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天宫之光”照亮青春梦想

2021-01-06栗玉晨

科教新报 2021年50期
关键词:天宫航天员载人

栗玉晨

12月9日,“天宫课堂”第一课开讲,神舟十三号飞行乘组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生动介绍展示了空间站工作生活场景,演示了微重力环境下细胞学实验、人体运动、液体表面张力等神奇现象,讲解了实验背后的科学原理。航天员还通过视频通话形式,与设在中国科技馆的地面主课堂和广西南宁、四川汶川、香港、澳门的地面分课堂进行了实时交流。

(12月10日 《北京青年报》)

这是时隔8年之后中国航天员再次进行太空授课,也是中国空间站首次太空授课活动。

传播载人航天知识,激发广大青少年对科学的兴趣,激发民众科学精神,是中国开展航天活动的重要任务之一。此次太空授课前,有关方面曾通过媒体、“学习强国”学习平台和载人航天工程网广泛征集授课内容、互动提问和创意建议,择优纳入“天宫课堂”筹划实施。

我们看到,从“太空睡觉会不会做梦”“怎样在空间站养金鱼”,到“航天员喝水的吸管会不会飞走”“氧气和水哪里来”等充满想象力的问题都被纳入“天宫课堂”互动环节,而航天员叶光富演示的太空转身,也激发了许多小朋友颇具挑战性的思考。正是依托于青少年的知识结构和理解力,巧妙设计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让曾经在地面课堂上需要死记硬背的物理、生物学知识生动有趣起来。

“天宫课堂”有助于提升青少年对国家的认同感和自信心。不管是每次中国人进入太空,还是开展出舱等活动,或是举办“天宫课堂”,都向国人展示了中国航天事业、科技事业蒸蒸日上的实力。此次“太空课堂”在香港、澳门设置地面分课堂,对于港澳青少年来说,也是一次不可多得的爱国主义教育。

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曾经回憶,是1970年从他头顶飞过的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开启了他的科学梦想。今天,30岁左右的年轻一代已经成为载人航天工程各系统的技术骨干,而他们中的很多人,正是在航天员杨利伟首次登上太空那一幕的激励下投身航天事业的。这当中,就有再次站上“太空课堂”讲台的王亚平。

只有呵护青少年的好奇心、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才能让创新创造拥有不竭的源头活水。“天宫课堂”是一把进入科学世界的金钥匙,为大中小学校幼儿园、科技馆、博物馆等教育机构更好成为引导和培养我国科技力量后备军的“孵化器”树立了样本,为青少年科技教育探索“十万个为什么”打开了更加广阔的思路。

让我们一起呵护被“天宫之光”照亮的青春梦想。若干年后,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的一代青少年,一定会记起来自太空的这宝贵一课。

猜你喜欢

天宫航天员载人
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我是小小航天员
写给航天员叔叔的一封信
“天宫课堂”讲了哪些“高能”知识点
共享单车花式载人屡见不鲜,太危险了!
“天宫二号”里的大扫除
航天员失重是怎么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