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青年外语教师教学能力提升路径
——以第十届“外教社杯”全国高校外语教学大赛为例

2021-01-07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学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青年教师设计教师

才 萌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天津300222)

2018年5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指出:“建设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超高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是大学建设的基础性工作[1-2]”。2017年1月,国务院印发《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第八部分“着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到“十三五”时期,要提升教师能力素质,重点提高高校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一方面,随着青年教师在高校教师群体中的比例不断攀升,着手培养并加强青年教师的教学业务水平和科研能力已成为高校的迫切任务;另一方面,高素质青年教师队伍,特别是具有较强教学业务水平的青年教师,将对应用型大学师范专业学生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的培养产生更深远的影响。

近年来,国内关于教师能力与发展的研究不断深入,而对英语教师教学能力的研究方面,现有研究大多侧重特定技能或知识,如张凤娟等[3]探讨了英语写作教师专业知识内涵,李霄翔[4]探讨了教师信息素养与教师发展的挑战等,很少有关于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现状和提升策略的研究。本文以高校青年外语教师教学能力不足为切入点,参照大赛专家评委点评和个人参赛经历,总结青年教师在教学比赛和日常教学中暴露出的种种教学问题,并结合外语教师教育发展的最新研究,对全方位、多角度提高青年外语教师教学能力提出建议,以期对高校青年外语教师发展研究提供参考。

1 第十届“外教社杯”外语教学大赛概述

“外教社杯”全国高校外语教学大赛自2010年首办至2019年已成功举办10届,覆盖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的近千所高校,成为我国外语教育界的标杆性赛事[5]。2019年11月,经过前期激烈的初赛、复赛选拔产生的各省特等奖获奖选手汇聚一堂,开启了为期3天的全国决赛和总决赛的比拼。决赛的比赛内容为20 min的课堂教学和5 min的回答评委提问,其中课堂教学还包括3 min综述,即教师阐述本单元的整体授课计划,并择其中一环节进行模拟课堂展示。排名前10的选手进入到最终的总决赛。总决赛由10 min说课和5 min回答评委提问组成,每位选手在说课前15 min拿到一份材料,并配备电脑和U盘,以便选手设计电子教学课件。笔者有幸晋级全国决赛和总决赛,最终列位第9名,荣获第十届“外教社杯”全国高校外语教学大赛视听说课组二等奖,是我校外语学院教师参赛以来取得的历史新突破。

2 高校青年外语教师教学能力存在的不足

近年来,高校师资队伍不断发展壮大,青年教师已成为高等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的中坚力量。然而,由于教龄短、实际教学教育经验少、社会经历浅,很多青年教师在教学准备和教学实施过程中毫无头绪、思路混乱,更无暇顾及学生的学习状态和课堂反馈。长此以往,不仅学生会失去课堂学习的兴趣,教师也会失去教学的幸福感和满足感。因此,只有发现和总结高校青年教师在教学能力方面存在的不足,才能“对症下药”,找出改善问题的方法,切实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

2.1 对语言教学相关理论和方法理解不透彻

许多青年教师对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理解较浅或理解有误。例如,将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等同于发表不同意见,将任务型教学与项目式教学相混合,将主题式教学与内容驱动教学相混淆,或认为只要安排了线上活动就叫翻转课堂,只要给学生创造语言运用的机会就叫做交际式语言教学等。

2.2 对教学对象的分析较笼统、片面

教学对象的定位直接影响教学环节的设计。很多青年教师由于教学经验不足,对学生英语水平的分析和判断较为宽泛,只将教学对象界定为一年级、二年级英语专业或非英语专业学生,指出其表达能力差,批判性思维能力弱。这些所谓的弱点是对所有学生都适用的,不是当前教学对象所特有的。宽泛的教学对象分析不仅会影响教学设计的合理性,还会导致教学设计趋同,无法实现因材施教。

2.3 教学目标的设置不明确

教学目标有层次之分。以视听说课为例,大部分教师都明确设定了听说技能目标,但他们大多将“听”的技能目标局限于“整体理解”和“细节辨别”,并没有列出更具体的“微技能”目标,即教学目标中未能说明使用什么方法来要求学生抓住听说的大意和细节。有的老师将教学目标设定为“通过讨论和完成作业培养学生的能力”,至于怎样的讨论、讨论什么、培养学生的什么能力、能力的培养与本节课材料有什么关系等都没有提及[6]。

2.4 教学活动设计单一,时间分配不合理

在教学活动设计上,青年教师多采用选择题、填空题等有固定答案的封闭式题型,而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开放式题型运用较少。有的教师在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上不合理,如教师发出指令,给学生1 min的准备时间,而5 s后就直接进入下一环节,或者直接跳过一些本来计划要进行的环节,从而造成教学环节脱节,破坏教学的连贯性。

2.5 教学环节设计与衔接缺乏逻辑性

教学环节的设计与衔接过于突兀,如有些填空的内容是教师随意选择的,既不是提高听力理解的关键因素,也没有在后续“说”的活动中得到进一步运用和巩固。有的教师在一项任务结束后,直接跳到下个环节,忽略了前后教学环节的关联性和逻辑性,不符合大学生的认知特点,非但产生不了预期的教学效果,反而显得突兀,增加学生理解的负担,降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6 过于关注教学材料本身,忽略课外知识与时事热点的融入

许多教师过度依赖教材,教材上有什么就教什么,完全不考虑课程目标和学生的真实需求[7],或仅从教师的角度去思考教学材料,试图全面剖析教材,追求面面俱到,未能实现教材为我所用,反被教材束缚。这样会导致教学时照本宣科,教学活动枯燥乏味,教学设计缺乏新意。一些教师不能有效结合相关课外知识和国际热点话题设计教学内容,不利于培养大学生的国际视野与跨文化交际能力。

3 教学能力提升路径

3.1 加大青年教师队伍的培训力度

3.1.1 丰富青年教师教学培训形式和内容

多样化的培训形式和内容能助力青年教师提升教学能力。岗前培训与在职培训相结合,前者可提供教学设计模拟授课平台,邀请经验丰富的教授观摩点评,从教学内容编排、教学目标设定、教学活动设计等层面予以指导;后者可提供教学设计相关实操课程,弥补青年教师教学经验不足,规避常见的教学误区。集体培训与个人培训相结合,前者是指将本校或本院教师集中在一起,开展教学理论和课堂设计研讨和培训,如微格教研,利用摄像手段提取教师真实上课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进行局部的、定格的研讨[8],有效分析教学结构、方法和技巧,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升教师的教学设计和课堂驾驭能力。此外,跨学院的合作也能有助于开拓各学院教师的教学思路。个人培训是指选派优秀青年教师到国内外知名院校进行培训。各高校还可以通过校本培训、课题式培训和网络培训等方式对教师进行培训,形成完整的教师培训体系。如英国设有全国范围的“大学教师发展培训联合会”,各高校设有“培训委员会”[9],为教师教学能力发展提供多门课程和特编教材。

3.1.2 构建外语教师专业学习与发展共同体

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提出了“文化历史理论”[10],该理论强调社会文化因素在人类高级心理机能发展中起着核心作用。该理论认为教师学习是与环境和他人不断互动的社会建构过程。美国学者Wenger提出的“实践共同体”理论和“情景学习”理论,指出比起向师傅学习,学徒的学习更多的是发生在学徒之间[11]。同样,一群有着共同教学实践的教师汇聚到一起,探讨着共同的教学问题,在相互交流中获取和分享信息,将新知识同自己已有的图式相对比,从而增进对新知识的理解,丰富自己的知识框架和教学技能[12]。这些理论框架可应用于构建外语教师学习与发展共同体,结合教师个人的教学优势和研究方向,构建英语课程教学团队,开展不同形式的共同学习和实践活动。如通过定期开展课程小组说课与评课、集体备课、课程交流、课堂教学工作坊、名师学术与教学讲座等,引导教师思想碰撞,集中探讨并反思学生的学习情况、分享教学实践经验,充分开发青年教师的教学潜能,发扬其教学特色,以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设计、实践和反思能力,促进教师的共同进步与发展。研究发现,共同体建设有助于外语教师提高其教学能力[13]。

3.2 强化青年教师教学实践锻炼

3.2.1 注重教学目标和内容的设计、完善教学环节

青年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注重每一堂课的教学设计和反思,以教学大赛的标准指导并规范日常教学,这种备课方式虽然需要青年教师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能极大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设置明确合理的教学目标,不仅能让学生在课前对授课内容有清晰的认识,还能在课中与课后有效地检测教学效果。教学目标应包括具体的知识与技能要求。如在第七届教学大赛视听说课组中,某位获奖教师运用了一些听说教学理论,明确了教学目标,培养学生prediction和visualization两个听力技能,以及用topic sentence+example(s)的话语结构来表达个人观点的口语技能,并且紧扣机器人话题,巧妙地把三个技能训练合理地衔接起来,尤其注重布置具体的、情景化的口语输出任务,达到促进学生提高听力理解能力和口语输出语言质量的目的[14]。

根据英语教师教学能力相关框架及“外教社杯”教学大赛评分准则,良好的教学设计应具备以下几个特征:教学活动安排合理、丰富;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突出,语言与技能训练充分;教学步骤清晰合理;师生互动活跃、有效,课堂参与度高;多媒体、信息化手段运用合理;作业布置合理,要求明确。因此,在日常教学设计中,教师应首先“吃”透教材,在分析学情的基础上,结合课外知识或时事热点,合理地编排教学内容和活动,在教的过程中应注意教师话语的启发性,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在思辨的同时,也会注重语言的组织,进一步提高其语言表达能力。

笔者参赛时讲授的是一段演讲(TED Talks):3Rules to Spark Learning。导入环节选择了经典电影《死亡诗社》(Dead Poets Society)中一段时常40 s的片段,通过与学生的问答互动,引发学生思考影片中的学生在Keating老师颇具人格魅力的指导下对于学习的兴趣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巧妙、快速地引入本课的主题,并确保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对演讲(TED Talks)的理解上来。由于演讲者语速较快、言语地道,时长4 min的演讲信息量很大,学生不容易理解。因此,在备赛时笔者通过视频剪辑软件将该段演讲切割成5小段,每小段对应一个教学任务,涉及不同的语言和技能训练。精心设计的教师话语,将所有教学环节有机串联起来,确保课程教学的逻辑性、连贯性和完整性。在训练学生T型图(T-chart)笔记技巧时,要求学生听关键词并完成表格,接着就表格中的重难点内容进行深入挖掘,抛出2个问题:“Why does Ramsey say learning is ugly?”和“What kinds of learning are ugly?”。Ugly一词在此处并非是“丑陋”之意,学生在思考时可能会遇到困难,因此笔者赛前在必应网英文版上搜索了相关图文资料,在授课时提示学生ugly在此处指学习过程中会遭遇的失败和挫折,并让学生结合自身经历去思考“What kinds of learning are ugly and why?”,让每位学生都有感而发,有话可言。

3.2.2 鼓励青年教师多参加、观摩各级各类教学比赛

参加教学大赛能使青年教师的教学设计和实践能力在短期内迅速提升。目前,国内规模大、认可度高的教学比赛有“外教社杯”全国高校外语教学大赛、“外研社杯”全国教学之星大赛。此外,各省市地区的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也具有一定影响力。在备赛阶段,教师通常会观摩往届优秀教师的授课视频,接受他人指导,进行磨课、多次模拟授课等。教师还会根据赛制规则去搜索、阅读并内化外语教学、二语习得的基础理论知识,为设计教学活动提供有力的理论依据。在比赛过程中,由于教师无法提前熟悉赛场学生,教师需要密切关注学生课堂反应,灵活调整教学方法和反馈形式,确保授课顺利进行。

参赛教师在比赛过程中能获得多渠道的教学反馈。比赛现场除了有学生、评委,还有观众、赛事组织者和其他参赛选手等,这些成员作为学习者、评判者、观察者、组织者和竞争者,为教师审视自己的课堂教学提供了多维度的参考和反馈。如笔者在总决赛说课环节后接受评委提问时,说课材料为一段4 min的英语新闻,介绍了“嫦娥四号”计划登月的流程、原因和主要任务。王海啸教授提出的一个问题:“During what stage of Chang′e 4 mission was this piece of news released?”这个问题在新闻中并不能直接找到答案,教师应根据视频内容,并结合自身积累的背景知识进行总结。遗憾的是当时赛场上笔者对嫦娥登月工程了解甚微,未能给出一个合理的答案。

总决赛的参赛经历充分表明,高校青年教师应在不断扩大视野和知识面的同时,在教授视听说课时,还应根据音视频资料的文体特征设计教学。如新闻体裁要引导学生关注新闻的时效性和六大要素(who,when,what,where,why,how),使学生能根据听力材料的不同文体采用相应的听力理解技巧。此外,教学大赛的模拟授课时间一般为20 min,这样的赛制对课程设计、设施的要求比日常教学更为严格。笔者在备赛时,数次通过计时演练的方法以确保有效掌控教学时间,甚至将教师课堂话语一句句写下来,不断精细打磨,以求用语凝练准确,力争将更多时间留给学生进行实操训练。此过程能使参赛教师在日后的常规教学中更加关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更快地把握重点,设计教学。

由于参赛机会和名额限制,不是所有教师都能被成功选拔并参加省赛甚至全国比赛。所以,学校应鼓励青年教师集体观摩大赛直播和往届精彩授课视频,总结并交流观赛心得,邀请参赛教师交流教学经验,在日常教学和设计中融入新的理念、新的信息技术,尝试将外语教学理论与日常教学实践相结合等,这对提升青年教师的教学设计与实践能力同样有益。

3.3 健全青年教师队伍的管理机制

3.3.1 促进青年教师评价体系多样化、全面化

为充分调动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的积极性,激发教学和科研潜力,实现教师全面化可持续性发展,各高校应完善教学评价机制,构建分类评价和综合评价机制。目前,许多高校的评估制度存在重科研轻教学的现象,这对于刚刚踏入高校便参与一线教学的青年教师而言,特别容易陷入只要完成教学量、不出现教学事故即合格的误区。然而,教书育人自古以来都是教师的基本使命和首要工作。对于师范类高校,特别是专注于培养“双师型”人才的高校而言,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对学生今后从事教师行业有直接影响。因此,在进行绩效评估、职称评定和评优评先时,除了要考虑教师的课程教学量,指导学生获得各类技能比赛奖项,教师个人获得教学技能大赛奖项等情况外,还应将青年教师的日常教学工作质量纳入考核标准,如课堂教学效果,师生互动情况,学生作业反馈,课下辅导学生次数和效果等。避免“一刀切”式的量化评价体系,改革“学生评教”的单一模式,利用专家听课评价法、教师自评法、教师互评法与学生评教法等多样化手段,对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行科学评审[15],从外部管理层面促使青年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注重教学设计与实践,促进其不断反思改进教学方法,以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

3.3.2 完善青年教师队伍考核与激励机制

对高校青年教师实施规范化考核与监督有助于充分发挥该群体的活力和创新意识,并将其运用到日常教学和科研工作中。各高校应采用多种形式考核与监督青年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采用多种举措激励青年教师追求卓越,为青年教师打造支持性学习软环境和硬环境。如高校可通过评优评先、提供海外教学交流合作机会、授予荣誉证书、聘请行业内专家培训指导等精神奖励以满足青年教师的精神需求;还可以通过改善福利、提高薪酬、加大外语图书期刊资源投入、加大对参与全国性教学比赛获奖教师的物质奖励等手段,充分调动青年教师的积极性。此外,各高校可以从拓宽监督渠道与规范问责追责层面加强对青年教师的教学监督。如可以利用学校民主监督机制,对教师的教学准备情况与课堂教学质量进行监督。监督主体应包括但不限于学校领导、教师和学生。学校领导通过抽查听课,课后访谈进行教学监督;教师可通过自我反思,同行相互听课,开展自我监督和互相监督;学生可以通过课上观察,课下与教师沟通或匿名提建议等方式进行教学监督。对在教学工作中不认真、课堂上敷衍教学的青年教师,学校应给予严肃批评教育。情节严重者可实施一定惩罚措施,如降低薪酬或减免评优资格等,以促使教师深刻认识自身问题,并努力寻求解决办法,向优秀教师看齐。

4 结语

高校青年教师作为新时代高等教育事业的中坚力量和主力军,应充分发挥青年活力与创造力,将科研与教学相结合,认真设计好每一堂课;应积极参加、观摩各级各类教学比赛,并在日常教学中,以教学大赛的标准设计好每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并做好课后的教学反思。高校应加大对青年教师的培训力度,丰富教学培训形式和内容,学院应积极组建教学团队,形成外语教师专业学习与发展共同体。此外,通过健全青年教师队伍的管理机制,促进评价体系多样化,完善激励与监督机制,从外环境激励青年教师不断钻研业务,向优秀教师看齐。然而,英国学者Ellis特别指出教师发展的有效性最终需要通过学生成长的结果来进行检验。本研究中,笔者根据个人的参赛经历,并结合专家学者的研究论著,仅从经验性角度和理论层面提出如何有效提高青年教师教学能力,这一结论还需从教师课堂教学行为如何改变其所带来的学生学习效果来证实。因此,未来笔者会继续进行相关实证研究,系统记录教师的教学行为和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从而更客观地验证教师的教学能力是否得到了提升。

猜你喜欢

青年教师设计教师
最美教师
如何指导青年教师上好一节数学达标课
教师如何说课
用人文关怀激励青年教师专业成长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瞒天过海——仿生设计萌到家
青年教师如何做到“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设计秀
有种设计叫而专
圆我教师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