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贵州都市报“都市读书会”的探索与启示

2021-01-06陈艺

媒体融合新观察 2021年5期
关键词:本土文化全民阅读读书会

陈艺

摘要:“都市读书会”是贵州都市报精心打造的一个全民阅读推广活动,全媒体宣传阅读平台。宗旨是:“阅读之美,分享之趣”,主张阅读是一种生活方式,坚持以书会友,参与本土文化建设,推广全民阅读。2014年到2017年3年间,“都市读书会”围绕着影响力、时效性、本土化、知识性、互动性、多样化、传播力等方面,构架起一套原创鲜活的读书活动模式。

关键词:读书会 本土文化 全民阅读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2009年春季学期第二批进修班暨专题研讨班开学典礼上指出:“读书是一个长期的需要付出辛劳的过程,不能心浮气躁、浅尝辄止,而应当先易后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水滴石穿。正如荀子在《劝学篇》中所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现实中,不少人都有长期坚持、积少成多,最后取得惊人收获的读书经历。有人研究过,一个人每天阅读一小时,三年之后可以变成某一问题的专家。领导干部要善读书,一个重要方面就在于利用好时间,养成坚持不懈的习惯。”

一、背景情况

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向全世界发出“走向阅读社会”的召唤,并于1995年宣布4月23日为“世界读书日”,至今已经走过了26个年头。

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强调读书的重要性,倡导全社会要加强读书学习,“把学习作为一种追求、一种爱好、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做到好学乐学”。

贵州都市报历来重视文化专副刊的打造,从1993年创办之初,就成立了专刊部,组织资深编采人员参与专刊工作。文化周刊是专刊中比较突出的版面,无论从版式到内容都精心打磨,有一群忠实的读者。

文化周刊的閱读版创办已久,坚持为读者推荐优秀图书,设立了“贵州书房”、“书评”、“好书榜”等栏目和版面,深受读者喜爱。

为响应全民阅读活动的倡议,应对新媒体的崛起,2014年初,贵州都市报文化周刊开始筹谋一个线下活动,让读者、书友参与其中,活动内容在版面、线上互动。经过两个多月的筹备,“都市读书会”应运而生。

二、主要做法

“都市读书会”定位是打造一个全民阅读推广活动,全媒体宣传阅读平台。宗旨是:“阅读之美,分享之趣”,主张阅读是一种生活方式,坚持以书会友,参与本土文化建设,推广全民阅读。在这个定位指导下,“都市读书会”围绕着影响力、时效性、本土化、知识性、互动性、多样化、传播力等方面,构架起一套原创鲜活的读书活动模式。

(一)强调影响力,围绕文化事件做主题读书会

重要的文化事件和人物本身就是一个焦点,能够吸引人们的目光。“都市读书会”举办时期非常注重收集梳理相关信息。

“都市读书会”第一期,是在2014年夏天举办的,恰逢第24届全国图书博览交易会即将在贵阳召开,倡导全民阅读之风日益兴起,同时,正在巴西举行的世界杯让南美成为关注的焦点。于是读书会设计了 “约会拉美”的主题,本土作家和艺术家分享了他们的拉美文学印象。2015年,是曹雪芹诞辰300周年纪念,12月,“都市读书会”策划了一期“红楼一梦三百年”活动,此次岁末专场既是重温经典,又是向曹雪芹致敬。此外,还有2016年的“莎翁与汤公的戏与梦”,是为了汤显祖和莎士比亚两位戏剧大师逝世400周年纪念而策划的,书友们穿越时空,与400年前的戏剧大师隔空“对话”,感受两位文学大师的魅力。

(二)注重时效性,逢纪念日或重要节点办活动

“都市读书会”作为引领、倡导读书的一档活动,理应在世界读书日等相关纪念日亮相。

2015年的第20个世界读书日当晚,读书会的主题是——说说我的枕边书。大家因书而来、以书结缘:作家讲述阅读故事,朗诵教师朗诵精彩片段,书友们推荐自己的枕边书,畅谈阅读心得;2016年的世界读书日,“都市读书会”到古镇青岩的“百无一用”书店作了场“金庸作品专场”活动,邀请本土知名作家及书友若干,谈金庸、论武侠;2015年3月20日,世界诗歌日前夜,“都市读书会”策划了“倾听诗人的声音”读书会。一群年轻的本土诗人在悦读时光咖啡馆相聚,大家不仅带来了自己的得意之作,也为现场诗友推荐著名诗人的作品,众书友一起聆听诗歌纯净的声音,感受诗歌之美。

(三)探讨本土文化,关注脚下土地,诉说贵州故事

贵州都市报文化周刊历来比较重视对贵州本土文化的宣传报道,创办过“贵州·收藏记忆”“贵州文化人物”等栏目,“都市读书会”成立后,也把传播本土文化作为一个重要内容。

2014年7月,第24届全国图书博览交易会即将到来之际,贵州人民出版社为本届书博会推出一套丛书《旧事贵阳》。在《旧事贵阳》中,3位贵阳老作家用他们的个人记忆串起了老贵阳的面貌,“都市读书会”第二期内容便是以这套书为主题,此次读书会聚集了贵阳文化圈的诸多名家,用他们各自独特而生动的记忆勾勒出老贵阳的方方面面,让人感到亲切。

2014年最后一期“都市读书会”主题——地域文化的散文写作,话题来到脚下的这片土地,探讨地域文化的散文写作。同时,文史学者王尧礼带来了他散发着贵州泥土芬芳的散文新作《竹园集》。

本土作家林吟退休之后笔耕不辍,多年来深入调查采访,陆续创作了《理想的韧度》等四部纪实文学作品。“都市读书会”与贵州省作协合作,邀请到林吟及本土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文史学者、出版社编辑等嘉宾,与众多书友齐聚一堂,一起畅谈林吟其人其文,感受她笔下的贵州故事。

(四)关注文化人物,契合大众文艺追求、阅读兴趣

“都市读书会”有很多期是以文化人物为主,本土知名作家、艺术家带着他们的作品,讲述创作故事、为读者答疑解惑,吸引了一批粉丝参加活动,效果很好。

著名艺术家董克俊自传刚出版之时,我们举办了一期以董老新书为主题的读书会——《命运的重量》新书沙龙。董克俊携自传来到“都市读书会”,与艺术圈的朋友们及他的粉丝一起聊艺术人生。2019年3月,董老因病与世长辞,4年前的那期读书会就成了纪念董老的一个最好礼物。2016年3月29日,我省著名作家王华长篇报告文学《海雀,海雀》单行本出版之际,我们做了一期——《海雀,海雀》新书分享会。当晚的读书会,邀请到王华及相关嘉宾,和众多书友一起分享这部作品创作背后的故事及读后感。《海雀,海雀》2020年获第十二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报告文学奖。2016年5月6日,由本土著名作家肖江虹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百鸟朝凤》在全国院线上映。5月25日,我们做了一期读书会——肖江虹谈《百鸟朝凤》。邀请到同时担当电影编剧的肖江虹现场谈拍片过程、创作体会。本期读书会吸引了众多书友,不少书友还买了肖江虹的书来现场签名留念。2016年11月20日,“都市读书会”举办了一期“误读的激情”分享会,围绕本土作家戴冰新书《穿过博尔赫斯的阴影》谈创作故事,本期读书会在大十字达德书院举办,当晚嘉宾云集,参加者达300余人,创下了读书会举办以来书友人数最多的记录。大家奔着同一个主题:戴冰心中的博尔赫斯,以及深受博尔赫斯影响的戴冰。有人带来思想,有人带来绘画,有人带来鲜花,以各自的方式让那个冬日的夜晚弥漫着人文情怀与文学芳香,一起度过了一个美好的文学之夜。嘉宾们畅所欲言,或谈博尔赫斯,或谈戴冰,又或谈戴冰笔下的博尔赫斯。

(五)传播新知识,营造学习氛围,满足求知欲

“都市读书会”在内容的选择上注重多样性,历史、文化、科技都有涉及,满足书友多样的求知需求。

2014年9月,海龙囤正在申报2015世界文化遗产项目之时,“都市读书会”邀请时任贵州省考古研究所副所长、海龍囤考古队领队的李飞做了一期题为“复活的土司城堡”读书会,同时分享李飞新书《复活的土司城堡——海龙囤考古手记》。活动中,李飞讲述了他在海龙囤638天的考古经历和感悟。李飞说,该书是他在海龙囤考古基地简陋的工地上思绪飘飞的结果,尝试以书写的方式读懂这座神秘的土司城堡。

2015年10月28日,著名学者余未人带着她的新著《民间笔记》来到“都市读书会”,讲述她的“非遗十年”,通过聆听余未人的非遗故事,书友们对贵州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及民族民间文化有了一次深度的认识和了解。

“都市读书会”还举办过一期“古建筑的秘密”分享会。由建筑师越剑带着他的新书《河里的石头滚上坡——贵州安顺屯堡民居》与书友分享建筑的故事。越剑和书友一起走近老建筑,感受老建筑所蕴含的历史记忆和人文精神。

(六)关照生命体验,讲述个体成长,分享心灵感受

“都市读书会”还尝试策划过几场关注心灵成长的分享活动,效果很好。

比如有一场名为“女性内在成长”的读书会,邀请独立摄影师杨菲朵讲述自己成长历程、职场奋斗,从图编、美编、专栏作者、独立摄影师、书店合伙人一路走来,通过交友、旅行、写作、摄影等不同尝试,获得内在成长体验的过程。菲朵所言:“我要投入生活,要进入关系,我想看看这个世界的挣扎、困惑、变动,我要在这尘世里修行。”让在场的书友感动感慨。2015年开年之初,读书会举办了一场名为:“北石穿越北纬30度”旅游分享会。26岁的北石为读者带来自己历时218天,行走13国的精彩历程。北石说,每个国家都有不一样的温度和色彩,但总体的感觉都是非常的快乐。因为,比起物质,快乐更关乎内心。他说不管走到哪里,年轻人要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这便是内心的温度。

(七)创新活动形式,丰富内容,提升质量

除了安静地谈读书,“都市读书会”也尝试做了不同形式的活动呈现:观赏纪录片、举办朗诵会、组织评奖活动等。

其中纪录片的赏析活动就举办过3次,吸引了一批电影爱好者。2014年11月,乡村文化纪录片《侗布》《侗寨茶情》双双入围广西国际民族志影像展。2015年初,本年度的第一期读书会邀请到这两部纪录片的拍摄者——来自黔东南侗乡的龙额侗寨公益团队,请这群非专业电影人,且多数是离乡外出打工的青年讲述重新发现故乡的故事,并和专家一起探讨乡土文化的内涵和价值。2015年6月,贵州老乡、前贵州日报社记者周浩回到贵阳。我们邀请周浩来作了一场名为“以纪录片之名”的分享会,当晚,众多书友和嘉宾一起观看周浩的纪录片《差馆2》,周浩向大家分享了自己多年拍片的经历感悟。2015年7月还举办了一场“光影里的最后岁月——纪录片《唐老师》观影会”。该片导演张新伟说:“对我来说,纪录片最大的意义就是自我表现,可以把自己的所见所思通过纪录片的形式告诉观众。有人说,电影的诞生让人的生命延长了,因为你在电影里完成了不同角色的生命体验。”

2016年9月举办的一期“金秋之声朗诵会”,邀请到陆洋、王振堂、陈小渝等著名朗诵家,他们及众多朗诵爱好者带来了精彩的朗诵表演。此外,朗诵会上,古代诗词、传统戏曲、古琴弹唱、现代诗歌、口述历史等内容精彩纷呈。现场既有浓浓古风,又不乏现代色彩,以及对脚下土地的浓浓深情。还有一期“阅享云岩 品读良知”的“都市读书会”,嘉宾们对《良知行—全国征文大赛获奖作品集》一书的相关作品进行了点评,并围绕该书就王阳明的相关思想展开讨论,读书会上还评选出云岩区十大领读人并颁发证书。通过朗诵、茶艺表演、即兴书法等形式,书友们不仅对王阳明及其思想有了更深的了解,也切实感受到了书香云岩的浓郁氛围。

2014年到2017年,三年间,“都市读书会”不但扩大了贵州都市报文化周刊的影响力,还收获了不少粉丝和读者,成为贵阳的一个品牌文化活动,成为爱书人一个交流与分享的平台;建立“都市读书会”QQ群,成员从几十人发展到逾百人;创办文化周刊公众微信号,有超过一半的用户是因为读书会而了解和关注的;参加读书会活动的书友,也从几十人发展到300余人,甚至有郊区和外地的书友闻讯赶来参加;读书会由前期在固定场所举办,到进社区、学校、书店,影响面逐渐扩大。2017年,由贵州省全民阅读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贵州省新闻出版广电局、贵州日报报业集团共同主办的“贵州省十大全民阅读活动评选”中,“都市读书会”榜上有名。之后,在其影响下,一批本地读书会兴起,读书活动持续火热。“都市读书会”真正完成了“以书会友,参与本土文化建设,推广全民阅读”的使命。

(作者单位:贵州日报报刊社)

猜你喜欢

本土文化全民阅读读书会
爸爸的读书会
小学高年级班级读书会实施策略初探
当“读书会”成为一门生意
神奇的统计表
如何利用本土文化资源提升语文综合课的教学效果
管窥高中英语教学问题及解决措施
全民阅读背景下高职学生党员党性修养培养研究
新媒体时代高职大学生践行“全民阅读”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复合型文化场所:实体书店的立体化转变
做一个全民阅读时代的“悦”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