的美育课程体验,切实感受到美育的魅力。在利用徽州本土文化美育资源进行美育教育的过程中,安徽黄山学院是具有代表性的一所高校,作为地处徽州地区一所普通高校,学校一直将教学与徽州地方传统文化相结合,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黄山学院美育课程的设置上充分依托了徽州文化的独特优势,并结合本校的专业学科进行设计,课程的设置突出了本土优势和特色,在开设美育课程时,课程资源的取材不限于理论和课本知识,将徽州民间音乐、美术等实践类内容融入到教学当中。学校设有专门的徽州文化研究中心,拥有大量的徽州文化相关的馆藏图书资源、徽州地方志、谱牒、地方古籍等供教师和学生日常学习和查阅。学校还曾多次邀请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以及专家学者走进校园为学生现场讲学和授课,通过现场表演、展示等互动实践教学等环节,让学生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对这些优秀传统文化产生最直观的感受,接受最生动的美育熏陶,这样大大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在课后也更加愿意主动去了解和接受这些地方传统文化。本土美育资源的利用让学生学习系统的理论知识的同时也可以加强对地方文化的认同,在学习美育内容的同时,实践环节的设计,让学生置身于传统技艺的学习中,更能够感受到美育的真谛。

2.深化当代美育教育理念

理念是行动的先行者,徽州地方传统文化是徽州地区特有的一种地域文化形式,如何让学生喜爱和接受,提升学生对徽州地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兴趣,如何更好将徽州地方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高校美育课程当中去,需要高校树立顺应当代社会发展的先进理念来支撑,赋予美育课程以时代内涵。高校作为一个较为开放的教育平台,对于学生的培养也并不能仅局限于书本和课堂之内,应更应侧重内涵、创新和普适性教育。因此,需要提升学生对徽州地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兴趣,制定相应的课程计划和落实措施,并加以有效推广和实施。徽文化作为传统文化,也要加快在新时代的转换,满足新时代青年的解读与认同的需求[5]。

美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当代高校在转变对待教育理念时应该注重学生个性化的培养,在转变美育理念的过程中,需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塑造以及对于美育课程的需求,以学生的审美兴趣和关注点为基础,明确学生的内心倾向,这样的课程才会更加受到学生欢迎。美育课程要引导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亲身投入到美育情景化的教育实践中,自愿学、主动学,这样美育才能发挥到实际的效果。

3.扩充美育内容,健全美育课程体系

徽州地区的文化资源较为广博,徽州文化研究与“敦煌文化、西藏文化”并列成为中国三大地方学之一,散发着独特的魅力。徽州古民居、古徽州牌坊、古祠堂、古建园林等,这些无不体现徽文化的内涵;徽州民歌、徽剧、目连戏、徽州三雕、徽墨等一批具有代表性的省级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也是展示了展示古老徽州的文化魅力。徽州文化在多个层面和领域都形成了独特的流派和风格,这些文化元素为高校美育课程的设置提供根本性的帮助。我们在进行美育教育之始应该充分收集整理徽州地方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可以通过田野考察尽量去找寻它们的原始轨迹,分析研究徽州地方传统文化资源的特点,将诸多优秀文化资源进行整合,扩充美育教育的内容。

美育的课程体系的在建设的过程中,需要切实关注到美育涉及对象的个性和情感体验需要,要将当地的特色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的美育课程紧密结合,不断完善高校的本土化课程体系。同时,在教学中也要重视把当地特色文化的理论部分与具体实践性的结合,逐步提升学生的审美感知力、审美欣赏力、审美素养以及综合审美水平。

4.提升教师队伍传统文化素养和美育教学水平

作为美育教育的实施单位,高校专业化、本土化的师资队伍是提高美育教学质量直接体现。教师需要更好培养自身的审美感知力、判断力、审美价值观,提升自身审美情趣、审美水平,根据学校教学质量发展和实际需要,积极参与到学校美育课程制定提升方案中。同时,要坚持不断进行教师个人业务和教学水平的进修提升,潜心研究、热心育人,争取更多相关理论和实践成果,将成果内容进行有效的转化和实施。

保护和传承地方优秀传统文化不仅仅是地方政府的责任,作为教育工作者乃至当地市民都有义务去宣传、推动地方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发展。作为地处徽州地方高校的教育工作者,应立足徽州当地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徽州地方传统文化相关的研究工作,进行美育课程的补充、改革和创新,为徽州地方优秀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贡献了一份力量,推动徽州地方优秀传统文化的宣传和推广。

五、结语

在高校课程设置中美育教育担负培养学生个性化特征、综合性审美素养的重要责任和使命,同时也发挥着有效传承当地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作用。我们应该更新观念和理念,构建更加符合学生年龄阶段与特点的美育教育方式,在美育的培育和实施过程中要让学生充分了解和认识到美育的重要性,同时来结合如徽州文化这样具有代表性的地方传统文化进行传承与教育,在美育学科建设、学科发展、实践建设等方面不断的完善和发展。

猜你喜欢

徽州美育传统
高山仰止处 幽密跌宕地——徽州大峡谷
论公民美育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徽州人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以美育人 以美培元
郑国明 立足传统 再造传统
美育教师
溪边桥下,春里徽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