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用湿疹方治疗手足角化皲裂型湿疹疗效观察
2021-01-07李华刘德华杨黎明
李华,刘德华,杨黎明
(晋城大医院皮肤性病科,山西 晋城 048006)
0 引言
手足湿疹是发生于手足部位的皮炎湿疹类疾病,表现为手足部位出现角化、皲裂、干燥、肥厚、脱屑等一类皮疹,多伴有不同程度的瘙痒或者疼痛。常冬季加重,病程长短不一,可持续数月至于数年不等,反复发作,影响患者工作和生活质量。本病病因复杂,通常由多重内外因素共同引起。外源性治病因素主要有接触过敏物质、长期暴露于低刺激性物质,机械损伤,如搔抓等。内源性因素主要有特应性体质、精神状态、激素水平及微量元素变化等[1]。手足湿疹根据皮疹形态的不同分为角化型、水疱型、指头炎、钱币状湿疹[1]。本文主要讨论的是角化型手足湿疹的治疗方法。而手足角化皲裂型湿疹患者选择合理的药物进行临床治疗,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并稳定疾病发展,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基于此,本文从2017 年1 月至2018 年12 月我院收治的94例手足角化皲裂型湿疹患者进行研究,以期研究外用湿疹方治疗手足角化皲裂型湿疹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2017 年1 月至2018 年12 月我院收治的94 例手足角化皲裂型湿疹患者进行研究,使用统计学抽签方法将患者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分别47 例。实验组研究人员的年龄范围主要集中在22-75 周岁,平均年龄范围为(36.84±2.69)周岁。对照组研究人员的年龄范围主要集中在22-75 周岁,平均年龄范围约为(36.92±3.23)周岁。对两组研究人员的年龄、性别等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后,发现P>0.05,两组研究人员具有可比性。本次实验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同意。参与本次实验研究的人员中不存在退出、发生不适、脱落、发生不良反应的病例。
诊断标准:参照2017 年赵辨主编《中国临床皮肤病学》第2 版[2]拟定为:(1)皮损好发于指屈面以及掌前部1/3,或同时沿指侧缘向背侧扩展,多呈对称发病。(2)以皮肤粗糙肥厚、干燥脱屑、自觉瘙痒、皲裂后可有疼痛为主要表现。(3)发于指部关节处可有肿胀,活动受限,指甲可增厚。(4)病程呈慢性进行性,较少有自愈性。
纳入标准:(1)符合上述诊断标准。(2)知情同意者。(3)治疗前30 日内未服用或外用过与本病相关的药物。(4)患者不存在其他严重的疾病以及合并症。
排除标准:(1) 患者存在严重的心、肺、肝脏等系统疾病。(2)最近一段时间患者接受过其他的药物治疗以及临床干预。(3)妊娠或哺乳期妇女。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口服依巴斯汀片(杭州澳医保灵药业有限公司),一次10mg,每天1 次。并配合皮损处外用尿素软膏(马应龙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一天两次,卤米松乳膏(重庆华邦制药有限公司)一天两次,两次药膏间隔时间1 小时以上。
实验组患者则在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基础上,联合使用外用湿疹方进行治疗,外用湿疹方的治疗措施详细如下:外用湿疹方组成:苦参30g、大黄15g、地肤子20g、苍耳子30g、苍术15g、蜂房15g、艾叶30g、花椒20g、当归20g、黄精20g、甘草30g。将上述药物煎煮约30 分钟左右,煎煮为约2000mL 液体,等到药物水温降至40°左右时,患者需要连带药渣一起浸泡发病部位,每天浸泡2 次,每次浸泡30 分钟左右。患者连续治疗四周作为一个疗程,待患者一疗程结束后,对两组患者展开临床评价。
1.3 观察指标
结合症状评分对比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其包含治愈、显效、有效以及无效。治愈:患者的皮肤损害全部消失,且存在的瘙痒症状也基本消失。显效:患者存在的皮肤损害基本消退或大部分消退,患者的瘙痒症状显著缓解。有效:患者存在的皮肤损害部分消退,患者的瘙痒症状有所改善。无效:患者的临床症状并未显著改善,甚至程度加重。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无效人数×100%。
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满意度,通过对患者分发医院科室内自制的满意度评分表,其主要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以及不满意,最终统计患者的总满意程度。非常满意:调查评分表总分在80 以上。满意:调查评分表总分在79-60 分。不满意:调查评分表总分低于60 分。总满意率=(非常满意+满意)/总人数×100%。
1.4 统计和分析
本次临床实验结果数据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 23.0 对其进行相关的统计以及分析,治疗效果以及满意度使用计算型指标以例(n/%)表示,并使用χ2值对其进行检验。P<0.05,则代表本次实验的两组方法具有显著性差异。
2 结果
2.1 临床效果
本次临床实验研究发现,实验组患者治疗效果中痊愈的人数为13 例、显效的人数为17 例、有效的人数为16 例、无效的人数为1 例,总有效率为97.9%。对照组患者治疗效果中痊愈的人数为10 例、显效的人数为13 例、有效的人数为15例、无效的人数为9 例,总有效率为80.9%。对比实验组与对照组的临床数据,统计学结果显示:χ2=7.1619,且P<0.05。
2.2 治疗满意度
本次临床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十分满意的人数24 例、满意的人数为22 例、不满意的人数为1 例,总满意度为97.87%。而对照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十分满意的人数为20 例、满意的人数为19 例、不满意的人数为8 例,总满意度为81.25%。使用统计学计算两组患者的临床数据结果显示:χ2=6.0209,且P<0.0.5。
3 讨论
手足湿疹目前西医治疗多以选择口服抗组胺药物、维A酸类药物、免疫抑制剂,联合外用糖皮质激素类药膏、钙调磷酸酶抑制剂以及润肤剂等为主要治疗手段。对大部分患者疗效肯定,但很多患者对于维甲酸药物、免疫抑制剂以及糖皮质激素的使用有较严重的排斥及恐惧心理。而中医作为我们的祖国医学,对于手足湿疹的治疗也有很多非常好的治疗手段,其中中药外洗患处,操作相对简单,安全性高,无明显副作用,治疗成本相对低廉,深受很多患者的青睐。中药熏洗通过药物的热力和药力综合作用于皮肤表面,扩张局部血管,加速局部血液循环,改善局部营养,软化手足角质层,增加皮肤的水合度,促进中药及各种软膏的吸收、增强疗效。两种治疗手段相辅相成,临床疗效显著提高,是一种安全、有效、易于推广的临床治疗方法。
手足湿疹中医学称为“㾸疮”、“鹅掌风”。方中苦参、大黄、地肤子、苍耳子、苍术为君药,共奏清热解毒除湿止痒之效,艾叶、花椒、蜂房温经通络,杀虫止痒,当归、黄精养活活血、滋阴润燥,甘草外用亦有清热解毒之功,且甘草有类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其提取物有抗过敏、抗炎的作用[3]。诸药合用起到清热除湿、杀虫止痒、滋阴润燥的功效,对于改善角化、皲裂、干燥及瘙痒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通过本次临床实验研究发现,联合使用外用湿疹方进行治疗的实验组患者,其临床治愈总有效率为97.9%,而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80.9%,且P<0.0.5。并且,实验组患者的总满意度为97.87%,而对照组患者的总满意度为81.25%,且P<0.05。由此可见,对手足角化皲裂型湿疹患者使用外用湿疹方联合治疗具有更高的临床治疗效果,且患者的临床治疗满意度较高。
综上所述,对手足角化皲裂型湿疹患者使用外用湿疹方联合依巴斯汀片+尿素软膏+卤米松乳膏进行治疗,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更好,其具有较高的临床使用价值,值得大肆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