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CA循环法在提高浅静脉留置针固定规范率中的应用
2021-01-06王秀英秦霞田蓉蓉
王秀英 秦霞 田蓉蓉
摘要:目的 研究PDCA循环法在提高浅静脉留置针固定规范率中的应用。方法 2020年10月至2021年10月我院收治的患者中随机抽取400例接受静脉输液治疗时采取浅静脉留置针的患者,随机分为PDCA活动前(200例)及PDCA活动后(200例),分析浅静脉留置针固定规范率、不规范率,制定改进措施及效果评价。结果 活动开展前,留置针固定规范率为48.5%,活动开展后留置针的固定规范率提高到78%。PDCA循环法活动前后住院患者浅静脉留置针固定规范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PDCA循环的管理模式能有效提高浅静脉留置针的固定规范率,使护理工作得到患者的满意,同时也提高了护理质量。
关键词:PDCA循环法;浅静脉留置针;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1)14--02
浅静脉留置针具有操作简便、创伤小、使用方便等优点,既能减轻反复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又能减少护理人员的工作量[1],与此同时对血管损伤小,还能够起到有效保护血管的作用[2],而良好的固定是保证浅静脉留置针安全使用的关键,有助于持续、稳定地进行静脉用药[3]。为保证有效的浅静脉给药途径及延长留置针时间,防止意外脱落、药物外滲、压力性损伤,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和满意度。我们采用PDCA循环法的科学管理模式,依托连续性分析总结,提升护理效果水平,激发护理人员的工作热情、提高患者的满意度[4]。本文对2020年10月至2021年10 月)在我院收治的400例浅静脉留置针输液患者给予PDCA循环管理模式,其应用效果显著,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实施PDCA活动前选择患者200例,年龄30-83岁,平均年龄为(59.29±11.72),其中男(60)例,女(140)例。实施PDCA活动后,选择患者200例,年龄32-85岁,平均年龄为(58.84±11.89),其中男(50)例,女(150)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实施PDCA活动前后患者均使用联华公司24号留置针以及3M自粘敷料。
1.2方法
1.2.1组建PDCA团队 团队成员为各科静疗组成员(每个科室一名)、各科护士长、静疗组组长、大科护士长、护理部主任。
1.2.2实施PDCA活动前,共查检200个留置针,其中查验项目内容为敷贴松脱、卷边、有气泡、固定不牢;穿刺部位发红、压迫;液体外渗;粘贴方法不正确。一例浅静脉留置针固定存在1个或多个问题,按实际出现问题计算。经过查检,对200个留置针,其中不规范的103项,占百分比的51.5%,规范的97项,占百分比的48 .5%%。(见表1)
1.2.3进行原因分析
经过充分资料收集、分析、整理,团队所有成员针对住院患者留置针固定处不规范的结果分析制作了改善前柏拉图(见图1),将粘贴方法不正确;敷贴松脱、卷边、有气泡、固定不牢;穿刺部位发红、压迫三大情况列为本次改善重点。团队头脑风暴,针对出现的问题制作留置针固定不规范鱼骨图(见图2、图3、图4、图5),分析找出真因为:留置针固定粘贴不到位、宣教不到位、培训不到位。
1.2.4制定对策
1.2.4.1针对贴膜固定
1.2.4.1.1组织全院静疗小组成员(每个科室均至少一人)参加学习留置针固定的专业知识和操作规范。再由这名护士回到病房培训本科室的护士。同时医院也对不同层次的护理人员举行了静脉输液的专题讲座和技能的培训,让更多的护士掌握这方面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才能更好地为患者服务,提高护理质量。
1.2.4.1.2针对留置针贴膜的固定,医院制定了标准化的操作方法:(1)常规消毒待干后左手大拇指将针抬起15-30度[5],以穿刺点为中心U型无张力的持膜,无张力垂放,对准穿刺点进行固定。贴上膜后,按照留置针走形对贴膜进行塑形固定。塑形手法:右手大拇指及食指顺着针的底座中心向下或向上按压,轻捏透明敷料下的导管接头突出部位及隔离塞,使透明敷料与接头、隔离塞和皮肤之间充分粘合。用指腹轻轻按压整片敷料使皮肤与敷料充分接触。塑形之后撕掉贴膜上的那一层塑料保护膜,边撕边框边按压,注意贴膜要求封闭隔离塞。记录胶带小标贴将隔离塞加强固定。(2)根据物理学U型连通器原理将延长管U型固定,Y型接口向外,肝素帽位置须高于导管尖端,同时对于Y型接口及肝素帽要采用高举平台法固定[6],封管夹靠近穿刺点[7]。
1.2.4.1.3留置针固定标准化的操作方法在授课时制作PPT,同时采取的是图文并茂的方式,易于理解和掌握。
1.2.4.1.4将培训制成视频列入常规培训内容,内容让大家共享。
1.2.4.1.5操作落实到个人,敷贴上标注工作人员姓名。
1.2.4.2加强宣教
1.2.4.2.1责任护士与患者沟通时多注重语气、语速、沟通环境、患者的个性特征,沟通后及时自我评价,以提高沟通效果。
1.2.4.2.2加强对留置针保护的知识宣教,穿宽松衣袖的衣服,留置针留置期间尽可能避免肢体下垂情况,避免穿刺侧手臂剧烈运动及过度用力。
1.2.4.2.3敷贴如有潮湿、卷曲、松动、渗液等不适要及时告知护士。
1.2.4.2.4在病房走廊健康宣教栏放置“关爱留置针”宣教手册,供患者及家属随时阅读。
1.2.4.3改进工作流程
1.2.4.3.1除按等级护理巡视外责任护士每日下班前再次检查本组留置针留置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确保在交接班时无留置针留置不规范的问题存在。
1.2.4.3.2提高护士的综合素质以提高护士的工作效率,从而细化并规范自己的工作流程。
1.2.4.3.3护理质控组督导护士工作流程的落实情况。
1.2.4.4加强抽查力度
1.2.4.4.1科室、大科、护理部、静疗小组根据静脉治疗护理质量考核标准要求进行质量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反馈至科室进行整改,结果与个人绩效、质控组成员绩效挂钩。
1.2.4.4.2科室、大科、护理部、静疗小组根据静脉治疗护理质量考核标准要求进行质量检查,对检查发现的问题,在每个月科质控会议及每季度全院护理质量、安全会议上进行讨论与分析,并对突出存在的问题运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进行管理。
1.2.4.4.3病区加大住院患者对责任护士满意度调查的力度。
1.2.4.5加强培训
1.2.4.5.1人人学习标准,人人熟练掌握,不定期对理论及操作技能进行抽考。
1.2.4.5.2提高护士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提高护士的责任心;提高每位护理人员的质量意识。
1.2.4.5.3每位护士都要以PDCA模式及时评价自己的每一项工作,做好自我整改。
2观察指标与判断效果
2.1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表示,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X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2采用PDCA循环活动后,共查检200个留置针,其中查验项目内容为敷贴松脱、卷边、有气泡、固定不牢;穿刺部位发红、压迫;液体外渗;粘贴方法不正确。经过查检,对200个留置针,其中不规范的44项,占百分比的22%,规范的156项,占百分比的78%。PDCA循环活动后浅静脉留置针不规范的情况(见表2)。PDCA循环活动前后静脉留置针规范率如表3.
3结果
运用PDCA循环法,护理人员能够依托连续性分析总结,提高专业知识,提升护理效果水平,同时激发护理人员的工作热情。
运用PDCA循环法,在留置针固定过程中,采取无张力的持膜、塑形、抚平贴膜,边撕边按压边框的方法,U型固定延长管、Y型接口(Y型接口向外),肝素帽位置高于导管尖端,Y型接口及肝素帽高举平台法固定,封管夹靠近穿刺点的标准化、规范化统一固定后,不但可以明显降低敷贴松脱、卷边、有气泡、固定不牢;穿刺部位发红、压迫;液体外渗;粘贴方法不正确,还可以延长留置针使用的时间;减轻患者反复穿刺的痛苦;提升护理人员工作效率;减少输液常见问题的发生率;提高患者对治疗的舒适度和满意度,具有极高的价值和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李旭英,程文兰,王一任,等.外周静脉留置针不同拔管时机的随机对照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20,55(2):272-277.
[2]黄华,李月红.PDCA循环管理模式在静脉留置针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1,5(10):231-233.
[3]金园飞,丁小萍.新型静脉留置针保护套的制作和应用[J].护理学报,2017,2(10):77-78.
[4]郑天丽,李海平.PDCA循环法在改进小儿静脉留置针固定方法的护理应用[J].临床文献电子杂志,2019,6(25):106-107.
[5]王敬,馬月兰,沈婷。聂玲.基于护理敏感指标下的专家改善对降低新生儿静脉留置针非计划性拔管率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21,6(11)43-45.
[6]耿洁.高举平台法在肿瘤病人静脉留置针固定中的作用探讨.全科护理,2017,15(30).
【7】牟凌.静脉留置针封管夹不同位置对留置效果的影响.上海护理,2010,10(1).