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培养地理实践力角度谈高中地理教学
2021-01-07福建省连城县第一中学俞彩加
■福建省连城县第一中学 俞彩加
一、紧密贴合现实生活,诱发学生的实践意识
从心理学视角来看,学生的心理在发展过程中,意识属于高阶水平,是一种以思维为中心的综合体现。具体到高中地理教学中来说,为培养他们的地理实践力,教师首先要有的放矢地诱发学生的实践意识,使其产生参与地理实践的欲望,为实践力的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高中地理本身就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科目,与现实生活有着紧密联系,教师需把握好这一特点,将大量的生活化现象引入课堂上,诱发学生的实践意识,促使他们看待地理事物的态度。例如,在进行“全球气候变化”教学时,教师先播放电影《后天》中南极冰盖断裂的片段,要求学生讨论这段影片反映的是什么现象,使其在观察视频中思考问题,知道是“全球变暖”,从而通过创设情境激起他们对本堂课的兴趣,同时引入正课。接着,教师列举一些能够反映全球气候变暖的生活实例,如冬天降雪越来越少,夏天越来越热,随着冰川融化,海平面越来越高,一些小岛或沿海低地被淹没,太平洋热带海域许多珊瑚的死亡等,让学生体会到地理同生活的联系,然后要求他们阅读教材“全球气候在不断变化之中”部分,结合图表思考:气候变化主要表现是什么?按时间尺度不同可以划分为几种类型?各种不同尺度气候变化的概念分别是什么?近百年来全球气候变化的显著特点是什么?结合教材找出相关答案,了解气候变化的概念与特点,使其主动关注环境问题,触发实践意识。
二、巧妙设计地理实验,锻炼学生地理实践力
在以往的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大多是教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地讲,学生在下面被动地听讲。当需要动手操作的时候,为了节省时间或在教学资源缺乏的情况下,教师都会自己操作演示,让学生仅仅处于观摩状态,导致学生难以获取实践操作经验。从培养地理实践力的角度来看,高中地理教师需摆脱这一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根据所授内容巧妙设计一些地理实验,指导学生将一系列的自然现象具体、生动地呈现出来,使其对所学知识获得清晰的感知,发展他们的地理实践力。在这里,以“自然界的水循环”教学为例,教师先带领学生学习理论知识,再通过实验让他们进一步认识水循环。首先,准备好1只透明大水盆、1块足够大的保鲜膜或塑料纸、1条皮筋或绳子、1块扁平石头、1只装满干细沙子的方形小盆、1只装满湿细泥土的方形小盆和1桶水等。接着,教师指导学生按照以下步骤操作:在大水盆里倒入一些水,使盆内水的高度达到3厘米左右;在大水盆内中间紧密地排放好装干细沙土和湿细泥土的方形小盆,使2只小盆呈现一定坡度;将大水盆口用保鲜膜或塑料纸覆盖住,用皮筋固定好,在其中间上平放一块扁平石头;将整个盆放置在强烈太阳光照射的环境下,等待盆里的水被太阳晒到一定温度、一定时间后仔细观察。可以看到盆内的水蒸发且在保鲜膜上凝结,在扁平石头下水珠聚集,在重力作用下向下坠落;在干细沙土和湿细泥土覆盖的小盆内都形成“降水”现象,在干细沙土小盆内出现下渗且溢出状况,在湿细泥土小盆内的土层表面出现“小河”状况。最后,要求学生用简练的语言表述水循环的过程与意义。通过这一地理实验,教师能培养学生的实践力与知识迁移能力。
三、运用角色扮演方法,发展学生地理实践力
在应试教育理念下的高中地理课堂上,教师大多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不仅使学生的学习效果一般,还不利于他们地理实践力的培养,影响到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形成。针对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的高中地理教学来说,教师可根据教学目标科学运用角色扮演的方法,指导学生模仿地理形象的角色,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具体、高效地探究地理事物,使其内心深处获得深刻体验,增强他们探究和处理地理问题的技能,并改善自身的地理实践能力。比如,在开展“常见天气系统”教学时,当讲到“冷锋、暖锋与天气的关系”时,教师可把学生分成三个小组进行角色扮演,各个小组分别扮演冷锋、暖锋与静止锋的角色。每一个小组内再挑选三名身高不同的学生,最高的为甲,模仿锋面;第二高的为乙,模仿暖气团;最矮的为丙,模仿冷气团。甲同学站在乙、丙之间,头上戴着写有“锋面”的头饰。扮演冷锋时,乙同学先面向甲彻底蹲下,丙同学慢慢向乙同学的方向移动,在移动过程中,乙同学要边后退边弯腰站起,这时甲同学也需同步面向丙同学,边后退边弯腰倾斜;扮演暖锋时,丙同学先面向甲在原地保持不动,乙同学慢慢弯腰倾斜向丙同学的方向移动,靠近后,丙同学需转身、蹲下且向前爬行,甲同学则同步面向丙同学缓慢前行且弯腰倾斜;扮演静止锋时,乙、丙同学需一起向甲同学方向移动,靠近后,三人一起左右来回移动。这样角色扮演的方式,能够有效发展学生的地理实践力。
四、开展课外考察活动,提高学生地理实践力
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要想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教师不能仅仅停留在有限的课堂时间与空间内,而要积极地开展课外考察活动,适当扩大教学范围与场地,让他们直接感知地理环境,使其获取更多的实践经验。高中地理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该围绕知识主题设计一些课外考察项目,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地考察,调查当地的自然环境、地理现象,使其做好观察记录、分析结果,让他们总结和分享各自的收获,进而进一步提高地理实践力。例如,在“人口的合理容量”教学中,教师可以“当地人口问题”为主题开展课外考察活动,把班内学生划分成五个小组,每组为人数为6至8人,再为不同小组布置不同的调研任务。如:第一小组的学生走访当地的人口与计生管理部门,获取本地人口的一些基本情况,如当地常住和户籍的人口数量、流入和流出的人口数量、男女的性别比、人口老龄化程度等;第二小组的学生走访当地的土地资源管理部门,获取本地资源的一些基本情况,如耕地、林地、矿产等的资源数量;第三与第四小组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各随机采访和获取100名社会人士的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龄、出生地、籍贯、职业、收入水平和家庭人口等基本情况;第五小组整理与归纳调查而得的数据,一起分析当地人口容量是否合理,写出最终调研报告。如此,既能够增进学生和社会的交流与沟通,使其直观地了解身边的地理现象,且学会应用,又能让他们将理论知识和实践联系起来,从而提高地理实践力。
总之,要想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在高中地理教学活动中教师需及时更新教育理念,适当增加实践教学的比重,灵活运用生活资源、实验设计、角色扮演和户外考察等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更多参与实践的机会,提高他们的地理实践能力,助推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