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激活学生思维
2021-01-07苏州工业园区青剑湖学校沈慧琪
■苏州工业园区青剑湖学校 沈慧琪
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激活学生思维的重要性
(一)能够增强参与课堂学习的活力
在语文课程中,文字性内容占据绝大部分,并且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接触和实践较多的文字性内容,这很容易使学生疲倦,进而失去学习活力。因此,教师需要激活学生的语文思维,促使其能够对课文自主地产生较多的思考,这会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活力,从而有利于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二)能够更为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
语文思维对课堂教学具有重要作用,一方面能够有效地指引学生深入地阅读课文,另一方面能够促使学生主动思考,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会对课文理解不断地加深,有助于其挖掘课文中的内涵,并且经过教师的引导,学生能够延伸思考,拓展更多的阅读量,这有利于学习效果的加强。
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一)缺乏积极性
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随着年级的升高、阅读量的增大,许多学生已经出现疲倦学习的情况,在课堂上不再像以前一样具有较高的参与积极性,变得越来越沉默寡言,既不利于展开课堂互动,也不利于展开语文教学,从而影响教学成果。
(二)缺乏足够的教学方式
目前,有些语文教师的教学方式,仍然以“读+讲”的方式教学,虽然具有较强的通用性,但是会给课堂教学带来诸多的负面作用,如创新不足、教学有限度,这不利于课文内容的充分体现,从而对课堂教学产生负面作用。
三、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激活学生思维的策略
(一)通过趣味化教学法
想要激活学生的语文思维,最好的方法莫过于令学生对语文产生兴趣,兴趣会对激活思维产生积极作用,所以教师可以运用趣味教学法,多方面地展开各项语文教学,这样既能够达到教学目的,又能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比如,在教学《春夏秋冬》时,从课文内容来看,该篇课文旨在给学生教学识字,并且这些汉字都与季节有着紧密的关系,所以可以引入生活元素,将识字课堂变得更有趣味,这会有利于激活学生的语文思维。首先,教师通过多媒体工具,展示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美丽的风景图,在观赏完后,教师向学生提问:“同学们,刚刚大家观赏了各个季节的风景,哪位同学能够说一说自己最喜欢的季节呢?为什么?”有的学生会说喜欢春季,因为春天有好看的花朵;有的学生会说喜欢冬季,因为想堆雪人、打雪仗!教师说:“很好,每个同学都很有想法,但是你们会不会写四季呢?”这一问题会引起学生的好奇心。然后,教师在黑板上画出田字格,在上面写出春、夏、秋、冬四个汉字,由教师带领学生共同朗读若干遍,随后展开“字图连线”的游戏活动,在多媒体屏幕中重新展示多幅不同的风景图片,打出“春天”“夏天”“秋天”“冬天”的字样,以及春夏秋冬四个汉字的笔画顺序,让台下的学生举手抢答,将正确的图片、汉字、笔画连接起来,这样既会增强学生的参与兴趣,又会使学生更为深刻地记忆汉字书写笔画。最后,在活动结束后,教师对学生提问:“同学们,既然我们说到季节,你们能不能想一想其他相关的词语呢?”这会引起学生的思考,同时在多媒体上列出诸多词语,如春风、夏季、秋雨、冬雪等,让学生跟随教师共同朗读,随后逐个地解析汉字的书写笔画顺序,这会拓展学生的识字量。
总结:从以上过程来看,通过该种方法,能够让枯燥的语文教学焕发活力,促使学生积极地拓展语文思维,学习更多的汉字,同时增强学习兴趣,从而有利于提升教学效果。
(二)通过生活化教学法
语文思维是学习语文课程必要的学习素养,如果从生活化的角度出发,引用贴切学生生活的内容引发思考,一方面能够有效地带入课文内容,另一方面能够有效地形成更为宽广的语文思维,这会为课堂教学带来积极作用。因此,在展开语文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运用生活化教学法,推动课堂教学的开展。
比如,在教学《大青树下的小学》时,从课文内容来看,该篇课文旨在讲述56 个民族共同发展、团结友爱,在现实生活中,每个民族都有不同的民族风俗,因此教师可以将部分民族的风俗带入课堂,进而展开阅读教学。首先,教师在多媒体屏幕上展示汉族、傣族、景颇族等民族服饰,向学生询问:“同学们,请你们看看这些衣服好看吗?你们有没有见过呢?”有的学生会说:“我在电视上见过!”有的学生会说:“我在老家见过!”教师说:“既然大家都见过,谁能说一说穿这些服饰的民族名称是什么呢?”这会引起学生思考,教师继续说:“现在让我们一起到课文中寻找答案吧!”其次,教师让学生在阅读课文的时候,对学生说:“同学们,现在请你们猜一猜,屏幕中的衣服分别是哪个民族的呢?”让学生自由地互相探讨交流,这会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处于积极的氛围中。随后,教师再让学生有情感地朗读全文,找出课文中的生词,如高高飘扬、绚丽多彩,让学生用这些词语,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进行造句,如“我看到一个绚丽多彩的大风筝在天空中自由地漂浮着……”这会帮助学生增加词语量。再次,由教师分配阅读小组,让每个小组品读课文,提出一些阅读问题,教师可以说:“同学们,请问这个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不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呢?这说明了什么呢?”,学生会说:“说明大青树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教师说:“非常好!既然我们都是大青树的一员,是不是要共同发展、团结友爱呢?”这会引导学生认识该篇课文的核心思想。最后,教师可以继续说:“同学们,课文中说会和其他民族的小朋友,一起跳孔雀舞、做游戏,如果你现在是汉族小朋友的代表,你会和其他民族的小朋友做什么游戏呢?”,这会引起学生的思考,随后让每名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以“我和大青树下的小朋友玩游戏”为题目,创作一篇关于民族团结的小作文,或者可以借用课文内容,续写课文结尾,这会增强学生的写作能力。
总结:从以上过程来看,教师会带领学生深入浅出地解析课文内容,感知深厚的民族情感,同时引导学生自主思考,这有利于拓展学生的语文思维,并且结合写作共同教学,这有利于提升教学效果。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借助于多种方法,逐步地引导学生形成更为完善的语文思维,同时可以逐步增强学生参与语文阅读学习的兴趣,这会为教学提供助力。还有,在引导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多种教学内容,如读写、朗读,这会充实课堂教学内容,从而能够增强课堂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