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慢性咳嗽的辨证治疗

2021-01-06杨合李

中国典型病例大全 2021年14期
关键词:慢性咳嗽名医经验

摘要:慢性咳嗽是呼吸系统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也是众多医生长期研究的重要课题,近年来在中医治疗慢性咳嗽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本文根据李雄喨医师的从医经验,整理了大量药方,期望能为患者和医生提供借鉴。

关键词:李雄喨;名医经验;慢性咳嗽;辨证分型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1)14--02

慢性咳嗽是指成人咳嗽时间持续超过8周以上、儿童咳嗽时间持续超过4周以上的情况。慢性咳嗽是呼吸系统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李雄喨医生为白州名医、洱源县人民医院主任医师,长期从事理论教学与临床带教工作,擅长辨治各种疑难杂症,用方简而力宏,临床辨证准确,屡获奇效,尤其对慢性咳嗽的辨治有独到之处,现总结于下。

1.风热犯肺

风热犯肺指外感风热或风寒郁久化热,致肺气宣降失常,肺卫受病所表现的证候。症见恶寒轻,发热重,咳嗽,咳痰黄稠,不易咳出,舌红脉浮数。或咽痛,鼻流浊涕,口干欲饮;重者气喘鼻煽,烦躁不安等。李师对于外感风热或风寒郁久化热的慢性咳嗽,常用桑菊饮合麻杏石甘汤加减治疗,疗效显著。

1.1方药组成

桑叶10g,菊花10g,苦杏仁10g,桔梗6g,薄荷10g(后下),连翘30g,芦根30g,蜜麻黄8g,生石膏40g,甘草6g。方中桑叶、菊花甘凉轻清,疏散上焦风热,麻黄开宣肺气以平喘、石膏清泄肺热以生津,杏仁、桔梗以宣肺止咳;连翘苦寒清热解毒,芦根甘寒清热生津止渴,甘草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共奏疏风清热,宣肺止咳之功。

1.2临证加减

肺热甚,加黄芩12g、鱼腥草30g,渴甚者,加天花粉15g、沙参30g、麦冬20g以生津止咳;扁桃体肿甚时,加锦灯笼10g、牛蒡子15g清热解毒、软坚散结;咳痰黄稠、不易咳出者加瓜蒌12g、浙贝母10g、冬瓜子30g清热化痰。

1.3典型病例

陈某,女,32岁,农民。2019年4月日就诊,感冒后咳嗽2月余,胸部CT阴性,服用消炎药及止咳糖浆未见好转,就诊症见:咳嗽气喘,口渴,身热不解,舌红苔黄,大便可,小便黄,脉滑数。诊断:咳嗽(风热犯肺)。处方:桑叶10g,菊花10g,苦杏仁10g,桔梗6g,薄荷10g(后下),连翘30g,芦根30g,蜜麻黄8g,生石膏40g,黄芩15g,甘草6g。5剂水剂水煎服,日1剂。一周后复诊,咳嗽好转7成,气喘、口渴、身热症状缓解,前方减石膏,5剂后咳止。

2.痰热阻肺

痰热阻肺是指痰热壅阻于肺,发生喘咳的病理过程,主要症状有发热、咳嗽、痰鸣、胸胀满闷,咳黄稠痰或痰中带血,甚则呼吸迫促,胸胁作痛,舌红苔黄腻,脉滑数。大都由于外邪犯肺之后,郁而化热,热伤肺津,炼液成痰,痰与热结,壅阻肺络所致。李师对于痰热阻肺型慢性咳嗽,常用清肺化痰汤加减治疗,效果明显。

2.2方药组成

酒黄芩20g,炒栀子6g,蜜桑白皮20g,麦冬15g,桔梗12g,浙贝母9g,瓜蒌皮15g,蜜麻黄6g,京半夏15g,竹茹15g,款冬花12g。方中贝母,黄芩,桔梗,半夏等降气化痰、止咳平喘,对于肺热咳嗽,痰多咳喘,肺气不降等症,可使肺部清气上升,浊气下降,肃清呼吸道烫液,以达清肺化痰止咳之效。

2.2临证加减

痰多顽固加胆南星12g,鼻塞兼前额疼痛着,加辛夷10g、苍耳子10g通窍止痛。

2.3典型病例

罗某,男,63岁,退休教师。2020年2月4日就诊,咳嗽半年余,到我院住院西医治疗无效,各项检查均阴性。就诊症见:咳嗽痰多,痰黄黏稠,胸腹满闷,大便成行,小便可,舌红苔黄腻,脉滑数。诊断:咳嗽(痰热阻肺)。处方:酒黄芩20g,炒栀子6g,蜜桑白皮20g,麦冬15g,桔梗12g,浙贝母9g,瓜蒌皮15g,蜜麻黄6g,京半夏15g,竹茹15g,款冬花12g,胆南星12g。7剂水剂水煎服,日1剂。2月11日复诊咳嗽明显减少,效不更方,再服7剂症解。

3.肺阴不足

肺阴不足就是肺阴亏损,是指肺脏的阴津亏损和阴虚火旺所表现的证候。肺阴虚证多由久咳伤阴,痨虫袭肺,或热病后期阴津损伤所致。阴津亏损,肺燥失润,气机升降失司,或阴虚而内热自生,虚火灼伤肺络而出血,可出现一系列干燥失润及虚热见症。临床表现为干咳无痰,或痰少而黏,口燥咽干,形体消瘦,午后潮热,五心烦热。热扰营阴为盗汗,痰中带血,声音嘶哑,舌红少津,脉象细数等。李师对于肺阴不足引起的慢性咳嗽,常用百合固金汤加减,疗效甚好。

3.1方药组成

百合30g,白芍20g,平平貝20g,麦冬20g,生地20g,桔梗9g,玄参9g,南沙参15g,天花粉15g,百部20g,苏子30,射干12g,蜜麻黄6g。方中百合、麦冬、清虚火而止咳;生地、玄参养阴清热;贝母、桔梗化痰止咳;天花粉润燥化痰。诸药合用,有滋养肺肾,金水相生之妙。

3.2临证加减

咽痛明显者加芦根20g、西青果15g、山慈姑10g利咽清热。若咳血甚者,加白芨20g、白茅根30g以凉血止血。

3.3典型病例

患者李某,女,56岁,农民。2019年5月就诊,咳嗽2月余,反复中西医治疗无效,各项检查均阴性。咳嗽,咳少量白痰,不易咳出,口干口苦,间有胸闷心悸,睡眠欠佳,胃纳差,二便可,舌红,苔少,脉滑。诊断:咳嗽(肺阴不足)。处方:百合30g,白芍20g,平平贝20g,麦冬20g,生地20g,桔梗9g,玄参9g,南沙参15g,天花粉15g,百部20g,苏子30,射干12g,蜜麻黄6g。7剂,水煎服,日1剂。1周后复诊,咳止,再服7剂巩固疗效。

4.寒饮犯肺

寒饮犯肺是指其寒饮食入胃,从肺脉上至于肺则肺寒,肺寒则外内合邪,因而客之,则为肺咳。症见咳出之痰色白清稀,患者形寒肢冷,恶寒重而发热轻,咳嗽胸痛,喘促,面色青白,亦可见面后黧黑,咳逆倚息,短气不得卧,舌淡白或紫暗,苔白滑,脉沉弦或紧。李师对于此类病症,常用小青龙汤味合三子养亲汤加减化裁,疗效显著。

4.1方药组成

蜜麻黄9g,桂枝15g,细辛6g,白芍15g,法半夏20g,干姜10g,五味子6g,甘草6g,紫苏子15g,莱菔子15g,白芥子8g,葶苈子20g,苦杏仁10g。方中麻黄、桂枝发汗散寒以解表邪,五味子敛肺止咳、芍药和养营血,白芥子温肺化痰,利气散结;苏子降气化痰,止咳平喘;莱菔子消食导滞,下气祛痰,诸药合用,共奏温肺化饮、止咳化痰之功。

4.2临证加减

痰壅喘甚者加地龙10g,胸闷甚者加瓜蒌15g、薤白20g,大便秘结者加冬瓜子20g。

4.3典型病例

患者罗某,男,32岁,农民。2020年9月就诊,患者平素体健,3月前到上山采野生菌未带雨具淋雨4小时,回家后吹电风扇,晚上又大量饮用冰啤酒,当日十分舒适,第二日出现咳嗽,恶寒,乏力,头痛,周身酸软。期间到我院反复住院治疗症状未见好转,各项检查均阴性。症见:咳嗽,咳白色泡沫痰,恶寒,乏力,头痛,无汗,便秘,小便可,舌淡白,苔白滑,脉弦紧。诊断:咳嗽(寒饮犯肺)。处方:蜜麻黄9g,桂枝15g,细辛6g,白芍15g,法半夏20g,干姜10g,五味子6g,甘草6g,紫苏子15g,莱菔子15g,白芥子8g,葶苈子20g,苦杏仁10g,冬瓜子20g。7剂,水煎服,日1剂。3剂后咳嗽明显减轻,恶寒、头痛基本缓解,7剂后咳愈。

5.风邪犯肺

风邪犯肺是指外感风邪,内侵于肺而导致的证候。症见咳声重浊,气急,喉痒,咯痰稀薄色白或无痰,常伴鼻塞,流清涕,头痛,肢体酸楚,恶寒发热,无汗等表证,舌苔薄白,脉浮或浮紧。李师对于风邪犯肺引起的慢性咳嗽,常用苏黄止咳汤加减治疗,效果明显。

5.1方药组成

蜜麻黄9g,紫苏叶10g,紫苏子20g,五味子6g,地龍12g,蝉蜕10g

,前胡20g,枇杷叶20g。方中麻黄、紫苏叶宣肺解表;枇杷叶止咳利咽,前胡降气化痰;蝉蜕疏风,五味子益气生津,诸药合用,以达疏风宣肺、止咳利咽之效。

5.2临证加减

咽痛、咽肿者加牛蒡子15g、胖大海10g、薄荷6g疏散风热,解毒消肿,久咳者者加钩藤20g、葶苈子10g。

5.3典型病例

赵某,男,40岁,公务员。2020年3月就诊。干咳3月余,反复服用消炎药及止咳化痰药物,无明显效果,行胸部CT未见明显异常。症见:咽痒咳嗽,偶有少量白色黏痰,畏寒怕冷,咽干、口渴喜热饮,小便略黄,大便正常,舌淡,薄白苔,舌体稍胖,舌边有齿痕,脉沉。诊断:咳嗽(风邪犯肺)。处方:蜜麻黄8g,紫苏叶10g,紫苏子20g,五味子6g,地龙12g,蝉蜕10g,前胡20,枇杷叶20。7剂,水煎服,日1剂。7剂后咳减8成,诸症均减,唯口干,咽痒,前方加牛蒡子15g、薄荷6g,5剂后咳止。

6肝胃不和

肝胃不和又称肝胃不调,是肝失疏泄,胃失和降,脏腑功能不协调所致的病证。《内经》云: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李师认为肝胃不和,上犯于肺,致肺失宣降而引起久咳不愈。对于此类症状,李师常用大柴胡汤合旋覆代赭汤加减化裁,屡获奇效。

6.1方药组成

柴胡12g,黄芩9g,芍药9g,法半夏9g,枳实9g,旋复花(包)9克,代赭石15克、生姜15g,大枣4枚,党参9克,炒大黄6g,香橼9g,佛手9g,百部10g,苏子30g。

6.2临证加减

胁痛剧烈者,可加川楝子6g、延胡索9g以行气活血止痛;若痰多者,可加茯苓9g、陈皮9g以化痰和胃。

6.3典型病例

王某,女35岁,农民。2020年7月就诊。咳嗽4月余,患者反复胃食管反流5年余,4月前跟家人吵架后再发加重伴咳嗽,行胸部CT检查未见明显异常,多次中西医治疗烧心、反酸症状有所缓解,咳嗽症状无改善。症见:咳嗽痰少,胸骨后疼痛,烧心,反酸,胃脘胀闷,连及两胁,善太息,嗳气频频,大便不畅,舌质红,苔白滑,脉弦。诊断:咳嗽(肝胃不和 肺失宣降)。处方:柴胡12g,黄芩9g,芍药9g,法半夏9g,枳实9g,旋复花(包)9克,代赭石15克,生姜15g,大枣4枚,党参9克,炒大黄6g,香橼9g,佛手9g,百部10g,苏子30g。7剂,水煎服,日1剂。1周后复诊,咳嗽好转6成,其余诸症明显减轻,效不更方,再服14剂后症解。

作者简介:杨合李(1991年10月-),男,汉族,云南永胜人,洱源县人民医院,医师,主要是从事中西医临床工作。

猜你喜欢

慢性咳嗽名医经验
中西医治疗小儿慢性咳嗽的研究进展
帅焘运用加味酸枣仁汤治疗失眠150例临床观察
新修珍珠囊药性赋
不同性别类风湿关节炎中医诊疗经验与思考
孙跃农健脾补肾化痰方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经验
高血压肾病诊治经验采撷
孟鲁司特钠联合丙卡特罗对慢性咳嗽患儿症状体征及血清IgE水平的改善作用
自拟方剂配合西药治疗慢性咳嗽的疗效分析
耳鼻喉科疾病所致慢性咳嗽的临床分析
小儿慢性咳嗽的病因分布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