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教学对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对策研究
2021-01-07甘肃省民乐县初级实验中学
■甘肃省民乐县初级实验中学 张 海
初中地理新课标明确指出,要指导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知识,不仅要强调地理知识的学习,更要注重地理技能的应用。随着现代交通、科技的不断发展,地理图示材料正在借由科技软件、现实互动与学生进行密切接触。积极训练学生的读图技能,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为扎实地掌握地理知识,对于学生未来参与实践生活也有不可忽视的辅助意义。
一、培养学生读图能力的必要性分析
(一)地理课程的基本要求
对湘教版初中地理教材进行分析不难发现,为展现有关教学活动的直观性特点,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图示材料的出现频率正在不断提升。从基础的中国地图、世界地图,到复杂的年均降雨分布图、人口增长趋势图,各式各样的地理图示材料正在覆盖地理课程的各个环节。强调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工作,对于教学活动的正常推进有着不可忽视的指导意义。但从现阶段的教学指导活动来看,大部分学生并没有形成出色的读图能力,在地理教学活动中,其对于读图能力的理解停留在“会看地图”的肤浅层次,忽视了地理图示材料的多样化、复杂化特点。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明确对学生地理技能的发展趋势作出了要求:必须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知识。扎实的读图技能能够帮助学生以更高的效率在图示材料中获得信息,进而在地理课堂上获得更多的可用材料。从初中地理教学要求来看,图示材料已经成为学生分析地理知识的重要载体,教师只有做好读图技能的培养工作,才能全面落实地理教育。
(二)学生综合发展的必然选择
初中地理课程提出了多样化的地理概念,如方向、距离、气候带、等高线等,这些专业化的地理概念不仅出现在地理课堂当中,对于学生参与未来的旅游交际、工作就业等活动也具有一定的应用意义,教师尽早帮助学生掌握读图技能,能够为学生未来的综合发展保驾护航。部分教师认为,部分地理图示材料并不具备出色的实用意义,在科技时代下,电子设备、信息设备的高效导航能够帮助学生快速完成识图工作。但在读图的过程中,学生的信息搜集能力、记忆力、抽象思维等重要素质得到了同步训练,借由对图示材料的分析,学生能够在阅读地理地图的同时掌握更多信息,完成知识储备工作。从地理课堂上来看,读图能力是学生辨识图片、处理信息的重要能力,但对于学生的未来发展来说,读图技能包含着信息搜集能力、建模能力、抽象能力等重要素质,是个体学习能力的集中表现。
二、培养学生地理读图能力的对策研究
(一)先绘图再读图,加深记忆
虽然大部分地理教师已经意识到了培养学生读图技能的重要性,但其所采取的教学方法并没有进行及时调整:在培养学生读图技能的过程中,教师在课堂教学环节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图示材料,要求学生记忆地理信息与地理标志,并根据有关标志对地理图示材料中的关键信息进行分析。在这种落后的教学模式下,读图教学活动的“目的性”被不断强调,对于学生来说,读图不过是背诵知识点、检验知识点的过程而已,其读图的积极性并不能被激发出来,学生的敷衍态度更甚。
为此,教师可对读图教学的授课方法进行调整,鼓励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进行读图。以湘教版初中地理教材《世界的人口》的有关教学为例,教师可借助信息技术向学生展示世界人口总数、世界人口大国等数据信息,要求学生围绕文本材料作图。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围绕人口数、人口总数、人口分布范围等内容进行作图,对人口信息进行整理分析。在学生完成基础的作图任务之后,教师可继续进行提问:“如何表示人口的增长幅度与增长趋势?”此时,学生的作图面临着新的任务,其会选择重新作图并对有关信息进行展示。教师可导入“人口增长图”,要求学生对图示材料中所包含的有关信息进行分析。结合教师所提出的任务,学生能够对有关图示材料的特点进行分析:在“人口增长图”中,用不同颜色、不同时间节点的柱状图表示不同国家人口数量的总数差异与变化差异;用折线统计图表示人口的变化趋势。此外,教师引导学生在绘图之后读图,能够帮助他们将自己所绘制的地图与教师所给出的图示材料进行对比,再对自己绘图过程中的不足进行改正,依靠读图修正短板,锻炼自身的读图技能。
(二)先训练再读图,自由发挥
在尝试培养学生读图技能的过程中,教师应遵循循序渐进的教育原则,先帮助学生识图,再帮助学生读图,使其了解到不同图片所表达的含义,更为有效地锻炼学生的识图技能。对于现阶段的初中地理教学活动来说,学生与图示材料的接触并不密切,在读图训练活动中,学生习惯于将读图过程与解题过程联系起来,并不能理解读图教学活动的深层价值。
为此,教师可尝试围绕日常训练培养学生的读图技能,增加学生与读图活动接触的频率,提高学生的读图水平。以初中地理教材《中国的气候》的教学为例,教师可尝试在课堂教学环节导入不同的图示材料,要求学生结合图示材料开展训练活动:一方面,将世界气候带分布图、中国地图带入课堂中,要求学生对有关图示进行分析,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帮助其搜集信息。另一方面,向学生布置读图任务:按照世界气候分布图对中国地图进行标记,说明我国的气候特点。在这一环节,学生需要借由自身的读图技能将所掌握的图示信息转移到另一材料当中,进而对其他地图知识、地理概念进行整理加工。任务的过度干预会限制学生的读图兴趣,教师可尝试借由全新的互动机制要求学生进行读图训练:结合所掌握的信息对新的图示材料进行处理加工。在这一环节,学生能够从世界气候带的分布特点上搜集信息,并将得来的信息在中国地图上标记出来,依靠先训练、再读图的教学模式,教师能够更为高效地完成地理图示材料的阅读教学指导工作。
(三)先解题再读图,抓住关键
在教学环节中,围绕有关问题演化而来的读图任务是极为复杂的,当教师将题目信息与读图技能教学活动联合起来,能够帮助学生快速掌握读图技能的训练要求,进而在解题的过程中掌握读图方向,在图示材料中搜集关键信息。围绕地理问题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能够有效消除读图技能培养环节存在的盲目性问题。
教师可在读图训练环节导入不同的教学问题,引导学生在思考问题的同时进行读图。以八年级地理教材“东北地区的产业分布”的有关教学为例,教师可尝试结合教学内容向学生提出思考问题:东北地区的产业分布有怎样的特点?这种特点的形成与哪些地理要素之间存在着关系?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依靠所记忆的图示材料对地理问题进行作答:农业多分布于平原地区,土地肥沃,降水丰富,可通过“东北农业分布图”确定农业的分布特点;工业分布在交通发达、矿业丰富的地区,可借助“东北矿业/工业分布图”确定现代化产业的落地位置。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向学生提供对应的图示材料,要求学生结合图示材料对有关问题进行回答。在分析图示的过程中,交通环境、地理位置、自然资源等要素被学生重新强调,图示材料中被忽视的部分问题也能够得到学生的重视。教师运用这样的教学方法,能在引导学生解题的同时锻炼学生的读图技能,帮助学生明确读图思路,使其在读图的过程中主动搜集多元化信息。
三、结语
综上所述,读图技能是学生在地理教学活动中所必须掌握的重要技能,在围绕学生的读图能力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必须结合多元化地理图示材料开展教学工作,鼓励学生依靠互动、解题、绘图训练锻炼自身的读图能力,抓住图示材料中的关键点,做好读图训练工作,为学生读图技能的发展提供必要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