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硬币上的“朝鲜”与“大朝鲜”之争

2021-01-07

中国钱币 2020年3期
关键词:开国高宗清政府

在东亚地区,钱币上的文字历来是最重要的部分,钱币上的国号因有主权意义自然成为重中之重。朝鲜李朝的国号早在开国之初就由明太祖朱元璋钦定为“朝鲜”[1][2]。但1888~1892 年(朝鲜开国497 年~501 年),先后有多种国号为“大朝鲜”的钱币面市,并引发了时任清政府“驻扎朝鲜总理交涉通商事宜大臣”袁世凯的干涉[3],结果是1893、1894 年(开国502、503 年)硬币上的国号全部改为“朝鲜”,1895 年(开国504 年)“大朝鲜”国号又回到硬币上,同时铸造“朝鲜”与“大朝鲜”两种国号的硬币,直至1897年李朝正式更改国号为“大韩”。

钱币上的“朝鲜”与“大朝鲜”国号之争,长久以来皆传为袁世凯认为清朝是大国而朝鲜是小国,作为小国的朝鲜不能使用“大朝鲜”,因而不允许朝鲜发行的硬币使用“大朝鲜”国号,并以此认为袁世凯横加干涉李朝内政[4]。但是钱币上的国号本非小事,在晚清时代使用汉字的东亚,国号中的“大”字更不是可有可无的细枝末节,而是关乎国际地位的重要标志,“朝鲜”与“大朝鲜”之争的背后实际是中国与朝鲜宗藩地位之争。

中国历史上,在国号前加大或许可以追溯到秦代,在唐代的官方文书中就已经有自称“大唐”的记载[5],此后成习惯;而正式在国号上加“大”,一般认为始于“大元”[6],至明[7]清因袭。

中国以外,谁可称“大”?翻阅清政府与各国正式的条约、文书来往,最能体现官方态度。

清政府最早与外国正式签约,是1689 年的《中俄尼布楚条约》,到1792 年2 月的《恰克图市约》,在这103 年中又签订中俄界约6 件。但这些条约中仅有1727 年的《恰克图界约》有汉字版本,其余条约均为俄、法、满、蒙等文字,并无汉字版本可考。而在《恰克图界约》汉字版的开头辞为“雍正五年九月初七日理藩院尚书图礼善会同俄官伊立礼在恰克图议定”[8],未出现双方的汉字国号。

乾隆皇帝著名的《敕英咭利国王谕》[9](1793 年)中“奉天承运皇帝敕谕英咭利国王知悉”则使用了“英咭利”国号,并未加“大”。

自1842 年中英《南京条约》起,清政府与各国签约渐多,基本都有汉字版,条约开头辞部分基本都包括了国号,简要汇总如下表:

表1 中外主要条约中的汉号[10]

(续表)

从表中不难发现,清政府对于国号中“大”字的使用是有规律的,不论大国、小国,凡与清政府签订条约的独立国,汉字国号中均用“大”;而附属瑞典的挪威,普鲁士控制下的北德意志联邦各国则不用“大”。1880 年的中德续修条约开头辞中的称法是“大德国大皇帝兼布国大君主”,对新成立的德意志第二帝国,使用“大德国”的中文国号,而对普鲁士,则不再称“大”。由此可以明显地看出,清政府使用“大”区别独立国与附属国。

在东亚,首先与中国一样在国号上加“大”的是日本。虽然正式将国号定为“大日本帝国”要到1889 年大日本帝国宪法颁布,但早在1870 年(明治三年),日本铸造的新型硬币就已经明确使用了汉字“大日本”国号。1871 年的《中日修好条规》中,清政府顺利地承认了“大日本国”的国号。

日本1870 年(明治三年)硬币

对于国号是否加“大”,朝鲜方面显然也是十分在意的。早期朝日官方互通的正式文书,国号均用“日本国”、“朝鲜国”[11][12]。虽然在壬辰倭乱(1592 年~1598 年)期间,日方将领在阵前的文书有以“大明国”、“大日本”作为国号[13][14],但并不被朝鲜官方所认可。直至1874 年,朝鲜国王李熙还对日本官方文书中使用“大日本”国号表示质疑[15]:

裕元曰:“……又闻东莱训导所传之言,则‘向来书契,依所请使之更爲修来之后,日人闻此甚喜,以爲:初次书契,虽不呈纳,今此更修以来,亦有可据之言,尤好’云。而至于书契中‘天子’二字,旣是朝鲜之所不许,则不必用之;至于‘皇’字‘大’字,则自来本国之所称也,有难变改云矣。”敎曰:“日本国自前有称皇号大日本之语也。中国何爲置而不问乎?”裕元曰:“中国亦必以远方,而任置之矣。北京亦因日人之相持,尙此纷纭,则至于我国,不可无备。……”

由此自然可以推出,在1874 年时,朝鲜国王李熙是认可朝鲜作为中国的藩属,不能与大清一样在国号上加“大”的。

由于日本方面坚持使用“大”、“皇”等字,不符合旧例,自1868 年起,直至1876年日朝两国商议签订《日朝修好条规》(江华岛条约)前,朝鲜方面长达8 年拒收日本方面的书契,引发“书契之争”。

而朝鲜国号上加“大”恰始于1876 年的《江华岛条约》。对于日朝签约,清政府的总理衙门答复日本政府“朝鲜虽隶中国藩服,其本处一切政教禁令,向由该国自行专主,中国从不与闻,今日本国欲与朝鲜修好,亦当由朝鲜自行主持。”[16]日朝签约,清政府放任不管。朝鲜方面的首席谈判代表申櫶在谈判过程中,曾明确要求删除大日本之“大”字[17],但并无成效。而在1876 年正月二十五日“朝鲜国议政府照会日本国办理大臣”的文末出现了“大朝鲜开国四百八十五年丙子正月”的纪年[18]。最终,在二月初三日形成的《江华岛条约》文本使用了“大日本国”、“大朝鲜国”的国号[19],标志了朝鲜李朝官方态度的转变。

《江华岛条约》谈判期间议定的“大朝鲜国宝安宝”[20]钤印造成之后,1881 年,朝鲜国王李熙决定在往来国书中彻底以“大朝鲜国宝安宝”印替代“以德之宝”[21],实质上确立了“大朝鲜”的国号。

对于朝鲜国号的这一转变,清政府并不认可。随着列强对传统宗藩体系的侵蚀,清政府进一步加强了对朝鲜的管理。1882 年签订的《中朝商民水陆贸易章程》就明确“朝鲜久列藩封,典礼所关,一切均有定制,毋庸更议。……惟此次所订水陆贸易章程,系中国优待属邦之意,不在各与国一体均沾之列”并在章程中明确朝鲜国王与北洋大臣平等地位[22]。1883 年签订的《奉天与朝鲜边民交易章程》第二十三条更加明确“在中江新关市及地方官,遇有交涉事件,来往文书,应遵体制。朝鲜必须尊称天朝或称上国字样,即属寻常文移,亦当遵循成宪,不得率书中、东等字,有违定制。至奉省边界官员,则称朝鲜国或称贵国字样,以示优待。”[23]同年签订的《吉林朝鲜商民贸易地方章程》第十五条也对文书用字采取的类似规定[24]。相关条约均以“章程”为名,再三强调朝鲜的藩属地位传统,并特意强调往来文书中的国号称呼,可以看出清政府对此的重视,与清政府顺利承认“大日本国”国号形成明显的对比。

大朝鲜开国495 年系列样币(红铜币)

朝鲜钱币首次出现“大朝鲜”国号是在1885 年(乙酉年)五文、一两样币上,1886 年(开国495 年)系列样币上也使用“大朝鲜”国号(一文、二文、五文、十文、二十文)。在此后面市流通的1888 年(开国497 年)系列“五文”、“十文”铜币和“一圜”银币上,继续使用了“大朝鲜”国号。袁世凯旋即对这一严重违背“奉朔称藩之义”的逾制行为进行干预[3]。与此同时,朝鲜国内对于维持旧式方孔圆钱还是改为西式机制币,也争议颇大。

典型如,1888 年旧历八月二十六日,左议政金炳始就向朝鲜国王李熙建议“……典圜局所铸,未知何样钱,而机械厂舍之费,已几百万计,而未及行用,先此骚讹,耗国财而拂民心。旣往浪费,虽不可追,来头节省,犹可亟图,请卽罢之。……教曰:……至于典圜局事,意有存焉,当更商也。与外国通商,则不可不用此钱矣。”[25]

大朝鲜开国497 年五文、十文红铜币

大朝鲜开国501 年硬币

所以1888 年(开国497 年)系列钱币,铸造不多便停止。所铸成的1888 年(开国497 年)系列钱币并未销毁改铸,虽然投入市场流通,然而数量不大,并不多见,尤其是一圜银币更加罕见。

到1892 年(朝鲜开国501 年)时,朝鲜国王李熙决意全面改革货币体系,铸造量相对1888 年系列钱币而言要大许多,已经能够支持实际流通了。而当时,清政府对于银币流通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听凭外国银币在华流通,朝鲜铸造的银币随贸易流入中国的可能性较大。彼时,以国号中是否加“大”体现国际地位的风气已经稳固,倘使有“大朝鲜”字样的银币流入中国,势必会使中国国内的士绅对于朝鲜地位、中国与朝鲜宗藩关系产生疑问。而维护和加强中朝宗藩关系正是袁世凯驻扎朝鲜的根本目的,因此干预朝鲜钱币上逾制国号是袁世凯必须作为的职责所在。袁世凯在其给李鸿章的电报中表达的十分明确“韩钱向不纪年,近见韩交换局铸洋式银铜钱,俱铸大朝鲜开国若干年,无华年号,以作通宝,殊乖奉朔,倘将来与英倭洋元在华各埠杂用,尤不成事体。肇端虽微,关碍匪细”[3],正体现了这一点。所以袁世凯才坚持非去“大”字不可。

朝鲜开国502 年硬币

在袁世凯的干预下,1893、1894 年(朝鲜开国502、503 年)硬币上的国号全部改为“朝鲜”。但1895 年(朝鲜开国504 年)起,硬币上再次出现“大朝鲜”的国号,并与“朝鲜”国号同时出现。

表2 1892~1896 年朝鲜硬币上使用的国号

1895 年,中日马关条约签订,其第一条就是承认朝鲜完全独立,传统的中朝宗藩体系彻底崩溃。笔者认为,正是由于马关条约的签订,朝鲜不再需要遵守宗藩体制,所以“大朝鲜开国”的字样得以重回币面。此时朝鲜政府财政状况不佳,亟需通过大量铸造不足值辅币获利,而制造新模具的能力不足,因此才同时铸造了“大朝鲜”与“朝鲜”两种国号的硬币。

大朝鲜、朝鲜开国504 年五分铜币

1897 年,朝鲜正式更改国号为“大韩帝国”。次年,大韩国号,光武二年纪年的硬币(五分红铜币、二钱五分铜镍币、一两银币)大量发行;特别是其中的二钱五分铜镍币由于获利丰厚,典圜局铸造最多,是1892~1902 年间最常见的朝鲜硬币品种,在此之外,甚至还委托日本大阪造币厂代为铸造(大圈版)。

1899 年,受大韩皇帝李熙邀请,清政府派钦差徐寿鹏赴汉城签订了《中韩通商条约》[26](韩国称《韩清通商条约》[27])。该条约只有汉字版,第十五款明确“中韩两国本属同文,此次立约及日后公牍往来自应均用华文以归简易”。条约中对等的使用了“大清国”、“大韩国”的国号,也从另一个角度印证,袁世凯以及清政府对于“大朝鲜”国号的反对,主要是基于中朝宗藩体系中地位不对等,朝鲜用“大”逾制;宗藩体系崩溃后,仅仅四年,清政府便正式认可了“大韩国”国号。

大韩光武二年二钱五分铜镍币(小圈版、大圈版)

法属交趾支那、印度支那“大法国之安南当二”红铜币

除了传统上长期使用汉字的中日韩三国外,还出现了法属交趾支那、印度支那的“大法国之安南当二”红铜币,德占胶州湾的“大德国宝”铜镍币,葡占澳门的“大西洋国海外汇理银行”纸钞等一些由西方殖民者发行的钱币上汉字国号中用“大”的例子,说明晚清时代以汉字国号中加“大”体现国际地位的方式,不仅为汉字文化圈国家遵循,也为入乡随俗的西方列强了解和采用。

德占胶州湾的“大德国宝”铜镍币

综上,在晚清时代,汉字国号中的“大”字绝不是可有可无的细枝末节。通过国号中加“大”体现国际地位的始作俑者是中国,推波助澜的则是日本,朝鲜在国号中加“大”始于《江华岛条约》。清政府对日朝签订《江华岛条约》放任不管,是中朝传统宗藩体制崩坏的开始。袁世凯驻扎朝鲜的根本目的在于维护传统宗藩体制。在此目的下,对朝鲜钱币上国号的干预是其履职应尽的职责,其干预的原因并不是流传已久的“朝鲜是小国不能使用大朝鲜称号”,而是“朝鲜是属国不应使用大朝鲜国号”。最终朝鲜更改国号为“大韩”,并很快为中国官方承认,这是甲午战败后中朝传统宗藩体系彻底崩溃的结果。以结果反推袁世凯对于朝鲜钱币上国号的干预没有实际意义,其实是以今度古。

注释:

[1](清)张廷玉等著:《明史》,列传第二百八外国一,中华书局1974 年版;

[2]春秋馆著:《朝鲜王朝实录》,太祖实录卷之三,太祖二年二月十五日庚寅,韩国国史编撰委员会网络电子版。

[3]林明德著:《袁世凯与朝鲜》,[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84 年再版,第223 页。

[4]董向荣等著:《韩国人心目中的中国形象》,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 年,第71 页;转引自:[韩国]高中:《韩国近代史》,金星出版社,第56 页。

[5](唐)长孙无忌等著:《唐律疏议》,名例一,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3 年版,第2 页。

[6]陈高华等点校:《元典章》,诏令卷之一典章一,建国号诏,中华书局、天津古籍出版社2011 年版,第7-8 页。

[7](明)朱国祯著:《涌幢小品》,卷之二,中华书局1959 年版,第22 页。

[8][10][22][23][26]陈帼培主编:《中外旧约章大全 第一分卷(1689-1902 年)》,中国海关出版社 2004 年版,第30 页,第69、118、154、197、199、279、295、313、424、429、437、461、554、576、605、626、658、707、759、765、783、831、844、978、988、1004、1015、1029、1033、1073、1101、1109、1112、1119、1155、1215 页,第1084-1090 页,第1091-1100 页,第1332-1340 页。

[9](清)国史馆著:《大清历朝实录》,高宗实录卷之一千四百三十四,乾隆五十八年八月己卯。

[11]春秋馆著:《朝鲜王朝实录》,太祖实录卷之八,太祖四年七月十日辛丑,韩国国史编撰委员会网络电子版。

[12]春秋馆著:《朝鲜王朝实录》,太祖实录卷之十一,太祖六年五月六日丁巳,韩国国史编撰委员会网络电子版。

[13]春秋馆著:《朝鲜王朝实录》,先祖实录卷之五十七,先祖二十七年十一月五日己卯,韩国国史编撰委员会网络电子版。

[14]春秋馆著:《朝鲜王朝实录》,先祖实录卷之一〇六,先祖三十一年十一月二十八日乙酉,韩国国史编撰委员会网络电子版。

[15]筱田治策等:《朝鲜王朝实录》,高宗太皇帝实录卷之十一,高宗十一年九月二十日,韩国国史编撰委员会网络电子版。

[16]郭廷以主编:《清季中日韩关系史料》卷二,[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72 年版,第271 页。

[17][20]柳明花,《从申櫶的〈沁行日记〉再议〈江华岛条约〉》,延边大学历史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年,第24 页,第22 页。

[18]筱田治策等:《朝鲜王朝实录》,高宗太皇帝实录卷之十三,高宗十三年正月二十五日,韩国国史编撰委员会网络电子版。

[19]筱田治策等:《朝鲜王朝实录》,高宗太皇帝实录卷之十三,高宗十三年二月初三日,韩国国史编撰委员会网络电子版。

[21]筱田治策等:《朝鲜王朝实录》,高宗太皇帝实录卷之十八,高宗十八年闰七月二十七日,韩国国史编撰委员会网络电子版。

[24]王铁崖编:《中外旧约章汇编》(第一册),三联书店1957 年版,第444-447 页。

[25]筱田治策等:《朝鲜王朝实录》,高宗太皇帝实录卷之二十五,高宗二十五年八月二十六日,韩国国史编撰委员会网络电子版。

[27]筱田治策等:《朝鲜王朝实录》,高宗太皇帝实录卷之三十九,高宗三十六年九月十一日,韩国国史编撰委员会网络电子版。

致谢:

图18、23、29 由钱币天堂“博汉堂”网友提供;除图18、21、23、29 外,文中其他29 幅图片均为上海品吉伟仕商务服务有限公司许可使用的PCGS 评级照片。

猜你喜欢

开国高宗清政府
金开国前的部落战争——以世祖至穆宗时期为中心
测字先生——谢石
歌颂开国领袖毛泽东
月下笛
新军:清政府的掘墓人
卢汉铁路筹款问题探析
基于电流矢量和开关表格控制的异步电机控制方法
甲午战争后清政府第一次政治大借款的意图与困境
一字之师
纪昀妙对乾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